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久````李靖過了風凌渡以後棄車換馬,日夜兼程趕往長安,半路上踫到了李世民派來接他的東宮侍衛。進城時天色已然全黑,待趕到東宮顯德殿,才知道太子正召集諸臣會議,此時已過了亥時。此次議事明顯不同尋常,顯德殿周圍加了崗哨,禁軍武士各持刀搶戒備森嚴。見了這陣勢,李靖便已經猜出會議內容與即將到來的大戰有關。一個黃門引著他自偏殿而入,一進正殿他便嚇了一跳,殿中燈火通明,粗略數一數竟有二三十名臣子在座。
監國太子李世民這次召集朝臣議事與前幾次不同,此次參與會議的人不再限于東宮和三省兩班人馬。當晚在顯德殿參與議事的臣子有淮安郡王太常寺卿李神通、河間郡王李孝恭、江夏郡王鴻臚寺卿左金吾衛大將軍李道宗、司空裴寂、尚書左僕射蕭瑀、尚書右僕射封倫、士及、中書令太子右庶子吏部尚書房玄齡、侍中陳叔達、太子左庶子長孫無忌、太子左庶子兵部尚書杜如晦、太子家令張公謹、左栩衛大將軍太子左右率府將軍侯君集、尚書左丞新任戶部尚書裴矩、尚書右丞劉政會、上柱國永安郡公薛萬均、以及剛剛自外地趕回長安的霍國公平陽君秦州都督柴紹,另外還有個從八品小吏劉仁軌,是太行道兵馬總管任瑰的幕僚,此番代任瑰回長安陳職,因其將敵情軍情戰況糧資等項數說得極為詳盡明晰,兵部尚書杜如晦特地請令讓他列席今日的會議。
李靖進殿時,那小吏劉仁軌正在一一述說太行道的情形︰「馬邑、雁門、樓煩、博陵四郡共計三十四縣,人口一萬七千九百四十一戶,土地四萬八千二百六十二畝,倉廩存糧兩萬四千四百三十四斛,飼養牲畜牛馬六千八百九十六頭,任總管已經下令全部遷徙到太行以南的信都、襄國、武安三郡,北四郡不留一個人一頭牲畜一粒糧食,來前任公托臣下向太子殿下及朝中諸位大人言,北賊若果真借道我太行南下中原,管叫他餓死在太原以北。」
李世民听畢微微一笑︰「也虧你記得如此仔細,只是如此大的遷徙,百姓們卻吃了大苦頭了。我擔心的是突厥人沒有餓死,倒是把那些安分耕織的小農戶餓死些許,如此就是朝廷造孽了。」
劉仁軌不慌不忙地道︰「殿下放心,任公已經下令四郡太守縣令守土有責,再百姓不曾完全內遷以前全部內部離開轄地,各署書吏班役人等均由郡丞縣丞統領隨民南下,倉糧以十天為份當口糧下發,留出明年開春的種糧,所余糧足以支撐到明年三月份。各郡皆撥庫金百錠,若一路上牛馬牲畜有死傷走失者,照價在當地賃買補償農戶。」
李世民苦笑道︰「人家大搖大擺地進來,我們卻只能把老百姓遷到城牆里邊去躲避,甚至背井離鄉到外地去躲避,這奇恥大辱叫人委實難以受得。只是如今形勢如此,不由我們不忍辱負重。」
戶部尚書裴矩皺眉道︰「倉糧都吃掉了,百姓又一年不能農事,這一來一去,朝廷損失著實不少」
劉仁軌笑了笑︰「裴公善計算,這兩萬多斛糧食,讓百姓吃掉總比資敵來得劃算」
眾人听了均不禁莞爾,李世民揮了揮手︰「難得你年紀輕輕,見識卻不淺,這一遭著實辛苦你了,下去歇息吧」
待劉仁軌下殿,李世民沖著李靖點了點頭,笑著道︰「議得差不多了,此番應對突厥大軍,不比尋常戰事,總要準備充分方可收全勝之功。方才大家說了這許多,任瑰那邊甚至都已經開始做了,總體方略諸公和我心中都有數了,如晦,你這大司馬就說說罷」
杜如晦沒有起身,就在席上沖著李世民略欠了欠身,侃侃而言道︰「說起來此番所定方略極簡單,不過緊守邊隘、堅壁清野、以待敵怠十六個字而已。太子殿下和河間王估算突厥大軍數目,與兵部估算大體暗合,當在二十萬以上。如此兵力,實非目下朝廷所能力敵。依照敵軍目的不同,我們的應對方略亦有所變化,若是突厥大軍叩關而入,朝廷應嚴令屈突老帥和任瑰、王君廓,緊守關隘,不得擅自出戰。另以霍國公所部為援軍分別策應各方,另敕命並州李世勣所部移師山東,牽制王小胡的山東亂軍。兩天以後蜀兵便可趕到長安,與溫大雅合擊潼關,如果順利的話估計五天之內就可拿下潼關生擒李承明。」
張公謹問道︰「李藝怎麼辦?他的五萬大軍已經走到同州了,那里距離潼關不過三天的路程。如果任由他和李承明合流的話別說五天,只怕一個月我們都拿不下潼關。」
「李藝的天節軍就由靖兄來牽制吧河間王已經從江淮調了三萬步卒來,估計現在已經快到長安城外了。」張公謹話一說完李世民就已然搶先將話頭接了過來。
李靖看了看從他進來就沒有說過一句話的李孝恭道︰「李藝的天節軍有五萬之眾,又有五千戰力不在玄甲鐵騎之下的重裝騎兵,用三萬步卒牽制他們無異于驅羊入狼群。臣下想請殿下?????」
「我手里現在還有八百玄甲鐵騎,全部交給你。以靖兄之能牽制天節軍在溫大雅打破潼關之前不要趕到那里當無問題吧」李世民打斷他道。
李靖點頭道︰「臣盡力為之」
「永豐糧倉被焚,現在又有十余萬大軍雲集長安,每日消耗的糧草驚人,長安存糧根本無法應付。」戶部尚書裴矩喃喃自語道。
李世民笑了笑道︰「放心,我已經讓蜀軍自帶糧草,至于江淮軍就先把城防軍的存糧分一半給他們吧荊襄一帶的糧草已經在路上了,估計五天以後就能陸續運來。」
這時,一直默不作聲的江夏郡王李道宗突然開言道︰「殿下,臣弟以為我們現在還應該盡快將關中之地及荊襄一帶的軍府盡數征發,以目前朝廷兵力,實缺乏以與突厥聯軍決戰。即使兵力對等,我軍在騎兵方面天然勢劣,在突厥軍糧盡時或可將其逐走,卻無力聚殲追剿。」
李世民想了想,道︰「未雨綢繆,有些事情不能到了跟前再做,我看這征發軍府的事情,應該盡早,否則等到突厥入境,恐怕就來不及了。」
「如果不如若不征發軍府,長安會不會有失守之虞?」趙弘智突然問道。
「長安不會失守,我將親自擔起守衛長安之責」李世民道。
趙弘智沖著李世民欠了欠身,道︰「若是長安無虞,臣以為不宜征發關中及荊襄一帶的軍府。」
李世民皺起了眉頭,問道︰「哦,為什麼?」
趙弘智坦然道︰「連年征戰,各地人丁銳減,以關中為例,貴為京兆之地,武德元年一府之丁缺乏萬戶。朝廷征薛仁杲,去其一成,征劉武周,又去一成,征王竇,去兩成。今年眼見山東河南兩道大災,便是揚州東吳之地,也已現出欠收的端倪,還指望著關中荊襄兩地能略略多收成些,也能勻給其他的州郡一些賑民的口糧,如今一旦征發了兩地軍府,則今年的秋種便沒有指望了,如此兩地明年開春能夠糧種自給就已經很不錯了。」
「此言差矣」太子左庶子長孫無忌道,「事分大小,經有權變。而今李承明一心要為建成元吉報仇,建成舊部或蠢蠢欲動,或持觀望之態。北疆突厥又即將南下,這是戰爭。打仗的事情可不是幾個儒生在那里斗嘴皮子,是要真刀真槍上陣是要流血死人的。此刻因為一場秋種而放棄征發府軍,以現下的兵力應敵,放走了李承明和突厥主力,日後再要征伐起來,恐怕更是勞師靡餉得不償失啊這卻又何必呢?」
趙弘智毫不客氣地反駁道︰「孫大人可知征伐高麗失利並未導致前隋社稷崩壞,倒是大業十一年的一場蝗災惹下了塌天大禍。一時間大江南北黃河兩岸千里餓殍,知事郎起于長白,翟讓興于瓦崗,轉眼間十八路反王蜂起,大隋天下頓時支離破碎。殷鑒不遠,我大唐當以為戒。大人所言勞師靡餉之說,趙某不敢苟同,打個比方吧,現下的大唐就好比一個乞丐,能花一文錢辦了這個事情,可是乞丐今天身上只有這一文錢,花掉了就餓死了,所以不能花;待得明日,乞丐討得了十文錢,于是花五文錢辦了這個事情,如此看來他辦得虧了,花了五倍的冤枉錢。可是實際上呢,頭一天乞丐是要用全副的身家來辦這個事情,第二天乞丐卻只需要用一半的身家來辦這個事情。這個比方雖然不雅,卻極貼切,請長孫大人想一想,是不是這麼個道理?」
長孫無忌還沒有說話,李世民卻已經開了腔︰「趙公以為此番不宜畢其功于一役?」
趙弘智懇切地道︰「國朝方立,四海方平,大災之年在即,臣以為朝廷應審時度勢,量力而行」
如既往地將免費小說進行到底,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支持。有章節錯亂、催更、章節報錯,請注冊成本站會員,然後發短信告之,我們會盡全力滿足你的需求!,24×7小時不間斷快發此小說!
如既往地將免費小說進行到底,請大家用實際行動支持。有章節錯亂、催更、章節報錯,請注冊成本站會員,然後發短信告之,我們會盡全力滿足你的需求!,24×7小時不間斷快發此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