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戰國 第八十二章 墨 教(上)

作者 ︰ 從小不會爬

而且,現在聶華想要創教的話,還有一個難得的便利條件,那就是上古一神教在民間仍有一定的影響,有這個可以利用的平台,聶華就不必完全白手起家了。至于一神教容易令信徒偏激狹隘的問題(先秦時期的華夏人雖有重義輕生、重義輕利的一面,卻也普遍沖動和偏激,叫罵激怒敵人的招術幾乎百試不爽,不知道這與上古一神教的殘留影響是否有關。),是可以通過推崇理性進行平衡的,而與此同時,一神教可以促進內部團結、啟蒙民主意識,相對于多神教來說于國于民害處稍小一些,而且只要教義設計得合理一些,其負面影響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減小乃至規避的。

歷史上,西方舶來的一神教倒在中國傳播起來十分艱難,而且與華夏原有的文化產生過激烈的沖突,這主要是因為那時的中國已經延續了三千多年的宗法制度,祖宗崇拜已經成為了一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與原則上只準膜拜唯一主宰的一神教教義存在著難以調和的矛盾。但在戰國早期,華夏土生土長的上古一神教還有不可忽視的影響力,而宗法制度才推行了幾百年,根基不若後世那樣穩固,尤其目前各國都還尚未開始變法,因為出身低下而被壓制埋沒的眾多民間人才積怨甚深,正是布教的大好時機,何況聶華也不準備將祖先崇拜一竿子打死,它雖然有不少負面影響,但也不是沒有好的地方,這便進一步減少了可能的阻力

墨子一開始听到聶華說起創教的事時還以為是小孩子貪玩搞出來的玩意,但當聶華將自己草擬出來的教義給墨子過目後,他頓時就悚然動容,一個少年就算再聰明也不可能弄出這些東西來,難道冥冥中真有神明存在?但即使墨子身為聖人,也決計想不到世上還有穿越這回事

墨子心底里從來都不信鬼神,平素只是以鬼神之說勸人向善罷了,因此潛意識里他是不想采納聶華創教提議的,不過聶華草擬出來的教義與墨家思想一脈相承,而且難得的是它居然並不像歷來的鬼神之說那樣限制人類探索未知,而且還反對「認命」這種消極的心態,這樣的話信它倒也無妨,而且可以預見,有了宗教作為墨家思想的載體,墨家學說的影響力必將無數倍地增大

也正因為這樣,墨子在經過激烈的思想斗爭之後,不但同意創教,而且還接受了聶華的要求,平生以來第一次貪他人之功,對外偽稱這些教義是他受到神的啟示所得。聶華這樣做一方面是想利用墨子的聲望便利傳教,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自己並不具備成為教祖的條件。聶華當年了解過世界宗教史,他現歷史上所有成功的宗教都有一個共同的特征,那就是至少它的第一代教祖要有犧牲自己的幸福為教眾乃至天下人謀福利的高尚情操(注1),而那些邪教的教祖則莫不是犧牲教眾的利益來給自己享受。聶華自認吃不了這麼大的苦,只有讓比雷鋒還雷鋒的夫子來干這個苦差事了

此後聶華又與夫子探討交流了多日,將草擬出的教義修改得愈完美,巧妙地將上古一神教、祖先崇拜傳統與墨家思想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了一套嚴謹而又開放、嚴格而又寬容的完善宗教體系,其總綱大致如此︰

1,昊天上帝(簡稱上帝、上天、天或者主,其中第一種稱呼最為聶華提倡,以免「上帝」這個名詞在該時空最終也被外國神冒用)創造宇宙,制定規則,是萬物的主宰,唯一的神明。上帝兼有天下,兼愛世人,兼利世人。人不分貴賤長幼,皆是上帝的子民,在上帝面前,國國平等,人人平等。

2,上帝的意志(即天志)是欲天下人相愛相利,惡天下人相惡相賊,因此愛人利人者順天,積功德,恨人害人者逆天,積罪業。功德分為陽德與陰德,罪業分為陽罪與陰罪,陽德與陽罪報在自身,陰德與陰罪報應子孫。

具體來說,功德包括︰一,教化世人,讓更多的人信「天」(上帝)。

二,是探索未知,以感悟與印證「天志」,並將其告知更多的人。

三,順應天意,興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功德大小既看動機,更重實效,哪怕動惡念而行善事,一樣可以積德,但不如動善念行義積德更多,反之亦然,無心之失,不為大惡。

而罪業則包括︰殺死無辜之人(對象是婦女兒童時罪孽尤重)、強暴、無故傷人(有足夠理由的話,甚至反而積德,畢竟除惡即是行善)、搶劫、欺詐、偷盜、誹謗

3,人死以後將會受到上帝的審判,功德與罪業可以互相抵消(但法律上則不行,理由是人類的審判無法像上帝那樣絕對公正,所以只能功罪分開。),有大功德之人將升入天堂,享受無邊的幸福,有大罪業之人則會墮入地獄,忍受無盡的苦痛,功德不足以進天堂、罪業不至于下地獄的絕大多數人死後則會在抹去前世記憶後獲得再世為人的機會,功德越大、來世的命運就越好,罪業越大、來世的命運就越差,以解釋出身不同產生的先天不公。但是只要努力積德行善,即使原本的命運不好也可以過上幸福的生活(避免一遇到逆境就認命而放棄自身努力的消極人生觀。)。

4,祖先的功德能夠蔭庇後人,而罪業則會禍及子孫。後人誠心祭拜祖先可以增進其功德、消減其罪業,不可以輕慢,但子孫本身的功罪更被上帝看重。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阻止父母長輩行惡可以消減其罪業、勸導父母長輩行義可以增進其功德,這是最大的孝,而父母長輩行惡時盲目地無條件順從則不但會增加自己的罪業,也同樣會加重父母長輩的罪業,是不可取的。(與儒家盲目無條件的孝道針鋒相對)

注1︰比如耶穌、釋迦牟尼、穆罕默德等人無不例外,二代以後影響就沒那麼大了,傳統形成後教宗就算胡作非為一點也沒關系,但第一代絕對要干淨。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墨色戰國最新章節 | 墨色戰國全文閱讀 | 墨色戰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