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真正看到那些大賢的著錄後,聶華卻不禁有些失望,尤其是木工之祖公輸般的《公輸秘錄》,里面的知識對于穿越人士聶華來說全都是過時的,唯一的意義只是令他充分了解了目前華夏的科技水平而已。而墨子的著述就更不必細看了,有活著的老師隨時可以請教,又何必去研讀不會說話的書籍呢?不過聶華倒是可以從那些反映墨子前期思想的簡牘中揣摩到夫子的心路歷程,這對他來說卻是很有用的。正是因為深入了解到墨子的思想,又學了原版的鬼谷捭闔之術,聶華後來才能多次成功地說動墨子,將墨家的改革不斷深入下去,避免了歷史上的悲劇結局
要說鬼谷典藏中最令聶華激動的,那毫無疑問是後世《孫子兵法》的早期版本《孫子》了。雖然現在聶華所看到的《孫子》已經經過王詡的修訂增刪,但其中的文字詞句與聶華在後世看到的《孫子兵法》還是有著很大不同(注1),比如火攻篇就沒有,反倒有《水攻》篇,因為這個時代還沒有出現過大獲成功的火攻戰例,而水攻的戰法卻已經相當成熟了,聶華看到這里也不禁留了個心眼,既然現在還沒人用過火攻,各種防範措施必然也不成熟,那麼自己以後若有機會帶兵,豈不是大有機會來一次「火燒連營」?而其他此前尚未有人用過的奇計,聶華腦子里也有一大堆,這可正是穿越者的優勢啊,聶華頓時覺得穿到較早的年代也不是全無好處了
不過,最令聶華吃驚的,還是《孫子》除了十三篇總綱之外,還有六十九篇細則,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到軍事制度、地形運用、選兵練兵、臨機決斷、奇謀詭計等軍事學的各個方面,可以這麼說,只要將這些東西都學會了,即使是初次帶兵,也一樣可以打勝仗(心理素質過硬的前提下)。聶華這才明白,為何早期華夏歷史上有那麼多牛人之前根本沒接觸過軍隊,卻能立馬帶兵以弱勝強,創造出一個又一個的戰爭奇跡了
但歷史上不知什麼時候起那六十九篇細則失傳了,從此只有十三篇總綱的《孫子兵法》便變得華而不實,因為只有天才人物才能光看純理論的總綱便能活學活用,但以他們的天分,就算不學理論,自己也能模索出打仗的辦法;而不能活學活用的一般人才就算學了總綱也還是無法帶兵,因為它就像是少掉了開頭兩頁刀法的《胡家刀法》,入門的關鍵內容沒了
或許這正是大一統以後歷朝皇帝所樂見的,天下多一些只會紙上談兵的書生總比到處潛藏著名將胚子安全得多,有了秦朝滅亡的示範後,「造反篡位非一代人可以完成」的鐵律被打得粉碎,而外部又少有能對大一統的華夏構成致命威脅的外敵,君主對于人才的渴望便再也無法戰勝他們對篡逆叛亂的恐懼了
不管如何,對于當年只能紙上談兵的聶華來說,《孫子》無疑是其在軍事上登堂入室的引路者。而且即使聶華在軍事上的天賦只算中上,可他畢竟有著越這個時代兩千多年的見識,只要將兩者融匯貫通,就絕非尋常將領所能比擬的了
在鬼谷生活的一年里,聶華學習時遇到困難都是找長桑君講解,若是連他也解答不了的問題,聶華則會先記下,等回樂土以後再問墨子。雖然由于長桑君「不務正業」,對于軍政方面的問題,他答不出來的還真不少,但總體來說他還算盡心。甚至出于對聶華的欣賞,長桑君還將自己最得意的醫術也傳給了聶華,盡管對醫學興趣不大的聶華最多也就學了兩三成。而聶華源自後世的一些觀念也給他以極大啟,使得這個時空的中醫理論得以站在更高的起點上
學了長桑君的武功與醫術之後,聶華隱隱有種感覺,鬼谷門的學問說到底可以歸納為一個「騙」字,不但騙別人,也騙自己,但用好了也是相當厲害的。不過連長桑君也承認,鬼谷學派的路子其實最怕的就是墨子這種堅定執著的人,因為這種人心中有著明確的目標,非言語可以動搖。而且騙術再厲害也是陰謀,一旦被人識破,不但會失去效果,很可能還會反傷自身,所以聶華想來想去還是決定以墨學為主,鬼谷一門的學問為輔。不過聶華後來突然想起了師兄告不害,那個好逸惡勞卻能言善辯的家伙倒是非常適合來鬼谷學習縱橫捭闔之術,至少總比繼續留在墨門浪費光陰好得多,不過考慮到那廝未必有機會進入鬼谷,聶華干脆一狠,硬是將近萬字的《鬼谷子》全文背了下來,反正這部巨著精深玄奧,有得聶華慢慢消化
隨著對聶華的日益了解,長桑君現聶華一點都不像他的夫子,為人好逸惡勞、貪圖享受,而且其骨子里其實相當自私自利(與墨子相比),不禁暗嘆墨子看走了眼(墨子真的看走眼了嗎?)。但另一方面,長桑君反倒對聶華更欣賞了,因為他也正是同樣的人啊。長桑君甚至動念誘騙聶華改換門庭加入鬼谷門,因為他到現在就幾個弟子,還都是關系戶,比如孫武的孫子(不是孫臏,歷史上孫臏與孫武的年齡相差了兩百多歲,此時連他老子都才剛出生不久呢。),各方面都不能令他滿意
注1︰現在的《孫子兵法》中居然提到了比孫武晚幾百年的蘇秦,而且對火攻這一到三國時期才完全成熟的計謀已經有了很詳細準確的概括,顯然不可能是歷史上孫武一人完成,個人認為現在的《孫子兵法》版本是歷史上無數能人反復修改完善的成果,最終定稿人很可能是曹操,六十九篇細則也是被這廝刪掉的,因為漢代以後就很少有孫子八十二篇的說法了,都是孫子十三篇。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