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虜討逆戰三國 第四十六章 月旦評(下)

作者 ︰ 小心點

「主公,人都到齊了。」宅中管事向許劭恭敬地說道。

內堂內煙斜霧橫,甚是朦朧,正是有人早早焚著椒蘭。許劭幾人都閉目養神,听到管事輕輕一句,都緩緩睜開了眼。

許劭微笑道︰「諸君能到,在下甚是欣悅,不知諸君可有什麼題目?」

月旦評歷來是由許劭主持,他這番話只是在禮節上應承一番,因此眾人都沒有答話。

許劭笑道︰「今日品評之前,諸君可有興致玩些游戲?」

諸人養神頗久,也想舒展一下眉目,都期待地看著許劭。許劭笑道︰「射覆之戲未免落了俗套,如今讖緯頗為流行,不如大家來猜個謎,如何?」

「這是個字謎。」同為主持者的許靖補充道。

「願聞其詳!」眾人興致勃勃。

這主賓間的談話是傳得出內堂外的,因此大廳里的眾人也听得十分清楚,就等許劭出謎了。

在這個讖緯流行的年代,依托隱語的展,猜謎這項活動也蓬勃展起來。不過王易是自認自己猜謎水平低下的,他在後世連元宵節的燈謎都猜不出,更不要說現在這些玄奧難懂的了。不要說曹操什麼「一人一口酥」,「門」中添「活」為「闊」了。就說在蜀漢後來有一個十分著名的隱語︰「眾而大,期之會,具而授,若何復?」若無注釋,王易打死也猜不出出謎者的意圖所在。而這個隱語當時卻在蜀漢廣泛流行,很多人都明白,最後甚至還惹出了人命。

許劭很快笑著說出了謎面︰「一人堂堂,兩曜重光。」

這個謎底對王易來說卻出乎意料地容易,因為王易感覺在哪里看到過。

「一人」就是「大」;「兩曜」為「日」和「月」,「重光」就是「日」和「月」相合,即為「明」字。這短語的謎底便是「大明」二字。

見董昭仍在思索,而劉馥雖皺著眉頭,好像已經猜出了結果,卻又躊躇不能敢確定。而廳內眾人也多垂頭思索,不解其意。

卻听內堂里一人說道︰「許公借這二字,是要點明當今世事?」

許劭雙目一亮,笑道︰「公達仿佛已有了答案?」

「‘一人’為‘大’,‘兩曜’為‘日月’,日月重光,便是一個‘明’字。許公的謎底,正是‘大明’二字。」公達娓娓道來,階下眾人都是恍然大悟。

王易只听得「公達」二字就如同五雷轟頂。他思忖該不會是荀攸成了許劭的座上賓了吧!

許劭笑問道︰「也只‘大明’二字而已,公達怎麼單憑這二字就知了我心思?」

公達答得暢通無阻︰「《詩》有《大明》一篇,從周祖寫起,直到武王伐紂于牧野。全詩氣勢浩蕩,剛健勇進。如今我大漢數位將軍掃蕩黃巾軍,氣勢宏偉。兩者相較,實在是契合。許公之意,恐怕是要評點蕩寇以來的幾位豪杰。」

階下眾人都為公達的這一番解釋敬服的五體投地,也都滿懷期待地想要知道許劭的答案。

許劭與許靖對視一眼,又道︰「文若,你這大佷果真聰慧無比啊。」

王易又是一驚,隨即釋然。看來座上之賓果然就有荀彧和荀攸兩人。這二荀乃是叔佷,可說來也奇,做叔叔的荀彧倒比荀攸小,因此才會有許劭這般**。

荀彧以微笑相應,也不作答。荀攸倒是連連說道︰「許公抬愛了。」

許劭嘴角微翹︰「莫非我說錯了?呵,既然公達已將我意猜透,不若也對這當今人物作個品評。」

荀攸連忙道︰「小子才疏輩淺,萬萬不敢妄加評定,一切還是由許公定奪。」

許劭與許靖相覷而笑。許靖道︰「既然如此,還是子將來說吧。」

許劭點點頭,卻立即斂起了容,滿面肅然︰「周祖草創,武王伐紂,蒸蒸日上,這是何等雄偉?哎,孟子言必稱堯舜,我又何嘗不思慕那些上古遺風?

「只是近代以來,宦官氣焰熾烈,外戚蠻橫強暴,兩相傾軋,蒙塵日月,迫害士族,流毒天下無窮無盡。我每當思及局勢頹靡,雖不能像前輩許子伯那樣夜中起床痛苦,卻也時常嘆息不止,以至心肺痛如刀絞。」

說到此處,由內堂至廳外,皆是一片嘆息之聲。

只听許劭接著道︰「黃巾禍起,生靈涂炭,老弱轉乎溝壑,流民旋踵即死,惶惶慘象,實令人不能直視。所幸有皇甫嵩、朱、盧植、董卓等國之棟柱,席卷蕩寇,匡扶宇內。」

一听許劭把「董卓」也說成是國家棟梁,王易極不厚道地偷笑了幾聲,惹得座邊幾人側目而視,劉馥急得連連拉扯他的衣袖。

「但是,」許劭一頓,「雲集響應者並非朝廷委派的這幾個中郎將寥寥數人而已!就我所觀如曹操者,亦是不凡之輩。」

座中一人名為種輯者捻須笑道︰「往昔許公評價曹操‘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果真如驗!」

他的這番話很快讓眾人側目相向,因為他言下之意就是現在是亂世。如果這番話落到閹黨耳中,保不成又要被戴上一頂妖言惑眾的帽子。

許劭倒不顯什麼顧忌,只是微笑道︰「曹操年輕時雖然不治產業,放蕩無度,然而卻頗有智謀,善為假譎。我听聞他與皇甫嵩朱兩位大將夾擊波才,縱火大破之,可見其膽識武略。」

荀攸笑道︰「說到軍旅驍將,我倒是听說朱麾下有一員佐軍司馬,甚是勇壯。」

許劭點頭笑道︰「公達所言,想必就是孫堅孫文台了。」見荀攸點點頭,許劭笑容更甚︰「孫文台真猛虎也,據說他在十七歲時,與父一同乘船到錢唐,突然遇到海賊在岸上分贓。四周行人皆止步不前,孫文台卻操刀上岸,東西指揮,作出好像是部署人馬包抄海賊的樣子,海賊驚恐得四散而逃,後來他追上去,還砍下一個強盜的人頭。」

吳會之地究竟在此時分量不重,內堂里的眾人對那里的人文事跡原本也不大了解,听得許劭這麼一說,都個個嘖嘖稱奇。

許劭接著道︰「這孫文台在淮泗就募得一千余人,他雖兵寡,卻屢屢將黃巾軍逼入絕境,著實銳不可當啊。」

許劭的好友李逵(確有此人,與水滸中的李逵同姓名,後漢書有記載)乃是個知名的游俠,他常年奔波在北方,因此道︰「僅募得數百人成義軍,與官軍同廝殺的可絕不止孫文台一人,我在兗、青二州就見到過許多。最近被人稱道的乃是涿郡的劉備,此人據說是漢室宗親,有兩個結義兄弟,皆有萬夫不當之勇。」

許劭頷道︰「劉玄德胸懷大志,又是盧子干的弟子。不過他雖然頗有雅量,但才氣不足,從他幾次征戰來看,似乎統馭的能力不及曹孟德和孫文台啊。」

突然許靖朝許劭擠眉弄眼,許劭馬上醒悟,意識到這次評會他還要送某人一個大禮。

他笑道︰「諸君連劉玄德也提到了,怎麼忘記了一人?此人統領數百童子,轉戰百里,攻無不克啊。」

外廳內眾多認得王易的士子都猛然震驚,紛紛羨慕地看著王易。王易也感覺到從後面拉扯自己的那雙劉馥的手,因為激動而劇烈地顫動起來。

真到了一躍龍門的時刻,王易反而不煩躁,而是相當地冷靜。

他一字一句將許劭的評價听進耳里︰「海鹽王易,膽識勇力借乎常人,且雅量極深,非凡人所及。」

「他奮不顧身撲向猛虎,我還蒙他救了一命呢。」許劭嘆道。

內堂里的幾人見許劭對王易的評價似乎是早有準備,一個個都露著微笑,應聲說王易是個人物。他們自然也听到過王易的非凡事跡,只是想不到連許劭也這麼垂青他。王易雖然是許劭的救命恩人,但如果僅僅是救命恩人,許劭也不一定會做出這樣的評價。

站在內堂後簾一個靜僻處默默聆听的如芷,听到哥哥的這句話,也終于會心地笑了出來。

劉馥長吁一口氣,仿佛如釋重負。董昭慨然長嘆。而剛剛結識王易的鄭泰,也微微拱拱手,先向王易表示祝賀。

許劭接下來說得更加動人心弦︰「王易年歲尚幼,卻已允文允武,有絕世之才。日後必為國家棟梁,諸君若對時事有什麼不平的,盡管將子女托付于他。」

這對王易的評價又更上一層樓。許劭此番對王易的評價,與當日喬玄對曹操的感嘆如出一轍。

「子雲,過會兒斟酌著些話,向許公好好道謝一番。」劉馥想把事情做得完美,便湊上頭來低聲說。

王易搖搖頭︰「曹操曾趁隙脅迫而來,浪蕩大笑而去,我又何必落了俗套?」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破虜討逆戰三國最新章節 | 破虜討逆戰三國全文閱讀 | 破虜討逆戰三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