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色戰國 第九十七章 墨門五軍(上)

作者 ︰ 從小不會爬

尤其是最新研制成功的「損益連弩」(大致就是歷史上的諸葛弩,雖然細節可能有所不同,但連、笨重、短射程的特點卻是一樣的。)更是揮出了無以倫比的威力,這也多虧聶華創造性地將其臨時安到了那些小船上,解決了機動力不足的缺陷,而它能夠連續射出五十支全鐵弩箭的能力對于幾乎是人貼著人的聯軍官兵來說簡直就是一場噩夢,不知有多少人慘死在如暴雨一般的漫天弩箭之下,卻連敵人的衣角也踫不到

上天有好生之德,墨子始終堅持「能不殺的,一個也不要殺」,因此吳起也只得讓人一隊隊地勸降過去,誓死不降的才用弩箭招呼。其實三晉的官兵還是很硬氣的,就算沒了活路,也未必願意投降,但問題是很多民夫也混在里面,他們可沒有軍人那樣堅貞不屈,在弩箭的威脅下立刻就給跪了,而人都有從眾心理,眼見身邊那麼多人投降,墨門的人又反復宣傳說他們「優待俘虜」,結果除了極少數死硬分子,沒幾個聯軍的官兵在面臨絕境卻連踫到敵人的機會都沒有的情況下還能堅持不降的。

而聶華在其間也揮了巨大的作用,他來自于後世那個漢奸遍地的年代,勸人投降的理由簡直是信手拈來,「良禽擇木而棲」、「識時務者為俊杰」之類的理由不要錢似的從他嘴里噴出來,更有「墨門替天行道」的大旗做虎皮,而「逆天者即使死了也要下地獄受苦」的說法對那些比較迷信的聯軍官兵更是產生了極大的威懾力,結果連民夫在內足足二十多萬三晉人成為了墨門的俘虜,就連聯軍的不少中高級將領,也因為聶華「你們就算死了,親屬也未必不受牽連,那時連個報仇的人都沒有(從伍子胥的例子可以看出,當時的大臣與君主的關系更近似于契約關系,君主不仁的話,臣子投奔外國為家人報仇是為社會輿論所支持的,這一點與大一統之後的情形截然不同。),還不如留下有用之身,說不定魏侯有所顧忌,不敢太難為你的家人,即便他真的做絕了,你們也至少還有復仇的機會」之類的理由說服,而低下了他們高貴的頭顱

雖然嘴上說「優待俘虜」,但墨門也不會將這麼多人好吃好喝地白養著,剛好樂土平原被戰火與洪水嚴重破壞,正需要大量的勞動力進行清理。于是,聶華立刻就想到記憶里「勞改」的手段,一邊讓那二十幾萬俘虜干活贖罪,一邊對他們大力宣傳墨家思想與墨教教義。人在絕望無助的時候是最需要精神寄托的(這還是勞改的真正機理,只是單純的強制勞動是不能讓人改過向善的。),墨門的布道與傳教自然十分順利,其間更有相當數量的降兵接受了墨門的收編

有了思想上的基礎,再加上吳起的愛兵如子和賞罰分明,很快就贏得了收編降兵們的普遍擁戴,而且墨門之中隨便挑些人出來都能勝任中低層的軍官,而且處事廉潔公正,很容易得到士卒的擁戴,只要將他們安插下去便可以迅地控制軍隊,所以不過半年時間,大部分降兵便都被成功地扭轉了立場。不過,考慮到墨門財力有限(注1),墨子最終只同意將軍隊總數增加到三萬多人,並按聶華的建議設立了馬步車水工五軍

馬軍自然就是騎兵,由于此前的戰斗中傷亡不小,而殲滅聯軍騎兵時墨門還是弱勢一方,降兵自然沒有多少,因此墨門目前可用的騎兵並不多,也就五六千人而已,這還是將墨門原來的軍隊盡可能地轉為騎兵的結果,至少墨門之中除了新來的弟子,基本都是會騎馬的。但在聶華看來,騎兵才這麼點人可遠遠不夠,他提議將降兵中那些射箭精準與武功高強的精銳步兵抽出來進行騎馬的突擊訓練(這種做法的靈感來自于志願軍將6軍的戰斗英雄集中起來突擊訓練成戰斗機飛行員的做法,因為只需要練一種技能,勇氣射擊技術等等全部都已經合格,所以進度比正常的方式快得多,但代價未免太大,只能用來應急。),再依據其訓練的不同進度予以優勝劣汰,這樣可以盡快地建成一支精銳騎兵。這一建議果然收到了奇效,到了次年年底,墨門就有了一萬兩千多不遜于各國騎兵平均水準的合格馬軍,考慮到墨門武器裝備與士氣斗志這兩方面的優勢,實際戰斗中,他們的戰斗力只會更強

墨門的騎兵早就有輕騎重騎之分,現在正式成軍後更是有了明確的劃分,包括五千以沖鋒近戰為主要戰斗方式的突擊騎兵,以及七千以騎射襲擾為主要作戰方式的游騎兵,其中突擊騎兵是馬軍的主力,包括一千余騎戰力異常強大的「甲騎具裝」,以及三千多中甲騎兵,由武力群而且擅長突陣的聶政統領,而游騎兵則都只裝備了輕便的皮甲,基本上不能用于正面野戰,主要工作是騷擾、破壞甚至直接切斷敵軍糧道,至于截殺敵軍斥候、令其變成聾子瞎子,就更是他們的本職工作,其戰略上的意義要大于戰術上的作用,這些輕騎自然是由騎射天下無雙的聶華負責。這樣一來,墨門數萬軍隊當中戰斗力最強的騎兵部隊便盡為聶華控制

而步軍自然就是步兵,這也是五軍之中人數最多的,初成軍時就過了一萬五千人,兵員大都是降兵中的精銳,又有幾乎人人都是死士的眾多墨門勇士作為基層軍官,裝備也十分精良,一旦整合完成,必將成為即使各大強國也不敢小覷的一支勁旅,其主將暫定為墨門的大師兄禽滑厘,以他的武勇、戰功、資歷和德望,沒有任何人提出異議。

注1︰光是為了籌到足夠的糧食捱到次年秋收,就已經令墨門幾乎散盡了所有浮財,畢竟二十幾萬俘虜實在太多了,等于是樂土的人口一下子增加了兩倍有余,這負擔實在是太大了,若非那些貴族俘虜家中紛紛送來贖金救人,再加上聶華「明」的制糖方法利潤極高,白圭再能賺錢,也只能眼睜睜看著師門破產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墨色戰國最新章節 | 墨色戰國全文閱讀 | 墨色戰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