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山變 第一卷 第88節 不改荒嬉(3)

作者 ︰ 嵩山坳

把孩子帶離,甘子義舉步走進曾國藩的書房,拿起松木百寶格上的一本書,竟然是一部極偏僻的《龍龕手鑒》。這部書是遼金時代的一個法名叫行均的高僧所撰,專門記述很多偏旁部首古今異同的寫法,他也曾讀過。

那是當年在還上書房讀書時,听杜受田和卓秉恬閑聊天提起過。他听得有點感興趣,著人找來看過,里面記載的都是一些非常生僻的文字的寫法,有很多都是現在從來不會用到的。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尋覓的‘覓’字,在書中的記述就有幾種很古怪的寫法。除了正統的之外,下面的‘見’字和上面的‘爪’字有多種搭配方式,不論是寫在其左、右,都是可以算做是正解。

記得當時自己心中很覺得失望︰他自問不是那種可做‘以古音求古義,成當代訓詁權威’的材料,這部書只是大約的翻翻,就放開了。想不到在曾國藩家里居然能夠看到?「這本書,是你看的?」

「是!回皇上話。臣于道光二十八年曾被派往江西主持鄉試,恐生員中有如同王引之,龔定庵類人,身為主考,若是不能通辯文字,臣為人譏諷事小,若是誤了皇上選材之托事大!」

王引之是嘉道朝的名臣,海內有數的訓詁權威之一;至于龔定庵,就是龔自珍,家承淵源,論及文字之功,也算是大才子之一。「嗯,這樣也對。」皇帝隨手把書放回格中,眼光一掃,看見了百寶格間放著的一本白皮奏事折子︰「奏為嚴查戶部弊端,以靖部堂,仰祈聖鑒事……」

這份折子是他沒有見過的,隨手拿過來展在手中翻看著︰「臣上蒙恩以戶部左侍郎尊餃相加,每每思及,心中感戴天恩……到部視事以來,察覺戶部弊端重重,幾已成貪墨循吏利之淵藪。」

接下來的文字是詳細的記錄了文中記述的所謂‘弊端’。主要是三項。第一項便是戶部書辦之間‘相互苟且,以填貪壑,其方法不可一一贅述,其中尤以借報銷之項及工程之機,從中漁利。’具體的說來,‘報銷之事,從來便要先將斤頭講清敘明,互相侵魚之數妥當之後,方上下一心,以利益為攸歸,得其人從事。’

在奏折中,曾國藩很是詳細的記錄了以這一次的湘桂黔三省用兵為例,戶部書辦從中分贓而肥的事例︰‘前有湖廣總督裕泰帳下督糧道趙世杰等,奉派到京,與書辦等商討以斤頭為名,兩方分肥。終以白銀十萬兩有余而達成合議。’

接下來就是談論每逢‘……有工程之機,從議起便已有貪墨之法。凡京師有大工程,必先派勘估大臣,該大臣必帶隨員,及堪估後,派承修大臣,承修大臣又派監督,其木廠由承修大臣指派。領價時,承修大臣得三成,監督得一成,勘估大臣得一成,其隨員得半成,兩大臣衙門之書吏合得一成,經手由得一成。實到木廠者只二成半也。’

‘領款亦極不易。必年余方始領足,分多次付給,每領一次,則各人依成瓜分,每文書至部,戶部動輒復以無有,再催始少給之,只因不如是則恐人疑其有弊也。’

‘木廠因領款煩難之顧,故工價愈大。蓋領得二成半者,較尋常工作不過二成而已。’

最後一項弊端就是他在後來所知久矣的銀庫盜銀一節︰「‘戶部各差,尤以庫丁一項為諸役之冠。三年更替皆為滿人,便偶有漢人,也無不冒滿人之名。每屆點派之時,行賄于部中上下左右,一兵便需費六七千金。’

‘賄托既定,尚書坐大堂唱名派充。每三年一次僅四十人入選,即上卯,即入庫服搬運之役也。每月開堂期九次,又有加班堂期,每月十四五次不等,每期入庫內外者,多則七八次,少則三四次,每次夾帶即以五十兩計,若四次亦二百兩,月輪三期,亦六百兩矣。’

‘除卻以谷道藏銀之外,庫丁尚有他法藏銀。每逢庫期必備清水灑塵,庫兵乃攜夾底水桶,以銀藏銀出之。俟堂官散後,從容挑桶而出。’

皇帝看過折子,心中不辨好惡,只是覺得異常無趣︰好端端的出來一次,怎麼居然會看到這樣的折子?

************

曾國藩奏折中所提及的戶部弊端,他也很清楚的知道,只是新君踐祚,推行新政,本就已經是很觸動了一些人。不提其他,只是漕運改革一事,軍機處的穆彰阿連續三次在自己面前進言︰「皇上銳意進取,本是我大清之福,只是,漕運之事,事關運河上下數十萬漕丁、眷屬之生計,慎當緩行啊。」

這樣的意見當然是給皇帝駁回了,但是不但是穆彰阿等人,每天例行的去給靜皇太妃請安的時候,這本來輕易不會干涉朝政的老庶母,也用一種拉家常的口吻對他說︰「皇帝若是有什麼新政,我等在深宮中也不用過問,更加不敢去過問,大家一起聊天的時候也都說,皇上年少有為,真正是要一改本朝弊政,力圖振興的年紀,朝中又有這樣多的大臣,自然也輪不到我們這班深宮婦人多言。」

靜皇太妃姓博爾濟吉特氏,也就是恭親王奕訢的生母,皇帝生母是鈕鈷祿氏,早年薨逝,其時奕年幼,道光便將這最心愛的皇後的孩子交給靜皇貴妃撫養,登基之後,以撫養之恩奉于深宮,每日或早或晚,入宮請安,對這位庶母也是相當的恭敬。听太妃話中有話,皇帝陪著笑臉的點點頭︰「兒子才淺德薄,從來不敢登基之後便一改前朝之政。不過是找幾件皇考在日之時念茲在茲,深以為于國計民生有大礙之處,略加修正而已。」

「總是要盡力維持祖宗基業的為尚啊。」太妃和皇帝畢竟隔了一層,有些事不能像是對奕訢那樣說得太過直白,大約的點到就可以了。

「是,兒子記下了。」

回憶著上一年中發生的事情,今天在曾國藩府中看到的這份奏折,也就難怪皇帝會大皺其眉了。若是按照折子中提到的弊端進行大肆修正的話,只怕又一輪政局風暴即將掀起,到時候,落馬的可能就不會是買參一案,和交通外臣一案那麼少哩!

此時,卻也只得暫時委屈曾國藩一陣了。胡亂的想了一會兒,他把奏折放到袖口之中,吩咐一聲︰「擺駕,朕想回去了。」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清山變最新章節 | 清山變全文閱讀 | 清山變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