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江之濱,碼頭之上。
每天清晨,最早約在凌晨四時,有固定的商販開始打開鋪面的門,江邊漁船的上的婆娘開始洗米做飯,等男人卸下昨天打來的魚筐後趕快吃飯,好早早上岸,那趕腳挑擔的,駕車的從四面八方匯集到集市上來,不分五冬六夏,不管刮風下雨,開始出攤設點,招攬營生。
集市上一派生機的忙碌。
再有就是四郊八鄉的農民,挑著地里吃不完的青菜、鮮藕到這里來擺攤銷售,也有的是把家中的余糧拿到集市上換成錢,另有他用。
碼頭上的商船則卸下成船.成船的布匹、甘蔗、海鮮……吸引著成百上千的百姓到這里來購買。
還有陽青山澤福百姓,山里產的稀罕物真是應有盡有︰榛蘑、大腿蘑、雞腿蘑、黃傘蘑、靈芝蘑、松樹滑;還有不少野果,比如野獼猴桃、山葡萄、核桃、榛子、山里紅、山梨等,另外獵人山上捕來的野味像兔子、野豬、山雞、蛇、鹿;加之動物的毛皮,都豐富著集市。
集市包羅萬象,尤其是臘月的大集,到處事熱熱鬧鬧逛大集、辦年貨的人,辦年貨是過年的一大樂事。人群密布在集市的各個角落,所有的空地都被各類商販佔領,吆喝聲、討價還價聲此起彼伏,提著籃子的、推著獨輪車的、趕著驢馬車的……
那身著樸素的棉襖、摩登的皮衣在人群中時隱時現。農家養的大公雞、草雞蛋、豬、牛、羊肉,;時蔬干貨、水產海鮮、服裝鞋帽應有盡有。
過年歷來都是老百姓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進入臘月,市場上熙熙攘攘的幾乎都是買年貨的人。說到年貨,除了食品以外,更有深受鄉里人的青睞年畫、春聯、鞭炮、小燈籠,都是過年必備之物。
橋上便出現了另一個平時不有的市場,擺滿了春聯、福字、紅燈籠等各類紅色吉慶飾品,前來購買的市民絡繹不絕,圍在攤點前,細細挑選喜愛之物。
貼春聯是過春節的主要風俗之一,它除了給節日增加喜慶氣氛之外,春聯的內容詞句也表達了人們對新一年的美好祝福和企盼。人們把福呀、壽呀、喜呀、財呀統統寫進了春聯,目的是求個吉利,圖個喜慶。看到這紅紅火火的春聯和各種飾品如︰掛門簾子、福字、燈籠、酉字帖(表示有的意思),這些喜慶的東西種類繁多,不計其數,讓人目不暇接。
集市很大,是十里八鄉的物資集散地,天天是小集,三天一大集。
集市里叫賣聲此起彼伏,熱鬧中也給人帶來很多遐想。春節大集,由來已久的年俗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愈加繁榮,令人流連忘返。心里數著還有多少天就可以飽餐一頓炸魚、肉丸子。
過了臘八,再過小年,年味就變得更加實實在在了。攢了一年的白面,蒸餑餑,包包子,到了臘月二十九下午,開始「走油」,炸魚,也炸「面魚」,大街小巷里都洋溢著想了一整年的香味。
集市里有一座古石拱橋,名叫市橋。為啥叫市橋呢?
因為橋是連接渡口與陸地的,橋頭之上,是茂盛的楊樹林,地面夯實平整,成排的門市,是一家家的鋪面,成行的水泥板布設在楊樹林里。這里有菜市、糧食市、五金農具市、雜貨市,門市里打鐵、農具等等,涉及吃喝拉撒的東西一應俱全。
橋下是一段石板路通到渡口,石板路的一側是魚市、海鮮市場;石板路的另一側,是牲口市場花鳥、古玩市場。
這橋變成了集市的分水嶺。所以大家都叫它市橋。見面打招呼,稱自己要到橋上,還是橋下,都明白是要采購什麼貨物去的。
橋下溪水潺潺,清澈無比。溪水由陽青山山頂的山泉匯聚而下,流經鎮子,流過市橋,涌進瑞江里。
又到年底,又逢年集,小伙伴們相約趕年集,買鞭炮。約好在丫頭家匯合,原因是丫頭家離碼頭近,我卻是離市集最遠的。
這真應了一句老話,「遠地方的趕早集」,意思是離集市遠的人,怕晚了趕集的時間,都是早早起床趕路,這樣等來到集市,他最早,人家近處的人不慌不忙,日上三竿才起床,慢慢悠悠的再來逛市場。
我就是個趕早集的主兒。我一個人先到了丫頭家。
丫頭還沒起床呢,更別說其他伙伴了。
丫頭媽在院子里忙活,見我來了,向我問好,詢問爺爺忙些什麼?說這話,就高聲喊丫頭起床。
丫頭伸著懶腰打著哈欠,出來見我。問我怎麼來那麼早?
我說今天醒的早,便起了床早早來了。
丫頭媽得知我還沒吃飯,想好好待我,不讓我在她家跟著丫頭們吃,就喊丫頭上集市上買些東西給我吃。
我說在家隨便吃些就行,丫頭媽說什麼不同意。給了丫頭一些錢,催她快去,丫頭明白媽的心思。接過錢拿著大黑瓷碗撒腿跑了出去。
我和丫頭媽嘮著嗑,幫她干著活。
約十幾分鐘,丫頭端著碗回來了。
丫頭放下碗,就開始大聲嚷嚷︰「氣死我了!」
「誰又惹你了?死丫頭一天到晚咋咋呼呼,什麼事讓你氣成這樣?」丫頭媽問。
丫頭說︰「你讓我給春生哥買吃的,我到集市上,沒看見啥稀罕的,我就想到橋下去看看,看見市橋邊有個「呂記湯圓」,我問他怎麼賣?
那賣湯圓的人還睡著覺呢!見我喊他,睜開眼迷迷瞪瞪的說︰「大的三毛錢一碗,小的五毛錢一碗。」
「奇了怪了,您睡迷糊了是怎麼著?干嘛小的比大的貴?」丫頭不解的問。
「你愛買不買。」說完賣湯圓的又要閉眼睡覺。
丫頭一看這人脾氣大,詢問他︰「行行行,給我來碗小的,是不是湯圓餡不一樣啊?」
賣湯圓的說︰「都一樣。」
丫頭一看理論不過,支了錢,端了湯圓回到家。
「好生奇怪的人啊!」我說。
丫頭媽接過話來︰「哦,你說的是市橋上的‘憨驢’啊!」
丫頭媽看來熟悉賣湯圓的,她說,在這市橋頭上,不久前,看到一位挑擔賣湯元清瘦老頭。他自稱姓呂,可人們都喊他「憨驢」。
因為他的確有許多「憨」處,比如,開市人稠時不見他的蹤影,罷市後和夜里他卻挑著湯元擔四處兜賣。擔頭掛一盞寫著「呂記湯圓」兩字的燈籠。說是兜賣,他卻並不吆喝,而是默不出聲的挑著走。
他是生意好也不喜,生意賴也不急,整日里憨乎乎咪咪癢癢的,像是睡不醒。更使人驚異的是他的湯元的價格與眾不同,大的三毛錢一碗,小的一碗卻要五毛錢!
人們都買大湯園,而從不問津小湯園,他反而自言自語的慨嘆︰「如今人心不古,無人可度。」誰也不懂他這話的意思,只認為他在發憨罷了。
我問丫頭︰「憨驢都三毛錢一碗大的,你為何不買大碗的?」
丫頭說︰「我認為他自凡是小的賣的比大的貴,必有特別之處。我也想叫春生哥吃碗好的。」
我心里一陣感動。端過碗想將湯圓分開和丫頭一起喝了,丫頭死活不肯,我于是把這碗小的湯圓喝了。味道是特別新鮮。
我也對這特別的「憨驢」產生了特別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