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力據江東
孫權19歲就繼承了其兄孫策之位,力據江東。他牢記孫策臨終囑咐︰「舉賢任能,各盡其心,以保江東」(《三國志》卷四十六《孫策傳》)。「保有江東」便成為孫權立國的基礎。
但是孫權並不甘心于僅僅「保有江東」,而是積極尋求向外發展。孫權初見魯肅,二人「合榻對飲」,魯肅分析天下形勢,向孫權進計︰「漢室不可復興,曹操不可卒除。為將軍計,惟有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剿除黃祖,進伐劉表,竟長江所及,據而有之,然後建號帝王以圖天下,此高帝之業也。」(《三國志》卷五十四《魯肅傳》)指出了佔有長江全線在孫吳霸業中的重要地位。
孫權于建安八年、十二年、十三年屢次對黃祖進行征討,與其說是為報父仇,實際上是要實現「竟長江所及」的戰略目標。當時黃祖、劉表,據有荊州(今湖北荊州),處于孫權的長江上游。建安十三年(208年),孫權起兵西進,收復甘寧,終于剿滅了黃祖。
建安十六年(211年),孫權從京口(今鎮江市)徙至秣陵。次年改秣陵為建業。並築石頭城為水、陸軍基地。18年後孫權定都建業時,放棄了經秦漢400年經營已經富庶繁榮的秣陵舊城,選定依憑長江天險、利于軍防的今南京市區的建業城址,營建新都。
有人認為,孫權以建業為都城,是南京真正成為城市的開端。後來的東晉、南朝的宋、齊、梁、陳建康都城;南唐的金陵都城;以及明代南京城以至今日南京市,都是在吳都建業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的。為防範魏王曹操的侵犯,孫權作濡須塢(即在濡須水兩岸,修築城寨,稱濡須塢,也稱偃月塢)作為防守。
建安十八年(213年),正月,曹操大軍攻到濡須口(在今安徽巢縣南),號稱步、騎兵40萬人,攻破孫權設在長江西岸的營寨,俘獲孫權部下的都督公孫陽。孫權率領7萬人抵抗曹軍,兩軍相持1個多月。孫權英武果斷,膽略過人。他在濡須口乘船觀察曹操軍營的陣容,異常鎮定自若。當時,魏軍弓箭齊發,箭鏃集中在孫權船的一側。孫權下令掉轉船頭,再以另一側受箭,待箭勻船平後再安全駛回,回轉時還奏起軍樂。曹操看到孫權的戰船、武器精良,軍隊嚴整,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在曹操進攻荊州之際病死,其子劉琮以荊州投降曹操)兒子若豚犬耳!」據《三國志》記載︰曹操「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謂‘生子當如孫仲謀’」。有人認為曹操除了佩服孫權的政治謀略外,孫權的身材相貌,體魄精神,也強于他的兒子曹丕、曹植,才說出這番話的。
接著,孫權寫信給曹操,說︰「春水正要上漲,您應當趕快撤軍。」另附的一張紙上寫著︰「您不死,我就不能安寧。」曹操對部將們說︰「孫權不欺騙我。」于是撤軍返回北方。
五月初十,獻帝封曹操為魏公,把冀州屬下的10個郡作為他的封地,曹操仍繼續擔任丞相,兼任冀州牧。同時,加「九錫」。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五月,漢獻帝劉協進封魏公曹操為魏王。建安二十二年(217年)二月,曹操又來濡須口攻打孫權。3月曹操撤軍,孫權派都尉徐詳到曹操那里請求投降。曹操派使者回復,願意建立友好關系,發誓與孫權重結姻親。
四月,獻帝下詔︰魏王曹操可用皇帝專用的旌旗,出入同帝王一樣稱警蹕,實行戒嚴和清道。十月,獻帝下詔增加魏王曹操的特權︰魏王曹操所戴王冠可有12條旒,可乘金根車,以6匹馬駕駛,可設5時副車。魏王曹操立五官中郎將曹丕為太子。即便如此,曹操至死都沒有稱帝。
劉備(161—223年)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即蜀漢昭烈帝,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相傳是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劉備幼年喪父,家境貧苦,與母親一起靠販賣草鞋為生。劉備身高七尺五寸,雙手下垂時能夠超過膝蓋,耳朵很大,連自己的眼楮都能看得到。他胸懷大志,不多說話,喜怒不形于色。在鎮壓黃巾起義時結識關羽、張飛二人。鎮壓黃巾後,劉備被封為安西縣令,後因不滿督郵對自己的百般刁難,鞭打督郵後棄官出走。後又投奔公孫瓚,被封為平原(山東德州陵縣)國相(指侯國的長官)。後來做過徐州牧和空頭的豫州(河南豫州)牧,所以世稱「劉豫州」。官渡之戰後,劉備投奔劉表。劉表讓他屯兵新野、樊城一帶,為自己據守阻止曹軍南下的門戶。但劉備志在「匡復漢室」,所以就趁著這一機會擴充軍隊、網羅人材。他這時擁有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謀士、猛將,是曹操吞並天下的又一重要障礙。
從建安二年(191年)起,曹操利用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東征西討,開始了他翦滅群雄,統一北方的戰爭。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中擊敗袁紹,進而統一了北方,佔據了幽、冀、青、並、兗、豫、徐和司隸(今河南洛陽一帶)共8州的地盤,形成了獨佔中原的格局。
對曹操來說,當時南方的主要割據勢力有兩個,一個是東吳的孫權,據有揚州6郡。另一個是荊州的劉表。
至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兵鋒轉而南向。7月,進軍南征荊州劉表。接著,曹操又在當陽長阪(今湖北當陽東北)大敗劉備。曹操佔了荊、襄(今湖北襄樊)後給孫權寫信,直意要取下東吳。
東吳內部分為主戰和主和兩派,主戰以黃蓋為首,主和以張昭為首。但孫權卻有意一戰。此時,魯肅從江夏帶來諸葛亮表明劉備聯吳抗曹的決心。周瑜也歷數了曹操的種種弊端,說明戰有望獲勝。孫權果斷決定,以周瑜為主帥,出兵三江口,與曹操決戰。這便是歷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