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我為皇者 第一百零二章 建設與控制

作者 ︰ 小輝哥愛你

第一百零二章建設與控制

————《莊子》里《說劍》篇中說︰「相擊于前,上斬頸項,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于斗雞。」——這只是未節小技。老子說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接受整編後的二軍算是徹底的打上了王大官人的印記,李過宋獻策等人是欲哭無淚,他們實在沒想到王大官人的用心竟然如此險惡!簡直令人指!

不過對他們來說還好的是,王大官人並沒有趕盡殺絕,他們仍然佔據著二營的領導位置,只不過不能像以前一樣為所欲為的指揮二營罷了。

整編過後的‘忠貞’‘堅毅’二營被軍參閣指派到了石柱地區以支援秦良玉,如今的松江、杭州二港已經有收益了,而且頗為不錯,有了錢的王大官人又開始布置新一系列的攻勢了,已經是磨刀霍霍了。

只不過如今朝廷治下的百姓和救**都需要一段時間的休整,而且整個朝堂已經打算進一步的擴大救**的編制了,只是由于擴編後的救**的主導問題才導致決定的緩慢……

如今的松江、杭州二港已經有了收益,這便是改革開放的成果了。

事實上早在隆慶元年(1567年),福建巡撫涂澤民上書曰「請開市舶,易私販為公販」(私販指走私商,公販指合法商人)。而同年,隆慶皇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調整海外貿易政策,允許民間私人遠販東西二洋,史稱「隆慶開關」。

民間私人的海外貿易獲得了合法的地位,東南沿海各地的民間海外貿易進入了一個新時期。明朝出現一個比較全面的開放局面。

但是這時的海禁還僅僅只是海禁的放松而已,並沒有真正的全面放松、全面開放。

另外一次的海禁真正意義上的大開放是在神宗時代,當時就連皇帝本人都從事海貿,並且賺的是盆缽滿盈,皇室的引領作用是巨大的,這一次海禁的大開放使得明朝迎來了一個新的時代。

也就是在當時,許多西方先進思想開始進入中國,並且給當時的大明造成了深遠的影響。

然而神宗之後,大臣們便以此‘勸解’皇帝,說皇帝這種做法是與民爭利(事實卻是爭了他們這些士紳階級的利益),而後因為內憂外患(與後金的戰爭以及大明內部劇烈的黨爭)重新又逐漸的加強了海禁。而正常的歷史中,滿清入主中原之後又再一次實施海禁,而且較之明朝更甚,徹底的將中國打回解放前了。

神宗時代雖然是海禁的大開放時代,但他卻有一點沒有做到,那就是政府主動的引領,那只是皇帝為自己賺私房錢罷了,沒有開埠開港,沒有政策指引,沒有相關的人事、機關進行協調,甚是令人遺憾。而王大官人所做的就是彌補這個遺憾。

如今的松江、杭州二港已經是初綻頭角,早期朝廷規劃建設的地區,已經被商人全部買下了。最初的時候,許多的人對松江、杭州二府持觀望態度,但當港口初步建成後,往來兩地的商船開始絡繹不絕。

由于王維大力推進南京松江等地的馬路建設,使得如今的兩港的水路和6路條件都變得極為方便快捷。條件好了,再加上王大官人政策上的積極的推進,一切便都不是問題了。兩地極其迅的繁榮了起來,兩地已建成的倉庫、交易中心、攤位被搶購一空,呈現出了一副僧多粥少的現象。

只因早在兩港的規劃之初,王維便已經下令必須按照規劃來辦,不準任何人隨意侵佔未來的展用地,因為一旦稍有放縱,鬼才知道兩地會變成什麼樣子!只是由于當時朝廷拿不出多少錢,兩地規劃面積並不算太大,是以如今規劃之地已經是不夠用了。

得知這一情況的王維忽然覺得自己是不是太過小心了,是不是應該膽子再大點兒,但王大官人又怕步子邁大了扯著蛋,是以一直有些猶豫不決。但是一次事件改變了王大官人的看法。

「夫興利廣則上難專,必與下而共進之,然後通流而不滯……今為大國者,有無窮不竭之貨,反妒大商之分其利,寧使無用而積為朽壤,何哉?故大商之善為術者,不惜其利而誘販夫,大國之善為術者,不惜其利而誘大商,此與商賈共利取少致之術也。」這是大文豪蘇軾的一段話,這也是王維在調查杭州府的資料時無意看到的。

其本意是說政府應該將利還于民,還于商,不能只圖自富而至百姓不顧,這一點無意之中開通了王維的思維,當然王大官人肯定不會這麼無私的,只是這一段話讓王維想起來前世的一種政策,一種兩利的政策,一種能生金蛋的政策!

不久一份新的政策出台了,朝廷允許商人在松江、杭州購地,但購地之後必須按照朝廷給予的規劃進行建設。如此一來,朝廷不禁賺到了錢還做到了預期的規劃,而商人們也購到了地,正常的營業,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法子,也是一個借雞生蛋的金點子。

對于在兩地活動的商人,王維也竭力的想出了法子進行控制,他可不願意徒為他人做嫁衣,最後還搞出來一幫控制不住的力量。

商人在古代最初只是個體分散式的經營,沒有出現什麼大的商人群體,可以說是有」商」而無」幫」。但到明時期,情況生了改變,由于商業經濟的快展,商人地位的提高、競爭的加劇以及人們從商觀念的轉變等種種因素,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一個個各具特色的以地域為中心的商幫,商人開始以群體形象活躍在歷史舞台。

明清時期的地域商幫舉不勝舉,比較著名的就有山西商人(即山右商)、洞庭商人、徽州商人、廣東商人、福建商人、寧紹商人、江西商人(即江右商)等等。對這些行賈四方的商人來說,會館與公所就是他們與家鄉以及同行間進行聯系的紐帶,是他們在異鄉可以倚靠的組織。

商人們也有自己的行業神崇拜,不同的商業行業所崇拜的行業神祇是不同的。地域商幫,顧名思義,是商人以地域為中心,以血緣、地緣(鄉誼)為紐帶,以」相親相誼」為宗旨形成的商人群體。

明清時期,隨著社會經濟的展,人們的從商的觀念也生了比較大的轉變。商人的社會地位有所提高,但也因此導致了商人隊伍的擴大,以及商業競爭的加劇。出門謀生,闖蕩商海,更加不容易。地域商幫的形成,可以讓同族或同地,具有共同地域背景的商人相互照應。由于有了這層血緣和地緣的關系,商人之間不僅有了很強的親情認同感,商業的成敗、興衰更直接與本族、本地的利益息息相關。

隨著商業的展,商幫規模的擴大,有些行業在某些地區完全被某個商幫所壟斷,其他商幫根本無法插足。更可怕的是明朝許多的商幫背後有朝黨的身影,有些甚至就是官員親屬行商。

如此一來那就是一股可怕的力量了,在這個風雨飄搖的時期,這種情況是不被王維所允許的,他要控制,他要操縱!

根據經營商業的項目,商人可分為牙商、鹽商、鐵商、米商、糖商、絲綢商、陶瓷商、煙草商、典當商、布商、藥商等。王維的第一計策是將這些商人按照經營項目進行分類,每一類都分開管理。

在這些經營商業的項目中以牙商最為著名,所謂牙商,本來是指在城市和鄉村的市場中為買賣雙方說合交易,並從中抽取佣金的居間商人,亦稱牙人。明時,隨著商品經濟的進一步展,牙商人數大大增加,形成了一個專門的行當,稱為牙行。而牙行在港口貿易中佔據著重要的位置,王維仿照清代的廣東十三行,將這個龐大的牙商群體分為許多小部分,從而避免一家獨大,以便于控制,此為第二政策。

明清時期,商人的勢力不斷擴大,再也不能忍受行的控制。明清時期商人社會勢力提高的集中表現,是他們有了自己的正式團體──會館。建立會館就是使同鄉在外做生意有落腳之處,鄉人有個聚會之所,以便聯絡感情,交流商業訊息。隨著業務的展,商人對會館的職能又有所不滿,于是出現了打破地域界限,以同行業組織在一起的團體──公所。會館和公所是明代後期產生的一種地域商業行業組織。

對于這種情況,王大官人即欣慰也無奈,只有運用法律國策對這些組織進行規範,還有專門的與之溝通協調的政府部門‘同商館’,听起來這更像是一個飯館的名字,但這確確實實是一個政府機構,其主要責任與後世的消協差不多,只是責任大一些,管的寬一些,對入行條件、商品價格、使用的度量衡、招收學徒、同業救助等都有相應的規定,維護行業信譽和產品質量,引導商人組織合理競爭。這是第三個計策……

相應的王維也給商人相應的補償,官方的保護,這是商人們最需要的,也是王維喂給商人的一顆定心丸……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穿越之我為皇者最新章節 | 穿越之我為皇者全文閱讀 | 穿越之我為皇者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