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兆
滿清即劃其京都及附近30余縣為一特別行政區,稱順天府。民國初年仍沿清制,其轄區縮小為宛平縣等20余縣。1914年10月,改稱京兆,其行政長官稱京兆尹,頒布了《京兆尹官制》,設立京兆尹公署,京兆的地位與省同。
內蒙古區域
民國初年對這三地區(熱河、察哈爾、綏遠)的行政區劃均較少涉及。1914年6月,北洋政府決定在這里實行都統制,頒布了《都統府官制》,設都統府為各該區最高軍政與民政機關。都統由大總統簡任,略低于各省長官(後者均為大總統特任)。各省一般置軍政、民政兩名長官,而上述三地區只設都統一人,兼管軍政民政。1928年9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將熱河、察哈爾、綏遠改為省,同年10月,察哈爾、綏遠兩省政府正式成立。12月,成立熱河省政府。各設委員5—7人,並暫先設民政、財政2廳,以後在需要時酌設教育、建設2廳及省政府組織法所規定各機構。
川邊
為藏族聚居地,清朝實行「改土歸流」政策時,才開始建立縣治,全區共約30縣。北洋政府期間,其行政機構設置多變,1913年6月設川邊經略使,主持行政。其職餃與省之都督同。1914年1月,降為川邊鎮守使,掌理區內軍民二政。1916年1月,經四川巡按使之請,另設川邊道尹一職,在鎮守使指揮下,負責民政事項。鎮守使的職權,準予按照《都統府官制》的規定實行。1925年2月,四川發生事變,川邊改稱西康,鎮守使一職被裁撤,改設屯墾使,仍兼管軍政民政。1928年9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將西康改為省,1934年8月,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議決設立西康建省委員會,該會直隸中央,除籌備建省外,同時執行地方一切政務。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成立。
東省特別區
原為中國與俄國合辦的中東鐵路的附屬區域,以哈爾濱為中心,南至長春,東至綏芬河,西抵滿洲里,亦即中東鐵路沿線兩側各30公里的土地。北洋政府劃出這一地區為特別區,系出于司法上的考慮,見于1920年11月公布的《東省特別區域法院編制條例》第一條︰「東省鐵路界內,為訴訟上便利起見,定為東省特別區域。」因之初時僅為一司法區域,還不是行政區域,未設行政長官。1922年12月,中國收回了中東路主權,由于該地中俄雜居,關系復雜,故特地設行政長官主管區內行政、軍警、外交、司法等事項。
甘邊
寧夏與青海合稱甘邊,均為蒙古族聚居區。民國初年,分別設置寧夏將軍和青海辦事長官管理兩地。1914年7月,裁寧夏將軍,改設甘邊寧夏護軍使,駐甘肅省寧夏縣,管轄阿拉善額魯特旗和額濟納舊土爾扈特旗;1915年10月,裁青海辦事長官,改設甘邊寧海鎮守使,駐甘肅省西寧縣,管轄青海全境。由于甘邊地處邊陲,情況復雜,因而寧夏護軍使與寧海鎮守使的職權均兼管當地軍政、民政、司法、外交事務,其官署亦比照都統府組織,較一般護軍使署與鎮守使署略大。1928年9月17日,南京國民政府宣布將青海、寧縣改為省,次年1月,寧夏、青海兩省政府亦正式組成,各設委員5—7人,並暫先設民政、財政2廳,以後在需要時酌設教育、建設2廳及省政府組織法所規定各機構。
蒙古
廣義的蒙古包括外蒙古、內蒙古、青海蒙古。內蒙古在民國初年不是一個統一的行政概念,它分別設立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等特別行政區。青海蒙古習稱青海。因之這里所稱的蒙古只指外蒙古。蒙古的行政制度與內地各行省不同,采取雙軌制,即既有中央派遣官吏主持全境政務,境內又基本上以盟旗首領進行管理。中央派遣官吏在民國初年稱庫倫辦事大員,駐于外蒙古首府庫倫。辦事大員直屬大總統。另在烏里雅蘇台、科布多、恰克圖三地區各設置佐理專員1名,並建立佐理專員公署。佐理專員受辦事大員的節制。1920年10月,廢辦事大員及佐理專員制度,改設庫烏科唐鎮撫使。蒙古境內的地方行政,采盟旗制度,盟為本地區最高級行政組織,盟設盟長,治理全盟事務,受中央派遣官員(辦事大員、佐理專員)和中央政府蒙藏院的雙重監督。盟下設旗,各旗設「札薩克」(蒙語管理者,即旗長)1人,札薩克對旗內行政、軍事、司法均有自主權。「協理台吉」是札薩克的副手,在札薩克因故不能主持旗務時,由協理台吉代理。「管理章京」秉承札薩克之命管理旗內民眾,類似民政官員。「拜生達」掌管王府(札薩克府)的會計、錢物、儀仗等事項。旗的基本組成單位稱「佐領」,通常每150「丁」組成一「佐領」,每10丁置一「什長」,「什長」不以官吏對待。蒙古因情況特殊,不設省,為中央政府管理下的兩地方。
西藏
清代,由中央政府向西藏派出駐藏辦事長官,其職權是監督西藏地方行政。但由于西藏僻處西陲,交通十分不便,兼有帝國主義侵略勢力時時作祟,因而,民國初年,中央政府難以對西藏地方政務進以監督,在相當一段時期內亦未派遣中央官員駐節拉薩。西藏地方行政采政教合一制度,宗教領袖亦為行政首領。達賴喇嘛居于拉薩,為前藏的政教領袖;班禪喇嘛居于日喀則,為後藏政教領袖。1923年班禪離開西藏後,全藏政教統歸達賴掌領。達賴以下的主要職官有︰
司倫(亦稱藏王),代達賴治理政務。
噶倫(4人),以合議制總攬行政、立法、司法等權。
噶倫會議為西藏最高政務機關,藏語為噶廈。
仔琫,掌管財政。
協爾幫,職掌民刑訴訟。
馬基,藏軍總司令。
戴琫(代本),藏軍最高單位的指揮官,相當團長。
如琫,直隸于戴琫,相當營長。
甲琫,相當連長。
協敖,相當排長。
久琫,相當班長。
堪布,宮內之官,掌最高宗教領袖之起居,頌經禮拜等,而對下對外之實權甚大。
西藏基層政府為「宗」,相當于內地的縣,其長官稱「宗琫」。宗多設于人口眾多或要隘之地。全藏曾設立過53宗。西藏因情況特殊,不設省,為中央政府管理下的兩地方——
實在不好意思,自發書七個月以來第一次請假。
因為1000元全勤是沖不到手了,最近又遇到卡文情況,只好先休息一天。
明天開始可能不會有萬字更了,不過明天一定會恢復更新。
謝謝各位讀者大大的支持,希望你們能繼續支持。
馮玉祥民國時期著名軍閥、軍事家、愛國將領、著名民主人士;原名馮基善,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區夏閣鎮竹柯村)人,寄籍河北保定;國民革命軍陸軍一級上將,蔣z介石之結拜兄弟。
1914年7月,馮玉祥任陸軍第7師第14旅旅長,率部在河南、陝西一帶參加鎮壓白朗起義軍。9月任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1915年奉令率部入川與護國軍作戰,暗中與蔡鍔聯絡,于次年3月議和停戰。1917年4月被免去第16混成旅旅長職。7月率舊部參加討伐張勛辮子軍有功,復任第16混成旅旅長。1918年2月奉命率部南下攻打護法軍,在湖北武穴通電主和,被免職留任。6月率部攻佔湖南常德後,被撤銷免職處分,11月任湘西鎮守使。1921年8月任陸軍第11師師長,旋署陝西督軍。
何宗蓮(1861—1931),字春江,號澄溪。1861年生,山東平陰縣平陰鎮南門村人。其幼年家貧,父母早亡,與兄嫂及佷子何豐林、何鋒鈺一起生活。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何宗蓮駐守奉天海城牛莊,曾率部數百人與日本侵略軍戰于摩天嶺、兩夾山,屢挫強敵。1895年,袁世凱受命在天津小站督練新建陸軍,何宗蓮任左翼步兵前隊領官,後升營管帶。1902年,袁世凱奏準清廷,以原武衛右軍為基礎,按西法編練北洋常備軍,何宗蓮初任左翼第一營管帶,後連連升任,歷任師長、察哈爾都統。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任北洋陸軍第一鎮統制官兼甘肅河川鎮總兵。辛亥革命後,任中央陸軍第一師師長兼察哈爾副都統。1912年10月,以副都統代理都統職。1914年,察哈爾新軍發生兵變,何宗蓮因鎮壓兵變不力,被免去師長職,調回北京。1915年8月,免察哈爾都統職被袁世凱調回北京,任大總統侍從武官(將軍府將軍),同年12月,因擁戴袁世凱恢復帝制,被封為一等男。1916年6月袁世凱死後,何宗蓮仍任大總統侍從武官。1917年,何宗蓮被授予陸軍中將餃。1918年2月被任命為弼威將軍。不久,何宗蓮引退歸魯,從此不復過問軍政事務。返回山東後,何宗蓮定居濟南,修築「頤園」為府邸。起初,他在園中植樹養花,經常邀聚兩三舊友飲酒品茗,同時投資實業,與他人合伙經營華興造紙廠(山東造紙東廠前身)、豐年面粉廠等,過著許多離仕高官曾經過的那種養尊處優的生活。但是,或者是由于有幼年苦難經歷的銘記,或者是因為受嚴酷社會現實的刺激,何宗蓮的心靈很快與那些在軍閥混戰、苛捐雜稅、水旱天災摧殘之下,苦苦掙扎在死亡線上的難民的呼聲產生了共鳴。于是,他毅然放棄優裕閑適的生活,走上了艱辛的賑災救民之路。他出資協同濟南紅十字會辦理施賑、興學等慈善事業。1925年張宗昌督魯時,曾被聘為災民救濟會會長。1928年「五三」慘案後,出面組織「維持會」,並任第一任會長,後改任善後救濟總會會長。韓復 主魯時,建議韓在省城官扎營設置養老院。1931年病逝于濟南。
劉顯世祖籍湖南邵陽,以小販入黔,歷三世,積為大富。咸豐間,父祖辦團練,多與回人戰,賜三品官,田產冠于當地。顯世于同治八年(1870)生,少與弟兄師從雷玉.峰,然好問軍旅,不喜詞章。性渾穆,品孝友,有膽略,善采納。其面笑,有笑面虎之謂。十五歲取廩生。戊戌年,隨父辦新學,直言科舉之弊,興義以此領黔省之風氣。又辦團練,以防會黨之變。庚子後,多與會黨戰,能苦戰,擢為管帶。三十一年(1905),林紹年行新政于貴州,顯世愈倡新學,延請名流,選派留學,創設天足會,聲譽隆于鄉里。其弟兄有留日者,皆師從梁任公,顯世亦以為榮。辛亥年,四川保路,黔軍援川。黨人欲趁虛起事,巡撫沈瑜慶急之,調顯世率五百卒援省。甫至安順,聞自治學會已取貴陽,即通電擁護共和。黨人懌之,遂得長驅入貴陽,任樞密員,兼軍政股長。翌年二月,黨人紛亂,顯世等欲獨霸黔中,故遣周沆、戴戡赴昆明乞師。蔡鍔素與戴戡相得,遂令唐繼堯平黔亂。繼堯督滇,委顯世為軍務部長。越明年,蔡鍔赴京,唐繼堯繼任滇督,戴戡主黔,委顯世為護軍使。顯世乃合黔軍為六團,委其甥王文華為第一團團長,黔省士官生如谷正倫、朱紹良、何應欽、張春圃、李毓華、王純祖等亦競為招徠,黔軍始盛。袁總統欲稱帝,天下翕然,顯世亦影從之,得授一等子爵。總統聞戴戡與顯世不睦,故召戡入京,改任龍建章為巡按使,陰欲奪黔軍。顯世因此餃恨。已而唐、蔡反袁,顯世猶疑未決,王文華、戴戡力諫之,終決意獨立,自任貴州都督。令王文華率三團攻湘,熊其勛率兩團,隨戴戡北進。已而洪憲覆滅,顯世領督軍兼省長,獨霸貴州。民六(1917),督軍集會,顯世遣王文華與劉顯治為代表往,二人素不相得,適段祺瑞不好士官生,競禁文華出席。文華憤而走,投效孫文。是年孫文南下護法,以文華故,顯世亦通電護法。時唐繼堯自領滇、黔、川、陝、豫、鄂六省聯軍總司令,委顯世為副。孫文乃曲己意,拜繼堯為川、滇、黔三省靖國軍總司令,以顯世為副。顯世委文華為黔軍總司令,率六團人馬入川,與熊克武部並轡,大破吳光新軍,取重慶。翌年,逐周道剛、劉存厚,取成都。未幾,繼堯自稱滇黔川鄂豫五省靖國軍總司令,以顯世為副。已而岑春 卸任政務總裁,補選顯世繼任。時黔軍多歸心王文華,顯世甚憚之,遂擢袁祖銘為師長,以牽制文華,黔軍自茲多內訌。民九(1920),唐繼堯欲以韓鳳樓代文華,顯世猶疑。文華時在川作戰,聞此大怒,乃集眾曰︰「副帥今一傀儡耳,黔事皆歸于郭重光、熊範輿、何麟書之輩,何堪復問!」遂攜朱紹良、袁祖銘赴滬客游,以避時議,令盧燾、古正倫、孫劍峰、何應欽等回師貴陽,托言清君側,殺郭重光、熊範輿,逐顯世返興義養痾。文華領貴州省長。顯世奔昆明,乞師于唐繼堯,適顧品珍政變,卒不成。翌年,袁祖銘刺王文華于上海,貴州無主,竇居仁、谷正倫、胡瑛、張春圃、何應欽五旅爭權,袁祖銘、張彭年于鄂組定黔軍,欲假道川、湘回黔。已而,孫劍峰逐何應欽,黔中紛亂,孫文委袁祖銘為黔軍總司令,顯世為省長。時唐繼堯已殺顧品珍,顯世正乞師,適何應欽亦在滇活動,疾視如仇,互行暗殺,皆得幸免。翌年,袁祖銘入貴陽,驅盧燾,拒不迎顯世赴任。時駐桂滇軍胡國秀部撤返,假道貴州,祖銘繳其械。唐繼堯大怒,遣唐繼虞、張汝驥伐罪,輕取貴州,驅祖銘入川。顯世乃復任省長,繼虞任軍事善後督辦,汝驥、劉顯潛任會辦。滇軍跋扈,顯世不能止。黔軍[1]之張三元、凌國先部皆遁跡山谷,投身綠林。俄而,財政廳長唐忠為滇軍團長戮于道路,此顯世之親舊也。顯世慟之,自此不問政事,甘為傀儡。曹錕賄選,孫文興師伐罪,顯世虛名建國軍副總司令,然已全無力氣。時袁祖銘已擁兵五萬余,自稱五省聯軍總司令,中央亦授川黔邊防督辦之職。唐繼堯畏其實力,與通使交好,願交還貴州。民十四(1925),唐繼堯電曰︰「黔省內政,概由黔人自理。」祖銘乃任彭漢章為貴州清鄉總司令,盧燾為行政委員長。顯世遂奔昆明養痾,顯潛返興義,欲東山再起,卒為彭漢章所破,劉氏遂不能復振。民十六(1929),病逝于昆明,年五十九。
第一師原為清陸軍第一鎮,是由旗兵中挑選經袁世凱訓練而成。
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清廷諭令在旗兵中挑選「年力精壯者」交北洋大臣訓練。京旗練兵初為四營,鐵良為京旗練兵翼長。
二十九年(1903年)正月,在保定開練。五月初九,戶部右侍郎鐵良奉命會同袁世凱辦理京旗練兵事宜。營制軍規一律仿照北洋常備軍,名為京旗常備軍。到年底,已經編練3000人。其中步隊四營、過山炮隊一營、馬隊一營、工程兵兩隊。三十年(1904年)上半年,再增步隊兩營、陸路炮隊一營、馬隊一營、工程兵一隊配足一營。五月,成協。
京旗常備軍
步隊第一標︰第一營、第二營、第三營
步隊第二標︰第四營、第五營(1904年5月24日組)、第六營(1904年5月24日組)
馬隊第一標︰第一營、第二營(1904年3月22日組)
炮隊第一標︰第一營、第二營(1904年5月1日組)
工程第一營︰第一隊、第二隊、第三隊(1904年5月25日組建)
三十一年(1905年)擴充成鎮,為陸軍第一鎮,初由鳳山代理統制,全鎮原駐保定南關。
統制︰鳳山(代理)
步隊第一協統領︰曹錕
步隊第二協統領︰何宗蓮
步隊第一標標統︰
步隊第二標標統︰周符麟
步隊第三標標統︰
步隊第四標標統︰王同玉
馬隊第一標標統︰王懷慶
炮隊第一標標統︰
工程第一營管帶︰
三十三年(1907年)九月,移駐北京北苑仰山窪(即北苑),並負責「宿衛宮禁」。是年,何宗蓮代鳳山署統制。宣統三年(1911年)八月,開赴察哈爾。是年,派一部在永平府參加秋操。該部由第二協協統朱泮藻帶本協兩標及馬隊第一標兩營、炮隊第一標兩營、工程第一營兩隊與第二十鎮一部組成混成鎮隸屬東軍。
清末時序列(1911年底)
陸軍第一鎮統制︰何宗蓮
第一協協統︰李奎元
第二協協統︰朱泮藻
步隊第一標標統︰李煥章
步隊第二標標統︰周符麟
步隊第三標標統︰宮長溎
步隊第四標標統︰于有富
馬隊第一標標統︰孟效曾
炮隊第一標標統︰昆福
工程第一營管帶︰李譽俊
1912年8月,民國成立後改鎮為師,名為近畿陸軍第一師,約11000余人,直屬陸軍部,分駐察哈爾的張家口及綏遠的多倫、歸化等地。
1912年11月21日
師長︰何宗蓮參謀長︰董式梃
步兵第一旅旅長︰李奎元一團團長李煥章二團團長定勛
步兵第二旅旅長︰于有富三團團長宮長溎四團團長張鳳鳴
騎兵第一團團長孟效曾炮兵第一團團長褚其祥
4年8月13日,蔡成勛繼任師長,7年8月6日,蔡成勛被調任綏遠都統,其部隨其赴綏遠駐防。
1917年8月底
第一師師長︰蔡成勛參謀長︰章炳榮
步兵第一旅旅長︰李煥章第一團團長第二團團長劉士琦
步兵第二旅旅長︰褚其祥第三團團長陸鎔第四團團長靳永泰
騎兵第一團團長馮紹閔炮兵第一團團長沈廣聚
1920年12月31日,蔡成勛任甘肅督軍,未就職;1921年,蔡任陸軍總長;1922年5月27日,蔡任援贛總司令;1922年6月15日,北洋政府命蔡節制江西全省軍隊。9月2日,蔡督理江西軍務善後事宜,第一師隨之入贛。
1922年9月底
第一師師長︰蔡成勛參謀長︰王祖棨
步兵第一旅旅長︰楊以來第一團團長第二團團長張恩華
步兵第二旅旅長︰馮紹閔第三團團長關純一第四團團長靳永泰
騎兵第一團團長胡建中炮兵第一團團長張玉書
1924年12月,蔡成勛被贛南鎮守使方本仁驅走,馮紹閔繼任師長;1925年,該師赴福建歸孫傳芳。1月22日,鄧如琢被任命為師長,成孫傳芳五省聯軍一部,鄧兼贛軍總司令。
1925年底
師長︰鄧如琢參謀長︰關麟書
步兵第一旅旅長︰劉寶題第一團團長孫富慶第二團團長黃述鈞
步兵第二旅旅長︰秦虎宸第三團團長張鳳岐第四團團長岳思寅
騎兵第一團團長陸錦堂炮兵第一團團長蕭光澄
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進入江西,該師在孫傳芳指揮下,對抗北伐軍,被殲。
師以上將領簡歷
鐵良
滿洲瓖白旗人,字寶臣,謚號莊靖,監生。1901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中國留學生第一期步科畢業。曾任督辦政務大臣、軍機大臣、督辦稅務大臣、陸軍部尚書、禁衛軍大臣、江寧將軍等官職。1916年10月13日,黎元洪頒一等大綬嘉禾勛章。備雜志》刊有奏陳。1916年10月13日,黎元洪頒給鐵良一等大綬嘉禾勛章。
鳳山
清末漢軍瓖白旗人,劉氏。字禹門,又號茗昌,盼雲軒(存疑)。曾任西安將軍、荊州將軍、廣州將軍等職。清政府贈太子少保,謚勤節,予騎都尉世職。
何宗蓮
字春江,山東平陰人。畢業于北洋武備學堂。曾任察哈爾都統、總統府侍從武官。1918年2月2日,授將軍府弼威將軍。
蔡成勛
字虎臣,天津人。畢業于北洋武備學堂。曾任總統府侍從武官、陸軍部總長、援贛總司令等職。
馮紹閔
陸軍少將,曾任贛南鎮守使。
鄧如琢
字和璞,安徽阜陽人。曾任贛北鎮守使、五省聯軍贛軍總司令,江西軍務督辦。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