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了,原來是‘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他們為了討好為師,才一個個學我吃苦」,墨子畢竟是一代聖賢,很快就想通了癥結所在,不禁暗自苦笑道,「枉我還笑儒家虛偽,看來我墨門也不能完全免俗啊!」
「那夫子您是喜歡吃苦嗎?」,一貫無法理解苦修者思維的聶華眨巴著眼楮,好奇地問道。
「我又沒毛病,怎麼可能喜歡吃苦?」,墨子斷然否認道。
「那您為什麼穿的都是布衣草鞋,吃的都是粗茶淡飯,也不見您有任何休閑和娛樂?以您的本事,賺錢根本就不是難事啊?」,聶華不依不饒地問道。雖然他不會像師兄們那樣討好夫子,但墨門崇尚苦行的風氣不改,他也不好意思暴露他好逸惡勞、貪圖享受的惡劣本性
「其實為師又何嘗不想錦衣玉食、樂舞常伴?可天下萬民水深火熱,我一心行義還來不及,哪有時間掙錢和享受呢?而且為師力行節儉,也能為你們這些孩子樹立一個榜樣」,墨子淡然笑道。
墨子坦白地說出內心的**,反而令聶華深受感動,不過聶華勸說墨子之心反而更加堅定。墨子現在已經五十多歲了,在這個年代絕對算得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老人,他已經為了天下的黎民操勞了大半輩子,挽救了成千上萬條無辜的性命,難道過得好一點不應該嗎?好吧,這一切都是借口
因此,對于夫子的堅持,聶華故意不以為然道,「夫子您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動,但是您這樣做恐怕只會適得其反。」
「此話怎講?」,墨子不禁臉色一凝。這也難怪,墨子涵養雖好,甚至別人指出他學說的不足,只要確有道理,他都能微笑著接受改正,可聶華這個小屁孩現在卻說他幾十年來全做錯了,那他那麼多苦豈不是白吃了嗎?有什麼比這更打擊人的?這也幸虧是聶華這個可愛的小孩子說出,換做是禽滑厘等人,早就被他抬起一腳踢出去了
聶華也現墨子神情不對,但為了日後的幸福生活,他只能硬著頭皮繼續說下去,「夫子您常教導我們,人性趨利避害,並要我們善加利用,為天下興利除害。可是,民眾還需教化,又有儒門宵小到處中傷,他們未必就能理解夫子與師兄們的犧牲精神,反倒可能認為‘墨者連自己都過不上好日子,听他們的也只是繼續受窮而已。’,以致于天下人大多對我墨門敬而遠之。相反,若是墨者都能勤勞致富,縱然小人巧舌如簧也無法抹黑,民眾也會很自然地認為我們的學說有道理,而天下的人才也同樣會從四面八方趕來投奔咱們墨家。正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听起來是有些道理,可是人的生命很短暫,精力也很有限,若將心思放到掙錢與享受上,還能有多少時間與精力去行義呢?」,墨子雖然已被說動,但要他一下子放棄長久以來堅持的做法,總不是那麼容易
「夫子您想啊,咱們墨門不過幾千弟子,即使每個人都力行仁義,又怎麼比得上天下幾千萬人一起行義呢?而且,咱們墨門若有了錢,不光是可以改善墨者的生活,更會有能力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民眾。現在咱們沒錢,連每個人的衣褲都置辦不齊,又能替天下人做多少事呢?」,聶華見墨子臉色漸緩,心中頓時一定,繼續趁熱打鐵地說道,「而且掙錢的事並不會花費咱們太多的時間精力,我們只需要提供思路、管理人才和技術支持就可以了,具體的工作可以雇人來完成。這樣同時還可以便利百姓生活,創造就業機會,證明您‘交相利’思想的可行性」
「好!」,墨子一下子就站了起來,神情略顯激動,顯然已經被聶華完全說服了。
至此,聶華也終于松了口氣,知道最難的一步已經完成了。說起來,墨子雖然在弟子面前一向溫和,但偶爾起怒來也是很可怕的,聶華能夠下決心對他如此勸諫,是因為他從幾件小事中意識到墨子骨子里其實是一個寬容大度的人。
不久前有師兄到墨子跟前告狀,說告不害(注1)嘴上不離仁義二字,但平時卻一直好逸惡勞、貪財,實乃墨門的敗類,請求墨子將其逐出師門,而墨子卻回答道,「不害雖然說一套做一套,但至少他能夠用他的嘴來宣揚仁義,總比那些行為不義,嘴里也大放厥詞的好」
此外,據某位多嘴的師兄說,墨子以前曾經以推薦做官為誘餌勸某個年輕人就學,雖然最後因為那個青年始終缺乏仁義之心而被墨子放棄,但墨子既然能以名利誘人向善,說明他並不像聶華原先以為的那樣有著道德潔癖。有這兩件事在先,聶華再結合自己平時的觀感,便不難明白夫子其實是一個寬容開明的老人,所以才敢如此大膽地對其一貫做法提出質疑,結果他真的賭對了。(ps︰這兩個故事出自《墨經》,個人認為比起說教的言論,具體的故事更能反應一個人的真性情。)
墨子自然是沒時間管掙錢的事,而提議的聶華還實在太小,好在墨子身邊就有一個十分適合的人選。白圭出身于商賈之家,而且能力過人,又有一套與墨家思想相一致的全新經商理念,不用他還能用誰呢?年方十四周歲的白圭是年輕了點,但在這個人才輩出的年代里,出去獨當一面也未必不能服眾。
注1︰此君姓告,名不害,人稱告子,也是歷史名人,那句經典的「食色性也」就出自此君之口,歷史上墨子一直不肯推薦告子當官,他便又改投了儒家,與孟子時常吵嘴爭辯,可以說孟子的辯才就是被他操練出來的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