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二十五章 軟驅試研成功

作者 ︰ 急凍人

郭逸銘又有新動作了。

近在咫尺的材料應用研究所最先現了中美電子研究所的新動向。材料所自己也搞了一個實驗性單晶 車間,設備不多,就兩台,完全的試驗性質。董老他們成天泡在制備車間,對制備環節精益求精,不斷對制備流程細化改良,努力將單晶 制備技術徹底吃透,只是偶爾才到對面走一趟,就一些細節和郭逸銘展開討論。

說是討論,其實主要是郭逸銘一個人的演說。

沒辦法,董老不是第一天知道,郭逸銘在半導體材料上的精深造詣。但通過一次又一次接觸,他還是深深為對方的知識深度感到驚佩,這個年輕人簡直不像是二十出頭、剛從學校畢業的小伙子,對于半導體工業的展看得之深遠,連從事了一輩子研究的董老都自愧不如。每次和他談話,都能夠有新啟、新思路。所以雖然單晶 制備技術已經全都學會,他還是常常跑到對面,找到郭逸銘閑聊。

也就是在一次上門拜訪時,他知道了郭逸銘的新計劃。

材料所半導體分院也有磁性材料研究室,匯聚了國內頂尖的磁性材料專家,從事著磁性材料的研究及轉化工作。下屬還有一家磁帶廠,為國內國防、科研單位提供優質數據記錄磁帶及磁帶機,也能少量制造軟盤驅動器。

他在剛開始听說中美電子研究所新研究計劃的時候,對于研究所放棄尖端項目不做深入研究,反而對經營為目的的研究如此熱衷很有些不以為然。

郭逸銘也只是笑笑,沒有多說。

可很快,董美堂就知道他錯了。從中美電子研究所新建的電鍍車間、氧化鐵生產線,他驚覺到郭逸銘他們搞的是一種新型加工工藝。

陳中還通過他,從磁帶廠請了一名工程師,協助參與驅動器主控芯片的燒制編程。

郭逸銘給他們下達的研要求,詳盡到每一個細節。他規定了新型軟盤的尺寸為3.5英寸,采用雙面讀寫窗口,外包裝要使用硬塑料外殼,要求具有防誤寫裝置,並畫了一個防誤寫裝置的簡圖,結構很簡單,效果卻極好,構思之巧妙,讓陳中等人都為之嘆服。

對驅動器的長、寬、高,他也有嚴格規定,為了將飼服電機、讀寫機構、控制系統整合在這個狹小的空間內,研小組愁白了頭。電路設計是一門精神的學問,需要考慮的因素很多,要最有效率的布線、要排除元件干擾、要考慮部件可靠性、要滿足散熱通風,各種細節都要考慮到,才能使設備設計達到預期指標。

最後還是郭逸銘看不過去,動手畫了一份草圖,才由研小組迅完成定型,制造出一台樣機。

3.5英寸軟盤和驅動器只是郭逸銘打開美國計算機市場的一塊敲門磚,時間趕得很緊。這些研究員從事了一輩子科研工作,也無需像年輕人一樣慢慢培養他們的獨立工作能力。所以很多研究細節,他都和盤推出,並沒有花研小組多大精力。無非就是選擇合適元器件、整合、制造而已,根本就難不倒陳中他們。

研的主要難度,集中在元器件小型化和主控芯片的制備。

國產電子元器件,一向品質不高,傻大黑粗就是國產元器件的外觀特性,這也造成國產的各種電器設備,普遍粗笨沉重。這些元件用在不太追求體積的大中型電器上還沒什麼問題,但對于極端死摳每一寸空間的3.5英寸軟驅來說,就實在是難為陳中他們了。

對于這一點,郭逸銘也是無能為力,只好從國外進口了一批元器件,用于樣機研。

迫于無奈,他還是對驅動器外觀尺寸放寬了要求。否則將一堆元器件硬塞到這個小盒子里,無法留出足夠的散熱空間,驅動器壽命和可靠性也會大大受到影響。

解決的方法就是盡量多地將功能電路,制作成集成電路。但這樣一來,制造成本也將隨之高企,出初期預算。

驅動器緊趕慢趕,在五一節前總算拿了出來,軟盤卻又遲了一個多月才制造出來。

軟盤的質量很好。

采用了優質磁粉,使用電鍍沉澱技術,軟盤的磁記錄密度達到了1.6m以上。不過因為按照郭逸銘要求,采用了分區、分磁道、扇區等規劃,軟盤的記錄容量被確定為上下兩面各8o個磁道,18個扇區,每扇區512字節,總容量為1.44m,是日本方面制造的3.5英寸盤容量的兩倍!

陳中等人還是有些遺憾。

實際上,這次研由于趕時間,很多工藝流程都沒做到最好。

如果多深化一些加工工藝,一切都按最佳工藝流程制造,軟盤的容量還能更高,突破2m應該是輕而易舉。就算抵近IBm推出的5.25英寸盤4m容量也有很大可能。

在這個個人計算機剛剛露出萌芽的時代,各個公司都在研自己的計算機產品,根本說不上統一。為了適應當前國際上種類繁多的計算機產品,軟盤驅動器采用總線數據接口,並根據通行的幾種數據接口電路,研制了相應的轉接口,以用于不同的計算機。

「這就可以了!企業研應對的是市場需求。這個世界上從來沒有‘最好’這種認知。再好的產品,幾年過去,也就成了淘汰品。只要能趕在市場飽和之前,及時將基本符合用戶要求的電子產品推上市,贏得認可,就可以說是一次成功地開。

我們這次快研,也是一次預演,讓大家熟悉如何在市場做出反應之前,迅推出滿足用戶需求的產品。市場這東西,領先一步就能步步領先。能搶在其他公司之前大撈一把,賺得盆滿缽滿,比精雕細刻,努力推出最好的產品更加重要!」

郭逸銘對這次研還是比較滿意的。

陳中等人的技術能力,在國內也是一流水平,很多細節無需他指點到位,只需要提個頭,他們就醒悟該如何去實現。

雖然他們這樣的研能力,要想獨立做到國際領先屬于是強人所難,但要在他的規劃藍圖下,按部就班將產品設計意圖實現,那還是綽綽有余!

郭逸銘要的是一群能夠實現他意圖的高級技工,嚴格說來,陳中他們都有些浪費了。

樣品出來,實際使用的效果也非常令人滿意。

數據的讀、寫、保存效果,表現都很優良,度也還差強人意。軟盤驅動器電機轉不高,只需要3oo轉就能滿足需要,國內電機也能輕松做到,就是個頭稍大了一些。

基本的使用效果出來了,接下來是更加苛刻的極限測試。

要測試軟盤的極限擦寫次數、要測試溫熱極端環境對軟盤數據保存的影響、要測試驅動器的極限使用壽命、找到驅動器易損部件和電路……

產品定型前的工作,還有很多。

郭逸銘將這些瑣碎的事情,一股腦交給陳中他們,自己卻陷入了煩惱。

樣品是做出來了,可如何大規模生產?

國產元器件品質差、個頭大,專門定做的話,一是不知道廠家有沒有能力生產,二是即便能夠生產,能否滿足大量訂貨也是需要考慮的因素,第三,專門定做成本肯定會隨之上升。

國產的伺服電機能用,但還是較大,聲音也很響,他隔著老遠,也听到電機轉動出的巨大噪音,讓人有些心煩意亂,降噪系統還需要改進……

電鍍是高能耗、高污染項目,利潤微薄,自己不想做,打算找個廠合作。要是自己去聯系,這個技改費恐怕也要自己出錢……

磁性材料生產線也是一樣,都是他不想要的落後技術,很快會用新技術來代替,專門建個廠,剛收回投資,沒賺多少錢就又落後,然後再建新廠……

實在有些劃不來!

唉,一項一項要解決的問題堆積如山,都是些高成本、低回報、很快就會被淘汰的項目,他著實不想掏這個錢。

他在這里獨個煩惱,董老可是眼楮都瞪圓了。

他可是全部看在眼中。

這個項目沒有多大的保密價值,軟盤驅動器本就不是郭逸銘未來的重心所在,只是一塊敲門磚,順便從市場上狠撈一筆而已。

董老來現場參觀,他也大大方方讓對方隨便走、隨便看、隨便問,就是相關的實驗數據,也允許對方隨意查閱。這些東西他不重視,董老可是識貨的人!磁性材料制備技術、磁盤介質制造工藝,所產生的巨大科研價值,可讓他看得心花怒放。

國內現在的磁性材料、介質制造技術很落後,還在采用國際上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生產工藝。國防、科研所需的優質磁記錄設備,只能通過實驗室少量制備。材料所下屬磁帶廠的產品,品質也不夠穩定,產量也不夠高,勉強維持北京地區各研究單位就已經很吃力,根本無力為其他單位大量供貨。

要是這兩個技術能拿到手……

他想想都覺得興奮,一把拽住沉思中的郭逸銘,問道︰「小郭,這兩個技術給我們好不好?這正是我們急需的技術,你研的這個技術,可是幫了我們大忙!」

「啊?!你們想要?」

郭逸銘愣住了。

他不想要的技術,董老卻如此熱心想要接下來?難道自己剛才思考問題太著迷,自言自語說出了口?否則怎麼這麼湊巧?

這不是正瞌睡就有人送枕頭嗎?

不得不說,董老不是一個好的商業談判代表,郭逸銘才剛剛「啊」了一聲,還什麼都沒說,他就以為郭逸銘猶豫不肯將這兩個先進技術轉讓給他們,急著就說道︰「小郭,真的,這兩個技術對我們很重要。有了這兩個技術,我們下屬的磁帶廠就能生產更加優質的磁帶、磁盤。你們不是正在開這個3.5寸的軟盤嗎?我看這驅動器很好,存儲容量大,度快,我們所決定大量采購,而且想來其他研究機構也會很感興趣,我可以幫你們跑一跑……」

軟盤驅動器的樣品才剛出來,他就熱心地幫郭逸銘推銷起來,其背後的含義,不問自知。

郭逸銘只想捧月復,董老這還真是雪中送炭啊!

不過軟盤驅動器他可不用勞煩董老,這是他打開美國市場,進軍計算機產業的敲門磚兼吸金機。少量供貨給國內單位,那沒問題,但還想像單晶 一樣包圓他就不答應了。想一想,國內現在研究資金短缺,應該也不會有多少錢來買軟盤驅動器。

「這個……」

他故作難辦的樣子,撓了撓頭,吞吞吐吐道︰「董老,我們這兩個技術,可是為了生產軟盤準備的。既然您要,那我們就不打算建廠了。不妨我們就簽一個供貨合同,由你們為我們供貨,具體的供貨數量和價格我們再商議,討論一個彼此都接受的價格,您看行不行?」

董老那個感動啊。

小郭實在是太愛國了,多大方啊,費盡心思搞來的先進技術,說貢獻出來就貢獻出來!他只要求能夠保證供貨,價格上稍微優惠一點就行了,這樣的年輕人,現在不多了啊!

「沒有問題!這個事我還是能說上話的!磁帶廠技改成功,投產以後,優先給你們供貨,至于價格也按照成本價來算!」老頭子當即拍著胸口給郭逸銘打包票。

「那也用不著,這兩項技術投產後,生產成本可以大幅降低。我們既然是合作關系,就不能太佔你們的便宜,我看到時候咱們兩方再坐下來,好好談談。保證做到我們有好處,你們也有利可圖,這樣才能雙贏,合作才能長遠。」郭逸銘一臉正氣,毫不猶豫道。

「那好那好,我這就回去,和傅書記他們商量商量……」

董老性急,話也沒說完,就急急忙忙跑了出去,最後一句話的話音,已經是在走廊里。

大事已定!

郭逸銘滿心開懷,軟盤的供應有了著落,驅動器方面就不著急了。實在不行,除了主控芯片,先期還是從國外采購元器件。等到賺了錢,要麼自己投產建一個元器件廠,要麼找一個合作伙伴,也不是問題。

反正軟驅上市以後,初期被用戶接受也需要時間,正好作為準備過渡期。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