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皇帝孫權
太祖大皇帝孫權(182—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富陽)人。「蓋孫武之後也。」據傳是春秋時期兵法家孫武的第22代孫,是孫堅的第二個兒子。三國鼎立時期吳國的建立者,也是第一個在南京建都立國的皇帝。
孫權的父親孫堅(156—192年),字文台,漢末群雄之一,吳國的奠基人。少時為縣吏,性闊達,好奇節。中平元年(184年),與朱雋一起剿滅黃巾軍。官職為別部司馬、議郎、歷任鹽瀆縣(今江蘇鹽城)、盱眙縣、下邳縣(今江蘇邳縣東)三縣縣丞,所到之處,甚有聲望,官吏百姓也親近順服。後任破虜將軍兼豫州刺史、長沙太守,後封烏程(今浙江湖州)侯。參加過諸侯聯合討伐董卓之戰。因官至破虜將軍,又稱「孫破虜」。
當初,孫堅娶錢塘吳姓女子為妻(吳國太),生4子1女。4子︰孫策、孫權、孫翊、孫匡;1女︰孫尚香。孫堅長年征戰,將家眷留在壽春(今安徽壽縣)。
漢靈帝劉宏中平元年(184年),黃巾軍領袖張角在魏郡(鄴城今河南安陽市城北)起事,自稱黃天泰平。黃巾軍皆著黃巾為摽幟,時人謂之「黃巾」,亦名為「蛾賊」。所到之處,燔燒郡縣,殺害長吏,旬日之間,天下響應,京師震動。漢靈帝慌忙調集各地精兵,進剿黃巾軍。各地豪強地主也紛紛起兵,配合官軍鎮壓起義,其中著名的有袁紹、袁術、公孫瓚、曹操、孫堅、劉備等。此時,東漢朝廷派遣車騎將軍皇甫嵩、中郎將硃俊率軍討伐。硃俊表請孫堅為佐軍司馬,鄉里少年隨在下邳者皆原從。孫堅又募諸商旅及淮、泗精兵,合千許人,與硃俊並力奮擊,所向無敵。一次,孫堅乘勝深入,于西華失利。孫堅受傷墮馬,臥草中。軍眾分散,不知孫堅所在。孫堅所騎驄馬馳回軍營,踣(b 倒地)地呼鳴,將士隨馬于草中找到孫堅。孫堅還營十數日,創傷才愈合,然後繼續出戰(可見孫權的老子就是驍勇善戰,所向無敵的大英雄)。
初平二年(191年),袁術派孫堅去攻擊荊州刺史劉表,劉表派部將黃祖在樊城和今河南鄧縣一帶迎戰。孫堅打敗黃祖,于是圍困襄陽。劉表派黃祖乘夜偷偷出城,前去調集各郡的授軍,黃祖率軍想要返回襄陽時,孫堅迎擊,黃祖敗退,逃入峴山(今湖北襄樊襄城區以南)。孫堅乘勝連夜追趕,黃祖的部曲潛伏在竹林樹叢之中,用暗箭將孫堅射死。時年37歲。
孫堅死時,孫策剛剛17歲,他將孫堅的靈柩運回老家曲阿(江蘇丹陽司徒鎮)安葬。孫權的母親吳國太死後與夫君孫堅合葬。
孫權稱帝後改「墓」為「陵」,號「高陵」。孫策的墓也在附近,俗稱「孫將軍墳」。高陵位于江蘇鎮江丹陽司徒鎮大墳村北。陵墓高18米,直徑130米左右。陵東側有條河,古稱吳陵港。此處為三國吳王陵墓地。孫堅陵在大墳,因墳似墩,陵墓亦稱墩下墩,孫策在下墩,孫權祖父孫鐘墓在西(一說孫堅墓位于今蘇州盤門外,俗稱「孫王墳」)。
事畢,孫策渡江,居留在江都(今江蘇揚州),結交天下豪杰,立志為父親報仇。後投靠袁術,不得志。興平二年(195年),率其父所部千余人渡江,攻揚州刺史劉繇、會稽太守王朗諸部。孫策善用兵,軍紀嚴明,在江東得到土著豪門顧、陸、宋、張及江北土族周瑜、張昭的支持,很快就佔領了會嵇郡、吳郡、丹陽郡、豫章郡、廬陵郡、廬江郡6郡81縣,在江東站穩了腳跟,奠定了東吳政權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