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業上的巨大成功,白圭同時還是大禹之後、李冰之前這一千多年中華夏最杰出的水利專家,並曾出任過魏國的相邦,這種在多方面都達到天下第一人水準的牛人縱然不能稱為聖人也相去不遠了。春秋戰國之所以被認為是華夏歷史上的黃金時代,不光是因為有三個半「聖人」,也由于其間涌現出了不下二十位堪稱是「亞聖」的偉人,以及數百名在任何其他時代都足以封侯拜相的一流人才
聶華穿越以來還是第一次遇到這種一流人物,即使現在還只是個少年,他也還是忍不住多看了白圭幾眼。眼前這個少年雖然年輕,卻已經有股「謙謙君子、溫潤如玉」的氣質,令人看上去就不覺心生好感,這對商人來說無疑是很有好處的。在服飾方面,白圭雖然穿得還不錯,但卻一點也不奢華,給人一種清新爽利的感覺,聶華也更加確信他就是歷史上那個白圭。
不過聶華並沒有魯莽地詢問對方那個「圭」是否就是白圭的圭,因為先秦時期的通假字十分普遍,再加上各國字體也有差異,所以基本上只要讀音相同,甚至只是相近,就可能是同一個字。這在人名上表現得尤為明顯,歷史上不少先秦名人在史料記載中都有多個姓名就是這個原因。所以聶華問了也沒什麼意義,反倒容易令對方反感
聶華不願出售馬鞍和馬鐙令白圭有些失望,不過見到那厚厚一疊紙張,他又不禁眼前一亮。出身于商賈之家的白圭一眼就看出了紙中蘊含的巨大商機,立刻越過掌櫃向聶華直接問價。聶華之所以今天屢屢受挫,主要是因為他孩童的外表令那些商鋪的老板都沒當真,但白圭卻是一個天生就十分理性(注1)的人,他從來都不會只看外表,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商品。剛才不過區區幾句對話,白圭就看出聶華這個小孩子具有出售的決定權,自然直接與他商談了。
「十兩黃金,如何?另外如果可以的話,本店希望能以三十兩金子買下它的制作方法。」,白圭雖然看好紙的銷路,但白家並不是那種富可敵國的豪商巨賈,也不敢太過冒險。至于造紙的方法,這個年代又沒有專利保護法,聶華大可以賣出後再賣給第二個商家,白家願出三十兩金子其實已經很高了。
聶華稍想了一下坦然道,「二十兩,賣馬鞍與馬鐙的制作方法和這些紙,造紙方法還在改進,很快就會有質量更好的,如果公子你不怕紙生產出來卻沒人買,只需要出十兩金子就可以買下。」
「這樣啊,那造紙方法就算了,照您說的成交吧。」,白圭沉吟了片刻便決定下來,而聶華的實話實說,也令其更添好感。
「終于見到真金了」,聶華心情微微有點激動地接過了一疊金葉子,暗贊白圭上道。如果白圭給一錠黃金,他倒是方便了,但聶家並不是豪富之家,花錢次數多而量小,到時候別人根本找不開,還容易因露財而招致麻煩,而金葉子攜帶、分割都要方便得多,對聶家來說更加合用。
合作愉快,聶華也不介意與白圭這個歷史上的傳奇人物多聊幾句,原來白圭的父親很早就死于戰爭之中,他與母親此後一直托庇于叔叔一家生活。白圭的叔父雖然待他們孤兒寡母還不錯,但也僅限于出錢將白圭撫養長大而已,這家商鋪以後肯定沒有白圭的份。只是白圭自小聰明過人,幫助叔叔解決了不少難題,他在店里才有了較大的話語權。不過,即便如此,白圭也只算是在給叔叔打工,就拿今天這筆交易為例,賺得再多也沒他的份,全是為他叔叔一家做的嫁衣。
「大哥你這麼有本事,為什麼自己不開一家商號呢?」,聶華不禁提醒道,由于意氣相投,加上聶華也有意與白圭結交,兩人很快就稱兄道弟起來。
「沒有本錢啊,再說愚兄現在還年輕,還是先學些東西更好,今天我就是剛從西河回來的。」,白圭攤攤手答道。
白圭說自己沒有本錢的時候,聶華一度沖動地想要拿那二十兩金子資助他,畢竟此時對這種牛人投資肯定是一本萬利,但听到後面的幾句話,也覺得白圭的考慮更成熟一些,順便又問道,「小弟我也正要去西河求學,不知道那里的學費如何,主要有哪些個學派,還望兄長不吝賜教。」
白圭自然知無不言,「在西河講學的以儒家諸子為主,也有不少墨者,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昔日大儒曾參之子曾申。至于學費嘛,儒家各派都是老規矩——臘肉一條,不過書費和生活費需要學生自己支付;墨家的學費則是一鐘谷子,但一切費用全都包括在內,學習期間食宿全包,而且對于家境不好的,學費可以暫時賒欠,等到將來出師後再償還。」
「那看來還是墨門便宜,而且可以欠費上學」,聶華自言自語道。他在農家長大,自然知道墨門所收的那點「學費」其實連伙食費都不夠,而書費就更不必說了,即使用相對便宜的竹簡,總花費想必也不小吧?因此墨門等于是貼錢辦教育,僅此一點,墨子就確實令人敬佩。
「愚兄還沒有說完,學費的確可以賒欠,只是墨家弟子出師以後,每年收入原則上必須上繳一半給師門。當然,不是強制的,甚至賒欠的學費不還也沒人去催,可是除非你願意名譽掃地,不然誰敢不交?」,白圭臉色微微一暗道。
注1︰歷史上白圭主要經營糧食等生活必需品,卻能逆囤積居奇之風而行,以犧牲利潤率為代價,加快出貨度而獲得更大的總和利潤,這種方法想要用好,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貪」,對于天性逐利的商人來說,必須得有相當的理性才行。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