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國之崛起 第四卷 等風雲變 第一百四十三章 能夠寫入歷史的會面

作者 ︰ 欹鉉

(心里壓著一些事,自我感覺寫得越來越不好。真不知道怎麼了。)

听到龐德公的一句話,周圍的士子們恍然大悟,得到龐德公的總結後,士子們也不再討論瀛州的問題,而又是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討論起來。

「士元,這些都是邀請來的,難道到現在都沒有其他人來嗎?」龐德公看了看四周,發現都是一些看著眼熟的年輕人。

龐統搖了搖頭,確實,等了這麼久都沒有書童過來傳消息。不過在龐統看來倒沒什麼,反正這一次聚會他也就想和自己的這幫好友聚一聚罷了,沒有外人反而能自由很多。

看到龐統搖頭,龐德公情緒有些失望,其實這一次不僅是他就連黃承彥還有司馬徽都來了,他們希望能發掘出更多的人才。不過看到諸葛亮、徐庶等人,龐德公失望的心情又恢復了不少,已經有發現了這麼多好苗子了,也不能太過貪心啊。

「公子,額,老爺,門外有兩人請求加入詩會,並個自寫了一首詩。」之前在門外和王緒、郭嘉說話的書童拿著竹簡走了進來,最開始本來是想遞給龐統的,但是他一看到龐德公在,立馬把竹簡遞了過去。

龐德公接過竹簡,先掃了一眼直接贊嘆道︰「好字,這是王體,不錯不錯!咦,這應該是蔡體,這兩人書法造詣不低啊。」

王體自然就是王緒寫出來的字體,因為蔡邕的推崇和傳播倒是讓天下不少人知曉,而且隨著王緒的身份不斷提高,他的字也越來越受人追捧。龐德公也是有幸從以前一位朝廷里朋友那看過王體,所以自然是知曉。

蔡體就是蔡邕創的字體了,蔡邕本來就是當世大儒,蔡體一出,士人紛紛追捧臨摹,龐德公也曾臨摹過,自然熟悉無比。

為了不讓人從字體看出來身份,蔡體是王緒寫的,而王體則是由郭嘉寫出來的。龐德公看到這兩篇詩,先不提詩的內容,單單就是這一手字就讓他贊嘆不已。

龐統等人听到後也露出了好奇的神色,能被龐德公贊嘆的人不多,還一下子出了兩名,這真是一次奇聞軼事了。

龐德公看完字體後再開始品位手上的詩篇,讀了幾句又忍不住贊嘆起來︰「好詩好詩!」

這一次龐德公是讀出來的,所以周圍的人也都有听到,大家品位了一下都覺得不錯,紛紛點頭附和。

龐統听了之後也覺得是好詩,于是對那名書童說道︰「去把這兩位公子請進來……哦,不,等等,我和你一起去。」

對于這樣的兩個人才,龐統也起了結交之心,于是干脆和書童一起往府邸門口走去。

「我們也一起去吧?」徐庶也有些迫不及待想見見這兩名才子,于是拉著諸葛亮跟著龐統向門口走了過去。

「這兩人叫什麼?」去府邸大門的路上,龐統想起了自己之前忘記的問題,立刻對身邊的書童問到。

「他們一個叫王立,另外一個叫郭奕,都說是徐州人氏。」書童對龐統回答到。

「徐州人士,孔明是你的鄉人,可有印象?」龐統听到後轉頭對諸葛亮問到。

諸葛亮搖頭笑道︰「士元你知道我自小離開家鄉,如何能識得家鄉的能人。更何況徐州地域廣大,能人異士數不勝數也不是我輩能了解清楚的。」

龐統點點頭,他也就是問問,並不希望從諸葛亮那得到答案。

很快龐統幾人就來到了門口,他們沒有停留,直接走到了府邸外面︰「在下龐統,今日有幸拜讀兩位的詩作,大感榮幸,有失遠迎。」

「在下徐庶……」不僅是龐統,徐庶和諸葛亮都個自做了自我介紹。

王緒直接腦袋當機,沒想到歷史上在蜀國都大放異彩的三名謀士都一起出現在了自己面前。龐統確實很丑陋,不過王緒沒有露出什麼異色。諸葛亮看著還像個孩子,不過神色之間已經有那種智者的韻味了。徐庶雖然是文士打扮,但王緒還是能感覺到他舉手投足間那種武者的感覺。

郭嘉當然不知道這三人是未來的大能,不過到了襄陽後也多有听到這三人的名聲,于是也回禮說道︰「在下郭奕,字伯孝。」

听到郭嘉說話,王緒才反應過來,也回禮說道︰「在下王立,字為本。我們都是徐州人士,最近幾日游歷至此,听聞品詩會,于是就貿然前來叨擾了。」

「兩位如此大才能參加今日品詩會,卻是為我們品詩會增添光彩啊。」這話當然不是龐統說出來的,徐庶畢竟年長得多,說話都要圓滑不少。

王緒和郭嘉又謙遜了幾句,諸葛亮卻又發話了︰「士元啊,這里可不是敘話的地方。」

「確實,是我疏忽了,兩位里面請。」龐統去關注王緒還有徐庶的談話去了,把最重要的事情都忘了,經過諸葛亮的提醒立刻把王緒和郭嘉兩人迎了進去。

一路上王緒很仔細的看了龐德公府邸的布置,很獨具匠心,每一件東西的布置擺放都是恰當好處,看得出來修建者很是費了一番心思。

不過路程很短,王緒等人很快就到了後花園,王緒和郭嘉也看到了不少士子三三兩兩聚在那里,交談著一些事情。

「為本兄,伯孝兄,這是我叔父龐德公。」龐統把王緒兩人引進來後,直接就把他們帶到了龐德公身邊。

王緒也早就看到了這名老人,在一群年輕人中他有些鶴立雞群之感,沒有遲疑,王緒直接對著龐德公行了一個大禮︰「晚輩在徐州常听聞龐德公之名,沒想到今日能夠有幸得見。」

郭嘉同樣也恭敬的對龐德公行了一禮,對于這樣的大儒,郭嘉就算再放浪不羈此時也穩重了許多。

「哈哈,兩位小友卻也非凡人,恕老夫直言,以前從未听過二位聲名,不知二位師承何處?」龐德公微笑看著王緒和郭嘉,對于這樣年輕有為的人他總是很喜歡。

王緒和郭嘉互看了一眼,然後王緒先開口說道︰「晚輩曾在鄭大師開壇講課時有幸听到大師講解迷津。而後徐州書院開設,晚輩就和好友前往書院求學,有幸得到蔡大家指點,才能面前臨摹出蔡體。」

「晚輩的經歷與為本也相差不多,只是曾听聞蔡大家創出蔡體乃是受了其徒弟王緒的啟發,因此晚輩進了徐州書院後專門學的王體。只可惜前將軍公務繁忙,無法得見其親手寫著王體。」郭嘉有些心有不甘的嘆息。

王緒卻在心里大笑,要說能見王緒最多的,除了蔡琰這將軍夫人外也就郭嘉能見到最多了,就連郭嘉的王體都是跟著王緒學的。

龐德公有問了些事情,讓王緒和郭嘉講解了一下詩中的意境,然後就告辭離開了,這畢竟是年輕人的聚會,他這個長輩在這里會讓年輕人都放不開。

等到龐德公離開後,王緒和郭嘉又和院子里的士子們互相認識了一下。這一次王緒也算見到石韜、孟建等人的真面目了,氣質談吐確實不錯,強于常人不少。

「為本兄和伯孝兄來自徐州,自然對徐州的律法知之甚詳吧。兩位沒來之前我們可是對徐州的律法討論了不少,不知道兩位可否給我們再仔細講解一番?」說話的是石韜,之前他听到諸葛亮等人的分析後,對徐州也起了濃厚的興趣。

王緒訝然,他沒想到這些人之前竟然在討論徐州,說實話他也很想听听這些荊州士子的見解。于是沒有推辭,王緒把自己在徐州施行的法律還有土地政策什麼的都一一講了一遍。

畢竟是王緒自己的政策,自然熟悉無比,就算有些時候因為偶然的遺忘而有缺失,不過也有郭嘉在一旁補充。

不同于以前的道听途說,荊州的士子們從王緒的描述中看到了一個生動的徐州景象。諸葛亮等人也是眼楮大亮,以前一些沒有明白的地方豁然開朗。

因為時間問題,王緒並沒有講得特別細致,一些不重要的地方都輕輕略過了。不過就算是如此,這些荊州士子們也對王緒的政策佩服不已。

「若真是如此,王緒治下統治牢固,侵略成性,雖然酷法卻又帶著人情,恩威並施。若非此時四周環敵恐怕王緒早就領軍四處征伐,一統天下了。」諸葛亮雖然不想承認王緒的功績,但他還是對王緒施展出來的手段所折服了。

王緒听到智多近妖的諸葛亮如此評價自己,心情也是大好。大家話題展開了,氣氛也就融洽了,王緒和郭嘉很快就融入到了荊州士子中。

後來王緒也听到了諸葛亮、龐統和徐庶三人對徐州的評價,以及龐德公那一錘定音的評論。不得不說王緒對這些古人真是佩服得五體投地,自己好多政策都是集合了後世這麼多年的經驗而設計出來的,沒想到他們只憑一些傳言就能得出這麼好的結論。

隨後也有一些士子想要加入品詩會,不過詩作都不佳,最後這場品詩會反倒是王緒和郭嘉收獲頗豐,認識了不少荊州士子,同時也很好的宣傳了一下徐州的理論。他們卻不知道,這一次會面在後世卻被不斷美化贊賞,好似唐帝國的崛起就是從這一次會面開始的。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帝國之崛起最新章節 | 帝國之崛起全文閱讀 | 帝國之崛起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