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 第二冊 南唐篇 中主李璟

作者 ︰ 肖堯

南唐自從惟上動用軍隊和割讓長江以北土地,向後周臣服以來,每年按時上貢進獻,國庫儲備空虛耗盡,錢幣越來越少,而物價猛漲。禮部侍郎鐘謨請求鑄造大錢,一當五十,中書舍人韓熙載請求鑄造鐵錢;李景開始都不采納,鐘謨陳述請求不止,于是听從。當月,開始鑄造一當十的大錢,錢上文字為「永通泉貨」,又鑄造一當二的錢,錢上文字為「唐國通寶」,與唐開元錢同時通行。

九月初四,南唐太子李弘冀去世,有關官員引舉他浙西的戰功,將謚號定為武宣。句容縣尉全俶人張洎上奏說︰「太子的德行,主要在于孝敬,如今卻根據武功而定謚號,不符合防微杜漸而注重德行的原則。」于是改謚號為文獻;提升張洎為上元縣(今南京)尉。

南唐禮部侍郎、知尚書省事鐘謨多次奉命出使進入後周,將後周柴榮命令傳達給李景,柴榮和李景都厚待他,鐘謨仗恃這些在國中驕橫跋扈,尚書、中書、門下三省事務都加干預。

文獻太子李弘冀總理朝政時,鐘謨請求兼任東宮官職沒得到,于是薦舉與他相好的閻式為司議郎,掌握各個部門奏報文書。李德明之死,唐鎬參預其中陰謀,鐘謨聞悉唐鎬接受賄賂,曾經當面質問他,唐鎬很恐懼。鐘謨與天威都虞候張巒親善,多次在私宅中屏避他人談到半夜,唐鎬對李景說他們的壞話︰「鐘謨與張巒的氣質族類不同,但來往非常親密,鐘謨多次出使中原,張巒是北方人,恐怕他們有不同尋常的陰謀。」又說︰「‘永通泉貨’字樣的大錢民間有很多人偽造,犯法的人不少。」到文獻太子李弘冀去世,李景準備立他同母弟鄭王李從嘉(後改名為李煜)為繼承人,鐘謨曾經和紀公李從善一同奉命出使到後周,相互關系深厚友善,鐘謨對李景說︰「李從嘉德行輕浮志趣懦弱,又酷信佛教,不是當人主的材料。李從善果敢決斷、凝煉持重,應該做繼承人。」李景因此發怒。不久改封李從嘉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居住東宮。十月,鐘謨請求命令張巒率所部軍隊巡邏京城。李景就下詔書披露鐘謨越職侵權的罪狀,將他貶謫為國子司業,流放饒州,貶謫張巒為宣州副使,不久,將他們都殺了。廢止永通錢。

十一月,南唐將洪州改名叫做南昌府,建立南都,任命武清節度使何敬洙為南都留守,任命兵部尚書陳繼善為南昌尹(地方最高軍政長官)。

端名殿學士、兵部侍郎竇儀出使到南唐,天下大雪,李景準備在廊檐下接受詔書。竇儀說︰「使者奉持詔書而來,不敢有失從前舊禮。倘若害怕雪花沾上衣服,請求等待他日。」李景于是在殿前庭院拜受詔書。

契丹主派遣他的舅舅出使到南唐,泰州團練使荊罕儒招募刺客殺他。南唐人夜晚在清風驛宴請契丹使者,酒喝到酣暢時,使者起身出去解手,許久不回,前往探視,使者已失去了頭顱。從此契丹與南唐斷絕關系。荊罕儒是冀州(今河北冀州)人。

趙匡胤(927—976年),涿(zhu )郡(今河北省涿州)人,宋朝開國君主。父親趙弘殷,後周(周太祖郭威所建)檢校司徒、天水縣男,贈太尉;母杜氏。後唐天成二年(927年)二月十六日,趙弘殷次子趙匡胤出生在洛陽夾馬營。趙匡胤出生時,「赤光繞室,異香經宿不散。體有金色,三日不變。」既長,容貌雄偉,器度豁如,識者知其非常人。

後晉天福十二年(947年),21歲的趙匡胤離家外出闖蕩,一天他走進襄陽的一座寺廟借宿。一位善相面(術數)的老和尚對他說︰「往北去吧,你會有好的機遇。」

後漢乾祐二年(949年),趙匡胤在北上的途中,遇到了當時正擔任後漢樞密使的郭威。郭威此時正在領兵在河中(今山西永濟)平叛,于是趙匡胤就投到了郭威的旗下。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趙匡胤任禁軍軍官。郭威死,由內佷和養子郭榮(即柴榮,即位後稱周世宗)即位。

後周顯德六年(959年),世宗不豫(天子有病的諱稱天子有病的諱稱),拜趙匡胤為檢校太傅、殿前都點檢。六月十九日,世宗崩,在位5年,時年38歲。謚武孝文皇帝,廟號為世宗。其子柴宗訓(953—973年)即位,是為恭帝。

顯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四,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廢後周恭帝,後周亡。初五,趙匡胤皇袍加身登基稱帝,建立宋朝,定都開封(今河南開封),史稱北宋,改元建隆。是為宋太祖。後周的滅亡,標志著五代的結束,同時也預示了十國的終結,宋太祖趙匡胤統一中原的行動就此開始。

三月十七日,南唐李景遣使者前來祝賀宋太祖登上帝位。並于960年開始,用北宋建隆年號紀年,後來李煜繼續使用此年號。

十一月,宋太祖讓其軍隊在迎鑾鎮(今江蘇儀征)演習作戰,李景十分恐懼。南唐的杜著、薛良前來投奔太祖,並進獻平定江南的策略。太祖憎惡他們為臣不忠,命人將杜著斬首、薛良發配。李景這才稍微安心。但是,終因國家局促弱小,于是決定了遷都計劃。

建隆二年(961年)二月,李景封立吳王李從嘉為太子,留在金陵監國,任命右僕射嚴續主持樞密院事物,湯悅輔佐他。十三日,李景派使者前來祝賀長春節(太祖生日)。太祖命令通事舍人王守貞出事江南,慰勞南唐李景遷都。

三月,李景到達南昌。見到城市狹窄,宮殿府庫、軍營宮舍,還容不下原來的十分之一二,文武群臣日夜思念返歸。李景北望金陵,心中悶悶不樂,想要誅殺開頭建議遷都的澄心堂承旨秦承裕。當初贊同遷都的樞密副使、給事中(略相當于今天的部長)唐鎬感到慚愧恐懼,癰瘡發作去世。唐鎬既慚愧,又害怕,發病而死。李景的身體也日漸虛弱,正當他與群臣商議回金陵時,就一病不起。六月初,李景知道自己不行了,便「親書遺令,留葬西山,累土數尺為墳。」

六月二十八日,李景客死洪州長春殿,終年46歲,在位19年。去世前,李景寫下遺詔,吩咐留葬在南都的西山,堆積黃土幾尺作為分頭,並且說︰「違背我的話,不是忠臣孝子。」

李景多才多藝,喜好讀書,在位期間慈愛節儉,又君主的風度。但是他听信讒言,盲目用兵,導致在福州、湖南兩度損兵折將,才開始商議停止用兵,致力農業。他曾說︰「軍隊可以終生不用。」但是,由于後周的幾次進攻,使南唐國土減縮、君號貶降,李景因此憂慮悔恨而去世。

李景死後不久,文武大臣都回到了金陵(南京),南昌這個短命的國都,僅3個月就被廢棄了。

李璟擅長詩詞和書法,現存的詞作約5首。比較著名的詞是《攤破浣溪沙-秋恨》︰「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還與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何限恨,倚闌干」。尤其是「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為千古名句。其詩詞感情真摯,風格清新,語言不事雕琢,對南唐詞壇產生過一定的影響。李璟開篇從「殘」、「愁」再到「憔悴」而道出「不堪看」的嘆息來;後面「細雨」兩句,是全詞的突出之處,再從「何限恨」到無可奈何「倚闌干」,道盡了李璟心頭的無限哀愁。

還有一首《攤破浣溪沙》︰「手卷珠簾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青鳥不傳雲外信,丁香空結雨中愁。回首綠波春色暮,接天流。」在這首詞中,李璟借抒寫男女之間的悵恨來表達自己的愁恨與感慨。上片寫重樓春恨,落花無主。下片進一層寫愁腸百結,固不可解。這是在南唐受後周嚴重威脅的情況下,李璟借詞寄托其彷徨無措的心情。

《浣溪沙》︰「風壓輕雲貼水飛,乍晴池館燕爭泥,沈郎多病不勝衣。沙上未聞鴻雁信,竹間時听鷓鴣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應天長》︰「一鉤初月臨妝鏡,蟬鬢鳳釵慵不整。重簾靜,層樓回,惆悵落花風不定。柳堤芳草徑,夢斷轆轤金井。昨夜更闌酒醒,春愁過卻病。」《望遠行》︰「玉砌花光錦繡明,朱扉長日鎮長扃。夜寒不去寢難成,爐香煙冷自亭亭。殘月秣陵砧,不傳消息但傳情。黃金窗下忽然驚,征人歸日二毛生。」

建隆二年(961年)七月,太子李從嘉親自將李景靈柩從洪州運歸金陵,在正寢停靈。李從嘉即皇帝位,改名李煜,尊母親鐘氏為皇太後。因為太後父親名叫泰章,所以將「太後」之號改為「聖尊後」。冊立妃子周氏為皇後,實行大赦。

不久,李煜將李璟葬于順陵,在欽陵(李陵)之西側。謚曰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

先祖(烈祖)李的欽陵和中主(元宗)李璟的順陵,被稱作「南唐二陵」。位于南京中華門外的祖堂山南麓,距南京市區20公里左右。這兩個陵相互毗鄰,東依紅山,北靠白山,西臨山谷,而南面是開闊的山坡地。欽陵和順陵均封土為陵,陵冢呈現圓形,陵門坐北南向。當地百姓稱作「太子墩」。

李與其皇後宋氏合葬的欽陵居東,建于天福八年(943年);李璟與其皇後鐘氏合葬的順陵居西,建于建隆二年(961年)。李陵建于南唐國勢強盛時,故規模較大,隨葬品較豐富;李璟陵建于南唐國勢衰弱時,規模略小,隨葬品亦不豐富。

欽陵全長21.48米,寬10.45米,包括前、中、後3間主室和10間側室。前、中兩室及其所附4間側室是磚結構,後室及其所附6間側室是石結構。墓門及前、中、後3個主室都仿照當時社會上流行的木結構建築式樣,在壁面上用磚砌或石雕成梁、橋、柱子和斗拱,再用石青、石綠、儲石和丹粉等礦物質顏料在其上繪以鮮艷的彩畫,圖案多作牡丹、蓮花、寶相、海石榴和雲氣紋等。據有關學者研究,認為這是目前國內現存最早的附屬在柱枋部分的彩畫遺跡,在建築史和藝術史上都具有很高的價值。

中室和後室之間有甬道,在甬道口的中室北壁上方,橫列大型的雙龍攫珠的石刻浮雕,下方的左右兩側各置一尊足踩祥雲、披甲持劍的石刻浮雕武士像,原均敷金涂彩。後室的室頂為巨大青石條砌成的疊澀頂,上面繪有彩色的「天象圖」,包括日月星辰100余顆。可惜這一幅「天象圖」在1956年重修時,作了大揭頂,這幅千年天文圖今已無存。不過當時臨摹作品仍由有關單位保存。後室地面的青石板上又雕刻著蜿蜒曲折的江河形狀,象征著「地理圖」。這種上具天文,下具地理的陵墓內部裝飾,是秦始皇陵以來帝王陵寢的裝飾傳統。後室的中後部有石砌棺床,棺床的側面有行龍浮雕,並用淺刻的卷草和海石榴花紋作為棺床平面的裝飾。

欽陵前、中、後室所附的側室內均有放置隨葬品的磚台,原置的金、玉、銅、鐵和陶瓷質的器物均被早年盜墓者所掠走或破壞。考古發掘所得的劫余器物以玉哀冊和陶俑像較為重要,前者刻字填金,標明了該陵的陵名及下葬年代;後者有數以百計的男女宮中侍從俑和舞俑,以及各種動物俑,亦為南方唐宋墓中所罕見。

順陵長21.90米,寬10.21米。有前、中、後3間主室和8間側室,但均為磚結構,後室入口處無雙龍及武士的浮雕,後室的室頂有天象圖,但地面上無石刻地理圖,棺座上亦無龍形浮雕,這反映了當時南唐國勢己衰。但此陵3間主室的壁面仍有磚結構的仿梁、枋,柱了和個斗拱式樣,其上同樣繪有牡丹和卷草等彩畫。劫余的隨葬品亦以陶俑和玉哀冊為多,但質量和品種上均不如欽陵。

&nb

sp;南唐二陵于1950年被發現,由南京博物院發掘清理。因年代久遠,地面建築早已不存。地宮雖在宋代就有人盜掘過,但仍出土有陶俑、陶獸、陶禽等陶瓷器,以及銅鐵、漆、木器和玉哀冊等文物640多件。此為建國後發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墓,其文物為文化藝術史上的珍貴資料。

1956年以來,南京市人民政府多次撥款,對「南唐二陵」進行維護和修葺。1988年公布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南京旅游景點之一。

(快捷鍵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快捷鍵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最新章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文閱讀 | 《金陵帝王譜》原名《閑聊南京歷史上的王朝 》全面修改完畢全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