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崛起 第四卷 等風雲變 第一百四十九章 坐堂行醫(下)

作者 ︰ 欹鉉

(上風雲榜和潛力大作榜了,深感榮幸啊,都是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多謝了!)

「這麼說來,那藥方是王立小友家傳的了?」眾人進屋後,經過一番交談張仲景也把注意力放到了王緒身上。

「是祖上留下,不過後來,經過徐州書院十幾位醫術教習改良才成就了這個藥方。」王緒這句話其實是真的。

華佗卻瞪了王緒一眼,之前王緒只說了藥方是祖上所傳,後面的事情根本沒提及。也不知道王緒這話是真是假,又或者是想誘惑張仲景去徐州。

「徐州書院?沒想到真有開設醫術教授世人。」張仲景听到後也是動容,這個年代出現一個能教授醫術的學院讓很多人都無法相信。

「確實,一人之力猶有盡時,若能教出更多的醫者才能更好的救治百姓。而且大量名醫聚集一起,互相補充,更能讓醫術大進。晚輩其實這一次出游不僅僅是為了好友求醫,也是接受了書院的委托,到各地尋訪能人,為書院所教授的各項科目找到更多的教習。」王緒又給自己套了一個身份,真是騙起人來不償命。

華佗直接端起茶灌了一口,對于王緒這種張口就說瞎話的功力他已經無言以對了。不過華佗還是很佩服王緒的,做為一方諸侯卻為了人才不斷奔波,而且為了自己手下人也不顧生命危險出來尋找名醫。

要知道自從黃巾之亂後,兵禍綿延,到處都是戰亂,黎民百姓飽受戰亂之災,加上疫病流行,很多人死于非命,真是生靈涂炭,橫尸遍野,慘不忍睹。而官府衙門各路諸侯都不想辦法解救,卻在一味地爭權奪勢,發動戰爭,欺壓百姓。只有王緒做到了真正的解救百姓,為百姓謀福利。

張仲景心中一動,他如何听不出王緒的想法,是想拉自己去徐州,不得不說這個提議很讓他心動,但是這不可能︰「小友的意思是想讓老夫去徐州?」

「正是,華神醫已經決定去了。」王緒點點頭,其實他心里知道現在的張仲景是不可能辭官離開的。

「不得不說,徐州書院確實不錯,但是若老夫去了,這長沙一帶的病人由誰來治?」張仲景語氣里帶著無奈和一種悲天憫人的感覺。

王緒忽然愣住了,是啊,自己只想到了自己治下的民眾,卻忘了別人。華佗是游歷天下的人,去哪治病並不會影響什麼,但張仲景不同,他的存在是保了長沙一地民眾的平安。

華佗也點點頭,張仲景的話十分在理,不愧是一代名醫。名醫者不僅僅是醫德,還有醫術。要知道這個崩壞的時代,不僅僅是戰爭。

還有一些庸醫便趁火打劫,不給病人認真診脈,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和病人相對片刻,便開方抓藥,只知道賺昧心錢。更多的人,雖師承名醫,卻不思進取,因循守舊,不精心研究醫方、醫術,以解救百姓的病痛,而是競相追逐權勢榮耀,忘記了自己的本分。

「卻是晚輩考慮不周了,太守大人大義,晚輩深感佩服。」王緒起身對張仲景行了一禮,同時心里也多了一些想法。

張仲景只是擺了擺手,眼中也閃過一絲遺憾,他對徐州書院還是很向往的。

兩人不再說話,忽然出現了一陣短暫的沉默,王緒在思考剛才腦海里閃過的一絲念頭。張仲景看了王緒一會,其實他還有些關于徐州書院的問題想問問,不過他知道這年輕人似乎在思考什麼問題,于是決定不打擾。

「剛才曾听王立小友說這位小友身體有疾?」張仲景還是對病癥更感興趣,很快就把目光放在了郭嘉身上。

「正是,晚輩自幼體質虛弱,看過不少郎中皆言我壽命不長。所幸遇到了華神醫,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已經有所恢復。」郭嘉對張仲景這樣的醫者十分佩服,進門後舉止神態都很恭敬,完全跟他以前的形象不符。

張仲景一听,臉上露出一絲喜色,然後轉頭跟華佗交流了一下,喜色更重。

「郭小友,不知可否讓老夫號一下脈。」張仲景不知道從那里拿出了號脈用的布墊子放在了桌上。

郭嘉不疑有他,把左手伸出來放在了墊子上。

「果然如此,那真是太好了。」張仲景號了一會後,神色大喜。

華佗很快就明白了張仲景的意思,開口問到︰「太守可是遇到過類似的病癥?」

「正是!這月初一的時候,一名武將帶著其子來老夫這里看病,同樣是自幼體弱,似乎比這位小友還要嚴重不少。老夫當時也束手無策,只能開了一些養生的方子做調養,但卻沒辦法根治。沒想到啊,看來那孩子也是有幸之人,正好遇到華神醫來此。」張仲景是真正的醫者,毫不掩飾自己的短處,更不怕有醫術更高明的醫生來搶走自己的病人。

「哦?既然如此,可否勞煩太守帶我等去見見那位病人?」華佗更是心急,听到有病人恨不得馬上飛過去查看治療。

張仲景卻搖了搖頭說道︰「老夫並不清楚那名武將叫什麼,也不知道其住址。」

華佗听到這里,臉上露出了一絲遺憾。結果張仲景下一句話又讓華佗露出了笑容︰「不過當時老夫曾叫他過一個月後再來復查一下,三日之後便是十二月初一,想必這武將一定會帶著其子來的。」

「那太守坐堂之時,不知可否讓我等一觀?」華佗听後松了口氣,復又問道。

「哈哈,有何不可,老夫還想請華神醫隨老夫一起坐堂,診治更多的病人。」張仲景等的就是華佗這句話,每個月兩次的坐堂只有張仲景一個人,前來求醫的病人卻越來越多,張仲景早就想能有人幫自己分擔了。

「如此最好。」華佗也是一笑,診治病人是他這輩子最大的愛好。

「有了!」這時候一直在思考的王緒忽然喊了一聲,等他反應過來卻發現所有人都奇怪的看著他,尷尬的笑了一下,王緒賠罪道︰「失禮了!」

「無妨無妨,小友可是想到什麼?」張仲景也有些好奇王緒剛才一直在想什麼。

「只是一些想法,並不成熟。不過這次回到徐州後,在下會向書院祭酒提出來的。」王緒有些感謝張仲景剛才的話語,讓他想到了一些方案。

「不知小友可否讓我等知曉?」華佗也很好奇,于是對王緒問到。

「既然華神醫和張太守想知道,那在下就斗膽一言了。」王緒先喝了口茶潤潤喉,然後繼續說到。

「太守曾言,若是把所有郎中都集中到徐州書院,卻會讓現在地方上病人無人醫治。後來在下就想,如果能和天下的郎中商定。由我徐州書院出錢財和一些技術,郎中們出力教人,不再敝帚自珍,也不用去徐州書院,就在郎中所在的地方開館授徒。這不就能讓更多的人得到救治和教育了嗎?」

張仲景等人都被王緒的想法所震驚了,除了典韋,其余幾人都陷入了沉思。

「小友的想法可謂十分精彩,只是須知醫術乃是郎中的根本,一般都只傳子佷,如何會傳授他人。」張仲景提出了最現實的一個問題。

「正因為如此,在下決定由我徐州書院出技術,郎中們只用教授我徐州書院給出的醫術便可,他們自己的絕學如果不願意也不用教授給學生。而且學生們學習期間的一切開支由我徐州書院負責,如此一來也不會增加郎中們的負擔。」其實這個想法王緒不會在全大漢實行的,等他回去後,估計也只在自己的治下推廣。

畢竟人都還是有私心的,再說了現在兵荒馬亂的,那些諸侯也不會允許跟王緒有關的人員進入自己的地方,誰知道你是真來傳授技術了還是來當間諜了。

張仲景和華佗都是眼前一亮,王緒只是利用一下郎中們的一些基礎知識,這樣也能教授出不少郎中,雖然缺少絕學難以成為名醫,但對病人們卻是有了更多的幫助。而且這些郎中們授徒後肯定會有感情,到時候說不定也把自己的絕學傳了出來。

不過這個辦法只是不斷的造福他人,對徐州書院來說卻是一個大大的負擔。當然華佗和張仲景腦袋里想的都是治病救人,卻沒想到金錢的問題,郭嘉倒是想到了,不過他準備回去之後再跟王緒討論。

其實金錢的問題王緒也有了一些想法,比如弄一個基金會參與到一些政府或者王緒私人投資中。又或者給現在的那些商人們宣傳,讓商人們做出善舉來。不過這個確實很有必要,王緒覺得一定要讓治下的商人們都有那種達則兼濟天下的心。

做善事當然不是說有就有的,這需要輿論還有政府的引導,王緒只有一個大致的想法,需要回去找人一起商議。

「小友果然是仁德之人,若老夫不再為官一定會去徐州盡一份力的。」張仲景已經被王緒的想法所感動了。

或許有人會說為何張仲景不干脆辭官了去徐州,其實這也有張仲景自己的考慮。如果他在長沙為官,他就可以憑自己的力量護得這一方百姓的安全,這比他辭官賦閑所能做的事情反而要多得多。

這之後,張仲景又和華佗討論起醫術來,王緒因為和華佗學過一段時間,勉勉強強能听懂一些,所以還是有不少的興趣。但是郭嘉和典韋卻是听得一頭霧水,完全沒有興趣。到後來,張仲景和華佗討論得更加偏門了,王緒也無法听懂在討論什麼了。

于是王緒干脆帶著郭嘉和典韋先行告辭離開,張仲景和華佗都也理解外行人的痛苦,張仲景只是邀請王緒三日後去衙門坐堂,幫忙診治一些病癥不太嚴重的病人,王緒也欣然答應了。

之後兩日都是華佗在張仲景無事的時候來討論醫術,而王緒等人則是在長沙城內外游逛,領略一下這一方風景。

時間過得很快,十二月初一就這麼來了。這天一大早,王緒就和華佗趕往了衙門,郭嘉等人當然沒興趣,決定去一些風景優美之地逛逛。

還未到衙門,王緒就看到不少民眾帶著家中的病人向著衙門方向前行,等到了衙門的時候王緒發現已經有不少人在這里等候了。有一名新的名醫也來坐堂的消息早就被張仲景派人傳了出去,所以這一次來的病人比以前都多了不少。

王緒和華佗從側門進了衙門,找到了張仲景。經過一番商議,張仲景和華佗兩人坐堂,而王緒則決定在守候的病人那里先行做一些診治,如果有把握醫治就出手,如果不行就留著等華佗和張仲景解決。

很開就到了開堂問診的時間,在衙役的引導下,病人們都規規矩矩的。先請了兩名病人進大堂,而王緒則走到了等候的病人那里。

听說王緒是里面坐診郎中的徒弟後,這些病人還是很配合的伸出了手讓王緒號脈。王緒也不勉強,能治的他才開方,不能治的都如實告訴病人,讓他們稍作等待。

原本很多病人對王緒還是有些不太相信,直到有一名月兌臼和一名骨折的病人找了過來。王緒可是對跌打損傷十分有經驗了,很快就給他們接上了月兌臼或者骨折的地方,這一套熟練的手法讓病人們都稱贊不已。

民眾們對醫術完全不懂,根本不知道跌打損傷和生病有什麼區別,因此也認為王緒醫術不凡,所以從王緒這里得到方子的病人基本上都沒有再等待,而是選擇了去藥店按方買藥。

為了準確,王緒對那種稍微有些不能確診的病人都選擇了放棄,讓他們等待華佗和張仲景的診治。只有對那些真的不是大病的病人,王緒才給出了藥方,他不想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害了別人。

有了王緒和華佗的幫助,這一次得到診治的病人數量比以前兩次診治的病人都多了不少。畢竟以前那些只是小病癥的病人也會耗去不少時間,反而讓一些重病的患者得不到張仲景的診治。

雖然午時過了沒多久,王緒就身心疲憊了,但他卻感覺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或許這就是華佗和張仲景為什麼會用盡一生去治病救人的原因吧。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之崛起最新章節 | 帝國之崛起全文閱讀 | 帝國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