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香港置業

作者 ︰ 急凍人

「老板要在香港再注冊一家公司?…,

舒雨菲听到郭逸銘的這個指示,先還不覺得有什麼大不了,但隨即反應過來了,驚訝地向老板求證道。

「對,以我個人的名義,注冊一家獨資公司。」郭逸銘毫不猶豫地確認。

他現在重新審視了一下自己的處境,發現自己華僑的身份,其實給他拓展活動空間創造了很大便利。父親在他成年時便帶他去了【中】國駐美辦事處遞交了入籍申請,並獲通過,所以他在國籍上注明的是【中】國人。

但他從小出生于美國,獲得了永久居留權,卻又顯得他與大陸境內國人在教育與思維方式上有著巨大區別。因此聯邦政府應該判斷他是一個同情大陸的海外華僑,並且沒有公開將大量的國外技術傳授給國內,所以算不得有大過。再說,真把郭逸銘逼急了,他反正是外國人,研發中心也不在美國,舊金山那里只是一個營運管理部門,說走就可以走,難道聯邦政府還能追出國去懲罰他?

聯邦方面反而要怕他破罐子破摔,干脆公開投靠國內,將所有的技術一股腦交給國內,那才會造成嚴重後果。

而對于國內來說,他是海外華僑,拿著美國的永久居有權,萬一逼迫過甚,對方也是隨時可以放棄【中】國國籍,入籍美國。而現在看來郭逸銘對國內充滿感情,願意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幫助國內提高技術,這就很好了,完全沒必要走歪門邪道最後反而吃力不討好?

所以他現在是雙方爭取的對象,只要他做事有分寸,按照規矩來,誰都不願為了一點莫須有的猜測對他這個國際名人動粗。

既然是這樣,他就無須再像以前那樣整天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只要是正常的商業行為,該怎麼做就怎麼做好了,沒有必要一味的瞻前顧後。

對于一個商人來說,開工廠賺錢那是最正常不過的商業行為。

既然怕被看作壟斷,那他干脆重新注冊一家公司好了,與現有業務區隔開來。這樣西部計算機公司專注于處理器及計算機研發生產,而香港公司則從事日用民生商品的生產銷售。既然不歸美國管,哪怕壟斷,聯邦政府也只能干看著。

這也算是給聯邦政府一個無聲的暗示︰我在全球都有產業,國內、

歐洲、香港,隨便哪個地方都可以去,別逼我太甚!

清晨的陽光從窗戶透進來,照在沈子良臉上。

鬧鐘急促地響起來他眼皮快速閃動了一陣,從夢鄉中驚醒過來,睜開雙眼,發現自己仍住在鴿子籠里,而不是夢中太平山的別墅中。

好留念夢中的繁華似錦。

看看這間平方的小房間,除了一張 ng、一個放雜物的架子連一張書桌都放不下他感受到了美夢與現實的區別。

可就是這的公屋,也是他申請了兩年才排隊排到他的,其他那些還在等待排隊的人都羨慕得要死。可惜他至今單身,所以住不了更大面積的公屋,只能安排在這種最早型號的小房間內。

要說哪怕給他一間二型,面積也要大5平方嘛。他今年都26歲了,難道以後就在這間11平米的小房間內結婚、生子?

買房是想都不敢想,港島的商業樓盤前年大漲現在價格差不多都在18000港紙左右。九龍略便宜一點,也要17000到18000。就連新界那片剛開發的農村,房間都上了15000

他一個月工資加提成也才不到3000,不吃不喝一年也才能買兩平方,這世界真是沒法活了,拼死拼活連套房子都買不起!

沈子良一面飛快地穿上外衣,一面腦子里胡思亂想順手拿上毛巾、口杯、牙刷、牙膏,去到廉租房的公共用水間去洗臉漱口。等他梳洗完畢,回到房間將東西放下,看看外面還有些y n沉沉的天空,便穿上件厚外套匆匆趕下樓去上班。

他住在九龍城,但上班地點卻在十公里外的觀塘工業區在一家電子玩具廠上班。幸好有城市捷運系統,乘坐地鐵過去只要十幾分鐘,

算上中途步行耽擱,也不過半個小時左右。所以他才能略微睡得遲一點而不用擔心晚到。

從電梯里出來,他快步走出公寓出口,在小區門口看到報攤,便走過去買幾份報紙在路上看。走到報攤前,他對賣報的老人說道︰「給我來一份星島日報、南華早報、香港商報。」說著,從口袋里掏出兩枚一元、一枚兩毫的硬幣遞給對方。

老人抽出了報紙,從他手上接過硬幣,然後仍然緊緊捏著報紙不給他,笑呵呵說道︰「還差六毫。」

「什麼?星島日報和南華早報不是八毫一份,香港商報六毫,加起來不正好兩塊二?」他大聲質疑道。

「你沒看報紙麼?港紙又跌了,而各家報社為了維持經營今天集體漲價。現在星島日報和南華早報是一元,而香港商報漲到了八毫。所以加起來是二塊八,你給了我二塊二,還應再補我六毫。」老頭子算帳算得t ng快,立即反口說道。

「連報紙也漲價了?」沈子良目瞪口呆,看看老頭子貌似忠厚的笑容,只能自認倒霉,又從口袋里掏出六毫硬幣扔給他,一把搶過報紙氣呼呼地走了。

就在路上,他便展開報紙看看上面有些什麼新聞。

沈子良是公司的談單員,也可以稱之為業務經理,或者再直白一點就是業務員,因為講得一口流利的英語、日語,在公司里還算吃得開。他自覺也算是個白領,所以買的報紙也主要是比較嚴肅x ng的星島日報、南華早報這類綜合x ng報刊。

但自從進入81年,以美國市場為先導歐美先後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國家財政赤字高漲,國內失業率居高不下,他所在的電子玩具公司業績也節節下滑。這些日子,他也開始看更加專業的香港商報,希望能從中找出點希望來。

其中星島日報和香港商報都是繁體中文報劃,而南華早報則是一份英文報刊。

他匆匆翻了一遍,各版的頭條還是各種政治評論文章,大都是關于中英談判的,各方在報紙上大打口水戰。

沈子良很討厭政治,可偏偏經濟離不開政治。

去年中英談判不歡而散,鐵娘子撤切爾夫人挾剛剛在馬島戰爭中大勝阿根廷的威勢去到北京,試圖說服大陸認可《南京條約》、《北京條約》與《展拓香港界址專條》的法律效力,並希望中方在刃年租界到期後同意新界、九龍展期,可卻踫了一鼻子灰。她惱羞成怒之下以英軍剛剛取得的勝利試圖威脅,結果中方竟然回她一句︰香港距離【中】國比馬島更近。針鋒相對,言下威脅之意也是不言自明。

據說她在離開人民大會堂時,竟然在台階上踩滑了腳,差點摔了一跤。

她在大陸一無所獲,回到英國也遭到了國內的一致評擊,情急之下喊出了將效仿新加坡模式,給與香港自主權,或者直接將香港問題提交聯合國,要不然就在香港舉行全民公決,這些相互矛盾又語無倫次的話,英國方面沒什麼人在意,但香港人卻是緊張到不得了。

就在中英談判不歡而散開始,香港上空就籠罩在了一層y n雲之中,全島上下都是一片壓抑。一些外資開始從香港抽撤資金,港幣也隨之動搖不定,在國際市場上連續下跌。

屋漏偏逢連夜雨啊!

沈子良將三份報紙都翻了一遍,卻找不到一點好消息,心中煩悶不堪,隨手將報紙卷成一卷,捏在手中。

中方那句︰如果談判不成,將可能采用非和平方式收回香港。讓全島500萬人全都旦旦而驚,夜不能寐。

這邊經濟形勢持續下滑,出口在各國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的情況下也低m 不振,現在香港有可能面臨戰火的前景,讓所有香港人都膽戰心驚,覺都睡不安穩。

這些天來港幣不斷貶值,原本持續多年的一美元兌四點六港幣的外匯牌價,三個月不到已經跌到了一美元兌五點二三港幣,跌了差不多有1繞。

看英國方面並不肯輕易歸還香港,而大陸也是絕不退讓,以後香港的經濟恐怕再也難有起s 了……

沈子良心情沉重地趕到公司,在車上,他發現別的人也跟他表情相仿,都是一幅心事重重的表情。

才到公司還沒坐穩,公司小妹就來通知他,說經理讓他去一趟。

他趕快來到經理辦公室,發現總經理也是一幅面s y n沉地樣子坐在辦公桌後面,見到他進來也沒有起身,而是雙眼發直地看著桌面,也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他也不敢出聲打擾,只是靜靜站在一旁,等對方從沉思中醒過來。

這家電子玩具公司的幕後老板是一個英國人,以前是在英倫本土建廠。七十年代中期,隨著歐美產業升級,將資金、人力、技術集中在重工業、機械工業、半導體工業,一些勞動密集型輕工業便轉到了人工工資水平更低的地方。

老板就是那個時候,把工廠遷到了香港,靠著他英國人的身份,在稅率上、業務上都享受了比本地人更高的優惠。

不過這一年來,公司生產的電子玩具屢屢被取消訂單,老板離開香港以後,已經有大半年沒有再來過了,只有港方經理在管理營運。

經理低頭想了好一陣子,才像是從夢中驚醒過來,看到他,從臉上擠出一絲笑容︰「艾倫,你來了,有個消息,我認為有必要通知你一下,也好讓你有個心理準備……」

沈子良心頭一緊,預感到一絲不詳。

「老板他,決定撤資了!」經理又緊抿著嘴沉默了一陣子,才開口疲憊地說道「他決定將工廠遷到新加坡或是東南亞去,想讓我也跟著過去繼續幫他管理公司。我還沒有最後決定,我想讓你把手頭的業務交一交,如果還有沒有結清的帳目,就盡快去了解了。」

「什麼時候走?」沈子良腦子里嗡地一聲,很艱難地才問出這句話,聲音干澀得像沒有上油一樣。

「快了,老板正在與人談工廠轉手的事情,估計也就是這一兩個星期就可以辦妥手續。」經理也是戀戀不舍地看著辦公室,聲音疲憊不堪。

「轉手?」

沈子良業務員的敏銳嗅覺,一下讓他抓住了關鍵詞匯,立即精神起來︰「老板不是關閉工廠,而是將工廠轉手了?這麼說對方還打算繼續經營下去?」

「我不是知道,對方是從大陸來的」經理遲疑了下,還是告訴了他這個【答】案,反正過兩天全公司人都會知道,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他遺憾的也是這點,如果不是大陸方面來人,而是其他公司接手,他也不想去陌生的地方重新開始。

「大陸來的……」

沈子良也沉默了,對于大陸的國營工廠,他也沒有什麼信心。國內的企業什麼狀況,香港就在邊上,一切都看在眼里。他不以為對方會懂得現代企業管理,會遵照經濟規律辦事,多半還是依照行政指令來安排生產。

或者直接將香港當作一個中轉地,就像幾十年來他們一直干的那樣。

「他們什麼時候過來?「他沉吟著慢慢說道。

「不知道,大概要過段時間吧,不過他們的收購代表此時正在和老板一起,商量具體的細節。怎麼,你打算繼續留下來干?」經理解答了他的疑問,詫異地抬起頭看著他。

「不在這干,我還能去哪里呢?」沈子良只能報以苦笑。

他只是一個業務員而已,像他這樣的業務員全港多的是。現在經濟不景氣,他不在這里干,也沒有別的地方好去。

好死不如賴活著,先看看再說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