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氏耐庵施耐庵(1296—1371年),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漢族,江蘇興化人(一說浙江錢塘人)。祖籍泰州海陵縣,住蘇州閶門外施家巷,後遷居當時興化縣白駒場(今江蘇省大豐市白駒鎮)。自幼聰明好學,元延祐元年(1314年)考中秀才,泰定元年(1324年)中舉人,至順二年(1331年)登進士。不久任錢塘縣尹,因替窮人辯冤糾枉遭縣官的訓訴,遂辭官回家。
施耐庵博通古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一切技術無不精通。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白駒場鹽民張士誠等18名壯士率灶丁起義反元。張士誠敬其文韜武略,再三邀請他為軍幕,施耐庵抱著建造「王道樂所」的宏遠欣然前往,為張士誠獻了許多攻城奪地的計策。後因張士誠居功自傲,獨斷專行,親信佞臣,疏遠忠良,施耐庵幾次諫勸,張士誠都不予采納,于是憤然離開平江,並作《秋江送別》套曲贈予同在張幕的魯淵、劉亮等人。此後,浪跡江湖,替人醫病解難。
後入江陰祝塘財主徐騏家中坐館,除了教書以外,還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轉》的創作,搜集、整理關于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為撰寫《江湖豪客轉》準備素材。至正二十日七年(1367年),朱元璋滅張士誠後,到處偵查張士誠的部署。為避免麻煩,施耐庵征求興化好友顧逖的意見,在白駒修了房屋,從此隱居不出,專心于《江湖豪客轉》的創作。《江湖豪客轉》成書後,定為《水滸傳》。
羅氏貫中羅貫中(約1330—約1400年),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籍貫山西太原府祁縣;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據說和施耐庵合著《水滸傳》、代表作《三國演義》等。
吳氏承恩吳承恩(1501—1582年),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漢族,淮安府山陽縣(今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區)人。中國明代杰出的小說家,是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的作者。他出身于一個小官吏降為小商人的家庭。父吳銳,字廷器,賣「彩縷文羯」,「又好譚時政,竟有所不平,輒撫幾憤惋,意氣郁郁」。吳承恩自幼聰慧,喜讀野言稗史、志怪小說,「嘗愛唐人如牛奇章、段柯古輩所著傳記,善模寫物情,每欲作一書對之」,「髫齡,即以文鳴于淮」,頗得官府、名流和鄉紳的賞識。嘉靖八年(1529年),吳承恩到淮安知府葛木所創辦的龍溪書院讀書,得到葛木的賞識。朱應登認為他「可盡讀天下書」,而「以家所藏圖史分其半與之」,嘉靖二十日九年(1550年)大約40歲才補得一個歲貢生,到北京等待分配官職,沒有被選上。六年後,由于母老家貧,去做了浙江長興縣丞,常與友人朱曰藩豪飲,寄趣于詩酒之間,和嘉靖狀元沈坤,詩人徐中行有往來。終因受人誣告,兩年後「拂袖而歸」,晚景淒涼,以賣文為生。
第一奇書明末著名文學家馮夢龍將《金瓶梅》、《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合稱「四大奇書」。清初著名文藝理論家張竹坡稱《金瓶梅》為「第一奇書」。
《金瓶梅》成書約在隆慶至萬歷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蘭陵即今山東省蒼山縣蘭陵鎮,作者笑笑生為筆名,原作者有多種說法。《金瓶梅》共100回,其版本有二︰一是萬歷四十五年(1617)東吳弄珠客作序的《金瓶梅詞話》;另一是天啟年間刻的《原本金瓶梅》。兩種版本內容基本相同,後來的刻本,基本上屬于天啟刻本系統。《金瓶梅》借《水滸傳》中武松殺嫂一段故事為引子,通過對兼有官僚、惡霸、富商3種身份的封建時代市儈勢力的代表人物西門慶及其家庭罪惡生活的描述,暴露了北宋中葉社會的黑暗和**,具有較深刻的認識價值。
《金瓶梅》書名,是從小說中西門慶的三個妾潘金蓮、李瓶兒、龐春梅的名字中各取一字而成。也有人認為,實際上有更深一層涵義,即「金」代表金錢,「瓶」代表酒,「梅」代表。
封神演義一般俗稱《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國全傳》、《武王伐紂外史》、《封神傳》,是一部中國古代神魔小說。
封神演義約成書于隆慶明朝第12位皇帝穆宗朱載垕,年號隆慶(1567—1572年年間,作者是明朝的陳仲琳(或許仲琳)(也有一說為明代道士陸西星,《封神演義》中有十余處引用道教經典《黃庭經》)。原書最早追溯可能是南宋的《武王伐紂白話文》,和《商周演義》、《昆侖八仙東游記》,以古代魔幻神話故事再參考古籍和民間傳說創作而成。
全書內容以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聞名于世。其內容依托商滅周興的歷史背景,用武王伐紂為時空線索,從女媧降香開書,到周文王姬昌封列國諸侯結束。其中的哪吒鬧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訪賢、三搶封神榜、眾仙斗陣斗法等情節,展現了古人豐富的想象力︰騰雲駕霧、呼風喚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風火輪、火尖槍等等。
日本江戶時代書已出現翻譯全本,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也有介紹。另外,《封神演義》使道教令人熟知。
《封神演義》的故事,深深地影響了中國民眾的世界觀(道教和神仙思想、佛教等,深深地互相纏繞了的中國獨特的宇宙印象)。書以紂王無道失去天下道統,武王伐紂商滅周興為主體,神話穿插為特點。
浣衣皇後正德十六年(1521年)二月,正德帝朱厚照接報捕獲了妖人段長及其妻王滿堂。這王滿堂是明代正德年間霸州(今河北省霸州)的著名美人。不僅模樣兒俏麗,性格活潑浪漫,尤其是那雙大眼楮,不但會說話,而且用現代語言來說還會放電。
正德帝早年曾下令各州府進選美女充實豹房。使臣來到了霸州,一眼就相中了王滿堂。王滿堂雖在霸州是出類拔萃的美人,但是放在全國美女的層面上,她最終還是落選了。
王滿堂在回霸州的途中,一天夜里她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當了皇後。回到家鄉後,就謊稱自己有皇後命。有一個叫段長的年輕道士,他假冒聖人騙娶了王滿堂。段長有野心,他拉了一幫人到深山密林里,用茅草蓋起了宮殿,建立了一個叫「大順平定」的王國,他自封為皇帝,又封王滿堂為皇後,還設了左右丞相、文武大臣,每逢3、6、9日,在茅草大殿上接受群臣的朝賀,還煞有介事地研討國家大事。
消息傳到京城,正德帝十分吃驚,堂堂大明的天下,居然還有人敢稱王稱帝,豈不是有忤君之嫌嗎?于是下令當地官兵進山征剿。很快就活捉了「皇帝」、「皇後」和眾「臣相」,解押到京城。正德帝覺得這件事情十分可笑,便將「皇帝」處死,將「皇後」發配到浣衣局。一天,正德帝偶然見到了王滿堂,對她發生了濃厚的興趣,立即招入豹房侍寢。
本來正德帝剛從江南游歷歸京,途中落水染病,應該調養休息一段時間,可見到千嬌百媚的王滿堂以後,他無法自制,不顧生死,抱病臨幸,並發誓將來要立她為後。就可在王滿堂進入豹房不到1個月,正德帝便在王滿堂的酥懷中一命嗚呼了。于是王滿堂又回到浣衣局,人們戲稱她是浣衣皇後。
游龍戲鳳有一年深秋時季,秋高氣爽。正德帝便裝出游,在一個叫梅龍的小鎮上,他看到這里街道繁華,人聲鼎沸,別有一番情趣,此時正德帝感覺饑腸轆轆,于是來到一家酒店門前,但見這里車水馬龍,食客盈門,無意間正德的眼前一閃再也挪動不開,原來吧台里站著一位靚麗的沽酒女郎,年齡在17、8歲左右,一雙會放電的丹鳳眼,正在招呼來往的客人。
正德帝不見也罷,但見卻欲罷不能。當然這是夸張,否則便沒有後來了。這正德帝畢竟是個老手,稍稍鎮定一下,便裝成一個食客,信步走進店中坐下。見來了食客,女郎連忙走出櫃台招呼,轉眼間就擺上了一壺酒和幾碟小菜。正德帝並不看酒菜,只是愣愣地望著女郎俊俏的臉和豐滿的胸發呆,甚至情不自禁地模了模那雪白粉女敕的小手,戲虐道︰「可人如玉,緣何在此?」女郎故作狀態,將正德帝奚落一番。
原來那女郎就是當地美女李鳳姐,此酒店是她哥哥李龍所開。那天李龍外出收帳,只留她一人照料酒店。後來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故不須細說。正德帝對著正為他斟酒的李鳳姐說道︰「鳳兮!鳳兮!應配真龍,姑娘應為寡人所得!」李鳳姐不予理會,甚至想要冒犯正德帝。正德帝先是調戲鳳姐,鳳姐至死不從。之後,正德帝故意透露了一角平金繡蟒的內袍,隨後拿出一方玉印上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八個篆字。當鳳姐確認眼前的人真是正德帝以後,下跪求封。正德帝封她為「嬉耍宮妃」。這段故事,後來被改編為京劇傳統劇目《游龍戲鳳》,又名《梅龍鎮》。
五錢銀子說的是隆慶帝(穆宗朱載垕)躬行儉約的故事。隆慶一朝,雖然只有6年,但是,隆慶帝的明靜、寬仁,讓大臣們有足夠的空間來施展抱負,所以其間人才輩出,徐階、張居正、高拱,都是當朝豪杰。在他們的輔佐下,隆慶一朝堪稱太平盛世。《明史》對隆慶帝的評價也不錯,說他「端拱寡營,躬行儉約」,每年光吃的一項省下來就達到幾萬兩銀子。據傳有一天,隆慶帝想吃果餡餅。御膳房一听便忙得不亦樂乎,起面、削果、制糖等等,為此開支頗為昂貴,內監報帳50金。由于隆慶帝即位前一直生活在宮外藩邸,較為體察民情,對民間生活也頗為知底,他說︰「有5錢銀子,足可以在東華門那里買一大盒子了!」
何生我家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八日,李自成兵至城下。彰義門守門執事大監曹化淳開門納降。義軍蜂擁入城。飛馬報入禁城後,城內大亂,留守百宮盡逃,崇禎心急如焚,急入殿內擊鐘,無一人應。崇禎帝遣散了3位皇子後含淚下詔,後宮眾妃嬪統統自裁,隨後他持劍巡視後宮,見皇後及公主嬪妃正聚在一處慟哭。崇禎帝命皇後自縊。當崇禎帝巡至壽寧宮時,他最疼愛的年僅16歲的長平公主向他求救,崇禎帝哭曰︰「爾何生帝王家。」左手掩面右手持劍斬公主于劍下。宮人環泣,崇禎帝又殺嬪妃數人,余者投水而亡數百人。
「爾何生帝王家。」這句話听起來好像很生耳熟,記得前面南朝宋末期,齊王蕭道成命部將王敬則率兵入宮逼順帝劉準遜位時,13歲的小皇帝劉準就哭著說︰「願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道盡身為末代皇帝的悲哀。劉子鸞被他的哥哥前廢帝逼令自殺時,也哭喊道︰願不再投生帝王家。可見帝王之家,並非好地方。
有一說,當時長平公主只被崇禎帝砍斷了左臂,昏了過去並沒有死,後被人抬到周皇後的父親周奎家中,幾天後竟然蘇醒過來。順治二年(1645年),長平公主上書給清世祖順治皇帝,請求準予出家。清世祖不同意,命將長平公主許配給當初崇禎帝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並賜給土田、府邸、金錢、車馬。但長平公主經歷家破國亡之痛,郁郁寡歡,于清順治三年(1646年)逝世。這一傳說似乎太美好了一點,令人有些不敢相信,但是這樣的結果總比慘兮兮地死了的要好些。
明朝的崇禎帝與南朝宋的順帝都是末代皇帝,但各自的境遇卻大相徑庭。順帝是願自己再不生帝王家,這是一種怨上情緒,埋怨自己是皇帝;而崇禎帝是後悔女兒生在帝王家,這是一種自責,痛恨自己身為皇帝不但不能保護女兒,還要被迫親手殺掉女兒,這是何等的無奈、何等的悲哀呀。
老七家灣關于「七家灣」的傳說版本很多,但是流傳較多的是這樣一種說法︰明朝洪武年間元宵節,朱元璋微服上街觀燈,見一家門頭上掛著一彩燈,彩燈上畫著一個蓬頭污面的大腳女人,懷抱一個大西瓜,下有一行字︰「淮西娘子好大腳」,周圍很多人正在圍觀。馬皇後有一雙大腳,又是安徽淮西人。朱元璋認為這是在諷刺馬皇後,于是惱羞成怒頓生殺機。馬皇後聞知前往觀看,在一小巷中看見一婦人,懷抱一個大孩子,手攙一個小孩子,問為何不抱小的攙大的,那婦人說︰小的是我兒子,而大的是佷子,其父母雙亡我不能虧待他。馬皇後听後憐心大發,便叫那婦人晚上在門上掛一束芝麻秸,稱吉星高照自有後福。那婦人按馬皇後之意找來芝麻秸掛在門上,共有七家人效仿在門上懸掛了芝麻秸。馬皇後回宮後急傳令︰掛芝麻秸人家勿殺。深夜官兵對那條街進行了洗劫,唯七戶人家幸免于難,其余盡遭殺戮,以後這里就被人稱作七家灣。如今七家灣的清真食品,特別是牛肉鍋貼風靡南京以及周邊地區。
寶慶公主據南京二十日08年九月二
十日二日有關媒體報道︰南京南郊板橋三山趙墳村附近發現了一座明代大墓,根據墓志︰「寶慶大長公主壙志」,認為墓主是明太祖朱元璋最小的女兒寶慶公主。
寶慶公主(1395—1433年),明太祖朱元璋的小女兒,母為張美人。然而石碑上卻刻著母後是孝慈高皇後(即大家熟知的馬娘娘),寶慶公主出生時,高皇後已經去世了13年。但由于朱元璋在馬皇後死後不立「後」,所以按照皇家禮制來講,凡是朱元璋的兒女,其母後就是高皇後。公主出生時其父已經67歲。她4歲喪父,由成祖徐皇後(徐達長女)撫養長大。朱元璋臨終時留下遺詔︰內宮中所有嬪妃,以及曾經侍寢的宮女,一律賜死殉葬。寶慶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張氏,將之妥為養育。
永樂十一年(1413年)19歲時下嫁千戶趙輝(1387—1476年)。宣德八年(1433年)逝世,享年39歲。「寶慶公主」是明成祖朱棣所冊封,後來仁宗皇帝朱高熾因是寶慶公主的晚輩,又加封為大長公主。到寶慶死時,是她的佷孫宣德皇帝把她葬于南郊光澤鄉的山上。
13年前(1995年),在此發掘駙馬墓。趙輝出身于「千戶」之家,其父趙和在征戰中陣亡,因此子襲父職。趙輝生活奢侈糜爛,姬妾多達百余人,他歷經建文、永樂、洪熙、宣德、正統、景泰、天順、成化8朝,公主死後又風光快活了40多年,直到成化十二年(1476年)趙輝無疾而終,享年90歲。
秦淮八艷秦淮八艷指明末清初,在南京秦淮河一帶名頭最響的8位名妓,又稱「金陵八艷」。她們是︰顧橫波、董小宛、卞玉京、李香君、寇白門、馬湘蘭、柳如是、陳圓圓。她們或與重大歷史事件關聯,或與名人雅士瓜葛。個個能詩會畫,造詣頗高。除馬湘蘭以外,其他人都經歷了由明到清的改朝換代的大動亂,表現出了崇高的民族氣節。有人用「一剪梅」描述了她們的身世。
之一︰傾國名姬陳圓圓︰歌伎圓圓品位高。貌蓋當朝,藝蓋群嬌,屢遭征搶任逐拋。雲又飄飄,路又迢迢。國破家危戰火燒。李字操刀,吳字揮矛,硝煙散盡恨難消。寧傍佛雕,不戀妃袍。
注︰ヾ陳圓圓原姓邢,名沅,字圓圓,又字畹芳,幼從養母陳氏,故改姓陳。ゝ李字,李自成;吳字,吳三桂。
之二︰俠肝義膽李香君︰義膽香君蕙質柔。嬌撒蘭舟,艷撒青樓,煙花柳巷志難酬。情也悠悠,意也休休。俠爽芳名萬古流。愛鎖雙眸,恨鎖心頭,桃花扇里續春秋。國破君憂,家破人愁。
注︰李香君又名李香。時人譽之「香扇墜」,故聲名盛于南曲。
之三︰風骨贈峻柳如是︰如是風華蓋四方。粉墨飄香,翰墨流芳,豪情壯舉勝兒郎。生也堂堂,死也鏘鏘。無奈夫君竟受降。官又荒唐,民又遭殃,殉國只為抗強梁。去了憂傷,來了悲涼。
注︰柳如是名是,字如是,小字蘼蕪,本名愛柳,因讀辛棄疾詞︰「我見青山多嫵媚,料青山見我應如是」,故自號如是;後又稱「河東君」、「蘼蕪君」。
之四︰俠骨芳心顧眉生︰顧媚才高代筆多。畫作綾羅,詩作蓮荷,清新雋秀賽曹娥。藝品親和,人品親和。淪陷京城染病痾。瘦了春波,枯了秋河。紅顏香韻盡蹉跎。風又吟哦,雨又哀歌。
注︰顧眉生即顧媚,南京上元人,據《板橋雜記》載︰「顧媚字眉生,又名眉,號橫波,晚號善持君。
之五︰長齋繡佛卞玉京︰卞賽通文技藝精。提筆抒情,落筆丹青,明月夜夜醉花亭。風也平平,浪也輕輕。孰料朝廷換了清。弦亦無聲,笙亦難鳴,刺舌血錄法華經。修道堪誠,布道猶兢。
注︰卞玉京名賽,又名賽賽,因後來自號「玉京道人」,習稱玉京。
之六︰才華橫溢馬湘蘭︰馬氏吟詩善繪蘭。姿遜貂蟬,才遜秦觀,撰文立卷史留傳。書冊篇篇,畫冊連連。墮入章台受苦寒。風攬鶯鸞,月攬姣媛,可惜誤了好華年。昨日良緣,今日誰牽?
注︰馬湘蘭(1548—1604年)可以稱為明代的女詩人、女畫家。據《秦淮廣記》載,她名守真,字湘蘭,小字玄兒,又字月嬌,因在家中排行第四,人稱「四娘」。
之七︰風流女俠寇白門︰寇氏白門柳巷中。江上燈紅,樓上香濃,曾經轟動嫁國公。來又匆匆,去又空空。舊夢重圓誓不從。你赴清宮,我赴江東,風流女子也英雄。藐視孬熊,鄙視昏庸。
注︰ヾ寇白門名湄,字白門。ゝ國公—指明代功臣保國公朱國弼。
之八︰艷艷風塵董小婉︰小婉生來苦伴隨。眼里含悲,心里藏卑,風塵嬌艷命薄微。雪又飛飛,雨又霏霏。從善無多戰事催。國破無歸,家禍難回,燭干燈滅臘成灰。生也芳偎,死也香陪。
注︰董小宛,名白,一字青蓮,別號青蓮女史,她的名與字均因仰慕李白而起。
自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朝首都北遷以後,南京雖為留都,仍設六部等機構,但已不是全國的政治中心。明崇禎十六年(1643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極死,其子福臨即位,是為清世祖。時福臨年幼,由叔父睿親王多爾袞輔政。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二十日二日,清軍進入山海關,不久明朝滅亡。清朝(1616—1911年)代替了明朝的統治。
導游說,從這座古堡出來又得走很長的時光隧道,才能到達下一個古堡。這不,自永樂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以後,到1853年太平天國在南京建都,整整過去了432年,南京才又一次成為都城。導游領著大家匆匆走進了第九座城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