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崛起 第四卷 等風雲變 第三十章 曲有誤,王郎顧

作者 ︰ 欹鉉

果然上鉤了,王緒心里暗笑,但表情依舊恭敬的說道︰「此法名叫行書,形似草書,卻不如草書那般難以辨認。這書法原是先翁(死去的祖父)所創,後經過先父完善得以成型,學生愚鈍,未能學得先父一二。」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了,王羲之,咱都是老王家的,盜用一下你的字體了,別介意啊。

蔡邕終于知道了字體的來源,對王緒家先人的才華也是贊嘆不已。

又交談了一會,蔡邕對這名叫王緒的年輕人更加喜愛,此人見多識廣,談吐不凡,時不時還冒出一些佳句,讓人欣喜。

蔡邕卻不知道王緒這時候心里也佩服不已,王緒是靠來自後世大量的知識和熟知歷史走向才能侃侃而談,但蔡邕卻沒有這些便利,但是他依舊目光獨具,說出很多讓人深思的道理。

能在歷史上留名的古人果然不是那麼簡單的,王緒這時候也明白了穿越並不是無敵的。要知道自己可是從小學古文長大的,才能引經據典和蔡邕勉強一談,要換別人,估計早就被各種不知從何而來的典故侃懵了。

愉快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就太陽西斜了,王緒意圖告辭,蔡邕卻要留王緒用膳。誰知道這正中王緒下懷,不放過任何一個增進和蔡邕關系的機會,最後得到蔡邕的藏書,這是王緒這一行的目的。

唐澤和李齊自然有人安排了,蔡邕帶著王緒到了用膳的地方,王緒卻發現有三副碗筷。

「去叫小姐過來吃飯了。」蔡邕對身邊的下人說到。

王緒恍然,蔡邕早年喪偶,只有一個女兒那就是蔡琰。又是傳說中的人物啊,王緒心情又是一陣激動,不知道是怎樣的美女。

不多時,一只八九歲的小蘿莉跑了進來,是了,歷史上對蔡琰的生卒年記錄得不清不楚的,所以王緒還不知道蔡琰這時候其實還是個小蘿莉。

「父親。」蔡琰進屋後先對蔡邕行禮,然後好奇的打量著王緒。

「繼安,這是小女蔡琰,琰兒,這是王緒,你叫王叔父吧。」蔡邕一臉慈愛的拉著蔡琰給王緒介紹著。

「不可不可,學生乃蔡大家晚輩,怎可叫我叔父,叫哥哥就好了。」王緒才十六歲呢,可不想被叫老了。

蔡邕哈哈一笑,跟王緒談了這麼久,還真當他是同輩了,現在才發現他面相很年輕︰「哈哈,也好,琰兒,叫哥哥吧。」

「哥哥!」蔡琰又對王緒行了一禮。

蔡琰聲音輕柔,嬌脆,這一聲哥哥讓王緒是心情大好,全身翻找了一下,拿出一塊玉佩遞給蔡琰說道︰「琰兒妹妹,初次見面也沒帶什麼禮物,這塊玉佩就當是哥哥的見面禮了,拿去吧。」

蔡琰沒有接,而是看向了蔡邕,蔡邕看了王緒一眼,最後還是點頭同意蔡琰接過去。

「謝謝哥哥。」蔡琰得到蔡邕同意後接過了玉佩,然後妥善的收了起來。

「繼安,請入座吧。」人到齊了,蔡邕自然是請王緒入座了。

「蔡大家,您先請。」長者沒入座,王緒可不敢孟浪。

蔡邕也沒推辭,在主座坐下了,並開口說道︰「繼安,你也別什麼蔡大家的叫了,如果你不嫌棄,叫我一聲伯父就好。」

王緒心中一喜,當然打蛇隨棍上︰「蔡伯父!」

「恩,好好……」

只是普通的家宴,味道並不算好吃,不過王緒心中卻是高興了。在三國這種時期,想要得到士族的承認最好就是和一些名人打好關系,而蔡邕卻可以算作現在的士子之首,只要能得到他的親睞,那以後結交其他士子也方便了。要知道以後就算強如董卓也不得不逼蔡邕出仕,並且好好待他來巴結士族。

吃飯的時候沒有高談闊論,王緒講了講瀛州的風土人情,又講了幾個雅俗共賞的笑話,逗得蔡琰這只小蘿莉開心不已,同時也對瀛州的風景十分向往。

晚飯後,王緒欲告辭離去,蔡邕幾度開口,卻欲言又止。王緒見這種情況想了下,估計蔡邕好奇行書,于是王緒開口試探道︰「蔡伯父一直以詩詞書畫聞名天下,學生平時也喜歡寫寫畫畫,不知明日可否帶些拙作來請伯父指點?」

蔡邕聞之大喜,連忙答應︰「好好好,繼安謙遜了,老夫隨時歡迎繼安到來。」

「多謝伯父了,告辭了!」

和蔡邕蔡琰告別後,王緒帶著唐澤還有李齊飛奔回醉仙樓,然後讓人拿來筆墨,準備好絹帛。明天要帶作品去見蔡邕,王緒那有啊,只有連夜準備了。

寫些什麼好呢?李白,杜甫,這些大大們抱歉了,我王緒只能做一回文化大盜了。

就這樣,王緒時不時偷盜一些後世的詩詞,用行書抄錄出來讓蔡邕點評,蔡邕也對王緒這青年才俊越來越親睞。

蔡邕好歹也是一書法大家,觸類旁通之下指出了王緒的很多不足之處,短短幾天里王緒就發現自己的書法造詣更上了一層樓。

終于在一個合適的時候,王緒提出了拜蔡邕為師,蔡邕也欣然同意。雖然蔡邕流落吳郡,但好歹也是一名士,王緒拜師禮那天還是有不少人來見禮,蔡邕听從王緒的,沒有透露他真實的身份。不過就算如此,王緒的大名也讓很多人熟知。

拜師之後王緒就正大光明的進蔡邕的書庫看書,很快他就沉迷于其中。蔡邕藏書無數,有很多孤本,好多都是後世只知其名卻沒有流傳的,甚至還有一些連名字都沒有听過,看來早就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

王緒早就被他老爹培養成了個愛書之人,見到這麼傳說中的書籍自然是愛不釋手。當然王緒不會忘了自己的任務,他又把書籍都被一場大火燒掉的劇情講給了蔡邕,然後說希望能從蔡邕這里抄錄一些。

蔡邕本就是愛書之人,曾經多次以前在東觀校書的時候也不會忘了抄書,見到自己的徒弟這麼愛書,自然也很高興,想都沒想就同意了。

這麼多的書籍自然王緒不會一個人去抄錄,他叫上唐澤和李齊,還好以前都有教他們認字寫字,正好就多了兩個幫手。就這樣,王緒在吳郡停留了很長一段時間,每天不是向蔡邕請教問題,就是抄錄書籍。

抄錄也是一種讀書,王緒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在抄錄中得到了解答,也算是一舉兩得了。

一日,蔡邕研習書法時突有所感,把王緒趕出了書房,自己埋頭想事情。無事可做,又不想去抄書的王緒就在蔡府里閑逛,忽然一陣琴聲傳來。

蔡琰最近很開心,緒哥哥每天都會來,他知道好多事情,每天都可以從他那里听到好多不同的故事,而且他還送了自己一塊玉佩,難道就是故事里講的定情信物?雖然彈著琴,但蔡琰卻在期待著今天晚飯時王緒會講什麼故事,不知不覺彈奏的曲子就變了調子。

「琰兒妹妹,這一首高山流水的曲調卻是有些怪異啊。」王緒雖然沒學過古琴,但是他那古董老爸每天都在家里放這些古曲,久而久之王緒對這些曲調也很熟悉了。

剛才蔡琰彈奏的《高山流水》曲調十分怪異,似是而非,按理說蔡琰以後也是詩曲達人啊,難道現在還沒練好?

(其實後世的《高山流水》早就變了曲調,我們這里就當它沒有變吧)

「啊,緒哥哥!」蔡琰沒想到王緒突然出現,剛才還在心里想著別人呢,結果就見到真人了,小姑娘蹭的一下就站了起來,小臉通紅,心跳加快。

「琰兒妹妹怎麼了?放心我不會把你彈錯了的事情告訴師傅的。」王緒還以為蔡琰小姑娘臉皮薄,不好意思讓別人看到自己犯錯了。

「什麼彈錯?」蔡琰還沒反應過來︰「啊?緒哥哥你也懂音律?」

「額……略知一二吧。」王緒卻是懂一些,不過那是五線譜和簡譜,以前學吉他的時候學的,要古琴這些,他只會听了。

「剛才是琰兒走神了,沒能彈好,讓琰兒再彈一首給緒哥哥听。」人總是不願意在心里在乎的人面前出丑,雖然蔡琰只有九歲,不懂什麼男女之情,但是她跟王緒親近,自然也不想在被王緒看低了。

王緒隨意找了個地方坐下,笑著說道︰「師傅常說琰兒妹妹擅長音律,今天我是有福氣得以一听了。咦?這就是著名的焦尾琴嗎?」

焦尾琴是中國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乃是蔡邕所制。據傳是蔡邕游歷吳地時見到有人燒木頭,他听到火燒木材發出的巨大聲響,知道這是一塊好木材,不顧火勢直接伸手把木頭取了出來,發現果然是根好木材。因此蔡邕掏錢把這塊木頭買了下來,做成一把琴,果然聲音很好听,但是木頭的尾部依然被燒焦了,所以就被叫作焦尾琴。

「是的,緒哥哥也曾听過?」

「聞名不如一見啊,果然好琴。」王緒這時候心里卻想著要是拿到後世賣得值多少錢。

「緒哥哥,且听琰兒用它彈奏一首。」蔡琰坐在琴前面,深深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吐出,這一刻她全身專注在琴上,王緒忽然覺得眼前的小蘿莉多了一種氣質。

「錚……」

琴聲響起。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之崛起最新章節 | 帝國之崛起全文閱讀 | 帝國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