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後人評價
——叱 風雲的開國皇帝,敢于祛除弊政,恪盡節儉。能容人、善用人。
——他崇尚節儉,反對奢糜,並以身作則,將宮殿、御用儀仗等凡用金、銅制作的器具全部用鐵器替代,衣服上的玉佩等統統取消。
——借鑒了宋滅亡的教訓,以寬厚為本,提倡節儉。他在位4年,他臨死前,要求其子武帝繼續其統治方針,並且不要手足相殘。武帝遵其遺囑,繼續統治國家,使南朝又出現了一段相對穩定發展的階段。
——性深沉,通經史,勤朝政,生活儉樸,博學能文,深沉而有大量。
——少有大志,喜怒不形于色,常常靜默,常有四海之心;博學善文,工草隸書;長得儀表英異,寬額方臉,聲如洪鐘,身高七尺五寸,遍體有魚鱗紋。
——工書,唐代張懷瓘《書斷》稱其「善行草,篤好不已,祖述子敬,稍乏筋骨。
——《南齊書》「贊曰︰于皇太祖,有命自天,同度宇宙,合量山淵。宋德不紹,神器虛傳。寧亂以武,黜暴資賢。庸發西疆,功興北翰,偏師獨克,孤旅霆斷。援旆東夏,職司靜亂;指斧徐方,時惟伐叛;抗威京輦,坐清江漢。文藝在躬,芳塵淵塞。用下以才,鎮民以德。端己雄睟,君臨尊默。苞括四海,大造家國。」
(9)蕭道成年表
元嘉四年(427年),生于江蘇常州武進西北萬綏鎮(原名「萬歲鎮」)。
元嘉十七年(440年),就讀于儒師雷次宗開辦的雞籠山學館,學習治《禮》及《左氏春秋》。後來,舍業隨父南行。
元嘉十九年(442年),領偏軍討沔北(今陝西省北部)蠻。
元嘉二十一年(444年),北伐索虜至丘檻山(一說今祁連山一帶),並破走。
元嘉二十三年(446年),破沔北樊城、鄧州山蠻。初為左軍中兵參軍。
元嘉二十七年(450年),宋文帝劉義隆使蕭道成宣旨,授節度。
元嘉二十九年(452年),蕭道成領偏軍北征甘肅仇池(甘肅南部)中,破敵武興、蘭皋二壘,遂從谷口(在今陝西淳化西北)入關,佔談提城。因戰功襲父爵「晉興縣男」。
孝建元年(454年),蕭道成出任江夏王劉義恭的大司馬參軍,遷員外郎、直閣中書舍人(掌制誥,撰擬詔旨)、西陽王劉子尚的撫軍參軍、建康令。
元徽二年(474年),平江州刺史桂陽王休範的反叛,進爵為公,遷中領軍將軍,掌握了禁衛軍,督5州軍事。
昇明元年(477年)七月,殺後廢帝劉昱,立劉準(順帝)。
建元元年(479年)三月初二,蕭道成為相國,總領百官,號稱齊公。四月初一,進封齊公蕭道成為王。四月二十日,順帝禪位,蕭道成稱帝,改國號齊,年號建元,史稱南齊。
建元二年(480年),改建建康城牆,用磚砌築。
建元四年(482年)三月初八,殂于臨光殿,享年56歲。廟號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