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國大陸的冷漠打壓屏蔽相比,張薔的異軍突起引起了美國《時代》周刊、英國《橋》、香港《南華早報》等報刊雜志的高度關注,它們相繼做了關于張薔的長篇報道,並且對張薔在中國、國際流行樂壇的影響力給予了重新定位,稱她為中國流行樂的第一人,推選她為全球最受歡迎女歌手。
美國《時代》周刊駐北京分社記者吉米到北戴河旅游,在北戴河一家音像店里,他看到許多人都爭相購買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歌星張薔的歌帶,而曾經在大陸非常暢銷的台灣流行天後鄧麗君的歌帶卻受到冷落,他感到非常奇怪,對這種現象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就試著買了一盒張薔的盒帶,帶回去听。他一听到張薔的歌聲就驚為天人,認為張薔的歌聲確實很特別很夠味兒,立刻被她的聲音吸引,他認為張薔的歌聲絕對是具有國際殺傷力的聲音,絕對不輸于在美國很轟動的麥當娜。于是他匆匆地趕回北京想盡一切辦法找到張薔母女進行采訪,他被張薔母親引導女兒奮斗成名的艱辛歷程所感動,于是為她們母女倆兒拍了合影。臨走時吉米高興地說︰「我一定要好好地寫一篇報道寄給我們的《時代》周刊。有可能會發不出來,但是我會盡力爭取讓它發出來,張薔絕對可以稱作是一個時代的奇跡。」張薔的母親在談到吉米的那次采訪時,異常高興地說︰「沒想到美國《時代》周刊真的刊登了吉米的這篇采訪,還將張薔排在鄧麗君之前。吉米為我們母女倆照的那張照片也登在上面。美國記者是很聰明的,他沒有忘記我這位母親!」《時代》周刊的這篇文章,國內曾有熱心人翻譯過來,刊在《世界之窗》(1986年6期)上,文章里這樣介紹︰美國的權威雜志《時代》周刊在去年的一篇文章中,竟堂堂正正地把張薔排入世界六位歌壇巨星的行列中,位置排在台灣的鄧麗君之前,名列第三。盡管《時代》周刊過多地從商業角度出發,以盒帶(唱片)銷售量來衡量歌星價值的做法還欠妥,但他們無論如何也弄不明白,第一位有幸榮登時代周刊獲此殊榮的土生土長的中國姑娘,正在被一層層屏障冷落著。
《音樂愛好者》轉載了英國《橋》雜志記者威爾遜?李的一篇報道,他在文章里中這樣記敘張薔留給他的印象的︰在經過了象小說中描寫的間諜在接頭前的一番周折之後,我終于在北京西郊見到了張薔。張薔穿著的款式與住在英國最高雅地區姑娘的打扮不相上下。然而她的談吐卻大不相同。西方青年總習慣滿口「我們這一代如何如何」。而張薔卻表現出地道的中國式的謙虛有禮。她說她身上穿的羊毛袋形服裝是香港的一些歌迷們饋贈的,她原來又長又直的黑發,是自己按照西方雜志上一幅照片的款式梳成現在的「拖把」型。她用的口紅和染睫毛油都是禮品,這在中國都是罕見的侈奢品。
與前兩位正面的報道相反,英國一家廣播公司電視新聞部的杜敏女士,采訪張薔時給張薔母女留下了極其不愉快的印象,杜敏女士帶有明顯傾向與偏見的采訪實況錄像播出後,險些給張薔母女帶來了一場毀滅性的災難。這也是那個非法小報醒目標題的來由。1986年的一個冬日,張薔家的走廊上闖進來一個外國女人,她手里抱著一架攝像機,一邊拍錄一邊問︰「有個叫張薔的歌星在這嗎?」見到張薔母女後,開口就說︰「你們認為外國人都很闊,不是的,不是的,我就是很窮很窮的……」手中的攝像機對哪兒都拍,整個屋內拍了個遍,接著又帶著張薔去tiananmen城樓上去拍錄。錄完後沒放給張薔母女看就帶走了。采訪時她問張薔今後你還會唱抓革命、促生產的歌曲嗎?張薔回答說︰我唱的是愛情歌。沒唱過你說的那種歌……後來,香港一家電視台播放了杜敏女士的這部長達七分鐘的采訪剪輯,在解說中說「張薔的磁帶在大陸遭禁、被查封」雲雲,並將張薔說的話洗去,造成一種錯覺,讓人認為這些解說是張薔說的。「張薔的磁帶沒有被禁過,這完全是胡說八道。」張薔母親氣憤地說,「當天晚上,張薔男朋友的母親從香港打來長途電話,告訴了她們看到了這個錄像,很為張薔的命運擔心,批評張薔不懂事,弄得我和薔薔整日提心吊膽的……」張薔母親精神極為緊張,時刻都擔心禍事降臨頭上。因為在這之前,她們經常听說某某人因為此類事情被羅織罪名、戴上帽子。那位杜敏女士隨心所欲胡編的那些聳人听聞的解說詞足以讓張薔母女因言獲罪,從那個動蕩不安時代過來的張薔母親特別擔心,擔心會被當做反面典型。張薔母親非常害怕上面不問青紅皂白,將這些莫須有的罪名都扣在張薔頭上。張薔的歌唱之路被杜敏的一篇報道給打亂了。
1987年3月的一天上午,張薔由首都機場乘機飛往香港,在香港未來的公婆家小住幾日即飛往澳大利亞的佩爾斯……由首都機場起程那天,張薔心緒沉重,大有此去前程未卜之感。這是首都北京常見的那種早春天氣。乍暖還寒。呼嘯的西北風挾著大量沙土從毛烏素沙漠刮來,刮得天地間一片昏黃。到機場送行的只有母親和弟弟。他們娘仨兒默默地等候在候機室里,像是等候命運的宣判。張薔的母親想用幾句輕松的話沖淡一下抑郁的心境,話一出口更顯得少鹽寡味的。開始檢票上機了。張薔的母親與弟弟送至檢票口站住了,張薔自己提著簡單的行裝步上飛往香港的飛機。
事情完全出乎張薔的想象。她在香港的停機坪上一露面,認出她是大陸歌星張薔的一些人立即圍上來。她第一次知道她在香港擁有這麼多的歌迷與崇拜者,這使她憂郁的臉立即晴朗起來。男朋友如約親自到機場迎接她。張薔男朋友的父母也很熱情地接納了她這位未來的兒媳。而且在香港小住期間經常有歌迷來訪,倒也並不寂寞。張薔在女朋友的陪伴下游玩了香港幾乎所有好玩的地方,她覺得第一次生活得這麼開心。
……
春天離家出國學習時,張薔心中籠罩著巨大的陰影,半年多過去了,當張薔從澳大利亞歸來,關于杜敏女士歪曲報道的那檔子公案早就不了了之,沒有誰來興師問罪。事實告訴張薔母親,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政策,為中國開啟了一個新的時代,也為張薔一家帶來了溫暖。張薔回國的消息不脛而走。各家音像出版社都紛紛找上門來商談錄制新歌帶。中國旅游音像出版社捷足先登,張薔也將回國後唱的第一首歌獻給了它,通過它獻給久違的廣大听眾與崇拜者們。緊接著齊魯音像出版社與張薔母女拍板合作,錄制了《張薔專輯》。
張薔又開始緊張地工作了,正張薔的歌帶又開始在城市鄉村傳唱。
張薔的歌帶為什麼盒盒暢銷、經久不衰呢?為什麼一直受音樂界圈內人冷落的張薔廣大歌迷們卻非常喜歡她的歌?這種「張薔現象」從家、人文學家,還是心理學家,都能找尋到各自的研究課題,寫出不錯的論文來。
張薔有一副無人匹敵的美妙歌喉,從她的歌喉里唱出的歌聲甜美、清純,非常特別,張薔天生就是唱歌的料兒。她的演唱活潑、灑月兌,高音區亮得撕裂,中音區圓潤渾厚,再配以繁多的裝飾滑音,使她演唱的歌曲具有了別人無法比擬的效果。特別是她那獨有的「張薔音調」,是其他人很難模仿的。
張薔有著深厚扎實的藝術功力。她四歲始拉小提琴,十二歲起學唱流行歌曲。在她艱苦奮斗以求一舉成名的兩、三年中,她以每兩天學唱一首新歌的驚人速度,一口氣學唱了三百多首中外流行歌曲,大概比一些歌星一生學唱的歌曲還要多。
張薔演唱錄制的幾乎全是中外流行歌曲。這些歌的曲調和歌詞在世界上都是一流的,這些歌曲經過張薔母親的精心篩選,再經過專業人士重新編曲填詞,又形成了一首新的歌曲,再由張薔用她特有的風格演繹出來,往往比原唱更具藝術魅力,所以說張薔的每一首歌曲都被刻上張薔的印記。
這概就是張薔獲得成功的訣竅吧。美國記者威爾遜?李曾以「中國自己的麥當娜」為題寫過一篇專訪,說張薔「第一盒錄音帶的銷量為二百五十萬盒,這使她能在自己的人民中間擁有象麥當娜在西方世界那樣廣泛的名聲。」張薔師出有名,據張薔說她的演唱風格師承于搖滾歌王邁克爾?杰克遜,她是從他的歌帶中拜他為師的,這一點張薔從不避諱。
……
4月10日,張薔與她的丈夫舉行了婚禮。
張薔還會繼續演唱下去嗎?他的丈夫希望她在家相夫教子。張薔說自己想唱就唱,唱歌是她的生命。
張薔的未來是怎樣的呢?張薔要是不唱了,那誰會給我們心靈慰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