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八十一章 樣機出籠

作者 ︰ 急凍人

居然又是8ooo,累

「夏天,準備裝料。」

羅光波等人全神貫注于他們的試驗,絲毫不知道郭逸銘、舒雨菲也進入了實驗室。出于鍛煉年輕人的目的,大多數具體實驗操作他們都交給夏天來做,而他們則隨時在旁邊進行指點。但當現有夏天無力獨自完成的工作,這些老研究員又會主動接手過去。

夏天一言不,打開合成反應爐,將早已準備好的混合餅狀物放入了反應器內。關上設備以後,他認真地檢查著反應爐的密封情況,一點一點,全神貫注于每一個細節。羅光波等人也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很耐心地等著。

確實是天生的科研工作者!

郭逸銘看著夏天認真細致的檢查,心里暗暗評價。

實驗是非常枯燥的工作,為了手機足夠多數據,同一種實驗步驟可能要重復數十次、成百上千次,每一次都需要技術人員如同第一次那樣專注于每一個細節,不能有絲毫疏忽大意。許多研究員就是不夠細致,粗心大意,因為忽略了某個細節而造成實驗失敗,得到一堆錯誤數據。有的時候,一個錯誤的數據有可能誤導整個研究工作走向錯誤方向,從而給研究帶來無法彌補的損失。

他對于實驗過程結果不是太關注。畢竟整個實驗流程就是他親手制定的,如果試驗正常應該會得到怎樣的數據結果,他心中有數。

他更多地是在觀察研究人員的表現。

夏天的表現讓他很滿意,從夏天熟練的操作看得出來,同樣的工作她已經作了無數次,早已熟極而流。可以說,這樣反復的操作,可能已經讓他感到厭倦了。可他還是如同第一次一樣那樣,決不放過對每一個細節的檢查。這就是一個科研人員,應有的基本素質。

這是個好苗子!

剛才夏天放入反應爐內的混合料,就是工業級鎂粉與鎳粉,按照2比1的比例,倒入混合溶液之內,進行充分混合以後,又在53度低溫下加熱干燥3小時的制成品。

「已完全密封,試驗可以開始。」夏天終于完成了所有檢查步驟,平淡道。

「很好!」

羅光波板著的臉上露出一絲笑容,對夏天細致的工作態度表示滿意,接著下達指令︰「開始抽真空。」

夏天按動按鈕,精密設備沒有出一絲聲音,看不出反應爐內有何變化。所有的研究員也沒有觀察反應爐,而是把目光投向顯示器。顯示屏幕上閃爍著密密麻麻的數據,這些數字都是高精度探測器反饋回來的信息,並在屏幕上不斷刷新變化。

郭逸銘把目光投向屏幕右側,一個百分比在緩慢跳動,從1%,一直跳到5o%,直至最後跳為1oo%。

反應爐內此時已完全真空。

羅光波也看到結果,適時給出指令︰「注入氬氣,壓強為o.1兆帕。」

夏天在鍵盤上操作了一下,輸入指令數字,隨即眾人又把目光投向了顯示屏。實驗就是這樣,很多時候大家無法直接看到設備內部運行情況,只能根據傳感器反饋的數據做出判斷。因此一台精密且可靠的設備,是能否順利達成試驗預期的關鍵性因素。

「好!」

氬氣注入完成,壓強顯示精確地停在o.1兆怕的位置。

研究所的所有設備,都經過了全面的改造,采用了自動化系統控制。研究員只要設定好操作步驟,就無需再進行手動控制,大大提高了實驗精度和成功率。

「抽取真空,再重復以上步驟!」

在羅光波的指示下,夏天反復抽取真空、注入氬氣。這個動作連續三次,徹底將反應爐內的殘留空氣全部清除。也許還有一點點極其微弱的空氣殘留,但已不能對試驗造成重大影響。

「開始注入高純度氫氣,壓強為1.8兆帕。」

羅光波一面下達指令,一面專注地盯著夏天的每一個操作動作。所有人都控制住自己呼吸,實驗室里鴉雀無聲。

「開始升溫。」

夏天手指快地輸入操作指令,雖然所有人都看不到爐內反應,卻能通過屏幕,看到爐內溫度開始緩緩上升。

到27攝氏度時,羅光波出新的指令︰「從現在起,控制一下升溫度,按每分鐘7攝氏度慢慢升溫。至577攝氏度停止,並保持1個小時,然後切斷電源。」

夏天依舊是不言不語,只是手上動作加快,迅將羅光波的指令輸入控制系統。等到操作結束,實驗室里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氣,緊張的空氣這才松弛下來。

其實經過了自動化改裝以後,現在的實驗操作,已經不同于過去的手動試驗,不需要保持絕對的安靜。但大家都是從手工控制時代過來的,習慣了這種謹慎細致的工作態度。雖然明知小聲交談也不會干擾到設備操作人員的正確控制,可大家還是很自覺地保持著實驗室安靜,不對夏天的操作帶來一絲一毫的干擾。

指令已輸入,設備接下來會自動控制,他們只需等待即可。這時,大家也開始小聲地交談起來。

氫化燃燒制備只是第一步,等到燃燒促使混合物內部反應結束,還要對其進行長達數十個小時的粉碎研磨。同時還要投入不同配方的合金粉末,以達到固形和對其性能進行補償等效果。最後將充分混合的粉末進行冷壓,切割成1o毫米的細小片狀物,用泡沫涅片夾持後點焊,才完成整個電池負極片的制備過程。

這就是郭逸銘提供的一種美鎳合金制備工藝——氫化燃燒合成法。

和過去的加熱法、機械球磨法都完全不同的一種新型制備工藝。這種工藝在他印象中,是在98年才被提出,然後又經過了7、8年的反復研究,才總結出來最佳的制備流程。現在他直接跳過了前期的模索,拿出了基本制備流程,一起步就站到了別人無法企及的高度。

這套制備法最大的優勢是高效便捷、制備品品質優異。

充分混合的鎂鎳粉末,在高壓下經由氫氣催化,促使混合粉末從內部自然產生化學反應。在還未達到鎂粉熔點的較低低溫下,在很短時間內就使得混合粉末一次性轉化為高純度鎂鎳合金。由于是一次成型,鎂沒有揮逸散,也就不像傳統制備法,需要反復補充鎂料,而保證了配方的精確性。同時也不需要如傳統制備法,需要對制備物進行復雜的活化處理,就使得美鎳合金達到最佳性能。

這就是一次成型的巨大優勢,大幅提升制成品性能,降低制造成本。

采用了這種制備法後,他們制備的鎂鎳合金完全達到了下個世紀初的水平。以這樣的標準,在這個時代沒有人能夠制備出比他品質更穩定、儲氫性能更優越、成本更低廉的鎂鎳合金,雙方之間的代差至少達到15年以上。

僅此一項,就足以通殺這個時代的所有競爭對手!

直到這個時候,羅光波等人才看到在他們身後站了許久的郭逸銘。

「郭總?」羅光波驚喜地趕緊迎上來,一個勁道歉道,「對不起,對不起,我們剛才忙著觀測實驗進展去了,沒看到您來了!」

「這很好,做實驗就要有這種心無旁騖的態度。要是你們剛才就看到我進來了,我倒要對你們的研究態度感到失望了。」郭逸銘笑著擺擺手,讓他們不要在意,「怎麼樣,具體的流程已經熟悉了吧?品質控制得怎麼樣?」

「非常好!」

一說起實驗效果,所有人都眉飛色舞,就連表情淡漠的夏天眼中都閃過了一絲喜悅之色。

「可以說,這種制備方法完全保證我們可以按照理論計算的配方比,進行無損鎂鎳鎳合金材料的制備。這簡直是聞所未聞的奇跡!」

其他研究員們也一起點頭,對這種新型制備工藝贊不絕口。

材料研究員們最怕的是什麼?

他們不怕研究不出最佳的材料配比。事實上,通過對材料的物理化學特性進行科學計算,是能夠得出比較科學的材料配比的。但得到配方不算什麼,他們最怕的是,即便已經計算出最佳的材料配比,卻找不到合適的手段將其變為現實!

就拿鎂鎳合金來說,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各有自己的配方,但實際上大家的配方出入都非常細微,可謂是大同小異。但有了配方,真正能夠按照最佳配方對材料進行無損制備,保證產品絕對按照最佳配比制備成功的,又有幾人呢?

到目前,除了羅光波他們,一個也沒有!

因為他們沒有合適的加工設備和工藝流程,無論是最早的加熱法,還是最新流行的機械球磨法,都遠不能實現他們所希望的最佳配方,制備品性能起伏不定。而且由于加工中的各種雜質混入、制備缺陷,使得材料的性能,大大低于預期。

可以說,郭逸銘提供的這套氫化燃燒合成法的價值,更遠大于他所提供的最佳配方!

郭逸銘作為材料專家,自然比他們更明白他這套制備工藝的巨大價值。對于羅光波等人因此而表露出來的狂喜絲毫不覺得奇怪。

他早知道結果,當然就不會像羅光波他們一般,情緒激動得幾乎無法控制,只是笑笑,便問道︰「說說吧,你們在制備中有些什麼現。」

羅光波見他並不是特別興奮,感到有些奇怪,但還是努力控制了一下情緒,便一五一十詳細向他匯報起來。

郭逸銘默默地听著,只在幾個性能數據上提了一兩個問題。大腦自動將羅光波等人通過實驗得出的數據,與記憶中的數據相互印證,最後滿意地確認,他們已經確實達到了大約o7、o8年鎂鎳合金的技術水平。

隨著他們生產的鎳氫電池上市,必然會讓全世界進行相關材料研的科學家們都大吃一驚,並對其進行逆向研究。但很遺憾,沒有詳細的工藝流程,逆向研究也只能知道材料的大致晶像結構,對于如何復原制備流程毫無幫助。更何況,郭逸銘提供的這套工藝,最後步驟同樣要經過粉碎研磨,所以單看物理特性,很像是采用現在最新的機械球磨法制備品。

因此,他們很可能會受到誤導。

那些材料專家們除了進一步堅定機械球磨法的正確性,很難想到他們的猜測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只有當他們把這條路走到盡頭,徹底絕了希望,才會掉頭尋找另外一種不同的制備思路。

也就是說,在這個時代,由于他有意無意的誤導,他的國際同仁們很可能會在機械球磨法上投入更多的資金、技術和研究精力,從而忽略其他更有價值的制備方法。

說不定,氫化燃燒合成法的工藝,會比歷史上出現得更晚。

這就是材料學上常說的一句話︰與其試圖通過逆向工程,取得別人的材料制備工藝,還不如堅持自己的方向。

堅持走自己的路,取得成功的可能性,還遠大于逆向別人的工藝流程。對于別人的配方,參考一下是好的,可以通過對別人的制備品進行分析,也許能對自己起到思路上的啟。但如果放棄了自己的研究,一門心思要按照別人的路走下去,那麼也許幾年幾十年,都無法取得正確的結果。

郭逸銘對于國際同仁們可能被他誤導,當然是樂觀其成。別人的研究越慢,他能賺取額利潤的時間就越長,何樂而不為?

不過他並不把希望都寄托在別人的愚蠢上,科學研究中的偶然因素太多了。機械球磨法之所以沒有繼續進步,是因為出現了更好的制備方法以後,大家都放棄了對這種制備方法的進一步深入研究。但在這個時代畝,材料學家們被他有意無意的誤導以後,他們也許會投入更多的資金、人力、精力來對其進行廣泛的研究。也許研究久了以後,還真就有人把這條路走通,通過機械加工方式制備出了高品質美鎳合金,這也完全有可能。

世上沒有無用的技術,任何一種技術展到最高層次,都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甚至較低工藝水平如果展到最高,還能碾壓比它更高一兩個層次、但工藝尚不成熟的技術。

老話說得好,條條大路都可通羅馬。

如果認為全世界只有自己才掌握了絕對真理,那才是最愚蠢的想法。

郭逸銘不求別人永遠停步不前。他現在只要求制備出來的鎂鎳合金,能讓制造出來的鎳氫電池,支持公司生產的移動電話,達到長時間不依賴電源插座,可以真正長時間在室外使用就心滿意足了!

這個要求並不高,根據羅光波他們對鎂鎳合金樣品的測試結果,輕而易舉就能達到他的要求。

「基本的工藝流程確定了,那麼你們下一步工作是什麼?」他問道。

「接下來是對工藝流程進行完善。」羅光波以為他在暗示大家不要高興太早,還有很多後續研究沒有完成,不覺也對自己才剛取得一點小成績就喜形于色感到有些赧然,連忙收斂了興奮的心情,正色道,「現在我們只是確定了基準的工藝流程,但在實際工業生產中,還有許多技術需要我們深入完善。

例如鎂粉、鎳粉的進一步提純,如何混合配比,從而在制備中實現更佳的反應效果,以及混合溶液的研究等等。

除此之外,還有在進行冷壓制模的時候,所添加的合金對活化性能的影響。我們現在添加的合金配方,在最大放電比容量的曲線圖還不夠穩定,當電壓下降到一定程度,放電比容量出現急劇衰減。

還有,由于鎂在堿溶液中容易氧化和腐蝕,使得儲氫電極壽命縮短,反復充電次數大大降低。所以我們還要研究,如果對電極表面進行處理,以提高電極的使用壽命。

嗯,其他還有如何進一步提高合金的非晶化程度……」

羅光波絮絮叨叨,掰著手指將基本工藝流程確定後,還存在的不足,以及後續研究方向一一向他匯報。

郭逸銘不時就他所列出的問題,提點一下,讓他們能夠更加明確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討論起技術問題,時間就過得特別快,一會兒就過去了兩個多小時。郭逸銘感覺他該了解的都了解了,該指點的也指點了,就不再多留。他主要是想通過對研究進度的關注,在關鍵的地方引導一下大的研究方向,並提供最基本的工藝流程。如果每一個細節都要他來詳細提點,那研究所也沒有必要存在了。

作為中美電子研究所的最高領導,他的責任是高瞻遠矚,在戰略展方向上提出規劃,並努力揮研究人員的主觀能動性,而不是充當一個一線研究員。

「好了,今天就到這里吧。前面的基礎實驗到這里就可以了,下一步我認為可以進行完整的電池樣品生產了。另外電磁實驗室耿杰他們也準備開始進行移動電話樣品制造,到時候我們來檢驗一下把這幾項產品組合在一起的實際工作效果。」

他最後叮囑了幾句,便與舒雨菲離開了實驗室,回到行政樓。

……

接下來的時間,郭逸銘一直在忙碌中度過。

他的工作涉及的方向太多,雖說美國那邊主要是市場開與銷售,都全權交給了霍克來主持。但除此之外,需要他關注的地方仍然很多。

例如2.8兆軟驅生產技術已經成熟,是否需要大量生產上市?

改進型c/R81優化了並行電路,內嵌了更多的寄存器。同時隨著集成度的提高,處理器性能得到很大提升,是否要將其作為正式產品提交給dec方面,開下一代混合並行個人計算機?

日本的合資進展,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如何開展?

繼續展開對國內科研教學單位提供的技術進行大規模篩選,以決定是否由公司為其提供專利申請資金。

對各個實驗室的下一步研究工作,根據研究進度和未來研究方向進行重新審視,並及時進行干預,某些技術現在就要開始進行預研,也要一一交待下去。

等等等等,諸如此類需要他決策的地方太多太多。

攤子鋪大了,各種各樣需要他親自過問的事情也越來越多,讓他一時之間感到分身乏術,整個人都撲到了繁重的案牘工作之中,無限再去顧及其他。

在此期間,他還開始抽時間將自己的思路進行全面梳理,決定擬定一個系統的長遠科研規劃。有些可以從國內獲得的支援興分支技術,無需自己去研究,但一些關鍵核心技術卻必須要獨立研。要進行這個系統的規劃,他先就要對自己準備達到什麼目標做到心中有數,然後根據最終的目標,來擬定整個科技樹。由科技樹梳理下來,將所需的技術一項項厘清楚,最後才能有的放矢地安排各個實驗室進行系統研究。

制定研究規劃也是一個浩大的工程。

任何一個產品,都涉及到少則數項、多則數十項、數百項相關配套技術。他需要將所有的技術都從頭至尾理一遍,光是將這個科技樹整理得條理清晰,就把他鬧得一個頭兩個大。在這段時間內,他的腦子里全都是從最底層的技術,一直到實現自己目標、所需的各種技術分支。

他整個人就跟入了魔一般魂不守舍。

有時候他走在路上,看到某個東西、或是跟別人說話,就會突然觸思路,然後就陷入沉思狀態,要不就是突然抓起筆來,狂寫不已。把跟他談話的對象就這樣撂在一邊,任對方尷尬地端著茶杯或是拿著資料,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

他都不知道這樣混亂的日子過了多久,忽然就接到耿杰與羅光波打來的電話,說是試制的移動電話樣品,以及相應的信號傳輸、接收設備都已制作完成了,問他是否去主持測試工作。

「去!怎麼不去!告訴你們,我不來,不準測試!」

郭逸銘一接到電話,當即就急了。這可是公司開的第一款移動電話,而且從頭至尾都是在他的直接干預下完成的,一點一滴都凝聚著他的心血,他怎麼能錯過。他也正好趁測試的機會,讓頭腦可以放松一下。整理科技樹這麼久,他自己都感覺自己確實有些走火入魔了,一睜眼看到什麼東西,腦海里先就會浮現出與之相關的制造技術。每種技術又牽扯到更多的分支,有底層技術,有深入研究,不計其數的方程式、分子式、設計圖紙、工藝流程在腦子里盤旋往復。

再這樣下去,他非得要神經衰弱不可。

郭逸銘將桌面上的所有資料都小心翼翼收進保險櫃。雖然這些東西都是他信手涂鴉,大多只有一個框架,或是寥寥數筆。但這些東西要被有心人得到,特別是業內人士得到,也能從中揣模出許多內容來,可謂是一言片紙也不得外傳。

他收好了草稿,興沖沖往電磁實驗樓跑,到了以後不進辦公室、也不去實驗室,就直接上到樓頂。

這次樣品測試是在室外,耿杰他們請他直接到實驗樓的樓頂上來。

他一上來,就看到一座一人來高的信號鐵塔。鐵塔向上伸出一個大型全向天線,和一個傾斜向一旁的定向天線。信號線從兩個天線牽出來,順著塔尖連到塔座的一個巨大的鐵皮箱內。顯然,這個進行信號屏蔽用的鐵皮箱內,安裝的就是頻譜接收處理機。

「這就是你們制作的基站?」他饒有興趣地圍著鐵塔轉了幾圈,然後蹲下來,打開屏蔽用鐵皮箱,察看里面的設備。

也許是匆匆制造出來的實驗性設備,里面塞滿了各種線纜,一看就是急就章,電路板、元器件也都暴露在外。

「由于時間匆忙,我們只是做了一個簡陋的信號射、接收裝置,」耿杰與羅光波相互謙讓以後,還是由更專業的他來進行解說,「按照您的指示,我們這套移動通訊系統,應該按照歐洲的技術標準來研制。但我們考慮到這次只是一次樣品性能測試,覆蓋範圍不出我們研究所,測試的樣品也只有幾台,就盡量簡化了基站設計。所以像數據壓縮系統就沒有配置,就連信道管理分配裝置也制作了個最簡單設計。」

「不錯!不錯!先能用,再慢慢完善,不著急!」

郭逸銘看著里面亂七八糟的電路、信號線,重新將櫃子關好,站起身來笑眯眯道︰「手機呢?我看看什麼樣子的?」

「手機?」

耿杰等人都是一臉茫然。

郭逸銘一拍腦門,現在還沒有手機這個叫法呢。大家都是稱呼它的正式名稱移動電話,遂笑著道︰「就是移動電話啦,它不是可以拿在手上使用的機器麼,所以我叫它手機。」

「噢,原來是這樣。」

耿杰等人都是技術人員,不太會拍馬屁。雖然知道老板今天心情好,特意給移動電話取了個別稱,他們做下屬的,似乎應該投其所好,稱贊一下這個名字取得好。可幾個人嘴巴張了張,臉一紅,都有些不好意思啟齒。最後還是啥也沒說,將他們試制的移動電話交到了郭逸銘手中。

這個移動電話同樣粗糙,粗糙到可以稱之為丑陋。

外殼倒是用塑料做的,不過不是工程塑料,也就是隨便制了個膜,然後倒出來的,方方正正連毛邊都沒有清理,模在手上還有些扎人。更可笑的是,應該安裝屏幕的地方,他們不知道是趕時間還是偷懶,直接用紅光二極管組了一個陣列,連玻屏都沒有!

手機按鍵簡直是慘不忍睹,一個個碩大無比,手指按上去硬邦邦的毫無彈性。郭逸銘估計他要是不用點勁,可能都無法順利撥號。

他看著這手機,感覺哭笑不得。

耿杰他們還真是實誠人啊,只在乎設備性能,對什麼外觀、人體功能學一點都不費心,怎麼簡便怎麼來。還說這只是樣品,他打開外殼一看里面,果然是樣品,連電路板焊接點一看就是手工焊的。

「這是老李焊的,他以前在他們單位就經常自己焊電路,比我們都焊得好!」耿杰見他在看電路焊點,喜滋滋將老李推了出來,驕傲地向他介紹。

郭逸銘臉上的笑容有些僵。

這叫焊得好?

算了,和他們計較這些枝節問題干什麼,只要這玩意兒能射、接收信號,能通話,就是再丑,它也是貨真價實的移動電話。

樣品麼,就要有個樣品的樣子。

他看著手里丑陋之極的手機,想想以後人們在公司產品陳列櫃里看到他們制作的第一款手機是這樣一副模樣,不知道是會感嘆先輩們在艱苦卓絕的條件還能取得這樣的成果呢,還是鄙夷他們這「出眾」的制造手藝。

不過這玩意兒還算好,比摩托羅拉的試產品輕巧多了。不算冒出來兩公分左右的天線,手機長約有二十一、二公分,寬大約有七、八公分,厚五公分左右。他在手里掂了掂,重量估計一斤多一點,不會過一斤半。

「我們用天平稱過了,連電池才重529克。這還是我們胡亂作的樣品,很多地方都不合理,也沒做減重設計。以後采用更輕便的材料和設計,重量降到5oo克、45o克以下絕對沒問題!」羅光波獻寶一樣夸耀道。

「那麼,試試?」郭逸銘只能這麼說了。

「好!試試!」

耿杰、羅光波,以及在場的所有人都興奮地叫起來。

郭逸銘拿起電話,目光在鍵盤位置找了一圈,終于在右上角一個按鍵下方,找到了耿杰他們用圓珠筆在外殼框架上畫的電源標志,心中不由得更覺郁悶。

他們竟然懶到都不在按鍵上貼標簽!

簡約而不簡單,這恐怕不是簡單的問題,而是徹頭徹尾的簡陋了!

「摁下去,按十秒鐘,電話就開機了。」耿杰還好心地提示道,看他垂涎欲滴的樣子,顯然他很想充當第一個試用者。

郭逸銘才不會把這個機會讓給他!

他當即大拇指摁下去,隨即心道︰這按鍵果然很硬。十秒鐘,紅光二極管陣列出一片紅光,電話開機了!

他看著這簡陋到讓人傷心的手機,看著閃爍的紅光,忽然之間,一種說不出來的復雜感覺,剎那間涌上心頭。

雖然這手機是如此的丑陋,可是此刻,他忽然覺得,這是全天下最美的手機,比他前世所見過的那些由國際專業設計師所設計、充滿了藝術氣息的手機,還要美!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