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一百三十章 他們買得起麼?

作者 ︰ 急凍人

郭逸銘雖然曾在報告中,知道耿杰等人在順義縣城內進行了一次移動電話實地測試,也知道他們為了獲得允許,曾向有關部『m n』提出申請並獲得批準。請使用本站的拼音域名訪問我們.但報告總是簡略的,主題是當天的實際測試數據,以及未來相關改進方向,對于那個「相關部『m n』」與軍方無線電監測部『m n』也親臨現場監察整個測試過程,卻不會有詳盡描寫這是技術報告而不是小說。所以對于這次實地測試以後,軍方急于得到數字移動通訊系統技術的渴望,他卻是一無所知。

因此面對後來,國內方面幾次三番地連續催促,他也是毫不在意,一拖再拖。

他的注意力一直關注著計算機個人標準會議上,計算機光盤格式是否能按他要求如願確定,每天都听取霍克對于游說進展的匯報。腦子里時刻思考著的,也都是各個廠商提出的利益『ji o』換條件,並以此來不斷修改己方條件,以爭取對方的支持。

在他看來,這才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CD光盤他已經落後了一步,被飛利浦和索尼搶先拿走了音樂光盤的專利和標準。專利也就罷了,索尼的解碼芯片、飛利浦的光頭制造技術都算不得什麼,項目組在他引導下研發的技術更加先進,也繞過了對方設置的專利陷阱。

因此對于雙方的專利,他並不在乎!

原本飛利浦和索尼兩家公司湊到一起,搞的什麼紅皮書,在他看來就是笑話。他相信等他的技術一出來,這兩家公司只有黯然謝幕。

然而當他發現。這兩家公司的CD標準居然得到了華納、百代等國際四大唱片公司支持,並很快推出800種基于這種格式的『j 』光唱片時,這個笑話就再也不是笑話,而是實實在在的技術標準。

有了四大唱片公司的鼎力支持。其他公司如果要生產『j 』光CD機,就只能基于他們這個標準生產,這樣一來,飛利浦的光頭專利、索尼的解碼芯片專利等才具有了真實的殺傷力。郭逸銘自己搞的一套技術標準,頃刻就失去了用武之地!

他能繞開的唯一辦法,就是自己的光盤技術。也得到四大唱片公司的支持,從而可以與飛利浦、索尼分庭抗禮。然而這個想法明顯是不現實,四大唱片公司已經做出了選擇,就不可能自打耳光,再轉過頭來支持他。

他在香港組建生產鏈時,就想到了一個側面迂回的解決辦法。

標準已經確立的情況下,要想扭轉不利局面。就要獲得專利權。而專利權並不是只有自己研發一條,還可以通過利益『ji o』換得來。

他的優勢不在家用電器市場份額,而在個人計算機市場,既然如此,他完全可以首先確立個人計算機光盤標準,然後再用這個標準、自己基于這個標準開發的技術去和飛利浦、索尼作『ji o』易。

哪怕數據光碟的推出將損及他在軟驅上的部分利益,也迫不得已。

軟驅終究是一種小數據的存儲設備,它的應用範圍太窄了。生命力非常短暫。不像光碟,橫跨計算機、家用電器、游戲機三大市場,涉及音樂、多媒體、視頻、商務等諸多應用領域。其利益空間遠超軟驅。

而且飛利浦、索尼公司的胃口遠不是音樂光碟就能夠滿足的。根據歷史,他們不久就會又來一次會商,制定計算機數據光碟的標準,將多媒體光碟的標準也收入囊中。時間不等人,郭逸銘就算再不想如此早推出計算機光碟,可面對險峻的形勢,也必須快刀斬『lu n』麻,立即拉攏絕大部分計算機生產商。用一招釜底『ch u』薪之計,提前把這個標準搶到自己名下。

等他有了和對方談判的本錢,他才能用數百萬、未來甚至上千萬台個人計算機龐大市場為『y u』餌,與對方實現專利『ji o』換,從而順利踏入家用電器CD機的市場。

雖說這次與會的廠商。大多是D旗下參與。這個標準也不會得到他們的認可。但這次與會廠商在個人計算機市場所佔的份額已經達到了70%以上,就如同四大唱片公司一樣,完全具備了成為行業標準的資格。不管認不認可,哪怕對方也推出一種CD光碟機,也只能在小範圍內運用,而無法對市場造成雙雄並立的影響力。

同時他也做好了思想準備,一旦談判破裂,他就全面推開計算機,哪怕為此影響到軟驅的銷售,失去一部分軟驅利益也在所不惜!

他是這樣想,別人也不是傻子。

軟驅的暴利所有人都看在眼中,對其垂涎三尺者不在少數。現在西部計算機公司又想把計算機光盤的格式標準握在手里,雖然各大廠商對于光盤未來廣闊的應用空間還不太了解,不能提前設想出、、游戲光碟等等用途,但僅是未來大容量數據存儲器這一個優點,就足夠其他公司對其虎視眈眈。他們既便沒有能力獨立研發『j 』光數據存儲器,但面對霍克的游說,不少公司也趁火打劫,趁機提出了種種要求。

郭逸銘也每天真到以為對方會信守承諾。

這些公司的答應根本不能作數,等他們未來拿到了好處、或是被諸如飛利浦等這些其他公司收買,翻臉不認賬都大有可能。

他只求現在有一個計算機光盤標準名義上的擁有者,以此作為籌碼,然後立即拿去對飛利浦公司威『b 』利『y u』,爭取盡快實現專利『ji o』換。

他所作的一切,就只為打一個時間差。

為此,這些日子郭逸銘盡管沒有與會,卻每天殫『j ng』竭慮,想出各種方法來與各個廠商周旋給對方擴大市場份額創造條件的允諾、技術『ji o』換、給與資金上的支持,等等。哪些條款可以答應。哪些必須嚴正拒絕,都需要他耗費心力。

最終通過反復的討價還價,郭逸銘總算如願以償,拿到了計算機光盤、光碟機的技術標準。而其他廠商也各有所得。不但有資金、技術上的支持,也包括更加緊密的聯盟、市場份額的協調,還得到了西部計算機集團的承諾,將在未來推廣計算機光碟機時,將部分采用他們擁有專利的技術,從而讓他們也能在這上面分一杯羹。

這個皆大歡喜的協議一簽訂。郭逸銘立即就指令霍克派出談判人員,和飛利浦進行試探『x ng』接觸。

目前在飛利浦和索尼兩家公司里,最可能和他達成專利『ji o』換的,就只有飛利浦!

索尼已經推出了自己的產品,CD機賣得正火,沒有可能樹立一個新對手。更何況索尼只拿到了一個解碼器的專利,光盤專利是在飛利浦手里。就算索尼允許他進入市場,也沒有資格同意。

而飛利浦目前並沒有自己動手生產CD機的動向。

表面上看,似乎對方懶得自己生產,樂于靠發放專利授權以輕松獲利。但熟知後來技術發展的郭逸銘卻非常清楚,飛利浦後來可是非常著名的頂級光碟生產商之一。它此時置身事外的樣子,實際上只是『m 』『hu 』索尼等日系廠商的假象。它從未放棄自己動手,切走最大塊蛋糕的想法,始終在密切地觀望著市場動向。眼看著索尼等日系廠商沖殺在前,做本該它來做的工作,大肆撒錢到處打廣告、做宣傳。充當把這個市場做大、做成熟的苦力角『s 』。飛利浦一直在做著準備,眼瞅著時機到來,就會利用自己在音樂光碟機上的技術和專利優勢,一舉殺入市場獲得最大回報。

這是歐美慣用的伎倆了!

所以這個時候,去和對方談判,成功的可能『x ng』極大。

飛利浦並不會在意又多一個專利擁有者,反而會樂于拉上一個美國企業來壯大己方聲勢,共同來對抗索尼、日立等日系廠商。它本就不喜歡索尼搶走本該它獨享的美餐。但考慮錄像機標準之爭,索尼和松下公司斗得兩敗俱傷的嚴重後果,它才強行按捺了心中的不快,與對方平分專利。

但既然市場已無法獨享,以歐美系廠商的習慣做法。能夠在拉到一個盟友,而且對方還能帶給它更大利益。他們也會樂于接受,這是和索尼等日系廠商最大的不同。

郭逸銘把一切都安排好,等待與飛利浦的接觸也需要時間,不用一直在美國傻等。他仔細盤算了一下,覺得沒有什麼疏漏了,這才悠悠返回了國內。

回國以後,他有空具體了解一下,這次國內方面急迫催促他回來的意圖。

而他得到的答案,也令他有些愕然。國內方面催他回來,好像並不是為了程控『ji o』換系統。對于程控電話系統,國內方面固然是充滿渴求,但雙方的合作已在順利開展中,第一批千『m n』程控『ji o』換系統正在西城分局進行安裝,接下來就是試運行。國內這次之所以急著找他,竟然是為了公司研發的移動電話系統。

「為了移動電話?」他很是吃驚。

在他看來,移動電話這樣昂貴的系統,國內現在是根本無力承擔的,這點從上次郵電通訊部的初次會談中,他就已經確定了。事後雙方在程控『ji o』換系統的合作中,他對國內郵電系統現在窘迫家底有了更加深入地了解。

國內的郵電部『m n』現在不是一般的窮,而是窮到兜里掏不出一個銅板!

他們就是連換裝急迫需求的程控『ji o』換系統,都是摳摳索索,舍不得多『hu 』錢。這次西城分局的試安裝,總共才只裝了千『m n』,就可知其到底有多窮。

要知道在這次合作中,中美電子研究所可是已經給了他們最大的優惠!

國際上,萬『m n』程控系統價格是1000萬美元左右,福州的萬『m n』程控系統600萬買回來,已經覺得是賺了大便宜,笑得合不攏嘴。郭逸銘看到他們處境如此艱難,考慮到產品都在國內生產,成本低廉,再想想和國內的良好關系。因此只按照比成本價高出5%的價格,程控模塊每『m n』只收了300塊錢的超低價。

面對如此拮據的郵電部『m n』,他真心不好意思賺他們錢,也就是意思意思。收回點成本價,能養活生產線,積累技術就可以了。

可就這,對方都是一幅囊中羞澀的樣子,試驗『x ng』地安裝了千『m n』。

可這次國內心急火燎催他回來,居然是為了移動電話系統。他就有些想不通了。

一個移動電話基站的建設成本,可比程控『ji o』換系統貴太多了!一個千『m n』用戶基站就要24、5萬,他哪怕少收一點,也要27、8萬。但諾大一個城市不可能只安裝一個移動基站,具體需要多少,是要按照信號覆蓋率來計算的,幾十上百座、乃至幾千上萬座都不嫌多。

按照後世計算標準。為了盡可能降低信號輻『sh 』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大多采用了10幾毫瓦的微型基站,輻『sh 』比一台顯示器還小,信號覆蓋範圍僅有百米左右。一座城市設置十幾萬個超微型基站與幾千座小型基站,才能組成一個繁密的信號網,覆蓋每個死角。

再向前推,在2011年的時候,上海的基站覆蓋率達到了每平方公里0.7座。總計4400座左右。香港的基站密度更是遠超上海,每平方公里的密度高達14座,基站總數更是達到了幾萬座!

放到現在。即便考慮到這個時代信號干擾少,通訊距離可以適當延長。哪怕基站密度大大降低,不用300米就設置一個基站,就按照區制標準每1.5公里的距離來設置一個好了——反正現在國人首先考慮的是有沒有,還沒有到好不好的程度,信號略差一點、通話質量略低一點、掉線率略高一點,都不是問題。

可即便是大區制,以北京東西城區百平方公里的面積來算。也要四五十個基站。

這就是1400萬上下,然後還有程控『ji o』換中心,如果東西城區各設一個萬『m n』程控『ji o』換中心,然後市局再設一個總控中心,那麼四五千萬也打不住。要是擴容為十萬『m n』程控『ji o』換中心。這錢再翻個五六倍也是尋常。

這麼大的建設投入,國內能夠承受嗎?

他就是了解了這一點。才打消了向國內推銷無線移動系統的念頭,轉而考慮其他突破口。

郭逸銘帶著這個疑問,當天也作了不少功課之後,在第二天就應邀去了郵電通訊部。

通訊是一個國家的戰略部『m n』,事關國家安全,因此郵電部也受到了國家重點扶持,屬于旱澇保收的部『m n』。在這個改革初期風雲震『d ng』的年代,郵電通訊部比起日漸沒落的機械行業、輕紡行業等國內其他的部委,日子要好過了許多,人心也比較穩定。

就算他是第二次來,看『m n』大爺已經認識他了,也知道他不是一般人,可還是堅持要他拿出單位介紹信來,而且舒雨菲幫他登記都不行,一定要他親自填寫來客登記表以後,才允許他進入。進入這棟蘇式高大辦公樓大院之內,他們所見到的郵電通訊部的工作人員態度也很是沉穩,做事不緊不慢,看起來甚是悠閑。

郭逸銘等人才踏上大樓台階,就有人過來攔住了他們,詢問他們是來干什麼的。

舒雨菲說明了是應施部長之邀,來部里談公事,對方還是很警惕地詢問他們具體是來談什麼公事,反復盤問,簡直把他們當作了來搞破壞的敵特分子。更可氣的是,那人問了半天,確認他們的確是應施部長之邀而來,也沒有帶他們過去的意思,直接揮了揮手,輕飄飄說了一句「那你們去吧。」就把他們打發了。

接著他們才上樓,經過辦公室走廊,第一間打開的辦公室里,就又出來一個戴眼鏡的干部,詢問他們是干什麼的,又把他們盤問了半天,才放他們走。

臨離開的時候,郭逸銘還感覺到身後似乎有一雙警惕的目光,一直盯著他後背在看,讓他頗有如芒在背的感覺。而且這里的人很奇怪,攔著他詢問來意很積極,可是當他詢問施部長的辦公室在什麼地方,這些人卻沒有一個給他解答的,不是說「你自己去找吧」,就是模糊不清地來一句「不就北頭樓上嗎」「你照直走就到了」,照直走,讓他直接去撞牆麼?這些回答讓他又可氣又可樂,很是無語……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