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蝶之舞 第七章 第四回 帶你飛翔1

作者 ︰ 拈花一笑2008

北京是流光里的空城,是映像。

李練達在出租車里極力地想記住他看到的每一個景象,可是他發現他什麼都沒有記住,那些撲面而來的影像都是虛晃發飄的,北京在他的心里一點點虛幻起來,在他那灌滿沸騰的紅色鉛水的心髒里消融著。李練達又有了那種不真實的感覺,一切都在別處,在遠方,就是不在眼前。李練達和孟凡駿坐在回南鑼鼓巷的出租車里,車里是真空一樣的寂靜,孟凡駿已經在副駕駛的座位上睡過三更去了。李練達心髒里的那些紅色沸騰鉛水正在定型,他無法釋懷自己心里的沉重,而自己的心是一朵盛開的蓮花嗎?朗逸彤和金美玉兩個人打車去向何方了呢?他們有什麼特別的事情嗎?看朗逸彤的神情似乎對落榜並沒有太過在乎,難道說他和金美玉真的有什麼秘密約定嗎?李練達不敢再往深處想,也不想再往深處去想,瞌睡蟲來襲,李練達也將虛幻的北京城緊閉在眼楮之外,被陽光晃動的黑暗里李練達夢到了頤和園雙飛的天鵝,天鵝有龐大的翅膀,掠過那蔚藍色的天空。

李練達被孟凡駿叫醒,南鑼鼓巷到了。

李練達和孟凡駿下車,晴空下的南鑼鼓巷散發著一種元曲的味道。李練達確定自己曾經來過這個鑼鼓巷,朱門、青磚、灰瓦、上馬石、花廳、影壁、垂花門、游廊……這里的每一個細節他都清楚地記得,都是那麼熟悉,李練達想自己是元曲里的人物嗎?

李練達說,孟哥,咱們在鑼鼓巷轉一轉啊!孟凡駿說,那我就陪你轉轉,給你講解一下鑼鼓巷的歷史。這些逸彤我們幾個都太熟悉不過了,我們在這里生在這里長。清朝時逸彤他祖上一直住在東棉花胡同,也就是他姑姑家的那個老宅子,後來他爺爺又在板廠胡同買了一個大宅子,也就是他們後來一直住的那個宅子。文ge時變成大雜院,我們家就是那時候搬過來的,我和逸彤都是在這兒出生的。走,看一下那個老宅子,如今被收回去了,它是僧格林沁府的一部分。我們家原來在後圓恩寺胡同住,文ge時被驅趕出來,現在又搬回去了。

孟凡駿領著李練達再次來到朗逸彤出生的地方,朗逸彤是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可是他卻被他的父親引領到燕都那個偏僻小城,這是大歷史和個人命運的一個交錯。李練達又撫模了那扇門的門釘和門環,仿佛自己就是朗逸彤的化身,去叩響那歷史的門環。他想到朗逸彤離開這座老宅時的情境,那正是一個少年要決定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

孟凡駿說,如果想要了解北京,就得了解四合院的規矩和格局,在過去,四合院的正房、大門及附屬的門墩、門楣裝飾都是有講究的,大門就分五開間、三開間、一開間,一看這個宅子的大門就知道這家的權貴等級。五間三開門的為親王府,紅青油飾,每扇門金釘63顆,正房為七間或九間,以綠色琉璃瓦蓋頂並稱做殿。三間一開門的為郡王府,門釘的數量比親王府少七分之二。三間一開門的為貝勒府,門柱紅青油飾。再往下是屋宇式大門,一開間一開門,鑼鼓巷里最多的是這種大門,正房多為三間。即使是這樣的門還分廣亮大門、金柱大門,多為大官貴族的大宅子,蠻子門、清水脊門等,這些都是小康人家。一會兒你看每戶人家的大門就知道這戶人家的過去,俗話說「看門道」就是由此得來的,但是現在這里住的大多是尋常百姓了,尤其是文ge時期,很多平民百姓涌入,將大宅院的格局破壞,建了無數的臨時的丑陋的房廈子,讓你無法再辨認歷史的痕跡。看門道還有一個方法就是看門墩,也稱門枕石,獅子型代表皇族,抱鼓型或箱子型有獅子的代表高級文官,抱鼓型有獸吻頭代表低級武官,箱子型有雕飾代表低級文官,箱子型無雕飾代表富豪;門枕石代表富家,門枕木代表普通市民。不過有些門墩現在不少都已經消失了。這些已經不是富貴的代表,誰家要是富貴,整一輛好車放在門前,那就足以震撼了。

李練達說,一個四合院有那麼多的說道講究呢?

孟凡駿說,咱們看看逸彤留下的痕跡,這是一首寫給美玉的情詩,雖然小,但是情深意濃銘心刻骨。

李練達說,在哪里?

孟凡駿說,你貼著這兩塊青磚看一看,是不是有幾行小詩。

李練達說,是的,真是有那麼幾行小詩,題目好像是《即使》,詩句是︰天塌地陷後/還會有人在愛/心還在跳/血滴成露/滋潤小草/小草還會織成綠色/綠色還會連天/根深入地。這是彤哥十幾歲寫的情詩?

孟凡駿說,大概是十五、六歲吧!他上高一那年去的燕都。燕京和燕都一字之差,竟然把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了。朗逸彤他父親很固執,脾氣相當暴烈,為人正直,不畏權貴,如果在過去的朝代,肯定是一代忠良。

李練達說,彤哥應該有一個好的歸宿。

孟凡駿說,走吧,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逸彤的足印。咱們逆時針走一圈,我就簡單地把比較有名的幾個宅院給你介紹一下,要想弄明白這里的歷史,就得住下來,住下來還不行,還要一個宅院一個宅院地研究,還要跟那些老人溯源追尋。別看我們在這里很久了,可是很多事情也不見得知道的很多,就是一個大概齊吧!僧格林沁王府是

南鑼鼓巷里最具代表性的建築。據說,1826年清道光六年,僧格林沁出銀6690兩購買了前任杭州織造福德入官的房屋117間與西部的原府連在一起進行改建形成的,其中東所除正院四進外,還有東院四進。東所的大門被改建成五脊六獸三開間的府門,以符合親王府制;王府的正殿仍在中所正院。其最初擁有的一般郡王府,也隨著主人地位的上升而日益擴張,最終發展成「前門在炒豆胡同,後門在板廠胡同,中、東、西三路各四進院落」的巨大建築群。歷史就是這樣的風水輪回,當初僧格林沁風光時不可一世時,將僧王府周圍的四合院都買過來,改造成頗具規模的王府,可是僧格林沁在山東戰死後,他的後代一代不如一代,最後落得個房產被拍賣。都說富貴不過百年,看來歷史上無數次證明這個論斷。

李練達說,我就知道僧格林沁這個名字,在歷史書中被寫得相當壞。

孟凡駿說,歷史都是現代人的歷史,都是後人寫的歷史,有時候不可信,評判標準不一樣,這就是角度問題。我們就按著一側走,我給你挨個說一下這里面住過的名人,四合院的建制就是我剛才說的那樣,有錢的人家,再有錢,不到一定的級別只能是蓋三間正房的格局,有錢也可以多買幾套,形成相連的四合院。這是東棉花胡同,里面有彤哥他們家的老宅子。中央戲劇學院前身是段祺瑞政府的總理靳雲鵬的金粉世家,解放後被改造成中央戲劇學院,《紅高粱》里的姜文、鞏俐都是從這里走出來的,里面住滿了將要粉墨登場演繹戲劇人生也演繹自己人生的人,我或許也會成為他們中的一員。我們那天在棉花胡同里吃飯了,你要是從這里走過,總會遇見一些在熒屏上閃爍的人,各領風***三五年。現在沒有影壇常青樹了,大家都是流星,稍縱即逝的流星,在最美的年華里閃爍。這里還住過一個清末將軍鳳山,他在抵任廣州時被革命黨人拋擲炸彈炸死,客死他鄉,家道中落。這就是一個家族的命運,因為一個人的官運起伏而興衰敗落。這是秦老胡同,里面有清內務府總管大臣索家的府第,門是如意門形式,像是不合規矩,但四合院里有一個典雅別致的綺園,我和逸彤、美玉、一諾小時候曾進去玩過,頗有煙雨江南的意境。這是前圓恩寺胡同。曾住過一個有名的猶太富商。這是後圓恩寺胡同,里面有一個中西合璧的院落,原為清代慶親王次子的府邸,民guo時賣給法國人,曾是蔣介石來北平的行轅。解放後先後為中gong中央華北局、南斯拉夫大使館、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所在地。我們家就住在這里,也被歷史折騰過,文ge時期被沒收,後來又還給我們。胡同13號是寫過《子夜》的茅盾先生的故居,這個胡同出過一個著名的作曲家,就是寫過《打起手鼓敲起鑼》、《祝酒歌》、《在希望的田野上》的時代歌手施光南。農民副總理陳永貴也在這里住過。我們是不是太走馬觀花了?你一時間能記住這麼多東西嗎?

李練達說,沒事的,就是了解一下,我又不寫論文。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泥蝶之舞最新章節 | 泥蝶之舞全文閱讀 | 泥蝶之舞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