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為王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一章 分步建設方案

作者 ︰ 急凍人

第一百三十一章分步建設方案

還有件讓郭逸銘哭笑不得的事情,是每次他才走出兩步,還能听到對方說話聲音的時候,那些攔著他們的人就開始毫無顧忌地,在辦公室里咿哩哇啦大聲說著施部長今天來客人了,是個美國公司的人,他們要討論什麼什麼事情,聲音中透l 著興奮,似乎發現了什麼不得了的大事一樣。郭逸銘都能想象得出他們手舞足蹈、口沫四濺的樣子。

機關啊,這就是機關!

正事不做,天天傳小道消息卻積極得很。

當他們來到施部長所在的樓層,敲開對方的辦公室,正在辦公的施部長秘書對他們突然出現吃了一驚︰「你們就直接來了?怎麼不打電話讓我下來接你們?上來沒遇到別的工作人員麼?」

看來他們對于機關的作風也是了如指掌。

郭逸銘倒是想給他打電話來著,可這個時代不是沒手機嗎?他剛才想在m n衛室借用一下對方的電話,可守m n大爺把他那台老舊的黑s 搖柄電話看得很緊,堅決不允許他們借用,b 得他們只能一步步問上來。

「唉,機關里就是這樣,讓郭先生看笑話了!」秘書听到他們一路艱難的尋覓過程,很是無奈又感慨地嘆了口氣。

這個時代是不做事的罵做事的,鐵飯碗制度下,讓上級對下面的人缺乏足夠約束力。即便施部長是老革命,可才來一年,威信還不足以威懾所有下屬。下面人如果陽奉y n違,他也無可奈何,最多是揪住對方工作中的錯誤給與嚴肅批評,可也就到此為止,他也不能真的把對方怎麼樣。

h n機關、h n機關,機關里,也就是個「h n」字。

「我去看看施部長在沒在忙。」秘書很熱情地請他們在一張硬木靠背長椅上坐下,然後來到施部長辦公間m n前,輕輕敲了敲m n。听到里面傳來施部長威嚴的聲音「進來」,他才推m n而入,遠遠就站住,恭敬地輕聲說道︰「部長,中美電子研究所的郭先生到了。」

「哦?郭先生來了?快快,請他進來!」听施部長的聲音,很是驚喜。

郭逸銘與舒雨菲听到聲音就起了身,等到秘書出來,他們就走了過去,跟著對方來到了施部長的辦公室。

辦公室不算太大,大概二十來平方的樣子,兩側靠牆都是書櫃。郭逸銘眼楮很好,看出一側擺放的都是馬列哲學書籍,另外一側則是各種技術書籍,主要是郵電通訊方面的,也有一些科技方面的書籍。

施部長剛才就正在看一本書,見到他們進來,順手就把書扣在辦公桌上。看封皮,似乎是一本講述移動通訊技術的基礎類書籍。

郭逸銘沒有再東張西望,而是迎向從辦公桌後繞過來、朝他們快步走來的施部長。對方走了兩步,就自矜地停了步,等他過來,才熱情地伸出了手,一把握住他︰「好啊,好啊,我可是久仰郭先生大名,一直無緣得見,今天可總算見到你了!人說聞名不如見面,今天一看,郭先生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施部長客氣了,我只是略有所學,機緣巧合才有今天的成就。不像施部長你們這些老革命,當初拋頭顱灑熱血創建起一個新生政權,這才是真正了不起。」郭逸銘適時地恭維道。

來到這個時代五、六年了,他已漸漸融入到這個時代。回到國內也有四、五年,此刻在見到這些老前輩,他也只是情緒略有起伏,不再如當初一般仿佛有直面歷史的疏離感覺。說起來,他此刻也已經是在參與歷史、創造歷史,並成為了歷史的一部分,所以面對施部長,他態度不卑不亢,雖有恭維、卻並不顯阿諛。

兩人稍微寒暄幾句,便在施部長邀請下,在一旁的沙發上落座。

六月初的北京已經有些熱了,但房間里並沒有空調,略微顯得有些悶熱。雙方坐下以後,施部長問了問郭逸銘在美國的事情,特別是對于個人計算機的出現、發展經過,進行了比較詳細地詢問。

「科技進步是推動人類發展的唯一動力!首長曾說過,科技是第一生產力,從你描述的個人計算機出現、發展,和對生產力發展的推動作用來看,這是非常正確的判斷。你看,我桌上就有一台個人電腦,听說還是從你們那里學來的技術。我用過了,很好,很有利于辦公!而且你們開發的圖形c o作系統,對于我們這些連都沒掌握的普通人來說,確實是一項非常好的發明創造,方便了更多人學習、掌握計算機。以後的人們,可都要感謝你們啊!」施部長談興很濃,用指點江山的態度發表著對西部計算機公司的贊賞之意。

「我們也不是無中生有,研發出這種技術的。每一種技術的出現,首先是源于人們的需求,然後科學家們才會根據大家的需求,展開相關的研究。就拿移動電話來說,隨著汽車、飛機等ji o通工具的出現,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因此對于更加靈活的通訊方式需求更加迫切,才有了對移動通訊工具的出現。

就在更早以前,人們已經展開了這方面的研究。只不過以前這種技術,更多地是運用于軍事方面,但其實它對于民生經濟發展,才有著更為積極的意義。」

郭逸銘不是來接受對方表揚的,也不是來和對方談論科技重要x ng的,幾句話間,就主動將話題引向移動電話系統。

「呵呵,說說看!」施部長听出了他的用意,大度地笑道。

「我舉例來說吧,我听說施部長經常下基層走訪調研,恐怕經常會踫到有急事找您、或是您要找某人,卻找不到對方,因而耽誤工作的情況。那麼假如有了移動電話系統,這就將不再是問題,您只需要一個電話,就能和對方直接通話,知道對方在什麼地方、正在處理什麼公事,一些事情直接就可以在電話中溝通。」郭逸銘以對方為例子,就事論事道。

「你說得對!」

施部長很高興對方有著和自己同樣的認識,隨即揮動著手臂,中氣十足地大聲說道︰「移動電話對我們處理公事有著很大幫助!我一直認為,有了移動電話,我們處理公事的速度和時效x ng都會有新的提高。這是一項了不起的創造!

我看移動電話的好處還不止于此!

有了移動電話,可以拉進我們干群之間的聯系,為彼此ji o流開拓了新的渠道。車間的工人,可以時時與上級進行溝通,從而更加準確地完成企業領導ji o付的工作。我們的運輸部m n,也能更加及時地得到調度部m n的指令,從而及時高效地完成物資運輸任務……」

他這些日子,看了一些相關介紹資料以後,對于移動電話的運用有了一些深入地思考。此時侃侃而談,有些設想已經超出了這個時代、技術,甚至帶有了一點點科幻的意味在內。不過畢竟他沒有實際經歷過手機泛濫的時代,所以對于這項新技術、新產品更多地帶有了一絲理想主義的幻想,這也不足為奇。

郭逸銘微笑著听著,不時點頭肯定對方的設想。雖說許多設想太過理想化,但對于他推動移動電話系統還是有好處的,他自然樂得幫助對方確定這個認識。

「不過移動電話盡管有種種好處,卻有一點不好︰太貴了!」施部長抒發了他對這項新產品的殷切希望,但也一針見血指出了其根本問題所在,「之前我本認為移動電話可以用來緩解我們現在固定電話網絡建設,甚至有可能完全取代固定電話。但當我認真了解到它的建設成本以後,我放棄了這個想法。

一個完整的移動電話系統,是由程控ji o換中心和各個基站組成的吧?而且似乎每幾個、十幾個基站就需要建立一個ji o換中心,基站與ji o換中心之間,也不是通過無線傳輸連接,而需要通過高速數據傳輸線路來支持。

這就是我感到它暫時無法取代固定電話的地方。

據我所知,我們現在用的同軸電纜、雙絞線,傳輸的都是音頻信號。雖然說數據信號能夠通過銅芯線傳輸,但以現在的技術,似乎只能達到每秒鐘……是這個標準吧?我對技術上的詞匯不太理解,我看看啊……」

他起身來到辦公桌前,戴上一幅老hu 眼鏡,拿起倒扣在桌上的書,伸得遠遠地看了一陣,找到了數據出處,然後點點頭,摘下眼鏡,放下書,回來坐下。

「不錯!據書上說,現在國際上普通銅芯電纜的數字信號,傳輸速度只有。換算成你們計算機上使用的存儲單位,應該只有300個字節!速度非常慢!所以要想通過現有通訊材料傳送基站數據並不可行。

能用的只有光縴線路。

但光縴貴啊,貴得要命!雖然我們自己也造出來了,比國際上的也要便宜一些,可也便宜得有限。北京局去年由于業務需要,狠了狠心,也只在東西城分局之間,牽了一條光縴。結果就這麼小小的一段光縴,就把北京局所有的家底都給耗光了。

光縴網,我們真是搞不起!」

郭逸銘點頭,認可他對現階段制約移動電話發展的看法。

就如他之前所說,科學技術是因應人類需要而發展起來的。從小型機問世算起,高效廉價的計算機也才是幾年時間,可以連接的設備也不多,主要是打印機、電傳等辦公設備,完全可以和主機放在同一個機房里,連接距離很短,因此對高x ng能、低價格的高速信息傳送線材需求並不迫切。

光縴問世雖說也有十二年了,可材料研究進展並就緩慢,既然市場需求不迫切,各個研究機構也就沒有必要投入巨資加緊對其研發。

歷史上,光縴制備技術的成熟與廉價化,是隨著局域網逐漸普及,有線電視網逐漸形成規模以後,用戶對于一個更大規模的網絡有了迫切的需求,才加快了研究步伐,並于九十年代中後期才得以實現商業化大規模生產。

按照正常的技術發展進程,這個時代推廣音頻模擬移動電話,才是正理!

可是,誰叫他重生到了這個時代?

對他來說,成熟的光縴制備技術這不是問題,什麼時候推出、推出哪種生產工藝的光縴,全看他需要而已!

目前他需要的就不是光縴,而是。

的技術也是很高的,為了實現銅芯線上的非對稱數字傳輸,需要一種高速的高頻信號解碼芯片。在這個時代不是說無法實現,而是實現的成本很高,不可能作為家庭個人電腦上網使用。

在他的引導下,中美電子研究所就用十枚特制專用芯片,用並行處理的方式構築了一個解碼電路。這個解碼電路的時鐘頻率功能還不夠完善,但解碼x ng能基本上達到了三十年後普通家用調制解調器解碼芯片的水平。配備了大容量內存的電路板很大很笨重,家用自然不可能,但安裝在無線基站設備箱內,卻正合適。

它的成本,相對于造價高昂的移動電話網絡來說,卻是微不足道。

郭逸銘巧妙地將各種技術進行搭配,才構建出這套符合現代半導體制造水平,能夠基本滿足移動通訊需求,且價格也足以承受的移動電話網絡技術。

在這個時代,可以說沒有人能夠用同樣的價格,構建出一個類似的數字移動通訊網絡來。

面對施部長對無線電話網絡系統成本的憂慮,他微微一笑。

「關于網絡數據傳輸,我們有一個比較成熟的技術方案,可以通過普通電話線,實現基站與小區ji o換中心之間,三~五公里距離內的數據傳輸。如果超出這個距離,就需要連接信號放大設備,對信號進行放大……」

郭逸銘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錯覺,他發現施部長眼楮里似乎有道光芒一閃而過,再仔細看,卻似乎什麼也沒有,依舊是那幅和藹的表情。

他在了解到國內似乎確實想要建設一個移動手機網絡系統以後,考慮到國內的資金實力,他也是連夜對建設方案進行了重新調整,將建設開支壓縮到了極限。

當然,這樣的移動電話系統,x ng能就要差多了,只能說勉強可以用罷了。

「至于基站數量,我認為目前不需要建太多。從技術角度來說,北京目前電信噪音並不大。參考我們上次在順義縣城測試采樣的數據藍本,基站的電b 傳輸距離足以達到兩公里左右。那麼我們可以考慮采用大區制方案,將每一個基站的效率利用到極限,以北京高樓的密集度,我們認為1.5公里的覆蓋範圍,應該能取得比較能讓人接受的信號接收效果……,這個1.5公里的覆蓋範圍只是一個設想,我們還要經過具體測試以後,才能最終確定是否以這個範圍為準……」

施部長連連點頭,听得很用心。

「按照這個標準,覆蓋整個北京城區大概需要四十到五十個基站。北京是首都,常住人口大概有1000萬左右。四十到五十個基站,就意味著每個基站信號的覆蓋人群大約在25萬~20萬之間,取百分之十的用戶數量,似乎還是超出了基站的用戶承擔上限。

不過沒關系,我們還有辦法。

無線數字網絡,是通過頻分復用技術來實現數據傳輸的。一個頻點為一個基本單位,佔用的每個頻點又被細分為八個時隙,每個時隙就針對一個用戶提供服務。但我們要去掉前兩個系統佔用的時隙,因此每個頻點可以支持六位用戶。

我們如果采用半速率傳輸,則略微犧牲了一點通話質量,卻能讓每個頻點的用戶數增加一倍,達到十二位。

再下來,確定了每個頻點所佔用的信道寬度,我們只需要擴大無線頻率帶寬,就可以大幅提升每個基站能夠承載的用戶數量。我們的移動電話電b 頻率是設定在這個頻段,的頻段帶寬,可以提供給基站5個信道的寬度,也就是60個用戶。每增加的頻段,就可以再增加60位用戶同時使用。

如果將上下全都利用起來,足以滿足6000用戶同時使用移動電話……」

「l ng費了!太l ng費了!」施部長趕快打消他的繼續幻想,「現在全國才200萬不到的固定電話用戶,北京只有不到3萬的用戶。如果把全城劃分為五十個區,每個區6000用戶加起來足有30萬用戶,是現有電話用戶的十倍!完全用不了這麼多!」

郭逸銘微笑不語。

十倍算什麼,如果真正把移動電話推廣起來,一年增長十倍都不是問題!

不過這樣緩慢增長也有好處。

先把網絡建起來,滿足部分急需獲得電話服務的用戶需求。然後隨著國內經濟發展,逐漸對網絡進行完善,這樣資金的壓力就更小了。

「我看一個基站1000用戶就足夠了,那就是配備千m n程控ji o換設備。五十個基站的話,那就是五萬m n,然後東西城分局的程控ji o換中心,也需要同樣容量的程控設備,這加起來就是十萬m n……」施部長沉y n著算了一下,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中美電子研究所賣給他們的程控設備可以說是便宜到不能置信了,一個八m n的板卡才2400。但就算這樣便宜,光是十萬m n程控ji o換設備,就要3000萬。這還只是程控設備,還沒算基站設備費、基站建設成本、程控中心建設開支……

嘶!

他倒ch u著氣,似乎牙齒痛得厲害。

移動電話好不好?好!那是真的好,他從一開始就對它非常看好,而且隨著了解越多,對它越是充滿了期待。

可它也是真貴!

全城建下來,五十個基站、兩個電話分局的程控ji o換中心,再怎麼j ng打細算,恐怕沒有一個億也別想拿下來!

這還是按照郭逸銘設計的最簡化網絡計算,如果按照最佳x ng能計算,估計翻十倍都不止。光是建設一座北京城的移動電話系統,恐怕就能把郵電部m n全年的資金都吃光。

「一次完善不現實!」

施部長立刻明白了,東西再好,也要吃得下。現在決定他吃多少的,不是飯菜有多香,而是他的胃口有多大。想一次吃個飽,接下來一年都餓肚子,這顯然是打算痛快一把以後就不過日子了!

「我們分段建!首先,也不要來什麼半速率了,就全速率好了,通話質量還是高一點好,但留下未來擴張的余地。一個基站還是1000用戶,現在我們不需要太大的容量,多了是l ng費,但太少恐怕以後擴容會更困難。就1000,不過也要留下未來擴容的余量!

全城鋪開也沒必要,我們可以根據申請開通電話地區的用戶數量,依次建設基站。我們不急,一個區域一個區域的建,一年不成就兩年,兩年不成五年,十年時間,總夠我們建成一個完善的網絡了!」

他搬著手指把建設計劃狠狠往下砍,雖然每砍下來一截,他心里就一顫,可沒辦法,人窮這志氣就短,說不起硬氣話啊。

就這,他還不知道到哪去籌這筆錢呢。

他再算了一下,這樣分段建確實心里踏實了許多。沒有了那份迫切感,心理壓力一下就減輕了,至少他現在沒有心驚r u跳的感覺了。

「頻段!施部長,最好先把頻段拿下來,哪怕現在不用,先預留著也是好的。上行、下行頻段按照3︰7來劃分就好。」郭逸銘能夠理解郵電通訊部的窘迫,對方自己都要求分段建,他就更不急了。但涉及到未來電信頻段,他還是在旁邊小聲提醒道。

頻段這東西可是優質資源啊。

施部長以為 n就足夠用了,但很快他就會發現基站擴容的急迫x ng。但擴容最重要的可不是設備,現在看擴容增加程控ji o換設備開支巨大,可只要能用錢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只有頻段資源,那是佔一段就少一段,沒有了空頻段,錢再多都只能干瞪眼,拼命摳著頭皮想別的解決辦法,就如他建議把全速率改為半速率一樣。

但沒有頻段,所有能夠想出的解決辦法事實上都是權宜之計,靠的是犧牲某方面的x ng能,來換取的用戶數量增加。

在他記憶中,後世的聯通公司就因為頻段少,被移動擠兌得痛苦不堪,只能通過采用半速率等技術手段來增加用戶容納上限,但掉線率、信號強度等各方面都非常差,以至于三天兩頭都要面對用戶的破口大罵。

這就是頻段不夠的痛苦啊!

看施部長認真的樣子,他估計這次郵電通訊部確實是要跟他合作。他可不想看到未來郵電通訊部因為頻段不夠而造成電話質量不好,卻反過來怪他的設備差。

本來頻段按照2配就夠用了,但多留0.5的上行余量,可以加快手機對基站的訪問速度,使得基站能夠及時指導手機是否在網,從而大大降低手機掉線的可能x ng。

「好!那我們就先拿下的頻段!」

施部長豪氣干雲地當即拍板,就下了拿下上下頻段的決定。

這對他來說很正常。

在這個時代,郵電通訊部可是又當法規制定者,又當管理者,同時還兼著經營者角s ,三個職位共于一身,自然是來得痛快。

……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材料為王最新章節 | 材料為王全文閱讀 | 材料為王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