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之崛起 第四卷 等风云变 第三十章 曲有误,王郎顾

作者 : 欹铉

果然上钩了,王绪心里暗笑,但表情依旧恭敬的说道:“此法名叫行书,形似草书,却不如草书那般难以辨认。这书法原是先翁(死去的祖父)所创,后经过先父完善得以成型,学生愚钝,未能学得先父一二。”

阿弥陀佛,罪过罪过了,王羲之,咱都是老王家的,盗用一下你的字体了,别介意啊。

蔡邕终于知道了字体的来源,对王绪家先人的才华也是赞叹不已。

又交谈了一会,蔡邕对这名叫王绪的年轻人更加喜爱,此人见多识广,谈吐不凡,时不时还冒出一些佳句,让人欣喜。

蔡邕却不知道王绪这时候心里也佩服不已,王绪是靠来自后世大量的知识和熟知历史走向才能侃侃而谈,但蔡邕却没有这些便利,但是他依旧目光独具,说出很多让人深思的道理。

能在历史上留名的古人果然不是那么简单的,王绪这时候也明白了穿越并不是无敌的。要知道自己可是从小学古文长大的,才能引经据典和蔡邕勉强一谈,要换别人,估计早就被各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典故侃懵了。

愉快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就太阳西斜了,王绪意图告辞,蔡邕却要留王绪用膳。谁知道这正中王绪下怀,不放过任何一个增进和蔡邕关系的机会,最后得到蔡邕的藏书,这是王绪这一行的目的。

唐泽和李齐自然有人安排了,蔡邕带着王绪到了用膳的地方,王绪却发现有三副碗筷。

“去叫小姐过来吃饭了。”蔡邕对身边的下人说到。

王绪恍然,蔡邕早年丧偶,只有一个女儿那就是蔡琰。又是传说中的人物啊,王绪心情又是一阵激动,不知道是怎样的美女。

不多时,一只八九岁的小萝莉跑了进来,是了,历史上对蔡琰的生卒年记录得不清不楚的,所以王绪还不知道蔡琰这时候其实还是个小萝莉。

“父亲。”蔡琰进屋后先对蔡邕行礼,然后好奇的打量着王绪。

“继安,这是小女蔡琰,琰儿,这是王绪,你叫王叔父吧。”蔡邕一脸慈爱的拉着蔡琰给王绪介绍着。

“不可不可,学生乃蔡大家晚辈,怎可叫我叔父,叫哥哥就好了。”王绪才十六岁呢,可不想被叫老了。

蔡邕哈哈一笑,跟王绪谈了这么久,还真当他是同辈了,现在才发现他面相很年轻:“哈哈,也好,琰儿,叫哥哥吧。”

“哥哥!”蔡琰又对王绪行了一礼。

蔡琰声音轻柔,娇脆,这一声哥哥让王绪是心情大好,全身翻找了一下,拿出一块玉佩递给蔡琰说道:“琰儿妹妹,初次见面也没带什么礼物,这块玉佩就当是哥哥的见面礼了,拿去吧。”

蔡琰没有接,而是看向了蔡邕,蔡邕看了王绪一眼,最后还是点头同意蔡琰接过去。

“谢谢哥哥。”蔡琰得到蔡邕同意后接过了玉佩,然后妥善的收了起来。

“继安,请入座吧。”人到齐了,蔡邕自然是请王绪入座了。

“蔡大家,您先请。”长者没入座,王绪可不敢孟浪。

蔡邕也没推辞,在主座坐下了,并开口说道:“继安,你也别什么蔡大家的叫了,如果你不嫌弃,叫我一声伯父就好。”

王绪心中一喜,当然打蛇随棍上:“蔡伯父!”

“恩,好好……”

只是普通的家宴,味道并不算好吃,不过王绪心中却是高兴了。在三国这种时期,想要得到士族的承认最好就是和一些名人打好关系,而蔡邕却可以算作现在的士子之首,只要能得到他的亲睐,那以后结交其他士子也方便了。要知道以后就算强如董卓也不得不逼蔡邕出仕,并且好好待他来巴结士族。

吃饭的时候没有高谈阔论,王绪讲了讲瀛州的风土人情,又讲了几个雅俗共赏的笑话,逗得蔡琰这只小萝莉开心不已,同时也对瀛州的风景十分向往。

晚饭后,王绪欲告辞离去,蔡邕几度开口,却欲言又止。王绪见这种情况想了下,估计蔡邕好奇行书,于是王绪开口试探道:“蔡伯父一直以诗词书画闻名天下,学生平时也喜欢写写画画,不知明日可否带些拙作来请伯父指点?”

蔡邕闻之大喜,连忙答应:“好好好,继安谦逊了,老夫随时欢迎继安到来。”

“多谢伯父了,告辞了!”

和蔡邕蔡琰告别后,王绪带着唐泽还有李齐飞奔回醉仙楼,然后让人拿来笔墨,准备好绢帛。明天要带作品去见蔡邕,王绪那有啊,只有连夜准备了。

写些什么好呢?李白,杜甫,这些大大们抱歉了,我王绪只能做一回文化大盗了。

就这样,王绪时不时偷盗一些后世的诗词,用行书抄录出来让蔡邕点评,蔡邕也对王绪这青年才俊越来越亲睐。

蔡邕好歹也是一书法大家,触类旁通之下指出了王绪的很多不足之处,短短几天里王绪就发现自己的书法造诣更上了一层楼。

终于在一个合适的时候,王绪提出了拜蔡邕为师,蔡邕也欣然同意。虽然蔡邕流落吴郡,但好歹也是一名士,王绪拜师礼那天还是有不少人来见礼,蔡邕听从王绪的,没有透露他真实的身份。不过就算如此,王绪的大名也让很多人熟知。

拜师之后王绪就正大光明的进蔡邕的书库看书,很快他就沉迷于其中。蔡邕藏书无数,有很多孤本,好多都是后世只知其名却没有流传的,甚至还有一些连名字都没有听过,看来早就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王绪早就被他老爹培养成了个爱书之人,见到这么传说中的书籍自然是爱不释手。当然王绪不会忘了自己的任务,他又把书籍都被一场大火烧掉的剧情讲给了蔡邕,然后说希望能从蔡邕这里抄录一些。

蔡邕本就是爱书之人,曾经多次以前在东观校书的时候也不会忘了抄书,见到自己的徒弟这么爱书,自然也很高兴,想都没想就同意了。

这么多的书籍自然王绪不会一个人去抄录,他叫上唐泽和李齐,还好以前都有教他们认字写字,正好就多了两个帮手。就这样,王绪在吴郡停留了很长一段时间,每天不是向蔡邕请教问题,就是抄录书籍。

抄录也是一种读书,王绪很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也在抄录中得到了解答,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一日,蔡邕研习书法时突有所感,把王绪赶出了书房,自己埋头想事情。无事可做,又不想去抄书的王绪就在蔡府里闲逛,忽然一阵琴声传来。

蔡琰最近很开心,绪哥哥每天都会来,他知道好多事情,每天都可以从他那里听到好多不同的故事,而且他还送了自己一块玉佩,难道就是故事里讲的定情信物?虽然弹着琴,但蔡琰却在期待着今天晚饭时王绪会讲什么故事,不知不觉弹奏的曲子就变了调子。

“琰儿妹妹,这一首高山流水的曲调却是有些怪异啊。”王绪虽然没学过古琴,但是他那古董老爸每天都在家里放这些古曲,久而久之王绪对这些曲调也很熟悉了。

刚才蔡琰弹奏的《高山流水》曲调十分怪异,似是而非,按理说蔡琰以后也是诗曲达人啊,难道现在还没练好?

(其实后世的《高山流水》早就变了曲调,我们这里就当它没有变吧)

“啊,绪哥哥!”蔡琰没想到王绪突然出现,刚才还在心里想着别人呢,结果就见到真人了,小姑娘蹭的一下就站了起来,小脸通红,心跳加快。

“琰儿妹妹怎么了?放心我不会把你弹错了的事情告诉师傅的。”王绪还以为蔡琰小姑娘脸皮薄,不好意思让别人看到自己犯错了。

“什么弹错?”蔡琰还没反应过来:“啊?绪哥哥你也懂音律?”

“额……略知一二吧。”王绪却是懂一些,不过那是五线谱和简谱,以前学吉他的时候学的,要古琴这些,他只会听了。

“刚才是琰儿走神了,没能弹好,让琰儿再弹一首给绪哥哥听。”人总是不愿意在心里在乎的人面前出丑,虽然蔡琰只有九岁,不懂什么男女之情,但是她跟王绪亲近,自然也不想在被王绪看低了。

王绪随意找了个地方坐下,笑着说道:“师傅常说琰儿妹妹擅长音律,今天我是有福气得以一听了。咦?这就是著名的焦尾琴吗?”

焦尾琴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琴之一,乃是蔡邕所制。据传是蔡邕游历吴地时见到有人烧木头,他听到火烧木材发出的巨大声响,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不顾火势直接伸手把木头取了出来,发现果然是根好木材。因此蔡邕掏钱把这块木头买了下来,做成一把琴,果然声音很好听,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就被叫作焦尾琴。

“是的,绪哥哥也曾听过?”

“闻名不如一见啊,果然好琴。”王绪这时候心里却想着要是拿到后世卖得值多少钱。

“绪哥哥,且听琰儿用它弹奏一首。”蔡琰坐在琴前面,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缓缓吐出,这一刻她全身专注在琴上,王绪忽然觉得眼前的小萝莉多了一种气质。

“铮……”

琴声响起。

(快捷键 ←)上一章   本书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
帝国之崛起最新章节 | 帝国之崛起全文阅读 | 帝国之崛起全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