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章開宗明義
對于黃盛而言,即便沒見過豬跑,卻也是吃過豬肉。他只需要用腳後跟想想,就知道盧政和張庶二人這次惹下的是一個天大的禍事。
到目前為止他所知道的信息是張庶郊游廣闊,他的線人在市井之中發現了幾個吐蕃商人行蹤詭秘,還悄悄進入了軍器監員外郎董耀的偏宅。隨後張庶與盧政偶遇便提了出來,二人好奇心大盛之下便邀約夜探,按照盧政的說辭,在長安除了皇宮和禁衛軍營,以他二人的武功可謂是如履平地。
哪知一入董宅,二人自覺尚未暴露身型,宅內的警訊卻是突然大作,四面八方都有家丁護衛蜂擁而來,兩人商量好分頭突圍,卻不想都是身負重創才得以逃月兌。僅憑此點,以黃盛看了無數武俠小說和肥皂電視連續劇的豐富經驗,用腳後跟就判斷出這軍器監員外郎的背後,還有如山一般的黑幕。
所以,他必須要讓二人擦干淨,不然萬一被對方找到了自己頭上來,可就麻煩大了。雖然他有逆天一般存在的聖光術,可再他牛逼也不過是一個六歲孩童的身軀,可架不住千軍萬馬啊!
可下了逐客令後,盧政和張庶二人卻沒動身。一直在旁看著黃盛故技重施的盧政在愣了下神後,望向黃盛的目光更是恭敬,見黃盛準備拂袖而去,急忙跪稟道︰「上尊!吐蕃人一事,子俊探明那夜董宅護衛正是神策禁衛。」
「神策禁衛?可是皇家的禁軍衛士?」黃盛頭一次听說這個詞組,有些不明所以。他腦子里充其量知道些武則天野傳、楊貴妃秘史,更不是唐粉,哪知到大名鼎鼎的神策軍。
終于緩過氣來的張庶也從坐姿換做了跪姿,見黃盛眉頭鎖起,忙不迭的解說起來。
唐玄宗天寶十三年(754年),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在臨洮西的磨環川(今甘肅臨潭西南)成立一支新部隊神策軍,以防御吐蕃。安史之亂時,該部隊的軍使成如璆派衛伯玉率一千人入援中央。後來衛伯玉的部隊駐守陝州,此時臨洮故地已被吐蕃佔領,朝廷以衛伯玉一軍號稱神策軍,以伯玉為神策軍節度使,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使(監軍),其後由魚朝恩統領該軍。763年吐蕃攻入長安,唐代宗逃往陝州,魚朝恩以神策軍及陝州諸軍迎駕,統稱這些部隊為神策軍。代宗後來由神策軍護駕回京,此後神策軍便成為禁軍之一,實力逐漸壯大。
到了大歷五年(770年)宦官魚朝恩得罪死,以後十幾年均以本軍將領為兵馬使統率之。建中四年(783年),德宗以司衣卿白志貞為使,卻遇到「涇卒之變」[1],德宗出奔。事定後,德宗認為文武臣僚不可信賴,興元元年(784年),命宦官分領神策軍,為左、右廂都知兵馬使,貞元十二年(796年)又置左右神策軍護軍中尉。
從此,神策軍雖為大將軍、統軍等官所統,但實為宦官掌握。
「上尊,神策軍雖為禁軍,戰力卻稀松平常。不過其中也有精銳勇猛之士,被另編為神策禁衛,直屬王大富、朱承恩、董讓三人,此三人皆是當今陛側宦官近臣。據某與盧賢弟夜探見聞,竊以為此次軍器監與吐蕃人密商售賣軍器一事,定是與閹賊月兌不了干系!」听著張庶娓娓道來,黃盛首先覺得張庶這人老臣干練,有膽有識,听他分析就已經可以下了論斷。
不過黃盛當面點破加吐槽道︰「你既然知道此事與朝中位高權重的宦官有關,你又有何打算?是去皇帝老兒面前告他一狀?還是寫篇討逆文告傳檄天下?」
「拜托,不要侮辱我的智商行不行?」黃盛抬頭望天,心中暗笑,難不成這就是老天給他安排的大陰謀?這樣的任務劇情也太老套了一點吧?以他現在的身份、實力和裝備基礎,根本就刷不了這種程度的副本嘛!
「這……」張庶被黃盛一陣吐槽,也是啞了口兒。確實,此事干系太大,就算知道了這些宦官勾結軍器監秘密向吐蕃人售賣軍器,他一個游俠兒還真不可能跑去皇帝面前告御狀,或是寫篇檄文四處擴散神馬的,而且他還真沒想出這個事情應該如何應對。
但黃盛的吐槽還是激怒了他,轉眼見他原本已經平復的面色突然紅潤了起來,臉紅脖子粗的喘起了粗氣,可他剛想要起身爭辯幾句,卻被盧政一掌按在腦後,生生將他按在原地,動彈不得。
盧政忙不迭的向黃盛解釋道︰「上尊!宦官擅權,勾結叛逆奸黨,出賣大唐精銳軍器與世仇吐蕃,凡我大唐男兒,不知也罷,知者無不義憤填膺……」
「且慢!」听這語氣,黃盛知道踫到了唐朝的愛國憤青,他前世雖然讀書不多,卻萬幸沒有接受蛋疼的洗腦教育,在四處打工的顛沛流離之中更是見識了社會底層真正的心酸百態,也看破了後世某些所謂愛國憤青的丑陋嘴臉。此時竟然在唐朝也踫上了這類腦殘的愛國憤青鼻祖,不由見獵心喜,準備狠狠的打擊打擊他,也不辜負了他當年化身IT業民工之時,與愛國傻憤在網絡論壇里大戰數千回合所歸結出的數十條精妙理論。
見盧政對宦官亂政義憤填膺,便笑問︰「我且問你,可知三綱五常?何為三綱?」
「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盧政不解其意,卻還是張口答出。
黃盛笑笑再問︰「君何以為臣綱?」
三綱出自論語,在宋代朱熹之前,既作為儒家理世的經典。而三綱的正意,是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
後世的五毛經典論述之中,就有這麼一條反邏輯的悖論︰雖然有貪官,但朝廷是好的。你可以恨貪官,但你要毫無保留的愛朝廷。
而眼下盧政和張庶二人,思維明顯的陷入了這一條邏輯悖論之中,所以黃盛準備給他倆來個當頭棒喝,喚醒這兩個被忠君愛國思想洗腦的可憐蟲。
自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以來,儒家倡導「為尊者諱,為長者諱,為賢者諱」,告訴民眾要崇官、敬官、做官,並強調官員怎樣治理國家和馴化民眾,用人治、官治來維護社會秩序。甚至程朱理學還提出「存天理,滅人欲」,即首先要遵從「君為臣綱」的封建綱常,為封建等級特權統治者實行思想專制提供了更為精細的理論依據。儒家思想、程朱理學等傳統文化思想賦予了官員在社會中的主宰地位,這種地位上的優勢促成了官員在意識形態和價值評判上的優勢,由此形成了政治權威主義價值觀為主導的東方社會。
在宋代之前,「三綱五常」雖然還未被提升到整個社會必須要奉為圭臬的程度,但儒家學子自小學習論語,對三綱五常的理解可謂銘刻在骨。而現在黃盛提問正要提到了盧政的強項上,他雖是游俠兒,可出身卻是正兒八經的儒門弟子。
「齊景公問政于孔聖,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所謂︰‘為人君,止于仁;為人臣,止于敬;為人子,止于孝;為人父,止于慈’。定公問孔聖曰︰‘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子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盧政一口氣背了兩段孔子的言論出來,似乎這些東西就足以解釋為什麼君為臣綱,可黃盛听了不由搖頭大笑道︰「盧政盧子俊,你年歲幾何?」
盧政防不住黃盛這種跳躍性的思維方式,傻傻答道︰「回稟上尊,子俊虛齡而立!」
黃盛笑道︰「你既已是而立之人,卻還張口子曰,閉口子曰,就沒有半點自己的見解?」
這槽吐的讓盧政埡口無言,黃盛確實說得沒錯,他都這麼大把年紀了,還沒有半點自己的見解,說出來倒還真有點丟人。不過在他身旁跪著的張庶,臉上的羞愧之色卻是更甚,因為他比盧政的年紀更大,吃過的鹽米也更多,更重要的是剛才他還十二分的認同盧政所答。
貶了盧政,順帶也打了張庶的臉兒,黃盛自然要大大的吐槽一番,開宗明義道︰「君何以為臣綱?皆因天為君綱!君權天授,君得天授之權,挾天威馭臣。臣專佞婬縱,君以天威罰之。君無道失統,天必另擇明君授之。」
黃盛的吐槽大大震撼了張、盧的心神,兩人雖然飽讀儒家經典,可真要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也不會拋卻了青燈古籍,來做這快意恩仇的游俠兒。而黃盛由宦官勾結軍器監盜賣軍器引申出對君為臣綱的理解,及至拋出「君何以為臣綱?皆因天為君綱!」的理論,如此跳躍卻是生生踹開了兩人心中一道藏匿在犄角旮旯中的暗門。
見他二人片刻之間面上的紅潤雖然退去,可雙目卻又盡赤,知這二人心中一腔愛國之血終于用到了正確的地方,黃盛不由興趣大增,更加了勺油道︰「匠成輿者,憂人不貴;作箭矢者,恐人不傷。彼豈有愛憎哉?實技業驅之然耳。[2]」
「噗!」張庶神情一變,竟然是生生噴出了一口鮮血,再次癱倒在地。
****
[1]︰建中四年(公元783年),唐德宗命涇原節度使姚令言帶領涇原(治所在今甘肅涇川北)士兵五千人赴關東作戰,涇原兵路過長安,唐德宗無賞逐嘩變,攻陷長安。
[2]︰《反經》開篇序言,其大意為︰制作車子的人,惟恐別人不富貴,沒人買他的車;制作弓箭的人,惟恐弓箭不傷人,沒人買他的箭。他們這樣想,難道是對別人有意心存愛憎嗎?不,這是因為他們掌握的技術、所擔任的職業促使他們必須這樣去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