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六十六章 面厚心黑的奧爾森

作者 ︰ 急凍人

感謝網友ge3oo、鬼影倪、$阿*毛$、武神紫翼、笑影97、奪命書生賤的打賞,深深鞠躬以表謝意!

同感謝所有點擊、收藏、推薦本書的朋友,非常感謝!希望朋友們能不吝投出手中的推薦票,讓本書的排名更靠前一些,從都市類搜索來看,月推薦已上升至第二位,如果有可能登上位,那就太好了!

西部計算機公司進軍日本市場的宣言一出,全美國一片嘩然。

《華爾街日報》撰文諷刺道︰「霍克先生現在已經被利潤沖昏了頭腦,他的眼里只能看到錢錢錢,還是錢!他看到日本內存供應商收獲著大把大把的鈔票,便試圖一頭扎進這個有利可圖的市場。不過也難怪,以西部計算機公司相對落後的半導體生產能力,拋開混合並行架構這個新奇的點子,他們也只能在水平相仿的日本找到立足之處。但是我要提醒一下霍克先生,且不說二戰日本人給我們帶來的巨大傷痛,他難道不知道,日本市場是世界上最封閉保守、最難進入的市場嗎?這個國家的人說著我們听不懂的語言,當他們向你彎下腰的時候,你永遠也不知道,下一分鐘他們會不會從背後掏出一把刀來!」

《華爾街日報》的評論是尖刻的,但絕對不是最惡毒的。對于西部計算機公司打算進入日本市場的聲明,整個美國的新聞媒體都對他大肆嘲諷,更有媒體表示霍克應該去精神病院檢查一下,看看他的大腦是否出現了精神疾病。

就連奧爾森,在听到這個消息以後,也特意把電話打到了國內郭逸銘的辦公室︰「郭,听說你們準備要在日本建廠?這個消息是真的嗎?」

「沒錯,日本的半導體正在快展,最近兩年他們半導體內存在市場上的表現,已足以說明他們正在迅追趕上來。我認為這個時候在日本建廠,是一個非常合適的時機,可以讓我們介入到世界上增長最快的國家,與它一起成長,並因此得到最為豐厚的回報。」郭逸銘一本正經地說道。

「噢!郭,你只看到了它的高成長性,難道就沒有現,這同時也是一個高度封閉、對外排斥的市場嗎?看看他們對外資的態度吧,除了與日本企業合資,他們不接受任何其他的外資進入方式!」奧爾森在電話對面吼了起來,對郭逸銘的愚蠢表示嚴重不滿。

郭逸銘默然。

誠如奧爾森所說,日本是這個世界上最為排外的國度,其排外程度,還過了國內方面。國內引進外資,雖然也提倡、鼓勵外資采用合資、合作的方式建廠,但至少還給外資留了一條縫,允許建立完全獨資的外資企業。

但日本卻不允許這種情況生。

說穿了,日本就是要通過這種強迫性的法律,逼迫外國公司與日本企業聯營。然後通過聯營,從對方手中學到高新技術,並合法地獲得相關專利。就如同西部計算機公司通過參股dec,得到了大量dec的專利技術一樣。

只是日本方面做得更加激進︰不合資,就不準進來。

如果對方接受這個條件,那麼日本國內可以獲得先進的技術,並最少獲得一半的營業利潤,政府還能收取巨額的經營稅收。如果對方不答應,那就更好了,就沒有外資能進入日本,和本國商人進行競爭,從而保護了國內市場。

這就是政府的威勢。

哪怕它只是美國控制下,沒有獲得完全國防、經濟、政治權利的弱勢政府。但政府就是政府,對于那些想要進入日本的企業來說,這仍然是一個必須仰視的強勢存在。

隨著戰後日本的恢復,想要進入日本獲利的公司多如過江之鯽,但在面對這個必須與日本企業合資的法律條文面前,都相繼退縮了。

直到現在,真正進入日本的外國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仍然寥寥無幾。

郭逸銘沉默了一下,緩慢說道︰「奧爾森先生,你說得沒錯,這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也正想給你打電話,想請你幫我們一個忙,dec的影響力很大……」

「幫你去游說日本政府?」奧爾森可是工程師出身,思維敏捷,腦子轉得很快,立即就猜出了郭逸銘的想法,一個勁地搖頭,「郭,別的忙我能幫,但日本人可是長著一個花崗石腦袋,我對他們根本一點辦法也沒有。再說,日本政府的排外政策,又不是第一天公布,這麼多的外國公司想進卻進不去,難道是偶然?事實上,如果沒有美國這邊的認可,他們真的能把這麼多外國企業擋在門外?你錯了,這就是美國希望的!白宮就不希望有別的勢力進如日本,從而保證日本方面的純潔性。所以這個政策雖然對國內企業也有一定傷害,但白宮還是對此表示了默許,至少通過日本人的自我封閉,將蘇聯的紅色觸手擋在了門外。」

郭逸銘還沒想過,造成日本目前強烈排外格局的,還有可能是美國方面故意縱容和默許的結果。但听了奧爾森一席話,他覺得這個猜測未必不是真相。既然是要在鞭長莫及的亞洲,抵近蘇聯最前沿的第一道防線建立堡壘,自然希望這個堡壘越堅固越好,守衛這道防線的士兵自然也是越單純容易控制越好。因而白宮方面毅然將蘇聯可能的滲透渠道徹底斬斷,讓日本能夠專心听從美國調遣,成為堅守這道防線最頑強的守衛者。

這個可能,听起來無限接近于事實啊。

「不,奧爾森先生,你猜錯了。我不是想請您去游說日本方面,而是希望通過您的影響力,從政府方面為我們找到盟友,比如某些支持擴大對日貿易的議員?通過他們對日本方面施加壓力,讓日本同意我們建立全獨資企業。」郭逸銘試探著說道。

這次輪到奧爾森長時間沉默了,過了一陣,他聲音低沉地問道︰「郭,我想知道你的打算。要動用我的政治影響力,這個代價可不低,我要知道你的真正打算。」

「好吧,我告訴你!」

郭逸銘嘆了口氣,作出一幅無可奈何的表情︰「劣幣驅逐良幣理論,不知道你听說過沒有?」

「我當然听說過……,你是擔心我們未來在高科技領域被日本過,所以打算未雨綢繆,提前進入日本方面布局?」奧爾森一听就懂了,立即舉一反三得出了答案。

「正確!」

郭逸銘松了口氣,對方接受這個答案,接下來他解釋起來就容易被對方接受了︰「奧爾森,日本人是個很可怕的民族,相信我,在這一點上,我比你們更清楚。他們信奉的是東亞的集體利益至上原則,為了集體主義可以犧牲個人利益,他們非常非常的內斂、團結、守紀律,而且任勞任怨。

他們雖然在戰爭中被打敗了,可他們依然有龐大的受過教育的國民,這成為他們最大的資本。戰後以來,他們只用了2o年時間,就重新從戰後的廢墟上站了起來,並先建立了全世界第一條高列車軌道——新干線高列車。

他們對領導權威的服從性,使得只要政府能夠制定出一個長遠的展規劃,就必然能夠得到全體國民的支持,並數十年如一日持之以恆地貫徹下去。

例如VLsI聯盟。」

奧爾森听著電話對面郭逸銘的解釋,他心中有些動搖了。日本人的可怕,美國人民最是印象深刻。雖然二戰中德軍的戰斗力更強、武器更先進、炮火更猛烈、戰術更科學,但對于美國人來說,日本始終在他們心中,牢牢佔據著要敵人的位置。

珍珠港奇襲,造成了美國第一個慘重損失,並因此成為美國的國恥日。由此揭開了美國參與二次世界大戰的序幕。所有美國人心中,都永遠忘不了這一歷史事件。

日軍面對火網毅然動的決死突擊、被包圍的軍民寧願從懸崖跳入海中也不接受投降、二戰結束到現在東南亞叢林中仍有堅信戰爭沒有結束的日本軍人在戰斗、神風突擊隊員動的自殺性突擊,等等一系列讓美國人無法理解、也不敢想象的慘烈場面,讓美國人民對日本抱有一種深深的恐懼感和警惕心。

正是受這種恐懼感和警惕心驅使,為了不至于陷入日本所謂「舉國玉碎」的戰爭泥沼,同時也是為了向蘇聯展示肌肉,美國悍然動用了原子彈,創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例,很可能也是最後一例原子彈實戰。並于戰後,對日本政府、財閥進行了最為嚴厲的清算,制定了自認最為公正、但卻最能徹底抹殺日本未來動戰爭可能性的和平憲法。

可日本人表現出來的頑強精神,仍然讓任何人都為之動容。

他們軍事上崛起的路被堵死了,就從經濟上另外尋找一條展道路,試圖通過民用技術研,從而打造一個高科技國家,以在世界民族之列,佔據一個領先的位置。

VLIs聯盟就此出現。

而效果也越來越明顯地展示在全世界、全體美國人、全體美國計算機從業人員眼前。在半導體內存領域,他們已經開始在顯露出猙獰的獠牙,不斷吞噬著美國半導體生產商的市場份額,並試圖將他們從這個市場上徹底驅逐出去。

奧爾森堅守他對技術的熱誠,繼續采用美國內存供應商,提供的優質價高的半導體內存,但這不代表他,沒有看到日本人越逼越近的步伐。

難道有一天,不但是內存生產廠家,連國內的處理器研也會被日本人奪去嗎?或許,他們最後甚至會把計算機整機也從美國手中搶過去?

奧爾森為這個可怕的未來,感到不寒而栗!

而造成這一切的,不只是日本人的頑強韌性,更源于美國政府的縱容默許。沒有徹底的放開技術管制,日本想要從全世界無所阻礙地購買到各種技術、專利、設備,這根本就不可能。如果全靠他們自己一點一點展起來,將美國人用了4o年才走完的路,重新走一遍,他們也不可能只用了2o年,就從一片廢墟之上,一躍而擁有了與美國半導體廠商相抗衡,並戰而勝之的能力!

只要美國政府一天不拉緊系在日本脖子上的鎖鏈,日本人的飛展就一天不會放慢步伐。這個度還在不斷加快,技術已經開始從半導體內存,向更多領域擴展。直到有一天,他們會利用其先進的技術、生產能力,以及廉價的人工,將dec也從半導體市場上驅逐出去。

政府的愚蠢,卻要他們這些商人來咽下這杯苦酒,奧爾森心中怎能甘心。

他知道郭逸銘說得正確,他們必須作出反應了。

如果等到日本人徹底掌握了最新的半導體技術,並建立起一支高效、團結的研隊伍,到那時候再來收緊鎖鏈,就來不及了。日本足以依靠現有的力量,繼續前行而不再受到美國的干擾。以日本人的團結高效,沒有哪一家美國的計算機公司能和舉國之力相抗衡,就算是IBm也不行!denetbsp;到那時,他們所有的計算機廠家,都將死無葬身之地!

奧爾森是一個純粹的技術人員,也是一個情緒容易激動的人,推斷中邏輯上的自洽,加上沖動的感情,讓他立即接受了郭逸銘的解釋。

「郭,你說得很對!我們是不能再裝作看不到日本人的威脅了!不過僅僅為了你一家公司去游說,政府方面很難會答應就此對日本施壓,就是加上dec也是一樣。」奧爾森是一個很有行動力的人,一旦他確認了方向,動起來便如雷霆萬鈞,什麼阻礙都擋不住他的去路,「這樣吧,我去找其他的公司談談,看有沒有和我們同樣想法的人。尤其是那些深受日本半導體內存傷害的制造商,我爭取把他們也拉進來,然後一起通過議員向政府方面出呼吁,要求提高日本半導體內存的進口稅,把他們擋在美國市場之外!」

面容忠厚的奧爾森,這幾句話說得殺氣騰騰,完全是要將對手斬盡殺絕的口氣。

我靠,奧爾森這是想直接斷日本半導體廠商的根啊!

郭逸銘無語,他沒想到,自己用來說服對方的一番話,不但達到了效果,而且效果出了他的預期。奧爾森成功地被他說服,還兔死狐悲,與那些被日本半導體廠上逼得走投無路的美國制造商有了同仇敵愾之心,居然決定抱團來擴大影響力,讓議員游說美國政府提高對日本半導體的進口稅,直接從根子上將日本半導體展之路,從源頭上就給它堵死。

這老小子心太黑了,比我還干得絕!

我只是看到日本半導體崛起不可避免,因而想跑到日本去撈一票,可這老小子直接就說「我們宰了他吧!」根本沒有和對方從技術、市場競爭的正常商業方法,就想用盤外招把日本人半導體崛起的想法,扼殺于搖籃狀態。

這就是美國人的心態!

蠻橫、霸道,不擇手段,用英國人在十九世紀形容美國人的話來說「如同一只闖進瓷器店的公牛,雖然他什麼也沒得到,卻將店里的所有瓷器都打了個稀巴爛」。這種做法,正是美國傳統。英國人緊守殖民地,拒絕美國商品進入,他就干脆鼓動英國殖民地獨立,強行摧毀原有秩序,把舊的規則砸個粉碎,等英國人退卻,再由美國進來以後重新建立一套新的秩序。

郭逸銘苦笑,他對未來日本的走向有些看不清了。

如果奧爾森真的組織起一只聯軍,那麼受到影響的議員在議會一呼吁,白宮迫于壓力對日本方面施壓,日本又肯定抵不住……

日本的半導體產業,還能如歷史一般順利崛起嗎?

這個世界半導體展已經完全偏離了歷史,未來的走向將變得更不明確。這其中,既充滿了各種機遇,也因為這些不明朗性,風險也變得越而不可測。

郭逸銘重新對掌握的信息進行梳理,以其從中找到一條預示半導體未來展方向的清晰脈絡。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