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弱國的悲哀,盟友拋棄了我們(一)
進入6月,長江流域的天氣已不再那麼溫柔宜人了。時而驕陽似火,熱得人喘不過氣來;時而婬雨連綿,遍地泥濘不堪。天公似乎也被日軍「夸、夸」作響的軍靴聲所震怒,施盡手段想把日本人那粗壯有力的短腿拖住,但一切都是枉然。
華中派遣軍司令官?俊六大將麾下那曾令中國東南大地震顫不已的數十萬精兵,興頭十足,繼續揮動著有力的雙腿,淌過華東的丘陵平原,邁過中原的山川湖沼,向著群山環抱、江水長流的華中大步踢來。退踞武漢僅半年的國民政府和國民黨總裁介石被這令人發怵的「夸夸」聲攪得寢食難安,剛剛平復的心又吊了起來。
日本人窮追猛打,絲毫不打算給蔣介石以喘息之機,委員長內外交困,陷入只有忍痛抗擊的境地。
然而禍不單行。日本人軍事壓迫未止,咄咄逼人的外交攻勢又壓得蔣介石喘不過氣來。
1938年6月中旬,德國駐華軍事顧問接到柏林指示。必須限期全部撤返德國。武漢大規模激戰就要爆發,數萬德國顧問突然撤出,且不說戰場指揮、協調上的損失,單就中**士氣也要遭受重大損害。希特勒背信棄義、釜底抽薪的這一舉,打得蔣介石真是眼冒金星,苦不堪言。
這是因為蔣介石和國民黨軍隊對德國太過倚重了。自1927年蔣介石背叛革命,與蘇聯斷交後,他便把眼光瞄向了在一次大戰廢墟上崛起的西歐軍事強國德國。十余年間,他不僅從德國得到了大批的槍炮彈藥、軍援物資,甚至還直接引進了德國的軍事人才和戰爭思想。**的教導總隊便是以德國訓練模式為藍本,由德**事顧問一手教的。
到中日戰爭爆發時,德國在華軍事顧問已達數萬人之多,許多國民黨軍營一級作戰單位甚至都配備了德國顧問。這些德國人對蔣介石穩定江山作用巨大。
平定軍閥,統一天下,有德**事顧問的功勞;「圍剿」蘇區,瘋狂**,蔣介石更是用盡了德國人出的主意。而且當時中國的國防設施,大都是德國人的杰作。
但中日戰爭的擴大,必然使德國要在遠東兩強中做出選擇。臥薪嘗膽的德國最初誰也不想得罪。武器照樣賣,軍事物資照樣送,只要給錢就行。但為緩解與日本人的矛盾,柏林決定將顧問團高級人員由現役軍官改為退役軍官,既給了日本人面子,對中國的關系也仍能維持。
當這種狀況持續了一段時間,柏林正為自己的小聰明得逞而暗自慶幸時,德國人哪里會知道小聰明玩得更妙的日本人一直在暗中算計著柏林,算計著中德關系。
1938年新年一過,近衛首相便發出「不以國民政府為對手」的聲明。隨即,近衛內閣指示外相廣田展開新一輪外交攻勢,重點放在英、法、美、德、意、捷克等國身上。
英、法政府為綏靖逆流吞沒,美國采取的是隔岸觀火的政策,無需廣田再下力氣,至于德、意兩國,廣田早已有所活動,因此更感到成竹在胸。
恰在此時,德國的希特勒企圖在歐洲發起進攻,遠東的中國和日本,他必須要選擇一位盟友。而中國這個有大有窮的朋友,雖然有這世界上最豐富的人力資源,但戰爭不是光靠人力的。是講的國家綜合實力,而相比日本,中國的工業基礎幾乎是白紙。最重要的,德國的大豆進口主要在中國東北,此時中國東北已經被日本人佔領了7年。如果日本停止供應大豆,德國的油料企業將面臨災難性打擊。
于是,希特勒通過駐柏林的大島大使向日方轉達,希望日方能加入德、意、日**協定。對此,日本天皇明確指示外務省,此事要慎重,要多研究討論。
東京外務省官員心有靈犀,自然知道「慎重、研究」的涵義。盡管柏林方面心急火燎,可東京卻象是不知有這麼檔事兒一樣,平平靜靜。
盡管日本方面對加入協定也是心急火燎,但東方人畢竟不同于西方人,他們玩得起深沉。再說加入這樣一個協定,必然要觸怒英、法、美等西方民主國家。而且德、意僅僅向中國停止軍事援助是不夠的,日本人要的,是阻止第三國向中國的一切援助,甚至外交使團也須月兌離蔣政權。日本人要從物質到道義,統統卡死中國國民政府。
日本人的耐心終于逼迫柏林讓了步。廣田外相抓住機會出訪歐洲,滿世界散布「中國逐步接近**」、「國民政權將陷入**的謀略中」、「中國的抗日行為是由于蔣介石受了斯大林俄國的唆使;抗日戰線是建立在容共、聯共基礎上,是蘇聯的幫凶」等等。仿佛蔣介石與**早已結派成對。共同欺侮日本。
但廣田並不出色的外交挑撥,竟在極端**的德國、意大利找到了市場。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在廣田不斷重復的語言面前,對中國的看法急劇改變。不但不再同情中國的抗戰,甚至慫恿、鼓勵日本人打中國。
日本人和德、意的眉來眼去,蔣介石最初並未太看重。中德畢竟有不少軍事、經濟利益,而中意同是文明古國,歷來又能安然相處,絕不至于為日本人輕易迷惑。但很快發生的兩件事驚得蔣介石坐不住了。
先是1937年9月初,孔祥熙代表蔣介石會柏林活動。在孔祥熙求見希特勒時竟吃了閉門羹。消息傳來,蔣介石分明感受到一種不祥的信號,覺得情勢有變。
果然,未及一月,希特勒電告中國,單方面中止同中國提供軍用物資的協定。
德國要關閉對中國敞開的大門。
這時蔣介石有些慌神。英、法綏靖之風甚囂塵上,美國又怕惹火燒身,都取中立。
如果德、意再倒向日本,中國將陷入十分不利的國際形勢。
蔣介石真真切切地感到了東京的陰鷙、狠毒。但德、意兩國大門並未關死,他要盡最後的努力,爭取重新打開它。
蔣介石終于在外交上投注了不少精力。親自參與了外交政策的制定,要求國民政府外交部重點解決兩方面︰一是拉攏英、美等西方民主國家;二是分化德、意、日的結盟。
在當時英、美國家政策短期內不會有重大變化的情況下,他把重點放在了後一方面。
在考慮出使歐洲的人選時,一個無可爭議的白面儒將躍入他的腦中︰中**界元老,國防參議會議員蔣方震將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