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七十二章 可怕的推導

作者 ︰ 急凍人

今天無意中左手中指被刀割傷了,打字沒法太快,耽誤了許多時間,實在對不起。

感謝網友武神紫翼、刀鋒ZoRRo、螃蟹看書、夢x重生、951274927的打賞,非常感謝!

感謝所有點擊、收藏、推薦本書的朋友,謝謝你們!

郭逸銘還是沒有等到基地最終建成,就被迫離開了。

公司的研究中心位于北京,需要他在現場,即便不是隨時指點,也需要他經常根據研究反饋的信息,對下一步的研究重點和方向提出指導性意見。而公司日常管理、文件審批處理更是離不開他。分基地遠離巴基斯坦行政中心,在沒有現代光縴網絡的時代,幾乎和國內的農村地區差不多,交通基本靠走、通訊基本靠吼,根本沒法對公司作出有效管理。

郭逸銘也不是要基地馬上揮作用,就各方面條件而言,這里暫時都還無法正常揮作用。他只要求分基地不被放棄,繼續開下去就行,時間長一點都沒有關系。

換個角度想,以公司目前的狀況,這樣一個什麼設施都不齊備、簡陋的所謂基地,更能讓各方勢力放心。

好在遙控防御陣地成型,加內特等美國職員看到基地安全得到了保證,他們的心也定了,也不再整天吵著鬧著要回國,可以安心留下來負責基地的進一步完善。而沃克只要公司不放棄這里,他保安部長的職務有保證,其他的也不怎麼在乎。

郭逸銘一行于7月2日趕回國內,剛剛用了幾天時間,將三個月來堆積的工作處理得差不多,就又接到了奧爾森從美國打來的電話。

「郭,你需要來美國一趟!」電話對面,奧爾森直截了當地說道。

「生了什麼事?」郭逸銘愣了一下,放下手中鋼筆,收斂了臉上的笑容,認真道。

「是這樣的,前些日子,我不是組織了一個反對日本半導體進入美國市場的聯盟,向國會議員游說,希望白宮能夠提高日本進口半導體的關稅,制止日本人的不公平競爭。結果因為一些原因,這項游說很遺憾的沒有取得成功……」奧爾森在電話對面嘆了口氣,似乎對沒有把日本人阻止在美國以外,感到很是痛心。

郭逸銘眼角抽了抽。

奧爾森這話說得是那麼的理直氣壯,好像他試圖砸掉日本半導體生產商飯碗的舉動,是一項正義之舉。這也難怪,商人唯利是圖,看緊自己碗的肉,盯著別人碗里的飯,這才是一個合格的商人。何況現在不是奧爾森想要搶別人的飯吃,而是日本半導體商人大舉入侵美國市場,想從美國商人的碗里搶吃食,他能不憤怒麼?

「這個我知道了,現在又有變化了麼?」他沉聲問道。

「政府方面?不不,那些政客現在生怕日本不高興,不肯幫助我們牽制蘇聯,討好這些小鬼子還來不及。為此他們不惜把我們美國商人的利益,當作給日本人的獎賞。我們雖然生氣,可也無力改變白宮的決定。

不過我們在阻止日本人進入美國的要求被否決後,重新討論了一下你上次提出的建議。大家一致認為,在不能把日本人從美國市場趕出去的情況下,反攻日本市場將是我們唯一可以對付他們的手段。

所以,我們現在正在全力攻關,讓議員們提議壓迫日本開放市場,允許我們以獨資的身份進入日本市場。

這個提議通過的可能性很大,畢竟白宮已經否定了將日本擋在美國市場之外的做法,理由是公平競爭。那麼根據公平競爭理論,日本人可以到美國來,我們進入日本市場也應該是理所當然。日本商人可以獨資,我們又憑什麼必須要和日本公司合資,分利給他們?

這個要求不管是道義上還是法理上,都完全合情合理,白宮也無法找到別的借口予以拒絕。所以我們認為,這次通過的可能性很大。

現在的問題是,我們應該怎樣進入日本市場?進去以後怎麼做——也就是如何得利?日本人都很團結,我們進去以後,他們的公司很可能抱成一團和我們對抗。所以我們希望大家坐下來談談,尋找一個對策。」

奧爾森將前因後果解說得很詳細。從他的語氣中听得出來,上次游說沒有成功,對他的打擊很大。他本來就是個情緒性的人,用句老話來說,就是得志便猖狂,失意便沮喪,完全是個老小孩性格。

郭逸銘沉吟了一陣,答應去美國和他一會,但拒絕了參與這次美國商人的聯合會議︰「我可以過來和你討論一下未來的行動步驟,不過我不覺得我參與這次會議是個好事。奧爾森,我可是個中國人,你說我出現在你們會議的現場,其他人會真心對我信任嗎?與其開一個各懷心思、容易讓人心生抵觸的會議,倒不如我先和你私下交流一下意見,然後以你的名義把這些意見帶到會上交給大家討論,更為合適一些。」

「……這也是個辦法,總之,你快過來,你在中國我找你交換看法都不方便。」奧爾森想想也覺得是這個道理,一口答應道。

郭逸銘放下電話,看著桌上堆積如山的文件,嘆了口氣,苦笑著對舒雨菲道「你去安排一下吧,我們又要到美國去了。」

「好的。」舒雨菲倒沒什麼看法,去美國的手續也不需要她親自辦理,只需要給行政辦打個電話,將工作交待下去就行了。從去年起,中美正式恢復通航,他們可以直接從北京起飛,中途經日本、夏威夷落地,直接飛抵美國舊金山,比以前還需要經過香港中轉,已經方便多了。就是航班還不夠多,一周只有兩個班次,他們現在訂票,也要兩天以後才能出。

一個電話打到行政辦,舒雨菲放下電話,好奇地問道︰「老板,你為什麼一定要到日本去開分公司呢?而且還必須得是獨資?又攛掇了這麼多美國公司也跟著去,難道你很恨日本人?」

「呵呵,你錯了,我對日本沒有什麼看法。」郭逸銘笑笑,時間很緊迫,他必須在去美國之前,將手頭的工作處理完,尤其有些研究、生產方向,需要他經常給出建設性指導。他一邊飛快地處理著文件,一邊淡淡地說道︰「我也好,奧爾森也好,以及那些被他鼓動起來的美國商人,都是出于資本逐利的本能在行動。

就像d競爭個人計算機標準之戰中,各計算機生產商是根據各自的利益,來決定加入那一方。在IBm的陣營中,有和奧爾森關系很好的老朋友,在我們陣營中,也有些盟友事實上還持有著IBm的股份。但這都不妨礙大家,作出最為有利于自己利益的選擇。

我們的所有行動,全都是資本逐利的本能在推動,沒有一絲一毫的個人感情因素。

如果有一天,dec認為廢除跟我們之間的聯盟,對他們以後的展更為有利,奧爾森也會毫不猶豫地從我背後給我一刀。當然,反過來也是一樣。

這次的事件更是如此。

起初日本內存便宜,所以各計算機公司都樂意采用其作為基本配置。但當他們現,日本人不只是想得到內存市場,還希望通過對內存市場的爭奪,獲利以後繼續投入到半導體技術的開中去,直至趕上被過美國。

這就直接威脅到了所有美國半導體商人,依靠技術優勢獲取額利潤的根本利益,是要把他們趕盡殺絕。內存市場爭奪的結果,已經清晰地表明,美國是競爭不過日本的。如果繼續放任這種情況不管,所有的美國電子公司都將遭到毀滅性打擊。

看到了這個結果,這次阻止日本半導體進入美國市場的事件會鬧到這樣大,也就不足為奇了。

這不是奧爾森有多高的個人威望,我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更是微不足道。

大家都是依照本能行動而已。」

舒雨菲听得身上有些冷,她還是第一次從郭逸銘口中,听到這樣完全依靠理智推論、但又如此冷冰冰的言論。

資本,就這樣可怕嗎?

「可是美國是級大國,而日本只是一個小國,日本怎麼可能競爭贏美國?」話題已經到了這個地步,她決心弄懂其中的根源所在。

「正因為美國是級大國,所以它才競爭不過日本。」郭逸銘口中分說,筆下不停,飛快地批閱著一份又一份文件,隨口說到,「家大業大,需耗就大啊。一個國家的最成結構,除了工業活動、農林畜牧等帶來產出的經濟活動組成,還有不帶來產出的純消耗部門。

例如行政、教育、科研、服務等等行業,他們提供的是對人的服務,這種活動不產出實體商品,而活動產生的增值也好、本身人力薪酬也好,還反過來用來購買消耗實際產品。這就需要國家的商品經濟,在提供滿足商品經濟本身正常運轉之余,還要額外提供純消耗部門的需求。

就美國來看,它最大的消耗是軍事上的巨大投入。

美蘇之間的競爭,是制度上的競爭,最終結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彼此都以徹底消滅解決對方為最終目標。

這就迫使雙方都必須保持自己國力能夠承受的最大極限的軍事投入。

可日本不需要啊!

日本被美國強制解除武裝,只允許保留最低限度的自衛能力,被迫成為協助美軍作戰的補充力量。這樣一來,它雖然無法在軍事上有所成就了,但也算因禍得福,可以將更多的資金轉入經濟活動。

一個要背著沉重的包袱應戰,一個輕裝上陣,你說最後誰會贏?」

舒雨菲恍然大悟。

她還是次听到這樣的分析,而且沒有剛才那冷冰冰的利益剖析,只是泛泛而談地分析了美日競爭的最終結果,心理上也不存在負擔,因而听得津津有味。

「可這是國家之間的競爭,與美日兩國的普通商人之間,又有什麼關系呢?」她看郭逸銘有問必答,決心打破沙鍋問到底。

「哈哈!關系大了!」郭逸銘打了個哈哈,笑了起來,「美國要維持龐大的軍事開銷,錢從哪里來?別說全世界主動給他送錢,那是不可能的。就算是歐洲向美國輸血,也不是直接送錢,錢這東西就是紙,沒它不行,多了造成通貨膨脹又麻煩,所以得形成一個循環。

先,美國要培植一個規模龐大的中產階級群體,讓這個群體能掙到過國際平均水準的工資,有足夠的消費能力。

然後,美國集中力量于軍事工業及高精尖科技的研、生產,通過技術上的領先以賺取額利潤。並讓渡出部分民用消費品市場,這個讓渡並不需要各國之間作什麼約定。基于資本趨利原則,歐洲等國的資本擁有者看到美國這樣一個龐大的消費市場,自然會根據美國的市場需求,提供大量的物資以供應市場需要。美國人民的消費能力越強,則從外部進入的物資就越豐富。

美國則從活躍的商品交換中,抽取大量稅收。國家收入又分別流入軍事工業、重工業、高科技行業、服務行業等部門,生產高科技產品賣到歐洲。歐洲從美國賺到的錢,又經過商品流通,再回到了美國,讓美國政府可以收兩次稅,這錢賺得不要太爽哦!美國的公司有錢了,員工的工資待遇也跟著節節攀升,能夠產生出更大的消費需求,一環扣一環,這就形成了一個資本的良性循環……」

「這是好事啊?」舒雨菲不明白了,在一旁插話道。

「好事,是好事,可這個好事是在經濟循環不被打破的情況下。美國的經濟繁榮,源于龐大的中產階級,可既然是中產階級,收入必然高于平均水準。日本現在可沒有什麼中產階級,老百姓為了過上更好的生活,再苦再累的活也願意干,因此在國際上被稱為‘人形機器人’。

美國的高額利潤,靠的是科技領先帶來的額利潤。

現在日本要打破這個循環,他們要追趕美國的科技,而美國在蘇聯的巨大壓力下,為了拉攏日本,偏偏又默認這種情況的生。單看半導體內存市場的競爭,日本的科技已經在快追趕並接近美國的技術水平。如果再不阻止,日本的技術很快就會和美國平起平坐。

沒有科技領先帶來的額利潤,美國還玩個屁啊!

比技術和日本半斤八兩,比人力資本美國又遠勝日本,這不是逼美國的高科技公司破產?利用技術上的優勢,通過額利潤將別人賺的錢吸回美國,這是前述經濟循環中最重要的遺患,缺了這一環,美國的經濟只會越加惡壞。

而奧爾森等人更不可能忍受了,他們又不是雷鋒,會遵循美國的大戰略。哪怕國家戰略再正確,關他們資本家屁事!

死道友莫死貧道,我死之後哪管它洪水滔天。

把他們逼急了,就是今天這個結果,他們要徹底封殺日本半導體商人。可美國政府居然出于拉攏盟友的角度考慮,否決了他們的要求,這可以說是飲鴆止渴。如果再拖幾年,日本的科技水平趕上並過美國,這個循環鏈就將被打破。到那個時候,美國將由資金流入國,轉為資金流出國,貿易赤字高漲。這個時候,美國通過金融杠桿吸收大量資金的做法,將產生反效果,將經濟平衡破壞帶來的損失十倍、百倍的放大,成為為美國經濟掘墓的最後一鍬土。

搞不好美國的經濟會突然土崩瓦解,如果冷戰還在繼續,整個對峙格局就將徹底失去平衡,蘇聯將不戰而勝。」

舒雨菲听得臉色煞白。

她不是學經濟的,不知道郭逸銘的分析是否正確,但他說得條理清晰,好像很有道理的樣子。難道冷戰最終結局,會是蘇聯取得最終勝利?可這樣一來,中國不就慘了嗎?中蘇交惡已近二十年了,蘇聯還曾出過動用核彈消滅中國的叫囂,直到今天,雙方還在邊境囤積百萬重兵。

萬一蘇聯獲勝,挾勝利之余威席卷而來,中國哪里抵擋得住?

蘇聯可不像美國,隔著一個太平洋。蘇聯就在中國旁邊,兩國邊境線綿延上萬公里,東北、西北、中央,突破點不計其數。中國就是把所有軍隊堆上去,也不一定能擋住對方。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急急忙忙寧肯放慢經濟展,也要動員全國之力,在西南山區地帶瘋了一樣地修建三線工程了。

「老……老板,你……你說的是真的嗎?日本的科技展以後,竟然會有如此嚴重的後果?甚至會左右冷戰格局?美國會因為日本科技展,最終在冷戰中失敗?」她的嘴唇都在哆嗦,郭逸銘的這個分析太可怕了,可怕到她都不敢相信的地步。

「我也不敢肯定,只能說這是最壞的可能!」

郭逸銘哪里有在認真分析,他心神都沉在文件中,只是大腦根據前一個條件,隨口推導,以求達到邏輯上的自洽。結果推導到最後,竟然出現這樣一個可怕的結局,把他自己也嚇了一跳,不由得放下了手中的鋼筆。

不過緊接著,他就失笑起來。

怎麼可能,歷史上日本就是通過電子工業向美國拼命吸血,也確實造成了嚴重的貿易逆差,搞得美國欲仙欲死,最後忍無可忍,一巴掌把日本拍死!而那時好像蘇聯還在,不也沒有什麼反應?

所以,應該是自己分析錯誤了吧,或者說,這確實是未來展的一個可能?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