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三國 第二卷 第251章 勇對埋伏

作者 ︰ 石晶藍

蘆溝橋上魯公獅。歷劫暴風雷。茉莉六朝基。大屠殺、欺人是誰。

今朝喜見。英雄玄德,跨海捉烏龜。額外不相知。人道是、狂飆勁吹。

——調寄《太常引》

正如當日郭嘉所料,劉備率北平軍南下征討袁紹,不僅僅是為了平分冀州。劉備若能戰勝袁紹,就能得到冀州全境。若不勝,劉備將會想辦法送掉公孫瓚最後兩個親屬的性命。回師之後,劉備就可以得到右北平。

界橋之戰,公孫範率三千白馬義從,被麴義八百先登死士所敗。公孫範本人亦被麴義斬于馬下。這就算是送掉了公孫瓚從弟的性命了。什麼叫從弟啊?就跟現代的堂弟差不多吧。公孫範丟命的時候,白馬義從的損失過于慘重。北平軍這邊,任誰看,都是有勝無敗的局面;因而誰也沒有起疑心。而劉備本人呢,雖然有送掉公孫範性命的打算,但卻並沒有著手安排。送掉公孫範的性命,是劉備所希望的;但送掉白馬義從,劉備就有些痛心了。因此每每思及,劉備既喜且悲。

後來,戰斗進入了相持階段。劉備與袁紹相拒磐河一月有余,兩軍皆已疲憊。其後,田潤派郭嘉、關羽、張遼、田蘭襲取了冀州郡治所在的信都,俘獲了辛評、審配、顏良、文丑等人。袁紹後院失火。沒有了糧食生產基地,急于回師救援,就送信給劉備,許以渤海郡,與劉備罷手言和。劉備當即回信,索要渤海、河間、中山國、信都四郡,討價還價。袁紹再回信,表示最多只能割讓渤海、河間、中山國三郡,再補償一千石糧草;否則玉石俱焚,魚死網破。

袁紹軍隊未落下風,忽然卑躬屈膝,劉備這邊的田楷猜到袁紹屬于後院起火。

劉備這邊面臨三種選擇,一是拒絕議和,讓袁紹不能回軍。此議經嚴綱提出。劉備則擔心相逼過甚,袁紹窮途末路,如瘋狗咬人,以為不妥。第二個選擇是派遣輕騎,繞道袁紹後方。此議經劉備提出。田楷以兩軍佔地甚廣,繞道迂回耗費時日,而袁紹去意甚堅,已經鞭長莫及,予以否決。第三個選擇是正面追襲。也是劉備提出的。田楷當即警告,說袁紹定有準備,必然在大郭山一帶設伏。劉備又說,先許和,既得好處,又降低袁軍警惕。然後再正面追襲。田楷就沒有說什麼了。

這個時候,劉備提出的是親率騎兵,正面追擊袁紹。嚴綱、公孫續率左右軍以為接應。三軍主帥,輕身犯險,這是明顯不合理的。劉備知道一定會有人勸阻。果然,公孫瓚的兒子公孫續站出來了,自劉備手中,搶去了那份危險的任務。

其實公孫續也是有苦衷的。公孫續若不死,劉備擔心自己得不到北平太守的職位。站在公孫續的位置上考慮,卻又有不同。公孫家素以威信傳世,以戰功服眾。公孫續雖為公孫瓚獨子,但卻一無建樹,沒有戰功,不能服眾。劉備提議南下討伐袁紹,眾將皆願追隨,並奉劉備為帥便是個例子。若就這麼回到北平,公孫續頂多只能做個傀儡,實權還在劉備那兒。公孫續要做真正的男子漢,就只能放手一搏。

……

大郭山,山勢脈絡不清,嶺谷高差很大。地形十分復雜,乃明顯的危險之地。劉備這邊,很容易就能猜到袁紹會在大郭山一帶設伏。而袁紹也真的在大郭山設下了埋伏。但大郭山那麼大,劉備這邊不可能知道準確的埋伏地點。

公孫續謹記劉備的叮囑,先慢後快。另外,公孫續還另有一番考慮。所謂伏擊,當然是一方事先埋伏,打擊另一方。袁軍動作在先,那個埋伏的地點,就是袁軍選擇的,必然對自己不利。無論自己這邊再怎麼提高警惕,最多都只能減輕伏兵出現的突然性;而對于地形及陣形帶來的不利影響是不可能消除的。換句話說,自己這邊,是死定了。

想要不死,怎麼辦呢?那就只能壯士斷腕、蜥蜴棄尾了。當然,這里要棄掉的尾巴變成腦袋了。不過,只要自己不走在前頭,前頭就不是腦袋了。想要吃掉我嗎?我就像潑在地上的水,這邊堵住了我就往那邊流。大郭山地形復雜不假。不過也正因為如此,另尋他路,也要比別的地方容易些。

……

先慢。一般的軍事行動都要求快,慢了就有可能貽誤戰機。此時卻不是。無論怎麼快,都沒有袁紹快。因而,靠速度快,是不能消除埋伏這個危險的。既然不能消除,倒不如慢點。慢慢地走,至少,可以節省體力吧。有了體力,無論是打還是跑。都是用得著的。

北平軍戰馬很多,因而有很多騎兵。公孫續帶的這支部隊就是輕騎兵。當然,戰馬的顏色不再是白色了。短時間內,白馬義從是難以重建的了。不過,其它顏色的馬也是馬啊。戰馬的顏色對于騎兵的戰斗能力是沒有決定性作用的。

走近了大郭山了。公孫續下令,全軍下馬休息。再往前走,隨時都可能打仗。需要把人力和馬力都調整到最佳的狀態。趁著休息這會功夫,公孫續將千夫長和百人長找來,對他們說,前面山區,袁紹軍很可能有埋伏。遇到埋伏之後,第一選擇是跑而不是打。要充分發揮騎兵的優勢,跑出速度。讓那些伏兵來追。等伏兵追累了,我們再打不遲。眾校官听了,均覺得很有道理。

休息的時間有點長。有點長,是指比起公孫續自己想象的時間要長出了很多。這主要是因為,前途吉凶難測,引發了公孫續心中的猶豫。這種猶豫,實際上也是正常的。時間拖長了,會影響到總體上追擊袁軍的效果,但是對于即將到來的伏擊戰卻是有好處的。埋伏的袁軍,體力都是充沛的,然時間愈長。心中就愈是不耐煩。並且,還能縮短與劉備、嚴綱後續部的距離。

……

這支騎兵總共一千騎。由于戰馬的原因,前後兩人的距離就有一丈,一千騎排成單列,就是一千丈的長線,合七里多地。公孫續則走在隊伍的中間。公孫續想,無論袁軍怎麼厲害,總不可能七里多地全設埋伏吧。因而,等到埋伏發動的時候,總有一部分士兵是處在埋伏圈外面的。

通過大郭山,盡可能選擇高速。但實際上。因為山地的原因,也僅僅達到了中速。這麼一條長線,浩浩蕩蕩地盤旋于大郭山區的崇山峻嶺之間。因戰馬的跑動,而騰起了煙塵。還是很夠氣勢的。

如果沒有埋伏,就照這個速度,一匹馬通過大郭山區的時間大約是兩刻鐘。現在多了七里,也就多出了一刻鐘。總共三刻鐘的樣子。然後,大約在兩刻鐘的時候,也就是公孫續部隊的第一匹馬即將走出大郭山的時候,埋伏發動了。

攻擊的手段還是弓箭。弓箭對于輕騎兵的打擊是致命的。在三國游戲以及三國小說里面,重騎兵已經非常普遍了。可惜,在我們的故事里,重騎兵一直都還沒有出現。就只有輕騎兵。騎兵身上穿的,也就是軟甲。那些軟甲,好一點的,是用牛皮做的;差一點的,就有馬皮或豬皮做。箭矢側面擦一下,基本沒事。若正面命中,是擋不住的。

發動埋伏的區域的確不足七里,也就兩里左右。但是這兩里左右的區域,正好覆蓋的就是公孫續軍隊的中間這一段。早知如此,公孫續就應該走在隊伍的最前面了。

……

公孫續並沒有換裝。也就是說,公孫續的裝束跟普通士兵大不相同。一望可知,這是一名將領。在明知有埋伏的情況下,公孫續這樣做,也就等于是向袁軍樹立了一面活靶子。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些將領會換成普通士兵的衣服,比如曹操就經常這樣做。還有一些將領,不僅自己換成普通士兵的衣服,而且還讓另一名與自己身材差不多的士兵或校官,穿上自己的衣服,給伏兵指示一個虛假的目標;曹操、孫堅等人經常這樣做。公孫續卻沒有。

對于伏兵來說,公孫續有可能是真正的將領,也有可能是普通士兵故意穿成這樣的。弓箭手在公孫續與公孫續的士兵之間進行選擇。如果射公孫續,可能射中的是將領也可能是士兵,如果射其它士兵,那就一定是士兵了。因而。埋伏的弓箭手還是優先射擊公孫續。

伏兵射出的箭矢是比較多的。對于公孫續,尤其多。但公孫續這邊的速度也是比較快的。並且,公孫續早就叮囑過了,先跑後戰。中箭倒地的,倒了就倒了。只要沒有中箭的,就繼續往前往。在埋伏沒有發動之前,跑的只是中速。這時,埋伏已然發動,箭雨密集,因而,士兵們就揮鞭猛抽馬臀,跑出了最高的速度。

……

最前面的約四百名騎兵基本上沒有什麼事情。快馬加鞭就出了大郭山。最後面的約三百名騎兵,眼見前方箭如雨下,立即中止了去勢。在返回與另外找路繞道前行的選擇上,公孫續前面先有交待,應該另外找路。于是,後面這三百騎兵就馳向了另一條山谷。

公孫續在中間。與公孫續同在的約有三百多騎,遭到了突然的射擊。後面又有一百來騎,隨著慣性而加入了受襲的隊伍。共四百騎受襲。第一輪箭雨的結果,是將近一百騎倒地。

這里需要說明一下騎兵的速度與受襲效果的關系。當速度為零,或者接近零的時候,也就是步兵受襲的時候,突然而至的箭雨殺傷力是驚人的。假如一輪箭雨就是目前這樣的四千箭矢,在兩里長的路里受襲步兵也是四千人的話,那麼,第一輪箭雨一定能消滅一半,也就是兩千以上的受襲步兵。受襲的士兵由步兵換成騎兵之後,由于騎兵的待遇要高一些,軟甲要好一些,第一輪箭雨的殺傷效果將由五、六成下降至四成。而當騎兵跑起來的時候,就又不同了。明明是正面射中的箭矢,因為騎兵自身的速度,就變成側面掠過了。有很多箭矢,雖然命中,卻穿不透軟甲了。殺傷效果再次下降到兩成多一點。因此,公孫續的受襲騎兵總數約為四百,第一輪射雨之後,倒地的騎兵不到一百。

……

前面已經說過,公孫續本人所遭遇的箭矢,要比麾下的士兵所承受的箭矢要多一些。但是,相應的,公孫續的盔甲又要比普通士兵的盔甲好一些。士兵的盔甲,好一些的就是牛皮。而公孫續的盔甲則是疊加的鐵片。第一輪,射中公孫續的箭矢有好幾十支,全部滑落,均未能射透盔甲。

戰馬呢?說了半天,居然沒有說戰馬。據說,某個大文豪還寫了一首詩。詩中說「射人先射馬」,真是這樣的嗎?

射馬的好處主要是目標大,但戰馬卻並不是一個好目標。首先,戰馬自帶一層馬皮。動物的皮,比人類的皮,防御能力要強一些。個別披著人皮的豺狼,里面的狼皮也是絕對不肯月兌下的。馬皮,既厚實又有彈性,外面附加一層毛。弓箭射中了,很不容易射進去。其次,戰馬的承受能力極強,身插數箭,往往還能健步如飛。動物的這種本能,是人類做不到的。

戰場之上,對于箭法高明的將領來說,肯定是先射人,而不是先射馬。對于箭法一般的弓手來說,就那個方位,差不多就行了;射著了人算人,射著了馬算馬,沒有太多的講究。所以說,「射人先射馬」,很有詩意,就是不怎麼實用哈。

于是,戰馬所受的箭矢,就不需要仔細去說他了。話說第一輪箭雨之後,公孫續這邊由中速提升至高速。兩里的距離,最後一匹戰馬要通過的話,也就是現代的3分鐘左右。3分鐘時間,如果射得快,能射出二十來箭;就算是慢的,也能射出十好幾箭。因此,包括公孫續在內的幸存的三百多名輕騎兵仍然處于危險之中。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女主三國最新章節 | 女主三國全文閱讀 | 女主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