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四十三章 人力CAD電路輔助設計體系

作者 ︰ 急凍人

陳建國在一股油炸食物的氣味中醒了過來,與這股氣味混雜在一起的,還有一股豆漿的香味。他閉著眼楮躺在床上,身子懶洋洋的不想動。過了一陣子,他的大腦漸漸清醒,趕緊扭頭朝旁邊的書桌看去,鬧鐘的指針指向6點一刻,頓時長出了一口氣。

還好還好,沒有睡晚!

他模模身下柔軟的床鋪,這是真的床,有床架、有墊鋪、有床單,身上蓋的也是蓬松的羽絨被,好舒服,他愜意地把頭往枕頭上靠,真想賴在床上再也不起來。

真的床就是比打地鋪好啊……

直到現在,他都還有一種做夢的感覺。父母重新上崗了,父親陳中還擔任了中美電子研究所磁性材料室主任的職務。為了照顧他們拖兒帶口人多,研究所給分了這一套三居室的大房子!三居室啊,陳建國自打有記憶起,就沒有住過這樣的大房子。全家人在拿到鑰匙那天,就歡天喜地搬了過來,一點也不嫌遠,原來十三所的公房就交給了妹妹住,妹妹對不能跟著住進新房還很是不高興。

老二陳建國、老三陳健強卻是很開心。

三居室,父母住了一間,他和老三合住一間,總算不用在客廳地上打擠了。最大的那間給了大哥大嫂住,他們再也不用趁著全家人都不在的那麼一點時間,慌慌張張地過夫妻生活了。就在全家搬過來的第一天,大哥大嫂那間房出的響動持續了一整夜,鬧得他和老三都心慌慌的。

這就是幸福嗎?

陳建國不知道,或許是吧。

他看看時間,穿上衣服、汲著拖鞋走到對面老三的床鋪,朝床框上蹬了一腳︰「還睡!建強,起來了!」

老三迷迷糊糊睜開眼,朝書桌上看了一眼,又抓起被蓋蒙住頭︰「才六點一刻,上課還早著呢!讓我再多睡一會兒!」

「叫你起來就起來,再不起來當心遲到!」陳建國一把掀開被子,「吃過早飯還要騎到市里去!你不起來,看你還有沒有力氣蹬那麼遠!」

天已入秋,北京早晚溫差變大,被子一揭開,冷得陳建強啊地一聲從床上蹦起來︰「二哥,你又欺負我!當心我跟媽告狀!」

「要告你就告去吧,十八歲的大小伙子了,以為自己還小呢!」陳建國嗤之以鼻,穿上衣服硬是把兄弟給揪起來,拖著睡眼惺忪的弟弟出了房間。

外面飯廳,嫂子戴靜已經做好了早餐,油條、豆漿、稀飯,一碟小菜,爸、媽一臉笑容地享受著兒媳婦的伺候。大哥一手端碗、一手抓著油條,呼呼地已經大口大口吃了起來。像這樣溫馨的情景,已經有多久沒有見過了?

記得以前只有父母、他們在的時候,妹妹還小,都是母親做早餐。家里雖然小,但一家人熱熱鬧鬧坐在一起,那時多開心。後來上山下鄉那會兒,妹妹還拉著他和老三的手哭得稀里嘩啦,兄弟姊妹的感情那是真好。

再後來,回城了,大哥結婚了,嫂子對他們也還親熱。可接下來的日子,為了爭搶一個頂替指標,幾兄妹鬧得不可開交,原有的兄弟姊妹感情頓時就生分了。他和老三氣大哥、小妹頂了爸媽的工作,自己只能在家待業,大哥又為了大嫂的工作焦慮萬分,原來和和美美的家庭,一下子變得四分五裂,兄弟姊妹之間變得好像仇人一樣,父母整天唉聲嘆氣,老得也越的快了。

可自打父母來到中美電子研究所工作,有了這套宿舍,全家人破裂的感情也慢慢重新彌合起來。大哥大嫂有了自己的房間,他和老三也不必再忍受客廳冰冷的地鋪,除了小妹不高興,全家都很開心。

再下來就是半個月前了,郭總剛從美國回來,就大刀闊斧宣布招收一批青工,所有員工子弟都可以報名!

一想到他們剛得到消息那天,當時家屬宿舍里那歡聲雷動的場景,陳建國還是覺得胸口一陣陣的悸動。

他們有工作了。

他們再也不只是家里吃白食的,可以自食其力了!

父母把他們的名字都報了上去,不光是他,還有老三,還有嫂子,甚至小妹听說了以後,都嫉妒得想辭掉工作跑過來。大哥也沉默了很久,才半開玩笑說,早知道他就把頂替指標讓給自己和建強了。

嗤!

誰要你那個破指標,爺們兒現在有工作了,還是在外國人開的公司上班!

雖說公司要對所有青工進行一年的培訓,這些離開學校很多年的青年們很不習慣。這一年里,他們前期要補習初高中知識,後九個月上午文化課,下午實習,時間排得滿滿的。並把上課的地點設在了市中心,他們乘班車要花很長時間,可沒有一個人會有怨言。

「別動,去洗臉刷牙。」嫂子一把將陳建國伸向油條的手給打開,「半個月了,建強還沒習慣早起哪?看他,站在那里都要睡著的樣子。」

「這小子就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大哥陳建軍呼嚕呼嚕喝完最後一口粥,小菜嚼得嘎  脆響,「我倒是想再回學校上課都沒機會,你們培訓一年就可以工作,還覺得是在受罪!我說老三,你要是不想去,干脆我們換換,你去十三所怎麼樣?」

「想得美!」陳建強和二哥搶著用洗臉池,沖著房外吼了一嗓子。

陳中和翟潔看著幾個孩子斗嘴,笑得很是滿足。

幾個孩子都有了工作,他們這輩子就再沒有讓他們操心的事了。接下來,就是給老二、老三、閨女找個稱心如意的對象,能夠讓他們早些抱上孫子,就心滿意足了。

一家人吃過早飯,建軍、建國、建強,還有嫂子戴靜向老兩口告別。他們下了樓,和幾個同樣去上課的單位子弟打著招呼,從車棚取出才買的三輛28圈自行車,大哥載著戴靜,建軍、建國各騎了一輛,一群人匯集成小小的車龍,朝市里趕去。

經過和公交公司的協商,公交車終點站延長到了研究所門口。公司員工進城再也不用徒步一里多路,才能趕上車。但這次公司所有員工家里幾乎都把自己的子女報了上來,少則一個,多的就像建國他們一樣三四個人,這麼多人,公交車根本坐不下。所以大家幾乎都不約而同地買了自行車,結伴騎車進城。

也全靠研究所現在紅火,這批自行車還是市供銷社特批,要不大家就算有錢也買不到。

年輕人精神頭足,十幾里地大家一路說說笑笑也就過來了,並不覺得辛苦。到了去往十三所的岔路口,戴靜從丈夫的車後座跳下來,找了個相熟的好友搭她一段路,建軍一個人晃悠悠朝十三所騎去。

研究所租借的是一個破舊工廠。

工廠年頭很老了,廠區圍牆都垮了一段,公司臨時釘了個木柵欄,反正就是個意思。大家都是成年人了,真要溜號,靠一堵牆也關不住。不過溜號太多就會被開除,這可不是國營工廠想來就想走就走,在私人企業的嚴格管理制度面前,眾人誰也不敢拿自己前途開玩笑。

廠不大,也就三畝多一點,廠部是一棟紅色九孔磚修建的老式筒子樓,三層樓二十一間房。半個月前,他們一起動手將樓房重新粉刷了一遍,今後一年,這就是他們的教室。

廠里的生產車間,原來的設備已經搬走。公司找人重新作了改建,劃分出機加工、鉗工、精加工、板金、焊工幾個小車間,還專門搭建了熱處理爐,完全是一個完備的小型機械加工廠,可謂是麻雀雖小、五髒俱全。

就在廠子後面的一小塊空地上,還另外搭起了一個簡易棚,這里將用作青工電子實踐課程的實習地點。

原來的質檢科改成了化學實驗室。

經過一番修整,這個老舊的工廠搖身一變,就成了一個設備精良、項目完善的技工學校。

陳建國他們到學校的時候,已經是七點三十六分。

技校內已經到了許多人,這里面有公司內部員工的子弟,也有市里介紹的,還有通過市勞動部門招收的待業青年。

外面的人,陳建國等員工子弟已經開始用這種方式,將他們和新來的劃分為了不同的小團體。看到他們到了,其他的內部員工子弟都紛紛向他們打招呼,那些關系戶也對他們比較友善,但從外面招收的人卻聚集成一團,對他們不理不睬。

七點四十五,喇叭里開始響起運動員進行曲,本就在外面的眾人迅按照所屬班級排成隊列。奏國歌、升國旗,早操,例行的早操結束,大家三三兩兩回到各自班級,準備上課。

這一切,讓他們感覺自己好像重新回到了學校。

八點一刻,上課鈴響起,陳建國等正在說話的人都安靜下來,端端正正坐在位置上,等待老師到來。半個月時間,大家從感到別扭到習以為常,接受得很快。

第一節課是數學課,這也是大家最討厭的課。

原來的學業撂下了這麼多年,從學校學的那點知識早就還給了老師。公司開辦的臨時技校可不會像正規學校那樣循序漸進,前三個月基礎知識復習,高中三年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知識都集中在這三個月內,上午四節課,下午四節課,以填鴨式教學給他們強灌下去。

好在不需要學習歷史、地理、政治等等其他課程。

陳建國拿出數學課本高中第一冊,愁眉苦臉。上課前老師都會先評講前一天作業,昨天交的作業他基本全靠蒙,不知道錯了多少,待會兒又要挨老師訓了。而且這些老師都是從研究所里請來義務幫忙的,都是老爸老媽的同事,也會是他們將來的師傅。讓他們不高興會有什麼後果,用後腦勺都能想得出來。

教室門打開,他驚訝地現,走進來的不是教他們數學的王教授。

這人他不是很熟悉,但見過,是公司新招的一批工程師,好像是姓趙什麼的,以前在無線一廠工作。

與他一起進來的,還有技校的臨時校長嚴冬。

嚴冬人如其名,是個很古板的人。也許就是因為這樣,公司才把他派來當這個技校校長,負責監督所有人認真學習。

他走上講台,很嚴肅地看著大家,說話的聲音很重︰「同學們好,我是嚴冬。今天這節本來應該上數學課的,不過公司另有緊急任務,需要同學們配合,所以臨時更改了課程。我先說明一下,這個任務對公司下一步的研工作,具有很重要的參考意義,你們所收集的數據,將切實影響到公司未來開的產品性能,所以請所有同學認真配合。這次的成績,也會作為大家未來分配的重要依據,我的話完了,下面請趙工為大家說明具體的任務流程。」

陳建國等人听得又驚又喜。

我們接下來,要配合公司的產品研?我們可什麼都還沒學呢,能夠做什麼配合?

嚴校長在講話的時候,趙工指揮著幾個學生,從外面走廊里抬進來幾個大紙箱,看起來很沉的樣子。紙箱抬了進來,他招呼前排的同學一起,將紙箱中的東西了下去,相臨的兩個同學共用一套。

一個布滿小孔的厚塑料板,一個大紙盒,打開紙盒,里面是一個個的電子元件。隨著下來的,還有一個萬用表。

「請大家先別忙著動手,東西拿到了就放在桌上。待會兒每兩個同學一組,一個負責按照我們下的電路圖插接元器件,另外的同學負責檢查數據。每組會領到一疊表格,你們要將測量的數據,按照表格一一填寫完整,請仔細檢查一下填寫的數據是否正確。

每組完成了各自的電路測試以後,用桌子拼做一個大台面,將電路圖按照總裝線路拼接為一個完整的大型電路。這之後的測量工作,由我來完成。

我知道大家都對電器知識都不是很懂,不過沒關系,在接下來的測試中,我會挨個給你們作指導。這個插接板用的是電池供電,電流很微弱,不會對大家造成傷害,所以請大家不要害怕。具體的插接方式我會下來指點,測量的方法、萬用表的使用、如何看數據,我都會具體教給大家,所以不要著急。測試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可以隨時叫我。

就這些,大家听懂了嗎?」

「听懂了!」辦公室改的課堂內響起一陣同學們的回應。教室外面,其它班級也先後響起學生的回應。這次的數據收集應該是一次大的行動,還不止他們一個班而已。

插接零件,就像玩積木一樣。

陳建國還沒有動手,就猜到了他們要怎麼做,對此感到很是新奇又好玩。

趙工打開文件袋,從中取出厚厚一摞信封,一個個傳遞到每一組手上。

「你是陳建國吧,是陳中教授的二兒子?听說你有一定的電器知識?」趙工將信封到他們一組,笑眯眯對陳建國問道。

「嗯,我爸教我用過萬用表、示波儀,簡單的測試我會,但復雜的我就不懂了。」陳建國老老實實回答道。

「會用示波儀就好!」趙工取來一台示波儀,用接線板將電源拉過來,接上示波器電源,通電,然後看他做了幾個測試,很滿意地放下一個信封,「這個微分電路測試就交給你來做吧。」

信封內裝著一份電路草圖,陳建國看了一下,受家學影響,他大致看得懂。電路圖不復雜,這張電路圖上就畫著一個電源、一個電容和一個電阻,電容和電阻的數值已經標示出來。另外一張測試表格上,詳細列出了需要測試的相關項目。

趙工拿過那個厚塑料板,指著上面的孔洞對他們說︰「這是一個插接孔,相鄰的孔洞通過電鍍黃銅導線相聯接,每個孔洞內有一個黃銅彈片,用來卡牢元件引腳。背後這里有一個電池盒,采用兩節七號電池供電。你們將元件正極引腳插入電源標志正極的這個孔洞,然後將負極引腳插入下一個孔洞。再按同樣方法,將電容插入這個孔洞,這樣構成一個完整的電路回路。然後打開電源開關,這個電路就開始工作。」

陳建國兩人按照他的指點,將電阻、電容連接在這個插接板上,檢查連接正確,然後開通示波儀,在他的指點下按照測試表格的要求,一項一項觀測上面的數據,並記錄下來。

「非常好,就這樣!」

趙工看他們很快完成了微分電路的測試,檢查了一遍,將表格重新放回信封,興致勃勃地放回到講台,又拿出一個信封過來,遞到他們手中︰「這是一個積分電路,測試的方法也是一樣,具體項目按要求來做。」

現場看他們測試的過程,他對這一組很放心,將信封交給他們就去指導別的組去了。

一上午時間,他們都在進行電路數據測試工作,工作雖然枯燥,但陳建國等人卻樂在其中。這些電路剛開始幾個都比較簡單,最少的一個元器件就是一個電路,多的也不過三五個。但在大家逐步明白了如何插接線路,如何測試,操作逐漸熟練以後,給他們的電路開始漸漸的復雜起來,從十幾個元器件,擴展到二十幾個、三十幾個。

插接板的孔洞雖然多,但隨著元器件數量的增加,同時還要流出導線連接位置,慢慢地也不夠用了。

這時,他們在趙工的指導下將課桌拼接為了一個大的工作台。拿出了一張一個足有數百上千個元器件的復雜電路圖,將各個局部電路插接板連接起來,組成了大型電路。這個大型電路的測試,所需要的測量儀器更加復雜,數據也更多,趙工親自動手,沒再交給這些二把刀。

這樣的測試工作,一直持續了整整一個月。

他們參與測試的電路數以千計,用多個局部電路構建的大型電路也有百十次。通過實際操作,在這一個月內,大家的基本電器知識也在飛增長。

大量的電路實測數據,被收集整理起來,匯總以後,通過電話口述給美國方面。彭之旭等負責為處理芯片設計的工程師團隊,又根據國內方面實測的數據,對電路圖進行快更正、修改。然後將新的電路圖傳回給國內,再組織技校的學生實際檢驗。反復的設計、實測、反饋、修正、再測試,在國內國外雙方面的通力合作下,微處理芯片的設計工作進展飛快。

dec方面抽調來配合他們設計的美國工程師,還是次看到這種設計方式。看到他們調動數百上千人用電子積木的方式,展開人海戰術,快收集數據,並迅受到反饋信息,又即刻修改,微處理器設計組的電路設計工作快得驚人,他不得不為之驚嘆。

在美國電子公司,一個開組充其量十幾個人,當初隻果第一台app1e就喬布斯、沃茲尼亞克、韋恩三人,用電洛鐵一個元件一個元件焊出來的。dec這次同時開三款個人計算機,也不過動用了一百多個工程師,就算是大規模投入了。但那里能像西部計算機公司這樣,項目組就數十人,在中國還有上百人的支援團隊,更有一個學校的學生全心投入,為他們提供電路實測數據。

他好奇地詢問,這是什麼設計法,項目組長彭之旭告訴他,這稱之為「人力cad輔助設計系統」。

沒錯,這就是郭逸銘借助計算機輔助cad設計原理,動用大批人力,通過微電路拼積木實測的方式,展開的一次技術攻關。

在國內充沛的人力支持下,這種設計法顯現出巨大的威力。

西部計算機公司組織的微處理器設計團隊,竟然過dec方面,第一個拿出了經過實測的、成熟的設計方案。a全文字更新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