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記載,當年朱元璋曾下旨征召當時有名的肖像畫家孫文宗進京為他畫像。孫文宗,字仲文,群符(今河南開封)人。善丹青,尤善傳神。洪武三年(1370年)召至京(南京),傳寫太祖像。孫文宗一絲不苟地畫,畫像畫得惟妙惟肖,孫文宗以為皇帝看了一定會很高興,誰知朱元璋看了並不滿意。過了一段時間,朱元璋又召另外一個肖像畫家沈希遠(洪武中寫御容稱旨,授中書舍人)為他畫像,沈希遠比孫文宗畫得還傳神,但朱元璋看後仍不滿意。後來,一個叫陳遠(字中復,金陵人。善模寫人物,明太祖召寫御容)的肖像畫家悟出了其中的奧妙。他在給朱元璋畫像時,只是將面貌輪廓畫得相像,其余盡按帝王模式畫,因而看起來仁慈和善、雍容華貴,朱元璋看到這幅肖像後十分滿意。
第二種,官方記載朱元璋的長相是「龍形鳳姿」,一表人才。據《明史-太祖本紀》中描述的朱元璋︰「姿貌雄杰,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其實僅憑這16個字,很難勾畫出朱皇帝的模樣。前8個字說的是外貌,後8個字說的是氣質。若按字面意思理解,朱元璋應該是身材高大,相貌堂堂,頭頂上有一塊奇骨,與常人不同,他氣宇軒昂,高深莫測。盡管這種描述很簡單,卻給後人提供了一個巨大的想象空間,如果你是朱元璋的「粉絲」,你當然希望他有一幅夠帝王、夠英雄、夠俊杰的長相;如果不是,你一定希望他丑陋、奸詐、猥瑣;或者不屑一顧,管他長什麼樣都無所謂。但是又有人說,《明史》是清代官修的一部紀傳體正史,康熙時期開始修纂,經過雍正王朝續修,到乾隆時刊行,前後耗時近百年。清朝統治者為了自己的利益,籠絡漢人,所以在描述朱元璋形象時,多少有些溢美之嫌。
其實一個帝王的長相如何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治國的方略和造福于民的作為。東晉時司馬家族的皇兒們個個長得風流倜儻,尤其是那個司馬紹,絕對的美男子,金發黃胡子(絕對像老外,比孫權的碧眼紫髯還要俊美),可司馬紹只會游弋之間,基本不懂治國,所以一代不如一代。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6月24日)閏五月初十,朱元璋崩于南京西宮。在位31年,終年71歲。葬南京鐘山(紫金山)孝陵。朱元璋死前,命令46位嬪妃為其殉葬。中國漢族終止了1000多年的殉葬制度為朱元璋重新啟動,直到明英宗時方才廢止。立廟號太祖,初謚高皇帝。永樂初,加謚聖神文武欽明啟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嘉靖十七年(1538年),增謚為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皇後馬氏死于洪武十五年(1382年)9月17日,之後與朱元璋並葬。
朱元璋遺詔曰︰「朕膺天命三十有一年,憂危積心,日勤不怠,務有益于民。奈起自寒微,無古人之博知,好善惡惡,不及遠矣。今得萬物自然之理,其奚哀念之有。皇太孫允炆仁明孝友,天下歸心,宜登大位。內外文武臣僚同心輔政,以安吾民。喪祭儀物,毋用金玉。孝陵山川因其故,毋改作。天下臣民,哭臨三日,皆釋服,毋妨嫁娶。諸王臨國中,毋至京師。諸不在令中者,推此令從事。」朱元璋死後,由皇太孫朱允炆即帝位,為建文帝。
據說明太祖朱元璋建陵墓時,主持建陵工程的中軍都督府僉事李新,曾向朱元璋稟報,陵墓前僅孫權墓尚未拆掉,朱元璋說︰「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著給我看門吧!」這樣孫陵才在原地保存下來,只是在建明孝陵時,將孫權墓前的石麒麟遷往別處。
《列傳》選錄︰
ヾ明太祖朱元璋孝慈高皇後馬氏,宿州人。父馬公,母鄭媼,早卒。馬公素善郭子興,遂以後托郭子興。馬公卒,郭子興育之如己女。郭子興奇太祖,以後歸焉。
馬氏,名秀英,生于元至順三年(1332年)八月初八,時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蓮為美為貴,婦女皆纏足的元代,馬秀英因故未能裹腳,故被人稱為「大腳馬娘娘」。馬秀英12歲時為其父好友紅巾軍首領郭子興收養,21歲時嫁給朱元璋,與其共同渡過15年患難與共的征戰生涯。朱元璋即帝位後,冊立馬氏為皇後。
馬皇後是一位極具反叛精神的平凡女子。她生于亂世,有膽有識,在艱難逆境中,全力幫助朱元璋成就大業,5次救朱元璋死里逃生。做了皇後後,雖大富大貴,仍不驕,始終不忘民間勞苦,不改勤儉本色,不變平民心態,時常用自己的言行規勸、影響朱元璋。她懲奸佞亳不手軟,扶良善鞠躬盡瘁,保忠臣機智靈活,助皇上能屈能伸,革陋習堅決果敢,倡新風大馬金刀。朱元璋稱她「家有賢妻,猶國之良相」。她對後世影響很大,明、清諸後乃至命婦民婦皆以其為楷模,爭相仿效。她是史家公認的中國封建時代的第一賢後。
馬皇後不但有賢德,而且有才能,她廣讀經史,學問淵博,朱元璋所有的札記,都由她親自執筆記下。每當朱元璋有所感慨和言論,她都仔細地記錄下來,無論事態如何復雜,均能排布得條理分明,毫無疏漏之處。
馬皇後勤于內治,史書記載宋朝的皇後大都比較賢良,馬氏就將宋代的家法匯編成冊,讓後妃們朝夕攻讀。正是由于馬皇後的這一措施,使得明朝的皇後賢惠的佔了大多數,也很少出現外戚專權的局面,可以說馬氏為明政權的穩定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朱元璋為了報答馬皇後的美德與佐治之功,數次提議賜予皇後族人以高官厚祿,馬皇後總是堅決謝絕,她說︰「外戚干政,易亂朝綱,官職恩賜外家,實非遵法!」因此,明代外戚雖然也享受高爵厚賜,但一般不授以高職,嚴禁干預政事。
朱元璋稱帝後曾大肆殺戮功臣,馬氏則多次勸阻,並解救了多名大臣。明初的士,明代開國時的許多典章制度、禮樂刑政文典都是出自他的手筆,被明太祖尊稱為「開國文臣之首」。他曾經輔佐明太祖19年,洪武十年(1377年),他68歲時告者還鄉,回到青蘿山中隱居。
宋濂的孫子宋慎因罪被捕下獄,曾作為皇太子師傅72歲高齡的宋濂也被株連,被判斬刑。馬氏親自為宋濂求情,但朱元璋並未應允,當天晚飯的時候,馬氏特意吩咐廚房不要進葷菜,朱元璋問原因,馬氏回答他正在祭奠太子的老師宋濂,朱元璋深受感動,朱元璋動了惻隱之心,于是赦令宋濂不死,流放茂州(今四川北川)。
洪武十五年(1382年)八月,馬皇後染上了重病,醫治無效後,她堅持不肯再服藥,朱元璋苦苦勸求,她則說︰「生死有命,我病已不治,服藥何用!」躺在病榻上,她反復叮囑皇夫︰「願陛下求賢納諫,慎終如始,子孫宜賢,臣民得所而已。」不久,馬皇後病逝,享年51歲。與朱元璋合葬明孝陵。謚孝慈。
為了紀念馬皇後,朱元璋決定不再立後。後宮也十分感念馬皇後的賢德,特地作了一首歌來紀念這位賢淑仁慈的皇後︰
我後聖慈,化行家邦;撫我育我,懷德難忘。
懷德難忘,于萬斯年;毖彼泉下,悠悠蒼天。
永樂元年(1402年),尊謚曰孝慈昭憲至仁文德承天順聖高皇後。嘉靖十七年(1538年),尊謚曰孝慈貞化哲順仁徽成天育聖至德高皇後。
ゝ成穆貴妃孫氏,陳州人。元末兵亂,妃父母俱亡,從仲兄蕃避兵揚州。青軍陷城,元帥馬世熊得之,育為義女。年18歲,太祖納焉。及即位,冊封貴妃,位眾妃上。洪武七年九月薨,年32歲。帝以妃無子,命周王橚行慈母服3年,東宮、諸王皆期。敕儒臣作《孝慈錄》。庶子為生母服3年,眾子為庶母期,自妃始。葬褚岡。賜兄瑛田租3百石,歲供禮。後附葬孝陵。
ゞ淑妃李氏,壽州人。父李杰,洪武初,以廣武衛指揮北征,卒于陣。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孝慈皇後服除,冊封淑妃,攝六宮事。未幾,薨。
々寧妃郭氏,濠人郭山甫女。山甫善相人。太祖微時過其家,山甫相之,大驚曰︰「公相貴不可言。」因謂諸子興、英曰︰「吾相汝曹皆可封侯者以此。」亟遣從渡江,並遣妃侍太祖。後封寧妃。李淑妃薨,妃攝六宮事。山甫累贈營國公,興、英皆以功封侯,自有傳。
(10)後人評價
人們對于明太祖朱元璋評價,歷來褒貶不一,對他創造的明朝本身的看法也十分不一致。
——歷史學家吳 ︰應該承認,在朱元璋執政一朝,「是歷史上封建政權對貪污進行斗爭最激烈的時期,殺戮貪官污吏最多的時期。」因而,吏治也是比較清正的。
——清順治皇帝︰「明太祖立法周詳,制度井然;若非朱家子孫無能,明朝享國何止二百七十六年!」
——清乾隆皇帝︰「立法周詳」(《大明律》乃歷代法典中最嚴謹的,明朝統治體系也是歷代以來最佳的,朱元璋也當然是古往今來第一明君)。
——清人趙翼︰封藩制度是明朝最大的弊政之一,不但造成地方上的連續反叛,而且導致藩王們嚴重壓榨封地附近的百姓,加重社會矛盾。
——西方學者在他們的歷史著作中曾經嚴厲批判明帝國的政治體制,認為明帝國「一片黑暗」,「只有社會,沒有法紀」。
——**︰「《明史》我看了最生氣。明朝除了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不識字的兩個皇帝搞得比較好,明武宗、明英宗還稍好些以外,其余的都不好,盡做壞事。」「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明朝人贊曰︰「節于自奉,食不用樂,罷四方異味之貢。非宴群臣,不特設盛饌。功業益崇,益尚儉樸。」
——《明史》贊曰︰太祖以聰明神武之資,抱濟世安民之志,乘時應運,豪杰景從,戡亂摧強,十五載而成帝業。
(11)太祖年表
天歷元年9月18日(1328年10月21日),出生于濠州鐘離縣東鄉(今安徽省鳳陽縣境內)。
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年)淮北大旱,朱元璋的父、母、兄先後去世,不得已而入皇覺寺(又稱龍興寺,在鳳陽城北鳳凰山白精峰下)。
至正十一年(1351年)紅巾軍農民起義爆發。次年3月初一,朱元璋投郭子興部下。至正十五年(1328年)郭子興死,被韓林兒封為左副元帥。
至正十六年(1329年)紅巾軍攻下集慶路(南京),改稱應天府。
至正二十一年(1361年)封為吳國公。
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滅陳友諒,36歲的朱元璋自立稱為吳王。
至正二十六年
(1366年)8月,朱元璋改築應天府城,作新宮于鐘山之陽。
元順帝至正二十八年正月初四,明洪武元年(1368年)正月二十三日,40歲的朱元璋即皇帝位,以應天為南京。國號「明」,年號「洪武」,是為明太祖。
洪武九年(1376年)宣布廢除行中書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防止地方權力過重。
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擅權枉法的罪名處死了胡惟庸,太師韓國公李善長也被殺。
洪武十五年(1382年)將管轄皇帝禁衛軍的親軍都尉府改為錦衣衛。
洪武十七年(1384年)大興文字獄,一直延續到1396年,長達13年,造成了人人自危、不敢提筆的局面。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殺掉功臣藍玉。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閏五月五日病逝,享年71歲。葬于孝陵,謚號聖神文武欽明應運俊德成功統天大孝高皇帝,廟號太祖。
(12)取名原則
朱元璋親自為子孫們制定了取名命字的原則和方法。他為24個兒子的後代世系,各擬定了20個字,每個字為一世。子孫初生,由宗人府依據世次順序取雙名,雙名中的前一個字即太祖所取,後一個字則必須是一個以五行做偏旁的字,五行則以「火、土、金、水、木」為順序,如「火」為朱元璋孫子輩命名所用偏旁。
朱標(1355—1392年),長子,懿文太子(孝慈高皇後出)後裔世系派字是︰
「允文遵祖訓,欽武大君勝,順道宜逢吉,師良善用晟。」
朱樉(1356—1395年),次子,秦愍王(孝慈高皇後出)後裔世系派字是︰「尚志公誠秉,惟懷敬誼存,輔嗣資廉直,匡時永信敦(惇)。」
朱棡(1358—1398年),三子,晉恭王(孝慈高皇後出)後裔世系派字是︰「濟美鐘奇表,知新慎敏求,審心咸景慕,述學繼前修。」
朱棣(1360—1424年),四子,明成祖(妃出,但自稱孝慈高皇後出)後裔世系派字是︰「高瞻祁見祐,厚載翊常由,慈和怡伯促,簡靖迪先猷。」
朱橚(1361—1425年),五子,周定王(孝慈高皇後出)後裔世系派字是︰「有子同安睦,勤朝在肅恭,紹倫敷惠潤,昭格廣登庸。」
朱楨(1364—1424年),六子,楚昭王(胡充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孟季均榮顯,英華蘊盛容,宏才升博衍,茂土立全功。」
朱榑(1364—1428年),七子,齊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達定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賢能長可慶,睿智實堪宗,養性期淵雅,寅思復會通。」
朱梓(1369—1390年),八子,潭王(洪武朝**死)(達定妃出)
朱杞,九子,趙王(幼殤)
朱檀(1370—1389年),十子,魯荒王(郭寧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肇泰陽當健,觀頤壽以弘,振舉希兼達,康莊遇本寧。」
朱椿(1371—1423年),十一子,蜀獻王(郭惠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悅友申賓讓,承宣奉至平,懋進深滋益,端居務穆清。」
朱柏(1371—1399年),十二子,湘獻王(胡順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久鎮開方岳,揚威謹禮儀,剛毅循超卓,權衡素自持。」
朱桂(1374—1446年),十三子,代簡王(郭惠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遜仕成聰俊,充廷鼐鼎彝,傳貽連秀郁,炳耀壯洪基。」
朱柍,十四子,肅莊王(郜氏出)後裔世系派字是︰「瞻祿貢真弼,縉紳識烈忠,曦暉躋當運,凱諫處恆隆。」
朱植(1378—1424年),十五子,遼簡王(韓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貴豪恩寵致,憲術儼尊儒,雲仍祺保合,操翰而龍輿。」
朱栴(1378—1438年),十六子,慶靖王(余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秩邃寘台鼒,倪伸帥倬奇,適完因巨衎,騭眷發需毗。」
朱權(1378—1448年),十七子,寧獻王(楊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盤奠覲宸拱,多謀統議中,總添支庶闊,作哲向親衷。」
朱楩(1378—1450年),十八子,岷莊王(周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徽音膺彥譽,定干企禋雍,崇禮原諮訪,寬喜賁從。」
朱橞,十九子,谷王(永樂朝廢為庶人),(郭惠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賦質僖雄敞,叢興闡福昌,篤諧恂怪豫,擴霽昱禎祥。」
朱松(1382—1407年),二十子,韓憲王(周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沖範徵偕旭,融謨朗璟逵,亶韶愉灝慥,令緒價蕃維。」
朱模,二十一子,沈簡王(趙貴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佶幼詮勛胤,恬珵效回,湜源諲暐,圭璧澈澄昂。」
朱楹(1383—1417年),二十二子,安惠王後裔世系派字是︰「斐序斌廷賞,凝覃濬祉襄,恢嚴顓輯矩,縝密廓程綱。」
朱桱(1388—1415年),二十三子,唐定王(李賢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瓊芝彌宇宙,碩器聿琳琚,啟齡蒙頌體,嘉歷協銘圖。」
朱棟,二十四子,郢靖王(劉惠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偉聞參望奭,箴誨洎夔,麒麟餘積兆,奎穎曄璿璣。」
朱(木彝),二十五子,伊歷王(葛麗妃出)後裔世系派字是︰「勉諟訏典,褒珂采鳳琛,應疇頒冑選,昆玉冠泉金。」
朱楠,二十六子(幼殤),後裔世系派字是︰「贊佐相規約,經邦任履亨,若依純一行,遠得襲芳名。」
(13)諸帝廟謚
●太祖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諱元璋,字國瑞,姓朱氏。年號洪武(1368—1398年)孝陵
●惠宗嗣天章道誠懿淵功觀文揚武克仁篤孝讓皇帝,諱允炆。年號建文(1399—1402年)無陵
●成祖啟天弘道高明肇運聖武神功純仁至孝文皇帝,諱棣。年號永樂(1403—1424年)長陵
●仁宗敬天體道純誠至德弘文欽武章聖達孝昭皇帝,諱高熾。年號洪熙(1425年)獻陵
●宣宗憲天崇道英明神聖欽文昭武寬仁純孝章皇帝,諱瞻基。年號宣德(1426—1435年)景陵
●英宗法天立道仁明誠敬昭文憲武至德廣孝睿皇帝,諱祁鎮。年號正統(1436—1449年)天順(1457—1464年)裕陵
●代宗符天建道恭仁康定隆文布武顯德崇孝景皇帝,諱祁鈺。英宗即位,封郕王。年號景泰(1450—1457年)景泰陵
●憲宗繼天凝道誠明仁敬崇文肅武宏德聖孝純皇帝,諱見深。年號成化(1465—1487年)茂陵
●孝宗達天明道純誠中正聖文神武至仁大德敬皇帝諱佑樘。年號弘治(1488—1505年)泰陵
●武宗承天達道英肅睿哲昭德顯功弘文思孝毅皇帝,諱厚照。年號正德(1506—1521年)康陵
●世宗欽天履道英毅神聖宣文廣武洪仁大孝肅皇帝諱厚熜。年號嘉靖(1522—1566年)永陵
●穆宗契天隆道淵懿寬仁顯文光武純德弘孝莊皇帝,諱載垕,世宗第三子。母康妃杜氏。年號隆慶(1567—1572年)昭陵
●神宗範天合道哲肅敦簡光文章武安仁止孝顯皇帝,諱翊鈞。年號萬歷(1573—1620年)定陵
●光宗崇天契道英睿恭純憲文景武淵仁懿孝貞皇帝,諱常洛。年號泰昌(1620年)慶陵
●熹宗達天闡道敦孝篤友章文襄武靖穆莊勤悊皇帝,諱由校。年號天啟(1621—1627年)德陵
●毅宗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諱由檢。年號崇禎(1628—1644年)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