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除軍閥、統一全國,並不完全依靠軍事手段。
南征的第一年,吳鐵生與馮承乾把重點放在南京國民政府上,采取打擊與拉攏兩條路線並進的策略。
一九一八年五月,由馮承乾親自指揮的艦隊進入長江口。
雖然南京國民政府用岸炮與水雷封鎖了長江航道,但是並沒起到效果,艦隊在五月二十二日就到達南京城外。
面對堅船利炮,南京國民政府逃往武漢,隨後又遷往重慶。
到七月底,南征軍隊已經佔領了江蘇、江西、浙江等地,先頭部隊t ng進兩湖,長江下游盡收手中。
八月,與山西軍閥馮玉祥的談判取得重大進展。
當月月底,馮玉祥接受了吳鐵生開出的條件,在交出軍隊之後,宣布擁護與支持【中】央政府,隨後被吳鐵生任命為【中】國陸軍副司令、兼副總參謀長。九月初,馮玉祥就來到北京,向【中】央政府述職。
順利拿下山西,進軍陝西就不成問題了。
十月,陸軍西北方面軍攻入山西,兵鋒直指西安。在攻打西安受挫之後,西北方面軍的第七軍團南下進入漢中,第八軍團向甘肅t ng進,第九軍團則留在西安郊外。月底,陝西大部地區已在【中】央軍控制之下。
養底,吳鐵生策劃了進川戰役。
在劍門關與劉湘的,軍惡戰三日之後,【中】央軍憑借克虜伯公司生產的重炮,摧毀了川軍的防御要塞,奪取了劍門關。
一九一九年一月中旬,【中】央軍開進四川。
到一九一九年五月除,除了川西與康定地區之外四川全境都在【中】央軍控制之下,並且與順江而上的南方方面軍對逃到重慶的國民政府形成合圍之勢,攻打重慶,鏟除與【中】央政府分庭抗禮的國民政府已經指日可待。
此時,由馮承乾指揮的艦隊已經到達珠江口。
面對由六艘主力艦、數十艘中小型艦艇組成的龐大艦隊廣東地方政府做出了非常理智的選擇,沒有與【中】央政府對著干。
五月底,在馮承乾答應了廣東地方政府提出的幾個要求之後,艦隊進入廣州港。
隨後,廣西軍閥李宗仁宣布擁護【中】央政府,並且在六月初交出軍權,由【中】央政府任命為陸軍軍政部部長。
到此兩廣歸屬【中】央政府管轄。
到六月,依然獨立在外的只有西南的雲南與西藏,西北的甘肅、
青海與新疆,東北三省、以及鬧獨立的m ng古地區。從某種意義上講南征已經取得了階段x ng成功,江南與南方大部地區均已歸屬【中】央政府。
只是,離統一還遠得很。
在這一年中,馮承乾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艦隊指揮作戰,另外三分之二的時間不是在青島的海軍司令部就是在北京的【中】央政府里忙碌。
雖然宋靖國已經提出了一整套的工業發展方案,但是某些地方,依然得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按照宋靖國的規劃,首先應該建立起采礦、鋼鐵、化工等重工業,再發展船舶、機械、車輛等制造業。
問題是,不管是發展采礦業、還是鋼鐵業與化工業都需要不少的時間,而海軍的艦船根本等不起。說白了,如果不在三到五年內打造出具有一定規模與實力的造船業,海軍的那些大型艦船將不得不返回德意志第二帝國從而使海軍在短期內喪失作戰能力。
根據馮承乾估計,三到五年後也差不多該北伐了。
也就是說,那個時候,海軍將不可避免的面對強大的對手,即【日】本海軍,因此必須確保海軍艦船能夠得到有效維護。
這樣一來,就需要提前發展造船業。
宋靖國提出了幾個問題,馮承乾也做了比較明確的回答。比如,造船業需要鋼鐵業與化工業做支撐,而【中】國暫時還沒有足夠的鋼鐵與化工生產能力,因此在近期,只能通過向德意志第二帝國采購來解決這個問題。所幸的是,馮承乾與德皇、以及宋靖國與德意志第二帝國各大企業的關系都不錯。更重要的是,馮承乾已經提出了招商引資的發展策略,而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大企業對此也非常有興趣。
馮承乾在青島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規劃【中】國的第一家大型造船廠︰【中】國海軍造船廠的建設工作。
這是一座國營造船廠,而且由海軍直接管理,其主要職責就是為海軍服務。
在北京,馮承乾的主要工作就是與德意志第二帝國的企業代表進行協商,並具出面為德資企業爭取有利政策。比如,在馮承乾的爭取下,【中】央政府將減免由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入股的合資企業的稅費,並且允許德資企業在【中】國境內開開辦銷售點與分公司,幫助德資企業征收工廠用地等等。
這些政策,極大的鼓舞了德意志第二帝國企業到華投資。
事實上,這個時候,在戰爭中發了大財的德資企業也在尋找新的市場,而擁有四億人口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更何況,【中】國也在飛速發展,加上政策上的支持,更是讓德資企業趨之若鶩。
根據【中】國【中】央政府做的統計,在一九一八年五月到一九一九年四月的一年里,德資企業在華投資就高達十八億帝國馬克,約和兩百億華元,相當于【中】國在當年獲得的境外投資的百分之七十。
德資企業積極入華,也帶動了其他國家的大企業。
比如,美資企業在這一年間的在華投資達到了二點四億美元,佔美國企業對外總投資的百分之二十二。
對【中】國來說,利用外資是快速發展的唯一辦法。
當然,前提是做好控制。
對此,馮承乾提出了一個非常直接、也非常有效的辦法,即所有外資企業在華投資,必須與【中】國本土企業組建合資企業,而且【中】國本土企業所佔股份不得低于百分之五十,從而使【中】國本土企業能夠在合作中發展壯大。此外,【中】央政府也將給予與外資合作的本土企業一些稅費上的減免。
說白了,在鼓勵外資入華投資的同時,還得鼓勵與支持民族企業發展壯大。
從根本上講,只有民族企業發展壯大,【中】國才能發展壯大。像【中】國這樣的國家,不可能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外資身上。
更重娶的是,外資在華投資,只是為了利益。
真正在為國家復興、民族崛起做貢獻的,只有民族企業,因此不管如何鼓勵外資到華投資,都必須把民族企業擺在首位。
一年不算長,也不算短。
在這一年里,【中】國的民族企業如同雨後春筍般的冒了出來,而且部分有實力、有技術的民族企業已經發展壯大。
比如,由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創辦的江南制造局就已經是【中】國最大的制造企業了。
到一九一九年中期,江南制造局已經改組為江南集團,下設造船、
鋼鐵、機械制造與軍火等四家子公司,而設在黃浦江畔的江南造船廠是【中】國最大的本土造船廠,江南鋼鐵公司則是【中】國本土最大的鋼鐵冶煉企業,江南軍械制造公司則是僅次于青島兵工廠的第二大軍火制造企業,而江南機械制造公司則在一九二零年制造出了【中】國的第一台機車頭、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七個能夠制造機車頭的國家。
越邁越快的工業化步伐,也帶來了新的問題,即工業布局。
到一九一九年下半年,在江南地區盡數由【中】央政府控制之後,國家工業布局成為了【中】央政府的頭號大事。
七月,馮承乾回到北京,提出了「一江一岸」的工業布局戰略。
說得簡單一些,就是沿長江與海岸線,部署國家的重工業,充分利用水運,抵消鐵路等基礎建設不足產生的問題。
如果采用別的工業布局,交通將成為主要瓶頸。
要知道,到這個時候,【中】國的鐵路總長度還不到兩千公里,而且主要分布在華北,江南幾乎沒有鐵路。建立起覆蓋全國的鐵路網,沒有二十年、以及巨大的投資,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毫無疑問,一九一九的【中】國,根本沒有辦法指望像德意志第二帝國那樣,在短期內建立起娶蓋全國的鐵路網。如此一來,加強水運,特別是充分利用長江、
珠江、以及海運便捷的沿海地區,就成為了唯一選擇。
當然,工業布局不僅僅依靠交通,還得依靠資源。
【中】國有足夠多的資源,鐵礦石、銅礦石、煤炭這些都不少,而且馮承乾知道,【中】國的石油儲量也不少,只是還沒有開發出來。可以說,這是【中】國比德意志第二帝國優越的地方,即在發展工業的時候,不用考慮遭到敵對國的封鎖與限制,本土資源就足夠了,根本不需要從海外獲取資源。
如此一來,資源產地也成為了決定工業布局的主要因素。
一九一九年底,在馮承乾與宋靖國的推動下,【中】央政府啟動了一項規模浩大的工程,即在國內勘探油田。
全球工業化已經走過了蒸汽時代,正在向內燃機時代邁進。
在下一場戰爭中,內燃機驅動的飛機、坦克、艦艇必然成為各個戰場的主角,而誰能走在前面,誰就有望成為最後的勝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