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送10萬元以上的書記鎮長都安排了位置比較好的局長,送了5至10萬元的有的當上了副局長或繼續留任。有6個鎮的黨委副書記想當鎮長在一起吃飯合謀「統一思想」,每人只能送5萬元,結果5人均當上了鎮長;有兩個鄉的黨委副書記因為家中有事沒有參加合謀,只送了2萬元,宣布任命後二人均落榜,只得繼續「操練」。一些正直的鄉鎮黨委書記、鎮長,由于沒有去「進貢」,不是安排到黨史辦任主任就是到檔案局當局長或者到人大、政協任個法工委、文教衛主任之類的閑職。
但也有一個沒有送錢卻也能當上局長的,這名「幸運兒」就是新圩鎮黨委書記蘇成章。
一天,陳建忠到新圩小學視察學校的危房改造工作,一眼看中了一名負責倒茶水的女教師。楚楚動人的身材,水汪汪的大眼楮,勾魂的抿嘴淺笑,俯身倒茶時無意中露出的和豐乳,使陳建忠不由得想入非非。事後他叫陳永昌去了解情況,原來這位年輕漂亮的女教師是新圩鎮黨委書記蘇成章的表妹許倩。
陳建忠叫陳永昌通過區教育局長出面,說他意欲招許倩到辦公室當秘書,並要親自進行面試。許倩听罷欣喜若狂,經過精心打扮後來到「南宮」——南湖區委、區政府所在地。在陳永昌的引領下,許倩來到陳建忠裝修得富麗堂皇的辦公室,陳永昌「知趣」地離開了,出來時還「順便」把門帶上。看著宮殿般的辦公室,許倩似乎有點眩暈。陳建忠胡亂地問了幾句,還沒等她反應過來,陳建忠就把她緊緊抱住狂吻,迫不及待地把她按在沙發上意欲奸婬。誰知許倩性格剛烈,不僅不就範,而且還打了陳建忠一個耳光,掙月兌後飛也似的逃出辦公室。陳建忠惱羞成怒,心想,在南湖竟然還有我陳建忠搞不掂的女孩子!于是他放話說要把蘇成章放到黨史辦。
蘇成章听說後,打電話給陳建忠,說自己想去「匯報一下思想工作」,其實是想去送禮。陳建忠竟然直言不諱地說︰「如果你能把你的表妹叫來陪陪我,什麼事都好說。不然的話,黨史辦你是去定了!」這事可讓蘇成章犯了難,他回去跟自己的舅媽、也就是許倩的母親商量了半天,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個星期過去了,見許倩仍未就範,陳建忠干脆指使區教育局長,以「培養婦女干部」為由,把許倩下放到全鎮最偏遠的山區小學去「鍛煉」,並說要她做好下調的思想準備。許倩回到家向母親哭訴,母親陪著女兒哭著說︰「孩子,我們斗不過他啊!」許倩想了很久,最後只得屈從陳建忠的婬威,主動去向陳建忠「承認錯誤」,陳建忠終于把許倩抱到了辦公室里間的休息室床上。不久,蘇成章「不費吹灰之力」當上了有肥缺之稱的水電局長。事後,倔強的許倩不甘被陳建忠肆無忌憚地蹂躪,憤然辭職,連檔案也不要,到廣東找了一份教書的工作。
陳建忠「吊起來賣」這招果然厲害,利用換屆之機,轉眼間就賺了100多萬元,從此,大家也領略了他的厲害。他又一次體會到了權力的魔力。
這段時間,由于受亞熱帶低氣壓的影響,冷暖鋒面在江城四周長時間徘徊,暴雨持續不斷,山洪暴發,這當然與近年來過于強調發展速度,不注意水土保持有很大的關系。臨江上游建了大小十多家造紙廠,加上濫采濫伐,植被遭到了嚴重破壞,臨江河水出現了百年不遇的暴漲,洪水泛濫成災,地處低窪地帶的南湖各鄉鎮成了重災區。農村不少房屋倒塌,大片農作物被淹,許多鄉村公路被沖毀,損失慘重。陳建忠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奮戰在抗洪救災第一線,到處可以看到陳建忠和常小剛指揮搶險救災的身影。
洪水退後,陳建忠召開各鄉鎮書記、鎮長會議,研究災後重建的問題。會議由常小剛主持,他要求各鄉鎮首先匯報洪災損失的情況,並拿出恢復生產、進行災後重建的方案。最後,陳建忠作了總結性發言,他在強調生產自救的同時,特別強調積極向上爭取扶貧資金的重要性,並提醒各鄉鎮在填報受災損失方面「不要釘是釘,鉚是鉚,要大膽地報」,他還意味深長地說︰「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統計加估計,照樣出成績嘛。」
書記的「指點江山」,鄉鎮領導們開了「竅」,在上報受災損失時都加大了「力度」。然而,報數字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要達到目的還有許多路要走,其中,最關鍵是要過民政部門核查這一關。市民政局這一關相對容易過,因為局長蔡光輝是陳建忠在市委辦時的老搭檔,經常在一起吃喝玩樂,「搞掂」省民政廳才是關鍵的關鍵。為此,陳建忠交代各鄉鎮籌集往上「公關」的資金。會後不久,200萬元資金就陸陸續續地匯集到陳永昌手上,當然,各鄉鎮均做了手腳,不是以購買救災物資就是以支付水毀工程款為名出賬。陳建忠從陳永昌處取出現金,邀蔡光輝一起到省民政廳匯報災情。從廳長、副廳長到救災處的處長和副處長,陳建忠均一一進行了「打點」。
由于「鋪路」在先,加之對民政廳救災處下來核查的工作人員厚禮相待,吃喝玩樂一條龍服務得十分周到,尤其是每位核查人員均安排美女陪吃陪睡,把核查人員招待得服服帖帖,因而南湖區所報來的災情數字基本上照單全收。這樣,各鄉鎮均多得了200多萬元的救災資金,實現了花小錢賺大錢的目標,大家都稱贊陳建忠「思想開放」,高明有本事。陳建忠也有些洋洋得意,因為送錢時他留了一手,截流了50萬元,由于給錢時是一對一的,也不可能開收據,每個封包截流一部分,倒也神不知鬼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