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戰國 第四十六章 犀 甲

作者 ︰ 從小不會爬

雖然聶華鼓搗出來的只是劣質的土水泥,但對目前連石灰都未普及的華夏來說,卻無疑是一種超時代的建築材料,由水泥與磚石砌成的城牆對于目前各國的攻城技術來說,幾乎是不可摧毀的,這樣一來自然令本就有利的守城一方更佔便宜。雖然這對所有的國家都是一樣的,但無力擴張的小國顯然得利更大,而經常派人幫弱小國家守城的墨門自然也會受益匪淺。

但墨子在高興之余,心中也隱隱有些擔憂,那些大國擴張的野心肯定不會因此放棄,強攻不成,就很可能會采取謠言、驚擾、圍困、封鎖甚至劫掠和破壞農田等摧毀敵國經濟的手段,雖然戰爭烈度相對較低,但對平民百姓的傷害卻反而更大

不過目前來說這種情形還不常見,而且令墨子慶幸的是,雖然馬鐙等馬具已經發明好幾年了,但至今還沒有哪個國家開始組建大規模的騎兵(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各國即使要玩經濟戰,暫時也只能靠機動力較差的步兵去完成,這樣平民百姓就算無力抵抗也總有機會逃掉。但這畢竟只是暫時的,方今華夏各國英主賢臣輩出,總會有人第一個吃螃蟹的。到了那時,墨門光是幫人守城已經不足以逼退敵軍,還得想辦法干掉那些分兵襲擾抄掠的騎兵小隊才行

未雨綢繆的墨子不久便新設了馬上使用長兵器、沖鋒突陣、騎射等新課程,同時還讓門下設計制造了一些適于騎兵使用的新式武器裝備。其間聶華也出了不少點子,正是有了他的思路,墨門才成功地比歷史上提前幾百年造出了馬槊等後世的經典騎兵武器。不過,在這些新式裝備中,聶華最在意的卻是按他的意見改進的犀甲

後世由于中國境內的犀牛已經絕種,所謂的犀甲大多是冒牌貨,用大象皮做出來的已經算是好的了,大部分都是普通牛皮冒充的,防護效能遠遠比不上優質的鐵甲,只是較為輕便罷了。而現在由于楚國境內還有大量犀牛活動,「犀甲」可都是用真正犀牛皮制成的,質地堅韌無比,對于弓箭的防護能力更是極強,甚還在一般的鐵甲之上,即使與鋼甲相比也毫不遜色,而在鐵甲還未出現的戰國初期,犀甲的優勢就更大了。

但犀甲雖然堅韌無比,畢竟是軟質的,無法有效分散沖擊力,防箭還好,若是敵人的長矛全力刺上去,縱然不能貫穿,一樣可以導致內傷而重創披甲者(雖然不穿犀甲結果更糟,但只要能夠不太困難地殺死,便不至于太過影響士氣了,而像鐵浮屠、藤甲兵之類的厚皮兵種在找到對付它的辦法前,哪怕只有幾千人,在正面戰斗中一樣難以力敵。),再加上犀甲數量畢竟有限,楚國政治上又一直問題不斷,因此楚軍往昔與中原各國交戰時並沒有佔到什麼便宜。但聶華好歹是學過力學的,很快就想到了改進的辦法,那就是在犀甲里面再加一層鋼質甲片,這樣一來除非是鐵錘和巨斧等重兵器,都難以重傷披甲者。而事實上目前各**隊裝備的還都是青銅兵器,重兵器極其罕見,因此這種復合式犀甲幾乎可以說是刀槍不入了。

當然,這樣一來甲重必然大增,不過由于犀甲本身很輕,而內襯的鋼片只起輔助作用,自然也不需要太厚,所以總重量也就七八十斤(戰國時期的一斤約等于後世的半斤,以後不再贅述。)不到,比唐代的明光鎧與宋代的步人甲都輕得多,別說步兵,騎兵穿著也沒有大問題。

不過犀甲雖好,但楚國卻不會隨便出售犀牛皮這種稀罕的戰略物資,因此中原各國想要弄到犀甲基本上只能依靠走私,不但數量有限,而且價格高昂。好在墨子與楚國令尹魯陽文公私交甚睦,而且現在楚國又被三晉聯盟壓制得喘不過氣來,很需要墨門的幫助,因此楚國政府居然以國內價格一下子賣給了墨門一千張犀牛皮。這犀牛可是巨獸,一千張皮足夠制成三千多套犀甲了,人情著實不小。只是聶華在高興之余,也不禁為楚國的犀牛默哀,「恐怕他們滅絕的日期又要提前了」

最終,墨門利用從楚國買來的一千張犀牛皮總共加工出了一千多套騎兵甲和將近五百套馬鎧(注1),裝備上這批堅甲後,墨門騎士的戰斗力無疑將會成倍地增長。只是即使楚國平價出售,犀甲的成本也還是相當地高,而且隨著墨門日益壯大,以後再想從楚國買到犀牛皮恐怕會越來越難,為此聶華不禁想起了鎧甲中的王者——板甲。

當年就對世界軍事史極感興趣的聶華知道,板甲其實並不像一般人以為的那樣笨重和妨礙行動,事實上它反而要比同等防御力的鎖甲和鱗甲要輕得多,絕對重量也要稍輕,一般也就在25千克左右。而穿著板甲也不會對人的動作有明顯妨礙,甚至因為板甲的重量是平均分布在身上、不像鎖甲、鱗甲一樣集中在肩頭,身著板甲反而比較節約體力

而若論防御能力,板甲就更不是鎖甲與鱗甲可以比擬的了,歷史上在大型火繩槍出現之前,除了重兵器之外,沒有任何一種單兵武器可以擊穿同時代技術工藝下生產出的合格板甲,無論是刀槍這樣的近戰武器還是弓弩這樣的遠程利器(拿強弓抵近到十米以內的近距離自然是可以射穿的,但實戰中有意義嗎?)。而且板甲只要不被刺穿,攻擊方就幾乎完全不能對披甲者造成傷害,這更加是鎖甲鱗甲等其他類型的鎧甲所無法做到的。其實歷史上板甲之所以飽受爭議,是因為它開始裝備歐洲軍隊的時候,克星火器也早已經傳入了歐洲,這對板甲而言實在是莫大的悲哀

不過,板甲雖好,但令聶華無奈的是,現在的華夏根本造不出來。因為板甲只能以冷鍛的方式加工出來,而只有水力鍛機發明之後,冷鍛鋼鐵才成為可能,歷史上的東方始終沒有出現板甲,除了火器出現比西方早之外,沒有水力鍛機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光靠人力,技藝再巧也制作不出板甲來。

注1︰馬鎧的成本是同類人用鎧甲的十倍以上,但主要是因為制作工藝要求高,人工費用高昂所致,而墨門不但這方面人才濟濟,而且對于內部的生產任務,人工是不算錢的@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墨色戰國最新章節 | 墨色戰國全文閱讀 | 墨色戰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