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有驚人的相似,故事也有驚人的相似。
一個是幾千年前《孤兒行》,一個是享譽中外的名著《悲慘世界》,一個是詩,一個是小說,卻同時都選擇同一個題材,從而描寫了一個重金錢、輕人情、人與人之間充滿虐待和欺壓的黑暗現實,感動了千千萬萬的讀者。
《悲慘世界》里,那個小孩的母親買牙齒,買頭發,當妓女,為的是賺錢能養活女兒,可是她把錢寄給遠在他鄉,寄人籬下的女兒,那家狠毒的婦人卻把這些錢和物品給了自己的孩子,而她的女兒依然在寒冷的冬天衣不蔽體,食無飽日,挑水劈材作苦力,過著十分悲慘的日子。
在這首《孤兒行》里也是同樣以血淚控訴虐待的故事,只是用詩的形式表現出來。
《孤兒行》以寫法的變化,詩可分為三部分︰首三句是第一部分,自嘆身世,「生」、「遇」、「苦」三字定一篇的基調,「孤兒生,孤兒遇生,命當獨苦。」
中間是第二部分,寫兄嫂虐待的情景,是詩的主體部分。
「父母在時,乘堅車,駕駟馬。父母已去,兄嫂令我行賈。南到九江,東到齊與魯。臘月來歸,不敢自言苦。頭多蟣虱,面目多塵土。大兄言辦飯,大嫂言視馬。上高堂,行取殿下堂。孤兒淚下如雨。
使我朝行汲,暮得水來歸。手為錯,足下無菲。愴愴履霜,中多蒺藜。拔斷蒺藜腸肉中,愴欲悲。淚下渫渫,清涕累累。冬無復襦,夏無單衣。居生不樂,不如早去,下從地下黃泉。
春氣動,草萌芽。三月蠶桑,六月收瓜。將是瓜車,來到還家。瓜車反覆。助我者少,啖瓜者多。願還我蒂,兄與嫂嚴。獨且急歸,當興校計。
這一部分,又分行賈、行汲、收瓜三個層次。用賦的鋪排的方法,把孤兒的不幸和痛苦放在多重角度、多重背景下描寫。一日寫從早從晚,一年寫四季,冬天沒有鞋子,腳都劃破了,夏天沒有衣服,春天是做「春桑」,六月「收瓜。」
收瓜是重點,因為車翻了,瓜倒了一地,過路的人都爭著吃瓜,沒人幫他,所以回家後被兄嫂打罵。
這個孤兒的悲慘命運又像那個《賣火柴的小女孩》,《三毛流浪記》,都是寫了一個欺壓的現實社會。
最後一部分「亂曰」作結。
「亂曰︰里中一何譊譊,願欲寄尺書,將與地下父母,兄嫂難與久居。」
藝術上,此詩用口語,明白如話,淺俗質樸,句式長短參差,真切感人。谷伸德潛,《古詩源》說︰「極瑣碎,極古奧,斷續無端,起落無跡,淚痕血點,結綴而成。」
樂府是緣事而發的作品,宋長白《柳亭詩話》說︰「每讀一過,覺得悲風刺人毛骨。後賢遇此種題,雖極力描摹,讀之如嚼蠟,淚亦不能為之墮,心亦不能為之哀也。」這篇《孤兒行》與《飲馬長城窟行》等一起,都是社會氣息濃郁的詩篇。特別是《孤兒行》代表了百姓困厄,漢代衰亡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