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軍司令部內,一片巨大的白布,扭扭歪歪的寫著兩個大字‘雪恥’。
白布下面,正是偽滿洲國的地圖,這幅地圖也算不得是偽滿洲國的,還包括部分蒙古區域,蘇聯在遠東東部的領土。
庫頁島,赫然插了一面日本國旗。這個三國爭議的島嶼,直到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成為兩個爭議,當時的清政府正是連他們擁有該島的國土權力都不知道,直到簽訂《中俄北京條約》才想起來,好像在老祖宗的典籍中提到過。
在東三省,朝鮮半島,大片的關外區域,都是日本佔領區,而相對應的就是蘇聯國旗,預示著這些地方都是蘇聯人的領地。
半年的休整,讓關東軍也漸漸的恢復了一些元氣,兵力再一次突破三十萬,多出來三個新擴編的特設師團,而關東軍司令部,在這三個師團形成戰斗力之後,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示威。
至于要向誰示威,蘇聯人覺得是自己,而曾一陽很不幸的也認為自己是中標的第一人選。
遠東,在蘇聯經歷過了冬季戰爭之後,又一次迷霧重重。
梅津美治郎神態凝重的看著關東軍的一干將領,參與這次軍事會議的無疑都是關東軍中的高層人物。
除了南次郎和梅津美治郎是大將軍餃之外,其他的都是中將,最小的也師團長,可見會議的規格之高。梅津美治郎轉身,對南次郎微微欠身,出于對前輩的尊敬。
南次郎兩撇花白的大胡子,耷拉在松垮的臉,微微往迎了迎,嗓音沙啞的說︰「司令官閣下,請你履行帝國賦予你的全力,不必在意我。」
「這份來自于帝國盟德意志第三帝國的情報,正是在過去的那個冬季,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發動的一場戰爭。」
飯村中將示意參謀們將一份份文件送到了各位師團長的手中,然後靜靜的等待。
件不長,就幾頁紙,幾分鐘的時間就能看個大概,飯村中將開口道︰「這份絕密文件,不能帶出司令部,各位看完之後,就要銷毀。」
等到最後一個將軍,將手的文件合,放在桌子後。
梅津美治郎大度的笑了笑,對著關東軍參謀長飯村中將點了點,飯村中將揮手示意,讓參謀們將地下參謀大廳內的燈關掉,然後打開了地圖方的照明燈,咳嗽了一聲,作開場白︰「諸位,我打日本帝國皇軍,在諾門坎,被卑鄙的蘇聯人合圍,在和蘇軍和談其間,蘇軍又卑鄙的將我數萬皇軍精銳繳械,直到現在,一個冬季過去了,6萬勇士,還在敵人的土地,恥辱的被蘇聯人奴役著,你們說,我們該怎麼辦?」
開戰——
開戰——
開戰——
幾十個師團長們叫囂的喊著,剛剛看過的情報讓他們自信滿滿,每個人都好像打了雞血一樣,有著使不完的勁。他們甚至認為,憑借幾個師團,就能牽制百萬蘇軍。
畢竟,日軍將領們固執的認為,再差,能夠差的過芬蘭的軍隊嗎?
比裝備,日軍肯定要比芬蘭國防軍先進。戰斗人員的素質,也比用比,日軍佔優;除了戰場選擇需要注意之外,其他的都不是問題。
撲哧……,咳咳咳……,正在喝茶的南次郎,差點被一口熱茶給嗆死,沒人想要和蘇軍開戰啊!南次郎不由的懷疑,是否他記錯了,畢竟他的年紀也不小了。
而梅津美治郎也臉色有些尷尬,揮手,讓與會的二十多個將軍的情緒慢慢的平復了下來︰「這次,我決心想蘇聯人展示帝國的軍力,讓蘇聯人知道,諾門坎的悲劇,帝國將不再重演。從而,讓蘇聯人放我們的勇士回家。」
和南次郎一樣,梅津美治郎也認為,蘇聯將最精銳的機械化兵團放在遠東,這是對帝國的最大威脅。在強大的蘇軍坦克面前,日軍的步兵集團進攻,變成了石頭撞雞蛋的悲劇。
另外,日軍中很多裝備落後蘇軍太多,蘇聯的炮兵習慣在一萬米之外發動炮擊,落點也非常精準,但日軍中,射程一萬米以外的,只有少數的榴彈炮才行,其他的大炮設計時都是射程六千米的低級貨。
在蘇軍面前,除了日軍的飛機要比蘇聯優秀一些,但數量不成比例。
據日軍參謀本部估計,蘇軍的飛機至少在10000架以,而整個日軍也只有2000架左右,日本人耗不起。最後,日本只有拿出他們的海軍了,航母、戰列艦,重型巡洋艦一系列讓矮小的日本軍人自信心極度膨脹的超級武器,才能給他們一些慰藉。
在外交交涉半年之後,蘇聯人一再拒絕讓被俘的日軍回家,這讓日軍大為惱火,而關東軍擴軍也受到其影響。在實力面前,只有忍耐一條路可走,關東軍確實被蘇聯人打怕了。
但蘇芬戰爭讓他們看到了希望,讓被俘日軍回來的希望。被俘的關東軍第2師團,第7師團的部隊,都是精銳部隊。
20萬,還是150萬蘇聯參戰部隊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芬蘭的軍隊緊急擴軍之後,才只有20多萬,這是一場軍事實力絕對失衡的較量,但蘇聯人卻贏的非常難看。
從德國黨衛軍獲得的資料,彌足珍貴。
原本,陸軍內部已經分裂出了兩派人,一方認為,蘇軍的利益在歐洲,遠東不會大動干戈,只要關東軍不進攻,蘇聯人就不會怎麼樣。
而另一方認為,偽滿是日本最大的利益所在,帝國必須要保存住這片資源豐富的大陸。而對面的蘇聯過于強大,僅僅一個遠東方面軍,就抵得十幾個師團的戰斗力,帝國想要保住偽滿,就必須在軍力壓制住蘇軍。其中的關鍵就是陸軍的裝備問題,和蘇軍相比,日軍的陸軍大部分都是步兵,火炮的數量也不多,射程和穿透能力都比不蘇軍,所有很有必要加強陸軍的進攻能力。
尤其是,蘇聯擁有大量的戰車,而日軍的戰車部隊不論數量,和裝甲,都和蘇聯的戰車存在巨大的差距,要彌補其中的差距,就需要在未來幾年內,建造不少于4000輛中型或者重型戰車,10000輛重型卡車,被配工兵,運輸兵等大量後勤部隊,來對付蘇聯人的戰車部隊。並且還不猶豫的喊出,用自重才2噸的豆戰車,是打不過2噸重的蘇聯T2坦克的,甚至不怕暴其斷的說,在強大的蘇軍坦克面前,日軍的豆戰車有被壓癟的威脅。
所以,參謀本部的那些無聊參謀,在石原莞爾的忽悠下,大肆游說,認為日本想要保住滿洲,就不得不要讓關東軍在軍力,具備反擊蘇聯的能力,而坦克作戰,將是對蘇戰爭中最重要的環節。
研制30噸左右的重型坦克已經刻不容緩,這種類型的坦克還不能少,要成為將來日軍坦克發展的重要裝備。
此計劃一出,在日本軍方頓時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為此,軍方至少需要投入150萬噸鋼鐵,和動用20萬噸的原油儲備,相當于整個海軍一年一半的石油消耗量,這份計劃只能讓陸軍的將軍們意婬一下,就宣告破產。
好家伙,一次就要讓帝國破產。別以為,日本已經是世界七大軍事強國之一,就有資本揮霍其好不容易搶來的外匯和黃金。
有這麼多鋼鐵,海軍部,造幾十艘超級戰列艦都不費力,到時候還打什麼蘇聯?渡過太平洋,搶劫美國人才是王道!
日本沒有這麼多的鋼鐵,也消耗不起如此巨大的石油儲備。
,另外一份計劃,就成為關東軍在防備蘇聯,唯一的方案。
要塞。
在遠東建立一個能攻能守的軍事堡壘群,成為關東軍唯一能做的事情。這個堡壘群不但要能夠阻擋蘇聯野戰裝甲部隊的進攻,而且,還需要有一定的反攻能力,在海軍的配合下,形成對遠東蘇軍最重要的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牽制。
必要的時候,能夠依據佔領該港口,成為抵御蘇軍的最大屏障。
在偽滿和朝鮮中部,與蘇聯接壤的邊境,成了完成這一計劃的最佳地點。
南次郎這個被日軍高層差不多要遺忘的老頭子,也漸漸的顯得重要起來。
南次郎是日軍老牌軍官,在日俄戰爭中,就已經名聲顯赫。在長城抗戰中,武藤信義大將,在戰役中病逝,導致關東軍在作戰後期指揮混亂,第6師團,在察哈爾差點全軍覆滅。之後的菱刈隆大將,只有擔任關東軍司令官匆匆三個月,就被解職,直到34年底,關東軍司令官的位置才被穩定下來,就是南次郎大將。
可惜的是,當時的東北抗聯正值最輝煌的時期,各地的抗日組織不斷襲擊日軍,南次郎最後成了一個救火隊員,一年半以後,抗聯依然興盛,南次郎也從關東軍司令官的位置,被轟下來。好在,他在軍中根基深厚,僅僅兩個月後,復出,朝鮮總督。
朝鮮總督不單單指揮野戰機動兵團19師團,外加琿春駐屯兵團。
而這個兵團之間面對對手就是蘇聯。
包括重炮大隊,野戰防空兵部隊,高射炮陣地部隊等21個大隊,直接兵力超過一個師團。是關東軍防御蘇聯的第一道防線。
琿春的對面,就是蘇聯遠東方面軍的司令部所在地,符拉迪沃斯托克,蘇聯在遠東最重要的軍事要塞。而關東軍如此興師動眾的原因,就是他們要用一場示威,來想蘇聯人宣泄他們的怒火。
一場演習,一場關東軍歷史最大的三軍演習,將在琿春及其周邊展開。這次關東軍將出動三個陸軍師團,20個獨立炮兵大隊,擁有加賀號航母的航母艦艇編隊。
日軍方面,出動的兵力將達到25萬人。
擴建裝甲兵師團,對于日軍來奢侈的,他們玩不起,但挖個坑當工事,這事他們不陌生。于是,一場在滿洲和蘇聯邊境舉行的軍事演習,將在關東軍的操縱下,浮出水面。
擔任這次演戲總指揮的就是南次郎,這個過期日軍大將。
在暗地里,南次郎多次和關東軍現任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商談,演習的目的就是讓蘇軍將在諾門坎戰役中被俘的日軍全部解救回來,除此之外,避免和蘇軍的軍事沖突。
對于南次郎的謹慎,梅津美治郎站在他的立場,非常贊賞,他甚至,憑借關東軍的家底,是無法和蘇軍抗衡的。而蘇聯在冬季戰場失敗的最大原因,是沒有選對戰場。
裝甲兵集團,在北歐的叢林中,寸步難行。極容易遭遇對手的伏擊,加德軍在請報,也沒有獲得最詳細的資料。不過,估計蘇聯人的兵力損失大概在幾十萬人。
相對于芬蘭國防軍公布的報告中,芬蘭國防軍傷亡兩萬多人的數據,無疑是一場大敗。梅津美治郎非常有信心,在軍事壓力下,讓蘇聯人妥協,放出六萬關東軍精銳,讓他組建至少三個特設師團。
莫斯科,克里姆林宮斯大林正懊惱著對著遠東的局勢愁眉不已,張鼓峰之後,諾門坎,蘇軍在遠東已經被牽制了至少60萬兵力。
但和日本不同的是,蘇聯的利益中心在歐洲,而不是遠東。
斯大林手,拿著的正是來自遠東的絕密情報《東方馬奇諾》,從琿春到牡丹江沿線,數百公里的國境線,日軍決心要用一場演習來考驗其防線的防御能力。
斯大林不由的苦笑︰「一場冬季戰爭,就讓蘇聯苦心在東方建立的優勢蕩然無存。」
不僅如此,在西方國家中,蘇聯的軍力評估也一再被貶低,英法要不是忙于對付德國,肯定會在國際叫囂,讓蘇聯這個軍事二流國家,在一邊看熱鬧。
「聯系遠東方面軍,加強和曾一陽部的合作,牽制關東軍。」斯大林寫完這幾個字之後,讓秘將文件帶回,用最快的方式,送到遠東方面軍司令部,副司令員普爾卡耶夫將手,並告知在莫斯科的華西列夫斯基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