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見說橘子好的,但沒見過說的這樣好的。
楚辭開篇就以「後皇嘉樹」來高度贊揚這美好的桔樹,連帶著種他的土都沾光,被加上了敬語成為後皇,即皇天後土。其後更是標明桔樹「更一志兮」,說具有專一的心志,說桔樹就認定一個地方,哪兒都不去,就愛腳下的這方土地,很執著和專一的品性,真是其心堅如磐石,就好像兩個相愛的人,互相愛慕,矢志不移,是不是以後戀人可以考慮把送玫瑰改成送橘子,好好的玫瑰摘下來就枯萎了,好好的花成了一堆垃圾,怪可惜的,還是開在枝頭的好,我看不如改送橘子,又經濟又實惠,兼美月復還可以博得愛花、惜花之名。
我本人是從小就喜歡吃橘子,這南國多橘,我從小在荊江堤畔長大,江陵地區就是產橘子的好地方,橘子多的吃不完,而且價錢是極便宜,小時候坐著邊看電視邊吃橘子,一口氣能吃三四斤,估計是可以一日無飯吃,但不可一日無橘吃。
小時候不愛喝水,渴了就吃水果,橘子又酸又甜,很解渴,又很方便,很容易剝皮,所以喜歡吃。
但那時還不知道橘子還有如此高貴的內涵,還可以跟愛國這樣偉大的思緒連載在一起,現在想想,還是很崇拜屈子,詩人果然是與眾不同,連思路都和人家不一樣,不是光想到吃,光這一點,就讓人很是佩服。
幾乎每篇品論《橘頌》的文章都會說是開了詠物詩的先河,可不是,我記得初中有篇北宋時期的散文就叫《愛蓮說》,是借花喻人,和屈子的橘子頌差不多的思路,可見人還是多讀書好,自己在家閉門構思文章,想的氣葷八素的,以為自己是獨創,其實前人早就有這種寫法,只是你自己不知道而已,平白的走了許多的彎路,還不及人家寫的,這流傳下來的文章,都是經歷了時間的過濾後的結晶,想超越自然是很難,還是模仿再超越比較容易。
像這種雖是同一種思路,但是另闢蹊徑的文章還有很多,比如唐代劉禹錫的《陋室銘》,記得也是初中書里的古代描景狀物的散文,表達的是作者的高風亮潔,我每每讀到《陋室銘》的時候就想起梁實秋的《雅居》,兩文有異曲同工之妙,而且文風也很像,都是一種幽默調侃的味道。不同的是梁實秋的《雅居》流露出一種很是樂觀的精神,屋子雖破,雨漏如注,主人卻是春風滿面,心情一點都沒所影響,而《陋室銘》化嚴肅為滑稽,是作者內心不平之氣的流露,表達的情緒不同而已。《陋室銘》中的銘作為文體,一般是極為嚴肅的,但作者給陋室作銘,就帶點滑稽了,而且其中還有歪曲孔子的意思,就更滑稽了,但這絲毫不影響這篇《陋室銘》佳文的妙處!
讀了橘子頌以後我更愛吃橘子了,不知這算不算對屈子的褻瀆,地下有知的屈子會不會傷心,其實我一直覺得屈子寫的文章太沉重,很是悲滄!想輕松一下,于是寫下了笑侃《橘頌》,沒有惡意,只是調低一下自己的傷感度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