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上說,「(孫)策為人,美姿顏,好笑語,性闊達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見者,莫不盡心,樂為致死。」江表傳曰︰策時年少,雖有位號,而士民皆呼為孫郎。
孫策10余歲時,已開始結交當地知名之士。舒縣(今安徽廬江縣西)人周瑜與孫策同歲,也英武豪邁,少年早成,听到孫策的名聲,便從舒縣前來拜訪,兩人一見如故,互相推心置月復。周瑜勸孫策移居舒縣,孫策同意,周瑜就把臨近道路的一座大宅院讓給孫策居住。周瑜還到內堂去拜見了孫策的母親,兩家互通有無。
興平二年(195年)孫策進攻劉繇設在牛渚(今安徽當涂縣西北長江邊)的營地。當時,彭城國(今江蘇徐州)相薛禮、下邳國(今江蘇邳縣一帶)相丹陽人笮融都擁戴劉繇為盟主,薛禮駐守秣陵(今南京)城,笮融駐軍秣陵縣南,都被孫策擊破。孫策又攻破劉繇駐在梅陵(今安徽南陵縣)的一支部隊,轉而進攻湖孰(南京江寧區湖孰)、江乘(今南京棲霞山附近江邊),全都攻克。于是到曲阿(江蘇鎮江)進擊劉繇。
民間傳說,當年孫策平定江東時,曾在南京的秣陵關打了一場硬仗,不僅掛了彩,城關也沒攻下。秣陵縣城在方山以西,當時,孫策的對手是南京土著軍閥笮融。孫策強攻秣陵關不下,只得繞過秣陵關,直取笮融的老板劉繇的老巢曲阿(今鎮江丹徒)。後來,在一次戰爭中,笮融被孫策追到方山(今南京江寧區),落馬身亡,據說如今當地還留有笮融倒馬澗的地名(一說,笮融是後來與上司劉繇鬧翻,內訌而死)。當年孫策大本營就在方山南麓,就是現今南京江寧區的間西村、間東村一帶,方山上還有孫權點將台遺址。
建安二年(197年),曹操派議郎王浦攜帶獻帝詔書,去任命孫策為騎都尉,承襲父親孫堅的爵位烏程侯,兼任會稽郡太守。命令孫策與呂布及吳郡太守陳瑀共同討伐袁術。孫策想得到將軍的名號,以抬高自己的地位,王浦就以獻帝代表的名義,任命他為明漢將軍。
孫策佔據了江東,雄心勃勃地想向北發展。當初,孫策曾殺死吳郡(治所在今蘇州)太守許貢,許貢的家奴和門客藏在民間,打算為許貢報仇。孫策性喜打獵,經常在外追趕野獸,他騎的一匹駿馬速度極快,衛士們的馬根本追不上。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孫策去打獵,正當他快如疾風地奔馳時,突然從草叢中竄出3個人,彎弓搭箭,向他射來。孫策倉猝間,不及躲避,面頰中箭。這時,後面的隨從騎馬趕到,將3個人殺死。
孫策受傷很重,召喚張昭等人,對他們說︰「中原正在大亂,以吳、越的人力,據守三江險要,足以坐觀成敗。你們一定要好好輔佐我的弟弟!」把孫權叫來,把印綬給孫權佩上,對孫權說︰「率領江東的人馬,決戰于疆場,與天下英雄相爭,你不如我;遴選賢才,任用能臣,使他們各盡忠心,保守江東,我不如你。」同時還交待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初四,孫策去世,時年26歲。追謚為長沙恆王,葬高陵即孫堅陵。
南宋範成大作有《長沙王墓》詩一首︰「英雄轉眼逐東流,百戰功夫土一抔;蕎麥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
關于孫策的死有兩種說法︰
第一,孫策受傷,醫生告訴他,說這傷可治,但應好好養護,百日內不能有劇烈活動。孫策拿過鏡子自照面目,對左右說︰「臉成了這個樣子,還能建功立業嗎?」奮起虎威,推幾大吼,傷口都裂開了,當夜死去(真夠種)。
第二,孫策死于于吉(于吉東漢末期的道士,被孫策以「幻惑人心」的罪名斬首)作祟。「小霸王(孫策綽號)怒斬于吉」以後,每一獨坐,就好像于吉在左右,心中十分惱火。這次調治箭傷剛有起色,引鏡自照,又見于吉立在鏡中,回頭看,不見于吉,如是再三。孫策摔破鏡子,奮力大吼,傷口崩裂而死。
孫策死後,孫權悲痛號哭,沒有去主持軍政事務。張昭對他說︰「孫孝廉,這難道是哭的時候嗎?」于是給孫權換好官服,扶孫權上馬,要他出去巡視軍營。張昭率領僚屬,向朝廷上表奏報孫策的死訊,並通知屬下郡、縣,命令各地官吏和大小將領都嚴守崗位。周瑜從巴丘(今湖南岳陽樓一帶)率兵前來奔喪,就留在吳郡,擔任中護軍,與張昭一起主持軍政事務。當時孫策雖然已經佔有會稽、吳郡、丹陽、豫章、廬江、廬陵這幾個郡,但偏遠山區,還未全部控制。流亡客居在江南的士大夫,也還懷有暫時避難的想法,與孫策、孫權未建立起穩定的君臣關系。但張昭、周瑜等人認為可以與孫權共同完成大業,于是盡心盡力地為孫權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