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家加勒比號游輪外,艷陽高照,波光連連,海浪拍打著船體,汽笛不時響起。船艙小間內老人杜馬回憶起洛林國悠久的歷史,不禁唏噓不已,沉吟半響向唐依娓娓敘說。
飛銀怒馬,洛林島國。大將無雙,功成一役,驟登至尊,綿難至今。
公元十世紀時,歐洲大6正處于群雄爭霸時期,英格蘭大不列顛剛剛興起。很長一段時期內,法國王朝受英國影響很大,甚至某些法國國王就是英國皇族的旁支後裔。英法百年戰爭,英國也是勝多敗少。
基督教已經在歐洲大6確立了自己穩定的崇高地位。各國的國王必須要得到教皇的肯,才能得到民眾的擁護和愛戴。對教皇稍有不敬,就會受到各國一致地壓制,甚至引「神聖」的戰爭。
戰功卓著的英國貴族洛林,南征北戰,為英國立下赫赫戰功。洛林被英國國王封為爵士,並榮耀地推選為教皇衛隊隊長。洛林爵士在為教皇服務期間,殫思竭慮,護衛周全。尤其是在眾神聖騎士中,洛林爵士拉丁文功底深厚,對教義的詮釋很受當時特蘭教皇的器重。
幾年後,特蘭教皇外巡普魯士,被叛軍圍困在法國落楓城堡內。形勢十分危急,已經在教皇衛隊退役的洛林爵士得到消息,親率五十名貼身護衛,日夜兼行,奔波千里,沖破叛軍包圍,第一個沖入落楓堡,解除了教皇的危機。特蘭教皇大悅,為了表彰洛林爵士的功勛,下令法國國王將落楓城堡封給洛林爵士,建立洛林宗國。
當時法國正是查理王朝時期,查理二世不願意將法國月復地的城堡割讓給英國的爵士。查理二世當時剛剛即位,正有求于教皇,又不敢違背教皇的旨意。
查理二世多方周旋和英國當時的亨利三世達成協議,將英吉利海峽外,原屬于法國的一個小島割讓給英國洛林爵士。英國正在謀求和「海上馬車夫」葡萄牙、西班牙的爭霸。英王亨利三世欣然同意,皆大歡喜。
使者多方奔走,洛林國終于建立了!洛林爵士成為洛林國王,並且簽署了正式的建國公約。教皇、英王、法王、洛林爵士都簽署了姓名並蓋上了神聖的印章。教皇親口命名這個小島名叫「洛林島」。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教皇牧徽和英、法國王印章共同蓋在同一張羊皮紙上。
教皇牧徽、皇冠獅子、金鴿百合、飛銀怒馬,輝煌已然逝去,神聖印章猶在。
教皇牧徽,「釋放」和「束縛」兩把聖鑰匙拱衛的神聖盾牌,顯示著中世紀教皇無上的尊貴和權威;皇冠獅子是英格蘭大不列顛皇族標志,幾度輝煌,血脈綿長;如飛鴿翱翔似得金百合花,原是法蘭西查理王族的標志,威權之極,黯然泯滅;飛銀怒馬,本是洛林家族的族徽。栩栩如生的雙翼飛馬,猙獰的雙翼翻滾著直沖天空。獅頭似的馬口中,餃著一支狼頭大箭。
第一任洛林國王並沒有能夠踏上自己的領土,因為洛林島早已被海盜佔據了!成為眾多海盜盤踞的海盜王島,實際在西班牙軍方地遙控下。法國海岸沒少受那些海盜的威脅和掠奪。英國的海軍當時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打敗海盜,在海外駐軍。法王查理二世成功地將麻煩轉架到英國頭上。
洛林爵士的後代一直在英國任職,同時也成為英國的大貴族。有幾位英國王後就出身洛林家族。神聖的建國公約也一直被洛林家族謹慎地保存著。
到第六代洛林國王,英國艦隊終于打敗海盜,登上自家的領土。這個時候正是大航海黃金時期,海事科學日益展。洛林六世專門找人測繪,現這個位于東經12度57分,北緯47度34分的小島真是一塊寶地。
洛林島屬于大6性島嶼,東西長三十英里,南北有十二英里,呈巨大的葫蘆形,最窄處卻只有一百余米。走在最窄處,就像連接兩塊6地的「獨木橋」,兩邊翻滾的海浪仿佛馬上就要淹沒自己的腳踝一樣。海洋大潮時淹沒「獨木橋」就像是兩個小島沒有連在一起。
洛林島地形既有懸崖、山地,又有平原和沙灘。最為難得的是島上有足夠的清泉和能種植作物的土壤,能給人們提供寶貴的淡水和谷物。周圍幾十海里,再沒有大的島嶼。
其次,洛林島正處于英吉利海峽的出口,面向大西洋,蓬勃展的大西洋運輸也給洛林島帶來展的契機。洛林六世在島的最高處建起三層高的燈塔,山腳背風處精心修建了一座小城堡,旁邊就是天然的深水良港。
洛林六世在英國王朝中擔任要職,不能長期待在島上,委托幾個家人經營海島。洛林島逐漸成為大西洋船隊重要的落腳地。長期居住在洛林島的人口最多時達到三萬多人。洛林家族也因此展越來越大,逐漸變得富裕無比,儼然以一國之尊自居。
法國王國、西班牙王國多次趁各種機會提出收回洛林島,都遭到英國的抗議和阻撓。甚至在洛林島附近打了兩場規模很大的海上阻擊戰!畢竟洛林島雖然稱為王國,但是洛林國王是英國世襲貴族,一直在英國任職。洛林島給英國的船隊和艦隊提供了非常大的便利和利益。
到了近代,蒸汽機的遠洋鐵甲艦已經不需要在英吉利海峽出口的洛林島停靠,洛林島的航運地位有些下滑。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洛林全族遠走洛林島避難。法國趁戰亂時期,抓住機會,強登洛林島,糾正了自己的錯誤。並且征洛林島人,借助懸崖邊的天然山洞修建了簡易的潛艇基地。洛林族人全體受到殘忍地迫害。
一戰之後,各國都要休養生息,國際會議一個接著一個。在反復較量中,法國再次敗下陣來,被迫從洛林島撤軍。英國想要將洛林島劃入版圖,也不是那麼容易,同時受到法國、西班牙等國的堅決反對。于是舊事重提,重新確立了洛林島國和洛林國王的地位。洛林國成為和盧森堡、列支敦士登、摩洛哥、梵蒂岡等一樣得到國際承認的袖珍小國。
英國政府遵照傳統,積極宣傳,將洛林十三世隆重迎回英國,象征性擔任榮譽職務。英國雖然沒有正式拿到洛林島,卻在據法國海岸不足兩小時的海程里安下一顆釘子。洛林全族遭受苦難,人丁稀落,全體回到倫敦。洛林島糾纏于國際糾紛各國都不能再繼續開,逐漸被荒廢了。只有極少數英國的漁民仍然在島上為過往的小漁船服務。
各國領海逐漸劃分明晰,洛林島據法國海岸13海里,堪堪在領海12海里以外。當時專屬經濟區的概念還沒有提起。法國總統曾經笑罵︰「大海一退潮,洛林島就屬于法蘭西了!一漲潮就屬于上帝了!主啊,寬恕我!我們填海造6怎麼樣?」
法國的領海是保住了,但是洛林國作為島國——領海12海里,東部卻有11海里和法國領海重合。洛林國王和英國一有機會就向法國提出領海異議,成為外事糾紛的一個砝碼。
洛林島在地理上勉強屬于英國聖赫利爾海峽群島,與西班牙隔海相望,據英國海岸有5o海里,也在英國海洋經濟區內,對英國和西班牙兩國都有重大的意義。
歷史上曾經有六個大6國家宣稱對洛林島擁有主權。幸好歷任教皇都宣稱——上帝護佑宗國洛林,使得洛林島能在法理上可以稱為一個獨立的國家。也正因為洛林島位置十分重要,歷史疑難問題十分重大,所以誰都無法佔據,誰都無法開海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很快爆,德國看中了洛林這個「大西洋前哨」。戰爭初期德國就搶佔了洛林島,大興土木,和意大利一起建立海空軍基地。一直到戰爭結束,美國艦隊憑借強橫的實力率先驅逐了德國人。美軍又佔領了洛林島。
小小的洛林島,各色勢力輪番上陣。海盜、西班牙人、法國人、德國人、意大利人、美國人,分別在不同時期主宰過這個島。島若有知,情何以堪啊!
那麼真正的洛林人呢?最早時候,法國王國為了限制洛林的展,不知在哪次協議簽署時,規定洛林國是教宗國,擁有公民權的人最多只能有五十人。因為最初救援特蘭教皇的洛林爵士的護衛只有五十人。也就是說加上國王,洛林國的公民人數最多只有五十一個人!
二戰是人類共同的災難。洛林人在英國英勇抗擊德國法西斯侵略者,再次得到了國際上的承認。二戰剛勝利時,當時的國王——洛林十六世搶先斡旋,攜手英國政府,成功推動了聯合國第34號決議的通過,確定洛林島國及其他袖珍小國的國際地位。洛林十六世做為盧森堡、列支敦士登、摩洛哥等袖珍小國的代表,在聯合國大會上的言震驚全場︰「和平與展!凡是英勇抵御法西斯侵略的國家和地區都應該得到自由和民主!都應該得到領土的完整和主權的獨立!」
雖然聯合國決議得到通過,但是美軍仍然佔據洛林島。洛林十六世利用各種場合呼吁國際社會予以關注。一直到十五年後,在國際壓力下,尤其是東歐國家的壓力下,美國終于從洛林島撤軍。
歷經千年劫難,飽含熱淚的洛林人終于能重新踏上洛林島。但是有資格得到承認並且願意定居洛林島的公民已經不足十人了!
老人總是喜歡回憶過去的輝煌。杜馬拍拍腿,站起來說︰「洛林十六世是一個傳奇人物,也是一位偉大的女性!洛林十六世也就是理玲女王。我是從小就被理玲女王從香港帶到英國的,八歲就到英國洛林家族做事……」a全文字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