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79 第十三章 3.大隱隱于朝

作者 ︰ 哭之笑之

漢初「七國之亂」,宇文?當然十分清楚。漢高祖劉邦審時度勢,為了團結所有可以團結的力量來維護在暴秦廢墟上初建的大漢帝國,他重新啟用了被秦始皇廢除的分封制,一口氣分封了七個異姓王,采取了郡國並行的管理方式。也就是在秦國郡縣制的基礎上一定程度地復闢了上古的封建制,封建者,封邦建國是也。這種因時制宜的方式固然起到了在大漢初建時的穩定作用,但無疑也埋下了封建割據弱化中央集權的隱患。劉邦顯然很善于總結前朝失敗的經驗,他不僅吸取了暴秦二世而亡的經驗,也沒有忘記東周王朝最終覆滅的原因。東周末年,周初一千八百國經過無數次的征伐兼並已只剩戰國七雄,天下已不知有周,中央政權早已名存實亡,這就是封建制所帶來的最終惡果。所以在大漢政權穩定後,劉邦就開始著手鏟除異姓諸王。是他正式寫下了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的注解,成為後世新王朝建立之後的行動範本。應該說,劉邦的封王和削藩都做得很成功,但他卻在這一系列成功之後來了個狗尾續貂。削平異姓七王之後竟又分封了同姓九王,並殺馬為誓︰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為後來的「七國之亂」埋下了禍根。

隨著分封諸國勢力的逐漸坐大,劉邦的後繼子孫感到了越來越大的挑戰和壓力,削藩也就成了皇帝和擁護皇權者越來越迫切的願望。高祖之子,文帝劉恆就已尋機先行削平了濟北王和淮南王。到了高祖之孫景帝劉啟時,則已將晁錯的《削藩策》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並開始執行。至此,無法調和的中央皇權和諸侯王權之間的矛盾終于全面爆發,以吳王劉濞為首的同姓諸王聯合叛亂,參與叛亂還有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史稱「七國之亂」。「七國之亂」在十個月之後就被鎮壓,劉濞逃到東甌,為東甌王所殺獻給了大漢朝廷。其余六王皆畏罪自殺,七國盡被廢除。

審弘見宇文?有所觸動,神色黯然,不由信心大增,再接再厲道︰「天元帝殺齊王于前,封五國于後,所為何來?實是他自忖德薄才疏,因自危圖安,就必須拿叔輩諸王下手。只緣先皇武帝尸骨未寒,五王勢力猶存,天元尚不敢過分相逼。但待到南陳被滅天下一統,皇權威加四海時,藩王的存留便不再是一個尚需斟酌的問題了。」

听罷這一席話,宇文?眉頭緊鎖久久沒有言語,直到冉治齊清咳了一聲,他才從自己紛亂的心緒中回復過來,對審弘說︰「如此請容我三思,審先生暫且先下去休息吧。」

審弘看了看冉氏父子,知道滕王要和他們商議之後才能定奪了,便起身施禮道︰「請滕王殿下早做定奪,時不我待,莫失良機,在下告退。」

待審弘退下,宇文?的目光轉向冉治齊,顯然是在征詢他的意見。冉治齊捋了捋花白的長須,布滿皺褶的臉上帶著憂慮,他說︰「王爺是心動了還是恐懼了?」

宇文?沒想到他這麼問,愣怔了一會低下頭不無沮喪地說︰「我……是心生恐懼了……」

這時冉文淵去大聲道︰「王爺有甚可懼啊!趙王的意思已經再清楚不過了,要趁朝廷再次對伐陳的機會保您復出,重掌大權。陳王、代王那邊不敢說,但越王必然是也會大力支持。您一旦起復,不但您自己再無後顧之憂,也能為幾位王兄遮風避雨啊,您還有什麼可猶豫的?」

宇文?看了看冉文淵,離席起身踱至窗前,他看著時近黃昏的天色,嘆氣道︰「你們應該知道,我生性恬淡,與世無爭。只因身為皇族,家國有命,我自責無旁貸,但讓我去求去爭,實非我願。」

冉文淵急道︰「王爺啊,方才審先生已經說得明白,您想做一個太平王爺,可如今的實勢所迫,不在此時有所作為,待克復淮南之後,家國之事恐再無五王置喙之機了。樹欲靜而風不止,您不能束手待斃啊!」

宇文?背負著雙手看著窗外,沒有說話。

冉文淵進一步說︰「您更不能坐視四位王兄落得個沒有下場啊!」

宇文?的身軀微微戰栗了一下,痛苦地說︰「結果真的會有審先生說得那麼可怕嗎?」

冉文淵正欲答話,被父親冉治齊用手按住了肩膀阻止,冉治齊悠然道︰「那不過是趙王欲說動王爺的夸張之詞,有些危言聳听了。」

「哦!」宇文?像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看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猝然回身,用期待的眼神看著冉治齊。

冉文淵則困惑不解又大失所望的眼神看著自己的父親。

冉治齊慢條斯理地繼續說︰「本朝給五王封邦建國不同于姬周,不同于前漢,亦不同于西晉。此前諸朝的封建制皆在配享食邑的同時賦予諸侯國主以地方上的軍政大權,在分封諸侯的國內,國主就是至高無上的君王。反觀我朝的五王封國,僅僅配享一兩個郡的食邑而已,徒有尊榮毫無實權,無權過問封國內的政務,更無權調動封國內的一兵一卒。」

冉文淵插口問道︰「這樣的差別就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

冉治齊沒有直接回答,繼續說︰「前朝的方式會導致兩種結果,我朝的方式也會導致兩種結果。」

宇文?重新坐了下來,道︰「願聞其詳。」

「前朝有權的分封會導致諸侯強而朝廷弱,天下分裂,比如東周的春秋戰國,又如西晉的八王之亂;或者朝廷強而諸侯弱,削藩除國,比如前漢七國之亂。我朝的無權分封則將導致或削藩除國,或無疾而終,比如漢武帝《推恩令》之後存在的那些小國小邦。」

听到這里,宇文?的神色重又黯然,也就是說不爭取改變目前處境的結果最好不過是落個「無疾而終」。

冉文淵的眼神里露出對父親的欽佩之情,姜還是老的辣啊。

沉默了少頃,宇文?皺眉道︰「依冉老先生的說法,此次力爭重掌大權,最終豈不是會導致變成前朝分封制的結果?不是我諸侯國強致山河破碎,便是朝廷強而滅我諸侯……如此結果還不如隨遇而安以留清名。」

冉治齊微笑搖頭道︰「非也非也!王爺此次要爭取的不是有實權的封國之君,而是成為有實權的朝廷之臣,如同封國之前,在朝為官,謀的是全國謀的是天下,並不是爭小小滕國的軍政權力。」

冉文淵接口道︰「我明白父親之言了。有權封國與朝廷爭利,遲早導致戰爭,無權封國雖看似無害國家,卻也非萬全之策。只有在朝為官,與朝廷休戚與共,皇帝放心,王爺安心,才是長久之計。」

冉治齊點頭道︰「所以數月前封國之時,我勸王爺堅辭不受,正是此理。這封國之榮實為金絲籠啊,被困其中就只有掙破牢籠與任人宰割兩條路而已,如此極端的結果都不是王爺所願。正所謂大隱隱于朝,王爺沖淡平和,無心功名利祿,奈何身為宗親貴冑,身份所在,是學不了那中隱和小隱的,唯一安身立命與世無爭的辦法就只有隱于朝堂之上啦。」

冉文淵急切地點頭深表贊同,宇文?卻依舊猶豫︰「可,可數月前封國之舉,不就是天元皇帝不願讓我與諸王兄掌權為官嗎?顯然他是不放心我們身在朝堂。」

「王爺錯了。」冉治齊道,「封國之前五王手中的權力很大,最關鍵的是那些權勢基本來自先皇武帝,並非天元帝的賦予。經歷過傳位齊王還是傳位太子風波的天元帝,對位高權重的幾位叔父大有戒心,也是人之常情,加之獵場謀刺案,使其更加疑心五王有篡位之想,才有了封國之舉。如今王爺攜對陳作戰的豐富經驗為國請命,何疑之有?戰後便交還兵權,請朝廷另付使命,此權由天元帝賦予,在其斟酌控制之下,自無可慮,如此才是皆大歡喜。」

「對啊!」冉文淵撫掌道,「當此國家用人之際,王爺復出合情合理。據臣所知,那天元帝一開始也不願發動此戰,只因有星象吉兆才勉強下了決心,王爺此刻請命,天元帝又多一分戰勝的把握,斷無不允之理啊。不如我們立刻聯絡陳王、越王、代王,五王一起聯名上書,必可確保成功起復。」

冉治齊道︰「你說的前半截都對,但後面說錯了。我們不但不能聯絡陳、越、代三王,也不要讓趙王聯名,滕王殿下獨自上書請命即可。」

「何故?」

「天元帝最忌憚的是五王齊心合力,聯名豈不是自討沒趣?」

冉文淵再次對父親佩服得五體投地,宇文?則不置可否地慢慢點著頭,眼神卻仍然充滿著猶疑。

更多到,地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公元579最新章節 | 公元579全文閱讀 | 公元579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