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一百零二章 同一水平線的競爭

作者 ︰ 急凍人

卡文了,想得很痛苦。

深深感謝火烤老母雞、明聖士、人間有夢、、7372、詩書劍、a33179061518、眼看迣╰、天界的小兵、天殺星號、幻心魂、雨後有雪、靜默有時、.1、泣血劍、、長劍指空的打賞,作者感謝你們的真誠支持,在此鞠躬以謝!

同樣感謝所有點擊、收藏、推薦本書的朋友,真的非常感謝!

郭逸銘在會議上匆匆講完他的提案,隨即就告辭而去。

對他來說,游戲機的技術含量並不高,能成功更多靠的是市場運作和大量游戲軟件支持,不值得花太多功夫。

另一方面,他也確實是忙。

從會議室出來,他連辦公室都沒來得及回,就又去了光學實驗室、音頻視頻實驗室、磁性材料實驗室,和自動化實驗室,分別察看了光頭、數字音頻解碼、數字視頻解碼、永磁材料的研發情況。

在這幾個項目中,早在圖形處理器研發過程中就涉及到了音頻電路。但那是一個粗糙的音頻信號還原電路,聲音非常單調。這次進行的音頻解碼器研發,則是為了CD音頻的還原解碼而特意研發,還原度遠遠超過了早期那個雛形產品。

郭逸銘去的時候,相關技術人員正在討論音頻信號還原的算法,他對這方面並無多少涉獵,自然不會胡亂插嘴。他僅僅是在調音室內,看特意從國家交響樂團請來的國家級調音師,根據不同樂器、聲響的數字回放,從專業的角度提出修改意見,然後通過軟件補償的方式,對音質音色進行修正。

這些修正後的波形,將在最後版本中固化入音頻芯片,作為基本信號源為CD回放所調用。

調音工作非常枯燥,通常一個音要反復播放無數次,每一次僅有極其細微的差距。事實上,郭逸銘听了好一會兒,愣是沒听出來這之間有什麼差別,但號稱「金耳朵」的國家級調音師卻可以非常肯定地告訴技術人員,「音高了」、「這個音太硬了」、「有些偏軟」、「含混不清」。

他不敢打擾他們工作,悄悄退出來,問舒雨菲有沒有听出有什麼差別,結果對方和他一樣,完全一頭霧水。

就在他們談話的時候,里面的工作已經告一段落,那名調音師也從隔音室內出來。

郭逸銘與他稍微攀談了一下,才知道像這種非常細微的調音工作,他也是練了幾十年才能準確分辨。而且工作時間不能太長,每隔十幾分鐘就必須休息一次,否則同一個音反復听,他自己的判斷力也會變得遲鈍,從而听不出其中的差別。

從音頻解碼實驗室出來,他又順便去隔壁的視頻解碼項目組看了看。

這邊又是另外一種景象,只見項目組研究人員用十二片混合並行處理器搭建了一個並行工作站,並配了滿滿一版足有2兆的內存,通過軟件的方式對視頻信號進行解碼,同時通過數據收集設備,對數據流存儲以後進行分析。隨後,他們迅速在另外一台工作站上對軟件進行算法上的修正,然後重新測試,以觀察解碼的具體效率變化。

通過詢問項目組組長,對方明確告訴他,以現在的處理器水平,根本無法進行流暢的視頻信號解碼。

以他們的計算,即便是最粗糙的320×200低分辨率,要實現每秒鐘30幀的圖像解碼,解碼器速度最少也要達到能每秒處理信號的基本要求。如果不采用混合處理器,而使用純粹的精簡指令型解碼器,並配以大容量緩存,那麼集成度也至少要達到30萬才有可能。

這也就是為什麼飛利浦盡管是第一個制造出商業用激光頭,但他們推出的LD鐳射影碟機卻采用了模擬信號輸出,並把盤片做那麼大的原因。

現有的半導體硬件水平,完全支持不了數字動態影像的即時數據處理。

他們現在的工作只能說是預研,通過對動態圖像的以軟件方式進行數字解碼,並不斷修改其算法計算,將其完善。如果硬要制作硬解碼芯片也不是不行,算上內部集成的大容量寄存器,這塊芯片的尺寸就會非常驚人,差不多要達到4到5塊處理器芯片的大小。

這樣一塊解碼器,其價格差不多是一枚混合並行處理器的十倍到二十倍!

郭逸銘倒是不著急。

以現在國際上14萬集成度的半導體工藝水平來說,按照摩爾定律,只要再過十八個月左右,這種視頻解碼芯片就可以變為現實了。用于當然不行,但用于則效果基本已經夠用。

不管怎麼說,相關的技術儲備總是需要的。

以上兩個項目,所涉及的大多是圖像、音頻的算法,他提不出多少建議,只能對他們取得的進展給與夸獎。並提醒音頻解碼項目組將成果匯總,如果有新技術、新算法,及時送交法律部進行專利注冊,以防被別人搶先。

至于視頻解碼組,他只能安慰他們,曙光就在前頭。同時鼓勵他們再接再厲,在視頻信號壓縮、重放的算法上取得更多的進展,以爭取盡快能夠實現硬解碼。

這兩個項目他都待得不久,總共不到一個小時就離開。

但在接下來的光頭項目組和永磁材料項目組,他卻待了很久很久,並親自和他們一起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因為這正是他的長項。

激光頭是一個組件,它是由半導體激光器、光電二極管、管帽、管座、透鏡等組成,可以說是一個激光數字存儲器的核心部件,其重要性還超過了視頻解碼芯片。

而在這其中,半導體激光器又是重中之重。

自從1917年愛因斯坦提出「受激發射」的理論,限于材料和工藝水平,人們直到1960年才真正作出了第一個紅寶石激光器。此後的二十年來,人們在材料、工藝上進展緩慢,雖然早在七十年代就有了半導體激光器,也就是激光二極管,可直到79年,飛利浦公司才首先制作成第一個商業激光頭。緊跟著日本的索尼公司也在80年研發成功,並于當年推出了第一款商業用CD唱機。

隨後兩家公司迅速聯手,制定了CD唱片的存儲格式,也即所謂的紅皮書,將完整播放完一曲貝多芬第九交響樂的時長,定為一張CD唱片的標準容量。

郭逸銘對此不置可否。

畢竟人家已經推出了實用的激光唱機,且已經制定了行業標準。他只有超越對方的激光讀取裝置,並獲得市場認可,才有在這一領域內說話的權利,同時參與到標準的制定中去,為自己謀取更大的利潤。

其實國內對于激光的研發一直很重視,進度上並不比國外慢。

早在60年美國研發成功第一台紅寶石激光器,國內在第二年就同樣制作出了紅寶石激光器,可以說基本與國外同步。

然而此後國內一直致力于激光在精密測距、激光切割焊接、高能激光等重大國防科學領域的研發。而且由于國內半導體工藝的相對落後,在激光器的微縮化發展中,落後于國外,到目前仍無成熟的小型半導體激光器問世。

激光的原理事實上並不復雜。

激光其實也是一種光,只是它是一種指向性強、相位一致的單色光源。

它的產生,利用的是原子在受到外來能量注入之後,破壞了原子核與電子之間的能量層穩定,電子被從原軌道彈向更高能量軌道。外來注入的能量此時會以光和熱的形式釋放出來,當釋放完畢,電子即返回原軌道繼續繞著原子核運轉。

這個時間很短暫,只有十億分之幾秒。

在電子彈向高能量軌道時,一旦有光子撞擊原子,本來即將釋放的外來能量便會被轉化為一個光子,且與撞擊它的光子一模一樣。

也就是說,當一個光子撞擊一個受激發狀態的原子時,會由一個光子變成兩個光子,從而出現光束的增強。

人們就是利用這一受激發射的原理,在一個光學腔諧振內,用電激勵的方式產生輻射源,強行將原子激發。然後從一端發射出一道光源,光穿透激發狀態的原子,光子、高能態原子踫撞,就產生出更多的光子。增值的光子到達光學諧振腔另一端,又被反射鏡反射回來,再次撞擊高能態原子,之後又在發射端再次被反射。

一次次反射,光束能量越來越強,且光子的特質都一模一樣。發射端的發射鏡,反射能力要略弱于光源端,這樣當光能超出了反射鏡的約束極限時,一道激光束就從發射端射出,形成一道顏色純正、筆直的光源。

可見激光器的反響速度是與受激原子層密度緊密相關。

郭逸銘沒研究過音頻信號的算法,沒研究過視頻信號的算法,但他作為一個材料專家,對于激光二極管的制備工藝卻是了如指掌。

此時的激光二極管采用同質結工藝制造,體型大,直徑達到9毫米,光源波長寬,足有一微米。由于受激反轉的原子數量少因而反響時間慢,為了增大激活效果因而持續輸出能量激光器功耗大,發熱量大。

從飛利浦、索尼的光頭來看,完全是出自同一本源,又大又笨。

他一來就制定了采用分子束外延生長課題、金屬有機物化學汽相沉積,研發基于80年代中後期工藝水平的量子阱激光二極管。

量子阱技術由于通過勢阱形成了量子限制能量帶,迫使電子高度集中,從而具有了極高的效率。在波長不變的情況下,功率都遠大于傳統半導體激光器,而功耗卻大大降低。更重要的是制作工藝簡單,成本低廉。

這種工藝其實並不復雜,貝爾實驗室在60年代末期就提出了相關理論,國際上也在進行相關研究。

但具體各層應該采用什麼材料、各材料的比例和處理工藝技術,卻一直沒有成熟的工藝流程,因此始終無法得到可以大規模制備的產品。通過大量的實驗,每一次都能進步一點、總結一點規律,但距離實用還差得很遠。

郭逸銘一來就提了個大方向,然後在實驗過程中,不斷隱蔽地抽掉那些被證明是錯誤的、無用的實驗方案,將實驗密度緊緊契合在最佳區間之內。雖然量子阱激光器的研發才開展了半年多不到一年,可取得的成績已經超出了國際上的水平。

他打算再慢慢調整,用半年到9個月時間,實現第一個大致可用的量子阱半導體激光器的工藝定型,先推出產品。接下來就交給實驗室慢慢完善,還可以不斷推出改進品。

郭逸銘在實驗室待了很久,和他們一起討論如何進行下一步的研究,然後根據對方提出的實驗步驟和流程,圈定了幾個方案。其中就有幾項能夠比較快出效果的實驗方案,引導著研究小組向著正確地方向又邁進了一步。

他在光學實驗室里待了足有三個多小時,才在舒雨菲的催促下離開實驗室,來到了磁性材料實驗室。

這里在進行的又是另一項材料的制備,這就是被俗稱為永磁王的釹鐵硼永磁材料的制備。

而這種永磁材料,又是他下一步為電動自行車準備的,而且以後還有更多用處。

隨著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中東戰爭,阿拉伯國家氣憤之下對全世界采用石油禁運,從而造成全世界石油危機之後,石油價格瘋長。全世界都開始重新正視對于石油依賴性的壞處。各種關于石油還夠開采三十年啦、石油對環境的污染啦,等等言論開始甚囂塵上。

為了應對石油危機帶來的後果,各國也開始下大力氣投入對新能源,以及高效節能的研究之中。

就連最財大氣粗的美國人民,也承受不了高企的石油產品價格,開始放棄大排量汽車,而選購輕便節能的小型車。這也是日本車能夠進入美國市場,並迅速佔據了30%市場份額的關鍵因素。不得不說,日本的運氣真的是好到爆棚!

好像每一次日本需要什麼,就會出現有利于他們的形勢變化。

本來二戰後,美國對這個兩面三刀的國家是非常憤怒,也對日本民眾寧死不降的精神感到極度忌憚,打算將這個國家徹底廢掉,從而制定了堪稱世界上最公正、最和平的和平憲法,強迫日本人接受。

但冷戰的開始和朝鮮戰爭拉開序幕,為了讓日本成為美軍的後勤大本營,美國人給日本派發了巨額訂單,並安排他們從事後勤工作。同時認識到日本重要戰略位置的美國,戰後依然沒有改變扶持日本經濟的做法。于是滿目瘡痍、百廢待興的日本,奇跡般地很快恢復了生機。而美軍在志願軍入朝後,前二次戰役屢遭重創的時候,氣急敗壞的麥克阿瑟自己推翻了他想要徹底閹割日本的打算,重新將日本軍事力量重建起來,差一點就投入了朝鮮戰爭之中。

再後來,為了和蘇聯對抗,美國又一次眼睜睜看著日本大肆從全世界購買各種技術、設備,讓日本的產業由紡織輕工業迅速轉化為鋼鐵重工業。日本的鋼鐵擠得美國的鋼鐵制造廠叫苦不迭,出口率率下滑。

幾次石油危機,又讓日本的鋼鐵產品高附加值產品,汽車找到了市場,從而走上科技研發、銷售、資金回籠、再研發的良性循環道路。美國五大湖的汽車生產廠的汽車工人們一提起日本就恨得牙癢癢。

再下來,美國又看著日本滿世界購買半導體技術、專利、設備,用了十來年時間一步步追趕上來,成為僅次于美國的半導體技術先進國家。甚至某些半導體部件,例如內存,已經壓倒了美國產品,將美國半導體生產商擠壓得奄奄一息。包括靠內存起家的英特爾,都在日本內存的逼迫下放棄了內存生產。

短短四十年,日本就從二戰後一窮二白的情況下,如飛一樣重新站起來,並成為僅次于美國的發達國家。

每一次當日本即將產業升級的時候,國際形勢就會出現有利于日本發展的情況。隨後美國迫于國際形勢需要,不得不捏著鼻子認可日本的經濟崛起、產業升級、技術發展、市場擴張,一步步親手把日本送到了經濟第二的位置。

日本人勤勞、團結、守紀律固然是內因,但如果沒有美國放縱這個外因起作用,日本人就是再勤勞、再肯吃苦,累死也別想爬到這個位置。國內市場狹小的日本,只要技術稍一升級,就必須要尋求外部市場來容納它的產能擴張,至于技術上的無原則放開,更是日本產業升級的決定性因素。

有時候,郭逸銘都在奇怪,這個國家怎麼這麼好命呢?

不過這一次,他搞的電動自行車,也是沖著能源危機所形成的節能、環保的國際大氣候而去,倒是和日本推銷小排量汽車的時代背景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電動自行車技術在這個時代已經出現了萌芽狀態,但受制于電池技術、電動機技術,一輛電動自行車充滿電也只能跑20公里。電動車時速也很慢,僅有17公里左右,比人跑步快不了多少。

電池的技術很好解決,電動機則要麻煩很多。

談到電動機,因為受材料限制,大家都在技術細節上下功夫,什麼線圈繞法啦、什麼電機磁場最佳計算啦等等,都是在現有條件下,盡最大努力挖掘其潛力。而事實上,涉及電動機的性能最根本的因素是線圈的性能、磁導性能和永磁材料。

在同時代、同樣技術條件下,這三類材料的性能才是決定電動機性能的決定性因素。但這些材料每提升1%,則付出的成本就高漲30%!所以逼得人們只能在如何挖潛方面下苦功,實在是用不起好東西啊!

線材的提純無需郭逸銘動腦,他只需要給出一種較好的絕緣漆材料,及更便宜的大規模制備工藝,就足以解決線材問題。

磁導材料涉及到的設備投入巨大,改進困難,他暫時忽略。

永磁材料在這三項中所佔比重最大,相對解決難度卻並不大,倒成為他的首選。反正上次他就提供了氧化鐵軟性磁材料的制備工藝,再來一個永磁材料也不過是更進一步,到時候又推給材料所就好。

現在的磁性材料普通的,用的也是鐵氧體材料,只不過上次他制備的是一般性氧化鐵,屬于軟磁材料。而電機上用的多是鍶鐵氧體和鋇鐵氧體材料,價格便宜,矯頑力高,正適合大規模運用。

其他的就是稀土永磁材料,如鋁鎳鈷、釤鈷永磁材料,這兩種材料又屬釤鈷材料最好。可惜且不說鈷的含量稀少,釤也是一種非常稀少的稀土材料,價格之高昂,只有部分國防重要工程上才用得起。

至于他正在研發的釹鐵硼材料,無論是釹,還是硼,在國內儲量都非常巨大,足以滿足工業大規模需要。更加關鍵的是它的磁能積達到了400千焦,是普通鐵氧體的12倍,比最好的釤鈷還強一倍,是一種非常好的永磁材料,原材料價格更是非常低廉。

它的好處國內也早在六十年代就發現了,只是一直沒有好的制備方法,只能小規模制備運用。並且它的居里溫度太低,只有300~400攝氏度,無法在大馬力電機上使用。另外由于材料中富含鐵和釹,很容易氧化。還有一個不好解決的問題,就是要運用合適的方法對其去磁,以取得比較穩定的使用效果。

這些弊端二十年來人們早就知道了,可直到現在都還沒有可靠的方法加以解決,可見材料科技的進步是多麼緩慢。沒有足夠的時間積累,根本無法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效。而每前進一步,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資金投入,可謂是步履蹣跚。

郭逸銘僅僅是跑了這幾個實驗室,其中兩個還沒怎麼指導,就把一天的時間都耗在了上面。等他回到辦公室,時間已經到了下午五點一刻,距離下班只有一刻鐘左右,而他還要面對桌面上厚厚的一摞文件。

他手撫著文件,不覺苦笑,今天又要加班了。

「老板……」從實驗室回來,舒雨菲就變得有些沉默,卻又不像是特別疲憊的樣子,此刻叫了他一聲,欲言又止。

「嗯?」郭逸銘抬起頭來,奇怪地看了她一眼。

這姑娘一向是很直爽,有話就說、有問題就問的,今天怎麼吞吞吐吐?

「我是想問,我們不是從事計算機行業的嗎?怎麼您又是研究這個,又是研究那個的,像今天的這幾個項目,我感覺除了音頻、視頻與計算機相關,其他的都是機械、電器類技術,難道我們要轉變經營方向?」舒雨菲想了一陣,還是把心頭的疑問問了出來。

「怎麼不相關?激光光頭關系到未來的光存儲設備的研發,而永磁材料則可以作為未來半導體生產設備自動化的伺服系統……,呃,好吧,這種釹鐵硼永磁電機更適合用在動力電機上,而不是伺服電機……,那個,我該怎麼說呢……」

郭逸銘隨便編了個理由,卻自己都感到好笑,不覺頭痛起來。

他想了想,決定還是透露一點自己的想法,要不作為自己的貼身秘書,一點都不知情也不方便未來開展工作。

他放下筆,雙手手指交叉,默默地思考了一陣,才慢慢說道︰「小舒,你知道全球五百強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美國企業。那麼你說說,這些企業為什麼會排在這麼靠前的位置?為什麼老牌工業大國如英國、德國、法國等國家,卻只有很少幾個上榜?」

「應該是……科技實力更強吧……」舒雨菲思索著,給出了一個答案,卻不知道是否正確,遲疑著說出來,便立即盯著他看。

「算你說對了!可科技實力更強,為什麼就會在市場上領先那麼多呢?」郭逸銘鼓勵地朝她點頭笑笑,又追問道。

「嗯……」舒雨菲又要摳腦袋了,她不知道郭逸銘干嗎不好好給她解釋,還要讓她玩猜謎,她可是最不喜歡猜謎了。她想了半天,才不確定地說道︰「科技領先的話,它們能生產的產品,其他國家就生產不出來,這樣就可以賺取高額利潤,嗯,應該是這樣了!」

她好容易才想出這麼一個答案,不管正不正確,總算松了一口氣。

「呵呵,你說得有道理。我再給你補充一個吧,科技領先,這項技術的專利就在它們手中。當它們能生產而其他國家不能生產,那它們就獨佔市場,獨佔市場的利潤自然是最大的,這毋庸置疑。

當以後別的國家技術進步了,也能生產了,它們則可以靠著專利限制,要麼將別人排除在外,要麼就收取高額專利授權費,以此把別人的生產成本提高,從而獲得更加有利的競爭位置。

這就是領先一步,步步領先啊!」

郭逸銘深有感觸地嘆了口氣。就拿他們研發的混合並行處理器來說,其中就用到了許多在傳統架構處理器中的專利。如果不是這次個人計算機標準之戰關系到生死存亡,對方大可先不吭聲,等到他們大批上市才來找他打專利官司,那西部計算機公司可就要賠死了。

如果是一個新興公司,可能這一下就能去了對方的小命!

「我就在想,假如,我是說假如,假如日本的企業在某種外來力量作用下,不向美國的同類競爭對手交錢,而向那個外來力量交錢了,你認為會出現什麼後果?同等技術條件下,去除了附加費用,決定雙方產品成本的因素是什麼?」

他雙手手指交叉,放在桌面上,平靜地看著對方。

「人工工資和生產效率!」舒雨菲立即一口給出答案。

「那麼兩國之間會發生什麼樣的有趣事情呢?我可是充滿了期待啊……」郭逸銘呵呵一笑,低下頭,開始忙著掃掉桌上積累的文件,不再說話。

所有的科技他是沒有精力都搞出來的,但提供幾個未來最有發展前途的科技,授權給日本的生產商,讓它們大量出口美國,美國的本土生產商能夠抵抗得了嗎……

日本的出超會飛速增加吧……

然後美國大量失血,又會怎樣呢?

讓我也給美國企業授權?

那就給好了,你們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可以斗得更厲害一些。

反正我賣技術,誰來要授權都給,全部一視同仁,通過技術擴散把歐、美、日的同質產品生產商拉到一條水平線來競爭。

我只管坐著收錢,管你們狗咬狗一嘴毛。等到日本被收拾了,再找到歐洲合作一把?未來這兩家會不會和美國打起來,這就不是我管得了的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