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蝶之舞 第七章 第二回 共同度過2

作者 ︰ 拈花一笑2008

朗逸彤領著李練達在園子里走馬觀花式地游覽著,一些舊時的宮殿都朱門緊閉。他們一路來到文昌閣,這是一座壯觀秀麗的關城式建築。朗逸彤說文昌閣應該是我們這些寫字的人最值得拜一拜的地方,閣樓內供奉有一尊文昌帝君銅像,相傳文昌帝君主宰人間的功名和利祿,所以舊時深受仕途者的信奉。文昌閣與昆明湖西供奉武聖的宿雲檐象征「文武輔弼」,可是都沒有對外開放,咱們繼續往前走吧!這些都是慈禧太後和光緒他們的生活區。想想那個時代皇帝也無非就這樣生活,我想他們不如任何一個生活在我們當代的人。這就是時代的局限。李練達說,時代決定生活的品質和幸福的程度。

在幽雅別致的玉瀾堂,李練達和朗逸彤又看到了幾樹含苞待放的白玉蘭,這些在午後陽光里靜靜地吸收著陽光的花蕾在努力地扭動著花瓣,仿佛只需小嘴輕吹,便繁花滿樹,翩翩欲飛。李練達想與那些紅塵里的恩恩怨怨相比,這些自開自落的白玉蘭似是隱者,隱于紅塵的幻滅中。走出玉瀾堂,走進樂壽堂,李練達和朗逸彤被樂壽堂十數棵恣意綻放的白玉蘭給震驚了。如果說玉瀾堂含苞待放的白玉蘭只是將他們的心靈輕輕地撬開了一道縫隙,而這些姿態各異綻放的白玉蘭真的是讓他們的心花怒放,蜜蜂嗡嗡地上下飛舞。相對于那些每天都可以到園中休憩的北京人來說,這是李練達一生的奇遇,這是為他和朗逸彤開放的白玉蘭,玉蘭樹的綻放好像就是為了這一刻與他們相遇。李練達看到朗逸彤的身上臉上都是燦爛的花影。玉樹臨風也就是這個樣子吧!

李練達和朗逸彤徜徉在白玉蘭的清幽的花香里。

沒有其他人,只有他們兩個在花香里流連忘返。

朗逸彤說,這就是智者樂、仁者壽、水木自親的樂壽堂。李練達和朗逸彤沉浸在被白玉蘭的光影給眩暈的迷醉中,那些馥郁的濃香在春天的微風中穿過他們的五髒六腑。李練達說,一般的情況下,白色花的香味最濃,他們用濃香彌補色彩的不足。朗逸彤說,我覺得白色的花朵是最美的花朵,他們開在這個季節是如此地適合,如果奼紫嫣紅開遍,濃蔭匝地,白玉蘭的美就沒有這麼突出,我認為世間的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律和選擇。他們都會選擇自己最佳的時刻來展示自己,證明自己的存在價值。

李練達還是拉著朗逸彤離開白玉蘭的恣意盛開。

從邀月門開始,他們走進了彩繪著《西游記》、《三國演義》、《紅樓夢》等故事人物的長廊。長長的畫廊一眼望不到頭,回廊折轉,李練達和朗逸彤都是畫中人了。朗逸彤說,這長廊就是一部中國文化的簡史或縮影,我們一步跨越五千年,這就是時光隧道。李練達說,我看很多地方的亭台樓閣都是仿照頤和園的建制建造的,中國人喜歡復制仿制,缺少獨創性,特別是小地方幾乎就是大地方的復制品,喜歡什麼就拿來主義。但是到小地方的那些亭台樓閣就失去了原始的意義,它們沒有歷史的積澱,只不過是涂抹彩繪的木架子和粗制濫造的青磚瓦。

在五彩繽紛的畫廊里到處都是聚集的人群,有打拳的、下棋的、玩紙牌的、跳迪斯科的、抖空竹的、刺繡的,到處都洋溢著春天般的笑容,人群以老年人居多,暖融融的陽光斜照進長廊里,他們都在陽光里自得其樂。行走在長廊里,滿目春意融融,尤其是隨著溫煦的暖風飄拂的鵝黃色柳樹,這些頤和園的報春者,他們以婀娜的姿態向全世界的人預告,北京的春天已經來了,再通過每一個來北京的人傳到四面八方,北京的春天來了,北方的春天來了,中國的春天來了。

碧波蕩漾的昆明湖上有一群赤麻鴨、綠頭鴨、斑嘴鴨和秋莎鴨在飛翔,它們飛起滑落俯沖進水里,然後浮出來,隨著春水晃悠,倒立覓食。這是美好生活里的一個小場景,但是讓人看了心生感動。

在長廊的八角重檐的亭子間一群玩樂的老年民樂隊正在演奏演唱《紅樓夢》里的《葬花吟》。曲調憂傷,演唱淒婉,隔著遙遠的時空听,有一種恍惚感。可是當李練達和朗逸彤循著聲音找到聲源時,那種悵然若失的心情鋪滿開來,原來是一個穿得五顏六色衣裙挽著發髻的大媽正在婉轉地唱著這首歌曲,她的聲音與形象截然分開。聲音絕對是可以塑造形象的,這本來是一個喜氣粗獷的豪爽北方大媽,可是她的聲音卻如此婉約若江南的花飛花謝。

清風明月本無價,近水遠山皆有情。在排雲殿前,李練達說我們開始進入了明信片中。朗逸彤說我們在這里留一張合影吧!正好有身背照相機的人走過來問李練達他們拍照吧!朗逸彤問他能不給寄回去。拍照的人說,肯定沒問題,你盡管照,我們是國營單位講信用的。于是朗逸彤和李練達以明信片的角度為背景拍了幾張合影,朗逸彤付完錢和郵資,把李練達學校的地址寫給攝影師。他們走過刻有「迎輦花紅,星雲爭爛熳;當階草碧,風雨協和甘」的排雲門和「疊石起瓊巒,如山之壽;引泉通玉液,有澤皆春」的排雲殿。神仙排雲出,但見金銀台,李練達仿佛看見舊時代穿著戲服的朗逸彤,那麼遠那麼近,那是哪個朝代的服飾呢?肯定不是清代的,那又是那個朝代的呢?

朗逸彤說,這是慈禧過七十大壽的

地方。恰好听到一個導游在為一個外國團講解排雲殿,導游長得小巧俏麗,她說,在過去為慈禧祝壽的時候,二品以上的官員跪拜在排雲門內,而三品以下者則在門外,光緒皇帝在二宮門正中跪拜,慈禧則坐在正殿內的九龍寶座上接受拜賀,可見慈禧太後當時地位之高。翻譯則將這些再翻譯成英文,李練達看到老外比他們還興致勃勃。

李練達說,咱們比過去的皇帝還牛,直接就到正殿上了。

朗逸彤說,咱們直接去佛香閣吧!

李練達和朗逸彤拐向通往佛香閣的青石路。佛香閣托舉山脊,高出雲表。朗逸彤拉著李練達沿著超過45度角的陡峭台階攀登佛香閣,極度傾斜的坡度讓李練達有些心驚肉跳的,他還從沒有攀登過這樣的角度。萬壽山並不高,但是貼牆而建的台階卻足夠陡峭。朗逸彤回頭牽著李練達,他們終于來到了頤和園明信片標志性的畫面中。朗逸彤說,佛香閣的外形是按照黃鶴樓設計的,昔人已乘黃鶴去白雲千載空悠悠。李練達說,閣上的這幾個名稱「式延風教、氣象昭回、雲外天香」都很精彩,我想一個人的游歷對他的影響真是潛移默化的,杜甫的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很有必要。朗逸彤說,練達,你要是願意,我願意陪你走遍世界最美的風景。李練達說,彤哥,風景其實是一樣的,但是關鍵在于和你一起看風景的人。李練達和朗逸彤站在佛香閣前極目遠眺,萌動的春光盡收眼底,北京城的春天正是從這里向不同的角度擴散開來。

殿前有一座琉璃牌坊。牌坊的兩面枋額和無梁殿的前後殿額,均為三字,連起來讀,正是佛家偈語︰眾香界,祗樹林,智慧海,吉祥雲。李練達和朗逸彤看著很多人都在燒香叩拜。朗逸彤伸出食指放在嘴邊示意李練達別說話,悄悄地拉著李練達走下陡峭的石台階。朗逸彤說,如果在燒香的地方不燒香,就不要亂說話,不知者神不怪。李練達說,這個我記下了,就是不要到處亂發評論和見解,一切自有安排。李練達和朗逸彤站在長廊上,遠遠地看著清晏舫。朗逸彤說,這是乾隆建造一艘永不能覆的石船,象征清王朝的江山永遠不會被水覆滅。可是清王朝卻沉船了,我們曾是那船上的渡人。這是每年四月初八「浴佛日」乾隆陪著他的母親孝聖皇太後放生之地。

李練達說,這個世間有沒有永恆呢?朗逸彤說,我想應該是有永恆的,物質不滅理論已經證明過了。只不過永恆的方式不一樣。也就是說同一個事物會呈現出不同的形態,譬如水、霧、冰,譬如蟲子、繭蛹、蝴蝶。李練達說,那你說人是有靈魂的了,人要是死了,那他的靈魂去了哪里呢?朗逸彤說,科學家說過我們地球上的人所知有限,這個時空還會有其他的空間維度,說不定人的靈魂就在其他的空間維度里。或許那些前朝歷代的人就在我們的身邊看著我們,而我們卻沒有任何感覺一無所知。李練達說,你說這些听起來很恐怖的,我的雞皮疙瘩都起來了,毛骨悚然,我伸手抓一下看看。李練達伸手向虛空里抓了一下,他攤開手,空空如也。朗逸彤也笑著攤開雙手,李練達看見朗逸彤的掌紋,李練達想那里有著每個人的命運,絕對不是萬事皆空。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泥蝶之舞最新章節 | 泥蝶之舞全文閱讀 | 泥蝶之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