夏侯惇手下軍土。飛報曹操。曹操一听,居然有人與夏侯惇武功相當,不由得大吃一驚,連忙帶領曹洪、呂虔趕上前來看個究竟。次日上午,那名壯士又過來搦戰來了。曹操見其人威風凜凜,相貌堂堂,心中暗喜,便有了招攬之意。當即叫過夏侯惇,吩咐今日暫且詐敗,吾自有妙計。
夏侯惇領命出戰,戰到三十余合,依計賣了個破綻,敗走回陣。壯士追趕到陣前,被曹軍弓箭射回。
然後,曹操急引軍後退五里,秘密派人挖掘陷坑,陷坑旁邊再埋伏了撓鉤手。
再一日,曹操命令夏侯惇引百余騎到葛陂塢前面搦戰。那名壯士見了,笑道︰「敗軍之將如何還敢再來!」乃縱馬持刀接戰。夏侯惇略戰數合,拍馬便走。到陷阱處,夏侯惇縱馬繞過。壯士只顧望前趕來。不提防連人帶馬,都落于陷坑之內。埋伏的十幾名鉤手一齊擁出,勾扯住衣服,令其動彈不得。然後捆結實了,來見曹操。
曹操一見,立刻站了起來。罵道︰「壯士如此英雄,焉可無端捆綁!」乃走上前來,親自解開繩索,「快,拿新衣來,把壯士被勾爛的衣服換了。」隨即又延座奉茶。然後問其籍貫姓名。
壯士道︰「我乃譙國譙縣人也。姓許,名褚,字仲康。只因為黃巾賊寇燒殺搶掠,故聚集宗族子弟數百人,築堅壁于塢中以御之。」曹操道︰「吾聞英雄大名久矣!不知英雄可願與操匡扶漢室、共謀大事否?」許褚道︰「固所願也。」曹操當即拜許褚為都尉,賞勞甚厚。
許褚感其恩德,遂回葛陂鄔,招引宗族數百人共至。曹操見其眾人皆身強體壯,贊道︰「皆杰士也。」許褚道︰「吾有一好友,乃陳留人。姓典,名韋,勇力過人。舊跟張邈。因與帳下偏將不和,失手殺死數十人,乃逃竄山中。公若願納,可遣使招之。」
曹操聞之大喜,乃遣夏侯惇往許褚所說的山中尋找。不一日,夏侯惇回轉。果然帶來了典韋。夏侯惇說︰「惇至山中,正見韋逐虎過澗,真勇士也。」許褚道︰「他曾為友報仇殺人,提頭直出鬧市,數百人不敢近。只今所使兩枝鐵戟,重八十斤,挾之上馬,運使如飛。」曹操便乘著興頭,讓典韋試演武藝。
典韋挾戟驟馬,往來馳騁,剛演了幾招,忽見帳下大旗為巨風所吹,岌岌欲倒。眾軍士挾持不定;典韋忙下馬,走了上去,一手執定旗桿,喝退眾軍,立于風中,巍然不動。曹操贊道︰「此古之惡來也!」遂命為帳前都尉,解身上錦襖,及駿馬雕鞍賜之。
……
隨即,曹操斬殺了黃巾賊將何儀、黃劭。佔領了豫州。曹操原來是準備逃往兗州的。再次興兵之後,曾經往兗州派遣了細作。不日,細作回報,說兗州無主,喬瑁、劉岱所遺軍士被薛蘭、李封二人控制,二人乃常常率領軍士出城擄掠。
曹操想到,既然二人率軍出城掠劫,城邑就必然空虛。在安頓好豫州之後,曹操率軍奔赴兗州。一路晝伏夜出,隱藏行跡。雖行程較慢,但是卻瞞過了薛蘭、李封。
這日,薛蘭、李封正率軍外出搶劫,忽聞曹操已經佔據城池,憑城列陣,當即回軍。兩軍城前相遇。曹操問︰「誰願出第一陣?」許褚道︰「吾願取此二人,以為贄見之禮。」曹操大喜,遂令許褚出戰。李封使畫戟,向前來迎。交馬兩合,許褚斬李封于馬下。
薛蘭急走回陣,被典韋飛馬攔住。薛蘭換了個方向,奔逃陣外。一旁轉過呂虔,挽弓搭箭,一下將薛蘭射于馬下。賊軍一轟而散。
曹操繼豫州之後,又得兗州,勢力逐漸擴大。這日,有叔佷二人前來投靠曹操。其中一人是潁川潁陰人,姓荀,名彧,字文若。乃原濟南相荀緄之子也;曾事袁紹,未得重用。軍隊被田蘭擊潰之後,輾轉回鄉。再聞曹操得勢,故來投之。曹操與荀彧略微交談幾句,發現其胸中才學十分淵博,贊道︰「此吾之子房也!」遂以為行軍司馬。
兩人中的另一人叫荀攸,字公達,乃荀彧的佷子。荀攸之名,海內聞達。曾官拜黃門侍郎。後董卓進京,即棄官歸鄉。今與其叔同投曹操,操以為行軍教授。
荀彧道︰「某聞兗州有一賢士,今其人不知何在。」曹操忙問是誰。荀彧答道︰「乃東郡東阿人,姓程,名昱,字仲德。」曹操恍然大悟︰「原來是他,吾亦聞名久矣!非君提起,還沒記上心頭。」遂遣人于鄉中尋訪。過了幾天,差人帶程昱來見。曹操大喜,拜其為衛尉。
還有一將引軍數百人,徑自來投曹操。乃泰山巨平人,姓于,名禁,字文則。曹操見其人弓馬熟嫻。武藝出眾,命為點軍司馬。
自是曹操部下文有謀臣,武有猛將,慢慢地成了氣候。
……
神臂弓的制造已經夠快了,但是在田潤的眼中,還是慢如蝸牛。田潤也知道催促不得,一催,必然是以質量換數量。田潤閑得發毛,便帶了一千騎兵,往信都而來。
田潤已經得到殲滅袁紹的戰報,知道業已斬殺了袁紹。那麼。在冀州這塊土地上,基本上就是安全的了。僅管如此,帶一千騎兵同行也是好的。若遇強敵,就算打不過,總還是逃得掉的。
這一千騎兵是裝備了神臂弓的。不僅如此,田潤還多帶了二十張神臂弓出來。這是為了裝備田蘭的親兵的。
出了毛城沒多久,就遇見了押送沮授的囚車。田潤住了馬,問了一下。上前道︰「是沮授沮公與嗎?」。沮授反問道︰「你是何人?」田潤答︰「田潤田澤坤。」沮授打量了一下田潤,道︰「汝一婦人,本應相夫教子,恪守閨帷。天子除汝縣令,便當兢兢業業,造福一方。安能以下犯上,圖謀州事耶?」
田潤道︰「縣令是以前的事情了。如今天子封我為車騎將軍,總督並、冀、青三州了。」沮授道︰「焉有此理,焉有此事,天子斷不會如此。」田潤道︰「你覺得我有必要哄騙一個階下之囚嗎?」。沮授又道︰「即使如此,那也是董賊之封,並非天子真意。」
田潤道︰「那袁紹呢?他又憑什麼能督冀州事?」沮授道︰「袁紹四世三公,威烈傳家。自身任渤海郡守,距州牧只差一步爾。」田潤道︰「四世三公,非本人之能。袁紹其人,有才乎、有德乎?憐才而用乎?聞諫而納乎?告訴你,天下乃百姓之天下,唯有德者居之。他差一步,我差兩步,豈不聞有後來居上乎?」
沮授道︰「女人,不可與議天下。」田潤道︰「女人,總還是人。若公與未將我當人,前面說那些話是做什麼來著?所以,不在乎男人女人,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沮授道︰「空說無益。授就是不降。」田潤道︰「吾嘗聞公與有大志,多權謀。若是不降,便請由軍轉民,多習民事。待公與親見我治下百姓安樂,再來出力吧。告辭。」
……
田潤一行都是騎兵。腳程快,次日傍晚便到了信都。听說田潤進城了,田蘭、辛評、文丑就迎了出來。雙方在州府前面的街上踫上了。田潤先對田蘭笑了笑,便道︰「誰是辛評辛仲治?」辛評上前一步道︰「在下便是。」田潤道︰「佐治現在總領政事,百廢待興,忙得焦頭爛額。聞兄長投我軍,大感欣慰。讓我替他代個話,請您抽空去看他。」辛評拱手道︰「多謝總督。」
田潤問田蘭︰「仲治現任何職?」田蘭道︰「暫理信都事。」田潤道︰「那就是信都太守啊。以仲治之能,不日將井井有條。待得閑暇,不忘了到平定去見見佐治。」辛評道︰「謝總督惦念。」
田潤再問田蘭︰「文遠他們呢?」田蘭道︰「已經南撤了。對了,這位是文丑。」文丑上前一步,單膝點地,抱拳道︰「末將文丑,見過總督。」田潤道︰「哦,起來吧。」待文丑站起身來,田潤又道,「把你的左手伸出來。」文丑不明就里,伸出了左手。
田潤抓過文丑的左手,把掌翻開,觀察其紋理。這時候,田潤看的是手相。田潤並不精通這個,只不過前世經常玩,也知道生命線、愛情線、事業線什麼的。這時,田潤看到文丑的生命線還是挺長的,便放了心。放開了文丑的左手,道︰「乃福將也。」
辛評道︰「此地非談話之所,請總督進府一敘。」田潤道︰「算了。今日天色已晚,明日再敘吧。各回各家吧。今天我跟籃子擠一擠。對了,文丑,你安頓一下我帶的騎兵。」
親兵頭目姚珍問道︰「那我們呢?」田潤道︰「你們也一樣,跟籃子的親兵擠一擠。」
……
眾人都退了。田潤也到了田蘭的房里。田潤問道︰「哎,忘了問你了,婚後感覺如何?」田蘭道︰「挺好的。」田潤問︰「文遠還行吧?」田蘭道︰「還行。一般不說重話。」田潤道︰「我問的是,他那方面,還行吧?」「哪方面啊?」「房事方面。」田蘭躊躇了一下,答道︰「也還行。」「哎,到底有多行?」「姐,這怎麼說得清楚?」「說不清楚啊。你的意思是說,改天讓我親自試一試?」「啊?」田蘭驚訝得張開了嘴,就合不上了。
「嗨,怕什麼呢,我不會搶你的文遠的。」田潤道。田蘭道︰「生殺大權皆操于姐姐之手。若姐姐要搶,我還能說不嘛。」田潤道︰「我說了不搶,就一定不會搶的。你盡管放心好了。再說了,就算是……」田潤不說了。
「就算是什麼?」田蘭追問道。田潤道︰「我是說,就算是我真的嘗試一下文遠,也有辦法讓他不知道的。」「那什麼辦法啊?」田蘭有些好奇,張遼怎麼可能不知道呢。
田潤道︰「這好辦。你先上,把他灌醉。醉了之後,再將其眼臉蒙上。然後我再上。上完了,你說是你,不就成了。」田蘭道︰「他醉得人事不省,焉能再*房事?」田潤更正道︰「啊,我沒說清楚,應該是只灌八分醉。」田蘭道︰「可就算八分醉,他也動不了啊。」
田潤道︰「他不能動我能動啊。莫非你不知道魯智深……」說到這里,田潤在心里鄙視了一下自己。魯智深是什麼時代的人,相差大約一千年啊。
田蘭追問道︰「姐說的到底是什麼?」田潤道︰「就是男下女上。只要女的能動就行了。得空你試試就知道了。」
田蘭道︰「我不敢試。我怕文遠以為我不守婦道。」田潤道︰「婦道?婦道算個什麼東西?要守,得雙方都守。」田蘭心中有鬼,聞言趕緊問了一句︰「那萬一我哪天真的不守婦道,姐不會殺我吧?」
「你可別挖好陷阱讓我往里跳,」田潤道,「萬一,等萬一發生了再說吧。不過,我猜,文遠一定不會負你的。常言說得好,易求無價寶,難得有情郎。你千萬要把持住啊。若文遠在外尋花問柳,你再萬一吧。」
……
「軍事上是怎麼安排的?」田潤問道。
田蘭回答︰「哦,雲長、文遠、奉孝他們全軍南下了。說是駐兵黎陽,待機攻取濮陽。取了濮陽之後,還要取濟北。」
「那你呢,」田潤道,「你咋沒跟他們一齊南下?」田蘭答道︰「袁紹的兵不是都流落民間了嘛。我留下征招士兵,然後取青州的平原。有仲治出主意,有文丑上陣廝殺,應該也沒有問題的。」
「啊,我沒想到,你跟琰妹一樣,真的要單獨領兵了,」田潤想了想,道︰「你有些什麼優勢呢?你書念得不多,要想成為奉孝那樣的智囊是不可能的;又是女人,身單力薄,要想成為猛將也是不可能的。依我看,干脆你就當惡霸地主,把不念書的特質由短處變成長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