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翼王石達開(1831—1863年)廣西貴縣人,太平天國初期極其杰出的軍事統帥。客家地主出身,因受土著地主排擠,參加拜上帝會,與洪秀全、馮雲山等結成異姓兄弟,稱天父第七子。1850年八月,率1千多人自貴縣奇石圩赴金田團營。次年1月,金田起義,任左軍主將。
1851年十二月,在永安封王時被封「左軍主將翼王」,稱5000歲。後參與攻克武昌,督軍取九江、安慶,又佔南京。1853年秋,奉命巡視安慶,出示安民,以當地人為鄉官,按原有土地征收錢糧,立榷關抽稅,開科取士,穩定社會秩序。十二月回京。次年秋,因湘軍反撲,督師西援,經安徽蕪湖、安慶至江西湖口。1855年正月二十九日,計誘湘軍輕捷快船舢板等120余號入鄱陽湖,斷其出路,肢解湘軍水師,當晚用小船圍攻敵人留在長江的快蟹等大船,焚毀船只40多號,迫其退九江。二月十一日深夜,自九江再出輕舟火燒敵船百余號,湘軍船只潰散,曾國藩逃往南昌。太平軍乘勝西指,三克武昌。九月,率部進援安徽廬州,十月,自安慶揮師西上援鄂,隨後與敵激戰于崇陽、通城一帶。不久,轉攻江西,連克新昌、瑞州、臨江、袁州、吉安等地。
1856年三月,佔樟樹鎮,陷曾國藩于困境。隨即統大軍回援天京,過皖南,入江蘇。六月中旬,佔溧水,抵天京城外,與秦日綱等所部擊破江南大營,後奉命往武昌督師。九月,得密詔急速返京,對韋昌輝濫殺楊秀清部屬表示不滿,韋欲加害,他連夜縋城逃出,家屬遇難。十一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因洪秀全對他心存疑忌,對石達開百般牽制,甚至意圖加害。石達開不得已于1857年五月避禍離京,前往安慶。九月,洪秀全迫于形勢的惡化遣使請石達開回京,石達開不听。先後轉戰江西、浙江、福建,湖南、廣西、湖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1863年五月,石達開率軍搶渡大渡河不成,被清軍捕獲,六月二十七日遇害,時年32歲。
6、燕王秦日綱(1821—1856年)廣西桂平人(一說貴縣人),原名日昌,因避北王韋昌輝諱而改名日綱。太平天國初期著名軍事統帥。出身貧寒,早年加入拜上帝會,與洪秀全等密謀起義。1851年十二月,在永安州任天官正丞相,守水竇軍營。1853年十月,升為頂天侯,後來又代石達開守安徽安慶。1854年5月,被封為燕王,奉命督師救廬州,並增援北伐。1855年敗清湖廣總督楊霈所部清兵,攻克武昌、漢口、漢陽。次年正月,東援鎮江。破清軍江北大營,再克揚州。後與石達開合兵擊破江南大營,解天京(今南京)之圍。七月,因在丹陽受挫,革去王爵,降為頂天燕。1856年七月,東王楊秀清謀奪篡位、逼封萬歲。秦日綱因久受楊秀清威迫,更因「牧馬人事件」,受過楊秀清無理杖責,餃恨頗深。秦日綱乃奉天王密命,與北王韋昌輝連夜帶兵入城誅殺楊秀清,後附從韋昌輝,大肆株連,妄殺亂戮,前後共計屠殺了2萬多人,致使天京血流成河。石達開回天京後又與韋昌輝發生爭執,連夜出走,秦日綱竟奉韋昌輝之命帶兵追殺石達開至西梁山。在「楊韋事變」中,韋昌輝雖是主謀,但秦日綱濫殺無辜也難逃其咎。十一月二十八日,繼韋昌輝之後被洪秀全處死並革除封號,時年35歲。
7、豫王胡以晃(1812—1856年)廣西平南人,字杏雲,兄弟3人,他行二,小名二妹子。太平天國初期優秀軍事統帥,出身仕宦人家,武秀才。據記載,胡以晃的祖先是江西臨江府人,屬于仕宦富有者。遷移到平南官成山區之後,成了這一帶的巨富。其父親胡琛每年收租四千八百石,山場田地橫跨平南、金秀、藤縣,在官成羅文村建了幾座富麗堂皇的大屋。胡以晃賣了自己的田產,把錢捐給急需經費舉事的拜上帝會。金田團營時,洪秀全、馮雲山秘藏在平南縣花洲山人村其家布置起義,為在附近思旺圩布防的清兵所困,他協助帶領會眾拒守,並派人往桂平金田村告急。旋得援軍擊敗敵人,遂擁洪秀全至金田舉行起義。1851年十二月,在永安任春官正丞相。1853年三月,抵南京。五月,奉命率部西征,克安徽和州。六月,過蕪湖,佔安慶。十月,取集賢關,繼克桐城、舒城。次年1月,攻佔廬州。因功封護國侯,尋改護天侯。六月,晉封豫王。不久,以六安失守,屢戰受挫,革除王號,隨石達開赴江西作戰。1855年1、2月間,先後在湖口、九江大敗湘軍水師。十月,隨石達開出師湖北,旋戰于崇陽、通城一帶,轉入江西,攻克新昌、臨江。次年1月,佔領分宜、袁州、萍鄉,三克武昌,戰功赫赫。1856年,在江西臨江(今清江)病故,(一說死于楊韋事變),時年44歲。
8、忠王李秀成(1823—1864年)或作壽成,原名以文,廣西藤縣大黎里新旺村人。太平天國後期優秀的軍事統帥。他出身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幼年和父母一起「尋食度日」,生活十分艱難。1849年,26歲的李秀成加入了拜上帝教。1851年九月參加太平軍。1853年定都天京後,為楊秀清所賞識,舉為右4軍帥,後升後4監軍,隨石達開往安徽安慶安民。次年春,調守廬州,擢殿右24指揮。後升22檢點、地官副丞相。天京事變後,移軍鎮守安徽桐城,升地官正承相、合天侯。次年春,打退圍敵,北上六安、霍丘會合捻軍。石達開離京出走後,封副掌率、合天義,與陳玉成同主軍政。以奏請嚴法令、肅朝綱、明賞罰、輕賦恤民、擇才而用,罷黜洪秀全長次兄、仍用石達開等,被革爵,經朝臣力諫復職。1二月,奉命往鎮江救出守軍。1858年春,出京至皖調兵,旋升後軍主將。
1864年六月,洪秀全病逝。幼主洪天貴福即位。七月十九日,湘軍炸塌城牆,沖入城內天京陷落。李秀成護送幼天王洪天貴福突圍,為掩護幼天王安全撤退,將座下戰馬讓與幼天王,結果他自己因「馬不能行」,以至與大隊失散,在天京城外東南的方山被清兵擒獲。他在敵人的囚籠中寫了數萬言《李秀成自述》的自供狀,向曾國藩乞降。但是,他的動搖和變節並沒有換取曾國藩饒他一死。八月初七被曾國藩在南京凌遲處死,時年41歲。
關于李秀成究竟是貪生怕死,還是英雄,長期以來一直頗有爭議,尤其是那洋洋萬言的「自供狀」或曰「李秀成自述」,就足以說明問題。第一,有必要向敵人寫供詞嗎?第二,有必要寫反映太平天國運動過程的長篇「自述」嗎?顯然,毫無意義,其出發點就有苟且偷生的念頭。但是,話要說回來,誰說都沒用,還是讓歷史去評判吧!
9、英王陳玉成(1837—1862年)廣西藤縣人,原籍桂平,原名丕成。太平天國後期優秀的軍事統帥。1848年至1849年間入拜上帝會。1851年,15歲的陳玉成隨叔父陳承熔參加了金田起義。他在童子軍中表現極為出色,苦練一身好槍法。不久便當上了童子軍的首領。陳玉成驍勇富謀略,19歲當大敵,初為檢點,善于用兵,湖北有30檢點回馬槍之號。1859年,天王洪秀全以陳玉成屢建奇功,將年僅22歲的陳玉成加封為英王。同時,還明確宣布「京外不決之事,問于英王。」
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陳玉成接到壽州苗沛霖(苗沛霖原是安徽風台縣的一個落第秀才)的來信,要他去壽州。不料這是一個騙局,陳玉成率領部隊由廬州突圍到壽州。當他一踏進壽州城門,就墮入苗沛霖設計的誘捕圈套,被伏兵包圍擒縛。押至潁州欽差勝保軍營,勝保親自審訊,問道︰「成天豫何不跪也?」陳玉成答道︰「吾英王,非成天豫,奚跪為!爾本吾敗將,何向吾作態?」勝保問道︰「然則曷為我擒?」陳玉成答道︰「吾自投網羅,豈爾之力?吾今日死,苗賊明日亡耳。本總裁3洗湖北,9下江南,爾見仗即跑。在白石山踏爾25營全軍覆沒,爾帶10余匹馬抱頭而竄,我叫饒爾一條性命。我怎配跪你!好不自重物件!」勝保默然。予酒食,勸之降,陳玉成厲聲道︰「大丈夫死則死耳,何饒舌也!」。有筆錄供詞,即《英王陳玉成自述》。六月初四,死于在被執送北京途中,年僅25歲。
10、干王洪仁玕(1822—1864年)廣東花縣人,字益謙,號吉甫,洪秀全族弟。太平天國末期優秀的軍事統帥。少學習經史,累試不第。1843年為鄉村塾師,皈依洪秀全創立的拜上帝會。1844年後,應聘往清遠任教數年,同時發展拜上帝會會員。1847年三月,隨洪秀全往廣州,在美國傳教士羅孝全處學習,尋回鄉學醫。次年,仍至清遠教書。1851年金田起義後,應召赴廣西潯州,未能趕上太平軍,返粵。旋攜馮雲山長子等再往廣西,又遇阻折回。1852年四月,轉至香港,識瑞典巴色會教士韓山文,詳述太平天國運動初期事跡,韓山文後得以寫成《太平天國起義記》。尋回廣東東莞執教年余。1853年十一月,又赴香港,在西洋教師處教書,並任倫敦布道會布道師達四年之久。1858年六月,離港北上,由廣州經南雄,過梅嶺,至江西饒州,轉湖北黃梅。1860年四月輾轉到達天京。五月,被洪秀全封為精忠軍師、干王,總理太平天國朝政。執政之年,作《資政新篇》,提出一套統籌全局的革新方案。如禁朋黨,設新聞官;主張發展交通運輸業,修築道路,制造火車輪船,興辦郵政;鼓勵民間開礦、辦企業,獎勵技術發明;創立銀行和發行紙幣。文化思想、社會風俗方面,主張關閉寺廟道觀,反對傳統迷信,提倡崇信上帝教;設辦醫院、學堂,革除溺嬰、吸食鴉片、婦女纏足等陋習,禁止買賣人口和使用奴婢。外交方面,提議與各國通商,允許外國人來中國傳授科學技術,但不準其干涉內政。經洪秀全審批,旨準刊刻頒布。但由于客觀條件限制,所以沒有也不可能付諸實施。1862年六月,偕劉官芳等往援寧,屢戰不勝,後退廣德回京。1864年五月,在江蘇高淳東壩遇阻,往廣德。七月,天京陷落,他到溧水迎突圍的幼天王洪天貴福至廣德。八月,到湖州,仍為軍師,同黃文金等擬進軍江西、湖北,以圖中原。後與幼天王等相繼被俘,有供詞(即《洪仁王干自述》)。十一月二十三日,死于南昌,時年42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