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戰國 第八十二章 墨 教(中)

作者 ︰ 從小不會爬

5,對于歷代聖賢,可以被紀念,但不可被膜拜。(維持一神教的特性並抑制個人崇拜的傳統形成以限制領袖獨裁和民眾盲從)

6,比起想法,上帝更看重人的作為,惡念所積的罪業,只要對上帝誠心懺悔即可消除,而惡行所積的罪業,懺悔卻最多只能獲得一次贖罪的機會。同理,信仰上帝可以得到庇護和賜福,不信者則將受到懲罰,但都不如行善與作惡的影響更大。上帝只看是利人還是害人,動機如何沒有直接影響,但由于人類利己的天性,交相利與損人利己的行為容易被他人效仿,往往會積下額外的功德與罪業。

7,宇宙中的萬事萬物都有著對立統一的兩面性,除了至善至能的上帝,所以人類在認識世界與工作實踐的過程中不可絕對化、走極端、非此即彼(限制一神教自帶的狹隘性)。

8,在一般情況下,災禍與疾病是上天對人的考驗而非警示或懲罰(以免一些別有用心的人以自然災害來攻擊政府,尤其是在改革期間。),雖然本身是壞事,但只要能通過考驗,就會增進功德,而若是能夠找到防災、救災、防病、治病的有效方法,或是將已知的有效辦法推廣開來,更是莫大的功德。

9,不同的語言文字阻礙人類之間的交流,影響天志的傳播和文明的進步,必須努力予以統一,原則為少數服從多數

1o,在大多數情況下,多數人的集體意志便是上帝的意志,若是不符,上帝或者會降下啟示令多數人服從于掌握了真理的少數人(當群眾見識不足時),或者會直接予以警示(普遍私心過重時)。

11,上帝憐憫世人,任何在沒有必要的情況下故意傷殘自己或者他人的行為皆有罪,其中後者之罪更重;上帝尚同,所以自殘身體留下不可消除的標記(比如猶太人給初生男嬰「割禮」的傳統,以及某些民族紋身的習慣),以使本族群區別于其他人群的行為是罪上加罪,而如果是在未得本人同意的情況下由他人來完成,罪責更重,即使身為父母也不例外(防止小孩尚未成年就失去了選擇人生的可能);而以一個先天限定(即無法通過後天努力改變身份)的特定人群為主體奴役剝削其他人群的行為則更是不可寬赦的彌天大罪(杜絕極端民族主義的產生)

12,上帝仁愛世人,賜給人類豐富的資源,但人類必須付出自己的勞動,才能吃飽穿暖並過上幸福的生活,因為得來太容易人類就會不知感恩,因此不勞而獲有罪。但必須說明的是,勞動包括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聶華藉此機會提出「人是用腦子而非心髒思考」的論點,但完全證明它卻是後來做了一個十分血腥殘忍的公開實驗之後)。

13,人類是上帝的寵兒,享有支配世上其他生物的權利,但人類不可以涸澤而漁,讓子孫後代不再有機會享用,也不能浪費資源,讓同時代的其他人衣食無著,否則必將受到上帝的懲罰

14,對具體的每個人來說,只要盡職盡責地做好本職工作,就是不小的功德。但每個人的天賦各有不同,領導者必須知人善用,讓每個下屬都從事其適合的工作,若不能做好,將會被上帝認為失德(注1),而每個人若沒有自知之明,為了權利與地位硬要去干自己不適合的工作,則同樣是失德

15,教義允許世人質疑,因為任何一個人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領會「天志」,必要的討論可以令人們更加接近「天志」的真義,「真理越辯越明」,但對于不是擺事實、講道理,而是斷章取義、偷換概念以致于侮辱謾罵,試圖以詭辯混淆視听的人,則要予以必要的制裁

這十五條總綱令墨子十分滿意,但光有總綱是成不了宗教的,為此聶華無恥地大量剽竊了歷史上兩大世界性一神教的眾多可取之處,終于將華夏新一神教的架構完成。舉例來說,宗教的標志采用了基督教的十字架(上面當然沒有受難的耶穌,結構更加簡單,卻仍不失肅穆。),寓意卻改成了極具華夏文化色彩的「大道至簡」,而其異常簡單的結構又十分符合墨家節用的觀點,很受墨子好評。在教堂(修道院)的模型設計中,聶華同樣從儉省的角度出,選用了歷史上東歐教堂的主體風格,以磚石結構為主(聶華的理由是磚石結構利于防火,但還有一個沒說出口的好處,可以促進水泥和紅磚的銷售),外觀簡約而肅穆,建築花費也相對較少,另外也吸收了部分華夏傳統建築的特點,使得民眾更加容易接受;另外聶華還請墨子從防御角度對其進行了一些修正,使教堂具有堪比堡壘的強大防御能力,這一點在後來揮出了巨大的作用。

入教儀式雖然借鑒了基督教的洗禮,但因為沒有引入原罪概念,所以立意只是「淨化心靈」,而且像基督教中盛行的嬰兒時期就被父母抱著接受洗禮的做法則是不被允許的,必須年滿十二周歲(其實主要是為了照顧聶華現在的年齡,也便于盡快展教眾,後來墨教興盛以後,這一年齡要求便被提到了十五周歲。)有了最基本的行為能力之後自行洗禮才有效,因為信教必須出于自覺,他人是無法代為做主的。另外,洗禮不提倡在隆冬進行,因為「上天是仁慈的」

注1︰每個人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就是仁義的體現,這一觀點儒家也有,但儒家提倡的是「當天子的當好天子,做官吏的當好官吏,庶民當好庶民,奴隸絕對服從,則天下治。」,而墨家的思想則是「讓天下人都能信服的賢人當天子,讓適合當官的去當官」,很明顯前者是出身論,後者是人盡其才,稍加對比便高下立判。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墨色戰國最新章節 | 墨色戰國全文閱讀 | 墨色戰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