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易的最後一略就定在海鹽灣村。
禾興的富饒和先進征服了新歸附的呂岱等五人。王易為了保持他們的新鮮感,便開口道︰「有人曾說吳國‘不能一日而廢舟楫’,然而自我入府中議事以來,並未從賬目上看到船舶之事帶了多少盈利,在走訪的過程中也沒有現倚賴舟楫的筲斗小民如何不比尋常。江東控江臨海的優勢沒有完全挖掘出來。」
「那這最後一略,便是有關于舟事?」張昭問道。而听得張昭一說,周圍眾人紛紛舉目而視,看外頭那一輛輛寬敞精致的牛車,以及它們蓬頂上用粗繩系緊的沖鋒舟。
潘璋已經記不清當時他在洞穴里醉到了什麼地步,但他對乘坐這種快船還留有幾分印象。
自從投奔到王易門下後,他便開始收斂行為了。王易當時立即派人要幫他把債還上,然而潘璋卻露出堅毅的面容,正色道︰「我年少輕狂,多所從貸。然而債主皆因我而來,我也曾許諾日後必以富貴相還,主公若助我償還,豈不陷我于不義不信之地!」
王易認為他的話十分雄壯,就認同了他的意見。
此時他對這種沖鋒舟交口稱贊︰「此舟輕捷靈巧,實乃出行必備的佳物!」
堂中紛紛應和。王易見眾人開始熱鬧地議論起來,禁不住說道︰「灣村巨舶大船壯如雄城,此等扁葉柳枝,何足掛齒!」
見王易說得豪氣萬千,眾人無不心潮澎湃。只有一人皺眉深思。
南陽人李嚴前些時日在海鹽踫到了一個攜帶著家信的同鄉。那同鄉乃是商賈,隨隊而來,本來拿了李嚴家的信件,只是懷揣著踫運氣的心態,不期能夠踫見李嚴。
李嚴讀完母親給他的信後涕泗橫流,狠不得一個筋斗雲就翻回故鄉。然而信中母親除了抒了思念之苦,又進行了諄諄教誨,讓李嚴留在吳郡,追隨王易。不久前朝廷下達了赦令,李嚴的通緝令已經被撤除了,殺人的罪過一筆勾銷。
讀完信後,李嚴第一個感覺就是王易的名聲已經傳出了數千里,他在吳郡做下的事業連遠在南陽的老母也知道了。其次是李嚴仍然躊躇不停,起初他是對是否要投奔王易猶豫,後來他看到呂岱秦松陳端偕同二張新進,這五人個個智慧通達,多有自己所不及,不禁又在思考︰假使此時再投效王易,會不會因為起先的徘徊推諉而被委以冗職?
苦惱撕扯著李嚴的思緒。然而當他孤獨地坐在議事堂內,看王易與其心膂縱橫捭闔時,他愈忿忿不平,越來越想一展自己的才華。
王易先前幾略並未帶與李嚴看過。而在乘牛車去灣村前,王易向李嚴建議道︰「正方,北人跑馬,南人坐舟。灣村新造百槽船兩艘,不如同去看看它的雄奇壯麗!」
李嚴一揖到底,恭敬道︰「如王公所言。」
其實王易個人以為,在他布置的方略之中,只有灣村的事業才真正讓他興致滿滿。
無論是漁業還是造船業,無論是港口航運還是旅游,凡是與海洋牽扯上的產業,無不具有巨大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至少對王易這樣一個曾生活在達的二十一世紀的人而言,對海洋的崇敬和對海洋的追求已經深深植入到內心深處,並與靈魂融為一體。
似乎農耕文明在一定程度上對海洋存在一種偏見,傳統的舍末逐本思想也使統治者對通過海洋來開闢一條商路感到由衷的輕鄙。但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樸實農民固然步履穩健,知足長樂,然而卻缺乏水手那種拼搏進取的冒險精神。
南方政權,除了抱著絕地求存信念,在一場民族戰爭充當急先鋒的,譬如朱元璋的紅巾軍,清季革命黨的起義軍,似乎很少有能打到北方去的。晉衣冠南渡,雖有一場淝水之戰粉碎了異族的征服夢想,然而基于種種考慮,基礎深厚的大後方並沒有給前線的北伐將領以強有力的支持。宋時岳武穆風波亭飲恨;韓托冑草率進兵,換來的不過是元嘉草草式的敗亡。無論是南朝數代,還是南唐吳越,亦或是南宋南明,似乎始終處于戰略的劣勢之中。
古時南人剽悍而北人重厚,而近代以來卻是北人粗獷南人柔弱,其中所隱藏的華夏民族遭受的異族入寇的血淚史,又豈是只言片語所能道盡的!
先,不沉湎于安逸;其次,揚現在南人的勇健精神。王易認為興許這樣做,再用強大的財力做支撐,就會對這貌似已成定律的歷史規則做大膽的更改。
從何處入手?從海洋。
面對海洋的浩瀚,一個人能做出怎樣的回應?是曹操東臨竭石有遺篇;是齊景公游于海上而樂之,竟六月不返。
早在公元前五世紀,吳國人就已整頓水軍,從海上北擊齊國。而齊景公耽于航海之樂時更早,乃是公元六世紀,那時候膠東灣的中國人就已經開拓了通往杭州灣的航線。
開闢新航線能拓展人的視野,激人的冒險精神,讓人現自身的價值。
海洋本身也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海洋之中盡是珍奇異寶,魚類資源也極為豐富。一條成熟的航線能帶來巨額的利潤。
中國的封建帝國雖然在清後不斷走下坡路,最後一蹶不振,但在極長的時間內,中國人一直走在海洋事業的前列。按照一些現代西方學者的說法︰世界上出現的第一個海洋強國就是宋朝中國。
在王易生活的那個年代,在中國周邊海域陸續現了沉船,而尤以宋代沉船居多。陸上的史料與出水的沉船構成了緊密的呼應——南宋之前,與中國同商的海外國家和地區只有約2o處,而到了南宋則激增至6o個以上,大量新航路被開闢,海洋貿易範圍從南海、印度洋推廣至波斯灣、地中海和東非。突飛猛進的海洋貿易帶來的是巨額財富。宋神宗時期,僅市舶稅收便佔到財政總收入的15%-2o%,成為宋室江山的重要經濟支撐。而這也簡直空前絕後,要知道,2ooo年中國海洋產業的總產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也不過3%!
雖然對海洋事業不同朝代都做出了不同的反應措施。然而在明朝及其之前,中國人基本上都在航海事業上大跨步前行︰春秋戰國時期櫓的創造性明;在唐代時被廣泛運用的隔水密艙技術;宋代時開明的航海政策,龐大的海貿船隊及成熟的海洋管理機制;明永樂時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當然不可否認,焚燒鄭和航海圖的兵部尚書劉大夏舉止草率,朱元璋的海禁之策缺乏思考。但相比于清季殘酷的海禁政策及措施,他們或許完全可以全身而退。滿清執事對中國海洋事業的摧殘以及的種種淺見,不僅是愧對海洋,也是愧對華夏民族的未來。
從海鹽到禾興,從禾興到灣村,沿途已盡是廣闊的圩田了。楊柳雜植,雖還未成大樹,但已初見幾分繁榮的氣象。不得不說,海鹽縣長劉韶和縣尉陳烈勤勤懇懇,而縣丞鄧當也頗為精干。
牛車平穩地走著。不一會兒,遠方天際貌似行將騰躍的巨雲隔過一個山頭,倏然飄散變幻,好像在預示著什麼令人驚異的事情。
「……走!一,二,走!……」
縴夫的號子震動于野。接著便是青瓦粉牆的灣村屋舍露出了細致的面容。接著,眾人便看到在村邊那具有平直而陡峭的岸線的斷層海岸的山里,一艘雄偉的,奇麗的巨型三桅大船沿著原木鋪成的軌道,向外面的海面緩緩移動著。
四條粗壯的桅桿高聳入雲,粲然可觀。漸漸出現在大家眼中的那巨型的橫條加固的梯形竹篾斜船帆乃是青黃色的,極富中國特色。
這種船帆造價低廉,堅固耐用,非常適合王易現在所掌握的資源的具體情況。而復雜但不失靈巧的帆索系統極利操控,可靈活變換受風方向,甚至在逆風時也可以在帆、舵、披水板的共同作用下以「之」字形前進。
而由于此船極大,各種船載器械的操縱都要布置得十分周全。因而為了節省人力,提高效率,船工們將從對操控船錨的船車中獲得的啟加以融會貫通,將其運用到操控船帆起降的一套嶄新的系統中,達到了令人滿意的效果。
「……走!一,二,走!……」
縴夫的號子愈震動山谷,撼動人心。這艘三十余丈,寬十余丈的三桅遠洋尖底福船漸漸露出它的全貌。繪于船艏側舷兩端的「船眼」使用了明亮的高質量的生漆為原料,生動活潑。
「嘩……今天正遇新船下水啊!」常桓驚喜道。
驀地袁敏在前面手舞足蹈︰「看哪,那邊有兩條一模一樣的大船!有兩條!」
王易這最後一略其實是付諸實施最早的。早在他剛剛收服灣村後,就開始了行動。
灣村本就有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先它所控制的海岸線種類多樣,不僅有擁有平直陡峭岸線的斷層海岸,也擁有綿長平緩岸線的泥沙堆積海岸。其次,毗鄰的多個海灣擁有極好的防風能力,同時海灣的水域面積也相當大。所以灣村本身就具備展成優秀港口的潛力。
在後世,這里就有一個著名的乍浦港。孫中山當年視察乍浦後,還出了要將這里建成大港的豪情壯志。
海鹽到禾興的陸路已經落成,十分寬敞。而從禾興到灣村也是道路寬敞平直。而得到王易的政令後,吳郡各地的縣官都在以工代賑,吸收了一大批貧流民參與到挖掘水渠之類的疏通水利的工程中去。
貫穿禾興中部的大河正在拓寬,劉韶打算將那條大河與海鹽城附近的大河貫通,這樣就能使得在灣村港口停棲的大船直接駛入海鹽。而王易的想法更加宏偉,他期望將來從吳郡出海的海船能夠輕松地進入繁盛的內河網絡,出入吳北的幾大城市間。
劉馥和董昭看到那船早已目瞪口呆。而二張也是呆若木雞。倒是呂岱在剎那的失神後,很快鎮定下來。
灣村的港口已經煥然一新,寬大的棧橋,巨大的隱匿在山中的船塢,忙碌的卸貨碼頭。其實,當前的「灣村」或許不能再稱做「村」了,當地船隊當初在王易授意下拉來的數百名北方流民為村莊注入了新鮮血液。擁有一千余人灣村或許更像一個鎮。
這里的工作緊張有序,到處是健壯漢子呼喝號子的聲音,到處都是飛駛在軌道上的四輪木車,載著建材從這邊跑到另一邊。
造船業其實最能體現技術水平,木工,鋼鐵,凡此種種,無不耗費巨大,技術含量要求高。但王易在禾興的明創造結合當地工匠的經驗和技術結晶,在灣村開出了一朵鮮艷的花。
資源雖然緊張,但暫時還是得到了充分的調動。王易執掌吳郡後,便運用手頭的資源,將吳縣附近的官營鐵礦三個月的產出撥到海鹽,其中將近十分之一就是用于造船。
眾人步履更急,目不轉楮地盯著大船的雄渾的身姿。
李嚴茫然若失,如一只木偶人般僵硬地向前走著,追逐著大船的影子。
三艘福船的建造都參考了王易依據自己數個月來回憶繪制出來的圖紙。這種福船的形制在唐宋時期就出現了,它擁有獨特的結構,采取了吃水很深的尖底,能夠耐風浪,善遠洋。風帆乃是以橫條加固的梯形竹篾斜帆,當然,王易也示意工匠試制三角帆等一些在他腦海中是具有西方風格的帆。
這些福船都用了水密隔艙的技術。水密隔艙結構所依據的原理乃是充分地利用船舶的整體浮力,以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
再者,由于隔艙板是用厚實的木料制成(譬如王易的這幾艘福船的水密隔艙的隔艙板就是用十幾厘米厚的衫木制成),並與船殼板緊密釘合,從而增加了船體的橫向強度。增加船體的橫向抗壓強度乃是船舶設計和制造中采取的一項重要措施。沒有采用水密隔艙結構的船舶通常是用加肋骨的方法來加以解決的。隔艙板的使用可以取代肋骨,最終簡化了制船工藝。
另外,水密隔艙一間間分隔區分開,可以將不同的貨物按類分開裝卸,也可以以貨主不同而將貨物分開裝卸,大大提高了裝卸和管理效率。
據說中國最早采用水密隔艙技術的乃是公元五世紀的晉時。挾眾十萬造反的大水賊孫恩和盧循一眾下令建造「八槽艦」,即是采用了此種技術。不過所謂的「八槽艦」歷來也飽受爭議,有學者以為那可能只是指有八個船艙的船只罷了。不過唐宋時期的船只采用這種先進技術已經被出水文物佐證,即使是這樣,也比直到18世紀才引用此項技術的歐美領先了一千多年。
船塢被王易用「舟室」來命名,延續了幾百年前吳越人對它的傳統稱呼。
在舟室中,灣村本地的老船匠已經被集中到一起,每天晝里在船上爬上爬下,視察建造進度。晚上就在舟室里的小屋舍里討論制船工藝,研究圖紙。而新入村的工匠們則像童子軍那樣被分出數個隊,最小以什為單位,管理十分有序。
灣村老村長許志听聞王易前來,立即拋下手中圖冊,三步並作兩步地出來行禮。
王易笑道︰「老丈何須如此!我等不過隨意看看。」
許志因激動而顫栗,他道︰「若無主公,灣村不過仍是賣魚求生的落破地罷了,何來今日光景!」
王易笑道︰「些許之事,不提也罷。老丈,此船如此雄壯,不如帶我們上船一觀。」
許志斂容道︰「船只新下水,校驗之事極為繁重,除了工匠,其余人頭兩日怎能上船!主公要看船,還是上還有那兩條舊船罷!」
徐盛樂進這些武夫听許志竟然這樣講,還是以一種責備的語氣,不禁極為震驚。秦松陳端張口結舌,想不到還有人能和雷厲風行的王易這樣說話。正要看王易如何反應,王易卻已經笑了出來︰「老丈所言極是,是我思慮不周了。不過我們既乘興而來,舊船要上,新船也要看哪。況且當初我與你們布置的時候,就做好安排︰前兩船都是為了第三船而試制的。為他人做的嫁衣裳,看看就罷了,賞玩不得啊。」
听王易如此譬喻,眾人哄笑不已,便連許志也忍俊不禁。
許志微笑道︰「主公所言極是,前兩船不僅個頭比這條‘怒鳧’小些,第一條船用的是木爪石碇,連水密隔艙也沒有。第二條船車沒安上,船舵是舊式的,還不是轉輪呢!」
董襲悶聲問道︰「這條船叫‘怒鳧’?那前兩條叫什麼?」
許志道︰「第一條叫‘疾鳧’,第二條叫‘白鳧’。」
「怎麼都是野鴨子啊!」袁敏一說,眾人都大笑起來。「鳧」字就是野鴨的意思,從船名上來看,這三條福船都是野鴨子。
袁敏又問道︰「緣何這第三條叫‘怒鳧?’它何怒之有?」
「哈哈……」眾人哄笑不止。卻見許志伸手一指,道︰「看見那三條拍桿了麼?」
三條粗壯的拍桿的軀體乃是用原木制成的,其錘頭用鋼鐵鑄成,呈正六角形,每條稜都散著金屬的光澤。這三條拍桿都有六人高,被船車高高吊起,高聳雄壯。很難想像靠近「怒鳧」的小船遭到這種鐵拳的重擊後,會有什麼悲慘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