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陵四十八景
關于南京的名勝佳景,自明萬歷年間就有人「搜討記載」。據顧起元《客座贅語》,先是榜眼余夢麟(幼峰)以生平所游覽金陵諸名勝20處(鐘山、牛首山、梅花山、燕子磯、靈谷寺、鳳凰台、桃葉渡、雨花台、方山、落星崗、獻花岩、莫愁湖、清涼寺、虎洞、長干里、東山、冶城、棲霞寺、青溪、達摩洞),各著詩紀之,並約焦竑、朱之蕃(蘭隅)先後二位狀元公與探花顧起元同唱和,詩作匯為一集,名之曰《雅游篇》,刊行于世,一時以為勝事。
顧起元(1565—1628年),明詩文家、史學家、學者。名培,以字行,又字太初、鄰初,江寧(今南京)人。萬歷二十五年(1598年)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南京國子監司業、祭酒,詹事府詹事、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讀學士。辭官後在杏花村(今南京城西南城牆內之花蠡崗)築遁園,閉門潛心著述。《客座贅語》是顧起元所著的史料筆記,成書于明神宗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全書10卷,計文467篇,記述明朝南都金陵的地理,歷史、典故、人物,典章、制度、風俗、故事傳說等。
在余夢麟所選的20景點的基礎上,朱蘭隅將景點增至40個,編成《金陵四十40景圖考詩詠》。成為後世作金陵景物圖詠的藍本。
大約在乾隆年間,「金陵四十景」發展為「金陵四十八景」。現在還能看到一種清代宣統二年(1910年)刊行的南京人徐上添所畫《金陵四十八景》圖冊。
1990年,南京古舊書店曾據舊本影印出售。其所列四十八景︰莫愁煙雨、祈澤池深、雨花說法、天界招提、憑虛遠眺、永濟江流、燕磯夕照、獅嶺雄觀、石城霽雪、鐘阜晴雲、龍江夜雨、牛首煙嵐、珍珠浪涌、北湖煙柳、東山秋月、虎洞明曦、冶城西峙、赤石片磯、清涼問佛、嘉善聞經、杏村沽酒、桃渡臨流、青溪九曲、鳳凰三山、達摩古洞、甘露佳亭、長干故里、鷺洲二水、化龍麗地、來燕名堂、樓懷孫楚、台想昭明、長橋選妓、三宿名崖、祖堂振錫、幕府登高、報恩寺塔、神樂仙都、雞籠雲樹、靈谷深松、秦淮漁唱、天印樵歌、商 別館、謝公古墩、獻花清興、木末風高、棲霞勝境、星崗落石。每幅上各有簡短題記,介紹景點來龍去脈。據說民國年間還曾流傳一種彩色的《金陵四十八景圖》,如今已難以見到。
乾隆以來的《金陵四十八景》是︰
1、石城霽雪——石頭城位于南京城西北的清涼山後,景色清幽,有「城市山林」之稱。石頭城全長約3000米。中段幾塊突起的紅色水成岩,酷似丑臉,故稱鬼臉城。原為楚威王的金陵邑,築于楚威王七年(前333年)。東漢建安十六年(211年),吳國孫權遷至秣陵(今南京),在石頭山金陵邑原址築城,取名石頭。中唐詩人劉禹錫曾作《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2、鐘阜晴雲——鐘阜,即鐘山。東吳大帝孫權封蔣子文為山神,亦名蔣山。紫金山之稱始于東晉,因山頂上經常出現紫色的雲彩,故以名之。
3、鷺洲二水——江東門外白鷺村一帶的古白鷺洲,李白詩「二水中分白鷺洲」。
4、鳳凰三山——城西南花露崗鳳凰台遺址上遠眺江邊的三山,李白詩「三山半落青天外」。
5、龍江夜雨——下關龍江邊夜听雨聲。相傳,元至正十九年(1359年),明朝建國前,朱元璋在南京下關龍江戰敗陳友諒,遂改大勝關,並派兵駐守。每當月虧夜靜,潮起潮落,江水拍岸劈啪有聲,風起處,江灘蘆葦沙沙作響,形成一陣陣微妙的聲浪,象雨聲,時而急促,時而稀疏,戍兵們輾轉反側,難以入睡,隨口說出「龍江多奇趣,夜晴聞雨聲。」一直流傳至今。
6、虎洞明曦——東南郊高橋門外黃龍山附近的虎洞中觀看黎明時的陽光。
7、東山秋月——中秋節在江寧東山鎮的土山上賞月。東山本名土山,它之改名東山,就自謝安始。晉室南渡,謝安的祖上南遷,寓居浙江會稽(今紹興)東山。謝安青年時期朝廷聞其名,征召他入朝作官,他以病推托,回到會稽東山隱居。直到他40多歲時,才復到建康(今南京)朝廷供職,為簡文帝司馬昱所器重。謝安十分懷念他的故居會稽東山,就在距都城不遠的土山,仿故居築了一所別墅以居之。土山之名也就因此改為東山。
8、北湖煙柳——北湖即玄武湖。最早名桑泊,秦時稱秣陵湖,漢末改稱蔣陵湖,東吳時稱後湖。北湖一名出自東晉。徐爰《釋問》曰︰本桑泊,晉元帝創為北湖,以肄舟師。宋元嘉中,有黑龍見,因改玄武湖。玄武湖畔台城上的垂柳,風景如畫,因有唐韋莊詩雲︰「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9、秦淮漁唱——在秦淮河上聆听漁歌。
10、天印樵歌——天印山即方山,取天上之印之意。位于南京市江寧區。過去,到方山郊游時,常能听到打柴人的歌聲。
11、青溪九曲——青溪,指三國東吳在建業(南京)城東南所鑿的東渠。發源于南京紫金山西南,流經市區入秦淮河,曲折達10余里,亦名九曲青溪。
12、赤石片磯——城東南今雨花門外的由紅色砂岩構成的秦淮河畔小崗。
13、樓懷孫楚——李白在金陵時常飲酒的「孫楚酒樓」,李白有詩雲︰「朝沽金陵酒,歌吹孫楚樓。」孫楚(西晉詩人、文學家)樓遺址約在今水西門水關一帶的秦淮河畔。
14、台想昭明——鐘山北高峰上的梁代昭明太子蕭統(梁武帝天監元年立為太子)讀書台,一說在江寧湖熟的梁台。
15、杏村沽酒——今城西南花露崗下的古杏花村,「牧童遙指杏花村」即此處。相傳是唐代詩人杜牧買酒處。
16、桃渡臨流——夫子廟利涉橋(顧名思義利于涉水,現已無存)畔古桃葉渡,相傳是東晉王獻之妾桃葉渡秦淮處。
17、祖堂振錫——唐代法融祖師在祖堂山得道,成為佛教南宗第一祖師。祖堂山位于南京的南郊,是國家級風景文物保護區,山青水秀,風景迷人,這里有南唐皇帝李煜爺爺和父親的陵墓——「南唐二陵」,還有普覺寺、宏覺寺等多處廟舍藏身于山林。振錫︰錫是指僧侶用以護身的錫杖,梵語隙棄羅(Khakkhara),漢譯為錫杖或智杖,簡稱為錫。振錫就是舉起錫杖的意思。
18、天界招提——中華門外的天界寺,原名龍翔寺,與靈谷寺、報恩寺並稱為明代「金陵三大寺」。招提︰為「四方」。四方之僧稱招提僧。
19、清涼問佛——清涼寺位于南京城區西部清涼山南麓,前身是五代十國時期楊吳順義三年(921年)權臣徐溫始建的興教寺。問佛︰心向佛,便有了佛。有了佛,便能與他對話。
南唐昇元元年(937年),南唐烈祖在此避暑納涼,改寺名為「石頭清涼大道場」。石頭山從此時起又稱清涼山。此後,該處成為南唐宮廷的避暑之處。後主李煜更與清涼寺結下了不解之緣,寺內避暑宮的匾額「德慶堂」即為李煜親題。
寺內原藏有中主李璟的「八分書」、畫龍名家董羽畫的龍及書法家李霄遠的草書等三件藝術珍品,被稱為寺中「三絕」。寺門外有南唐中主李璟保大三年(945年)由僧人廣惠挖掘的古井一口,稱南唐義井,又稱保大泉。寺僧常飲此水,雖老卻須發不白,故又名「還陽井」,舊有「老不白頭因水好,冬猶赤足緣師高」之譽。寺後山頂,南唐時期曾建翠微亭,又名暑風亭。
清涼寺又是南唐重要的宗教活動場所,著名僧人文益長期居住在寺內,被中主李璟封為**眼禪師;他創建的佛教宗派即稱為法眼宗,是禪宗南宗的五個支派之一。自古為佛教聖地,所以有「清涼問佛」之說。
20、嘉善聞經——幕府山在中央門外,其西、北二峰合稱夾蘿峰,夾蘿峰下有達摩洞遺跡。達摩洞附近,歷史上寺院眾多。較為著名的有嘉善寺、崇化寺、幕府寺、吉祥庵、妙秦庵等(在清代「金陵四十八景」中,幕府山一帶佔了六景︰幕府登高、嘉善聞經、達摩古洞、永濟江流、化龍麗地、燕磯夕照)。
21、雞籠雲樹——位于南京市區,東連九華山,西接鼓樓崗,北近玄武湖,是鐘山延伸入城的余脈。春秋戰國時期,以其山勢渾圓,形似雞籠而得名。山上自古以來就有古樹名剎,景色宜人。
22、牛首煙嵐——牛首山位于南京市江寧區南郊風景區境內,海拔240米,是享有盛名的旅游勝地。「春游牛首」踏青,是南京人的習俗之一,牛首山俗稱牛頭山,峰巒起伏,怪石嶙峋,因其凸出的雙峰相對恰似牛頭上的一對角而得名。陽春三月,竹茂林綠,映日桃花,爭奇斗艷;黃昏時分,暮色蒼茫,霞靄蒙蒙,令人陶醉。
23、棲霞勝景——棲霞山位于南京城東北22公里,又名攝山。南朝時山中建有「棲霞精舍」,因此得名。「秋游棲霞」看楓葉也是南京人的習俗之一。
24、達摩古洞——幕府山東北麓的達摩洞。達摩,全稱菩提達摩,南天竺人,婆羅門種姓,自稱佛傳禪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時航海到廣州。梁武帝信佛,達摩至南朝都城建業會梁武帝,面談不契,遂一葦渡江,渡江前曾在此休息。
25、燕磯夕照——燕子磯位于南京郊外的直瀆山上,因石峰突兀江上,三面臨空,遠望若燕子展翅欲飛而得名。直瀆山高40余米,南連江岸,另三面均被江水圍繞,地勢十分險要,雄踞于山上的燕子磯是觀賞江景的最佳去處。
26、獅嶺雄觀——獅子山(原名盧龍山)位于南京下關區境內,瀕臨長江、海拔78.4米,佔地14公頃、周長2公里。有「獅嶺雄觀」之稱。
27、化龍麗地——指幕府山北麓臨江的「五馬渡江,一馬成龍」的地方。相傳西晉末年(1600多年前),瑯琊王司馬睿與司馬羕、司馬宗、司馬佑、司馬等皇族分乘五馬渡江在此登岸,瑯琊王所乘之馬忽然化龍飛去,成為司馬睿稱帝前的「吉兆」。化為龍的這一「馬」,就是晉元帝司馬睿。
28、來燕名堂——位于今南京夫子廟對岸烏衣巷內東晉王、謝大族故居的「來燕堂」。劉禹錫有詩雲︰「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29、報恩寺塔——大報恩寺塔遺址位于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干里。大報恩寺塔系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十年(1412年),以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後為名,實際為其生母妃(朝鮮人)而建,宣德三年(1428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數十里外長江上也可望見。被17世紀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曾是南京的象征。
30、永濟江流——在燕子磯的永濟寺觀音閣俯視江流。永濟寺為南京一大古剎,「江樓一覽」系指置身于南京燕子
磯和頭台洞之間的永濟寺觀音閣上,一覽萬里長江西來東去之壯觀景象。
31、莫愁煙雨——莫愁湖,湖上有勝棋樓等古代建築,登樓憑窗北望,一派「水面荷花堤上柳,半城山色半城湖」和「荷亭消暑,柳岸追風」的景色盡收眼底。
32、珍珠浪涌——今雞鳴寺至浮橋的古珍珠河。傳說南朝時期,陳後主陳叔寶攜妃子們在河上泛舟游樂,寵妃張麗華佩戴的一顆珍珠掉入河中,陳後主派人打撈,沒有獲取,便下令抽干河水,最終仍未找尋到,「珍珠河」便由此得名。
33、長干故里——位于中華門外長干橋南,東側立有「古長干里」牌坊。古長干里則範圍很廣,包括今內秦淮河以南、雨花台一帶。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範蠡築城于今南京中華門外古長干里,越國用它作為進攻楚國的根據地之一。
34、甘露佳亭——雨花台高座寺(高座寺位于中華門外的雨花台)甘露井旁的亭台。始建于東晉初年,原名為「甘露寺」。東晉初年,西域沙門尸梨密多羅南渡來游建康,為丞相王導所敬重,于是在該寺講經說法。由于他講經時坐在高處,被人尊稱為「高座道人」,時人于是也以「高座」為寺名。佳亭,高座寺甘露井旁的亭台(一說在小九華山外玄武湖中)。
35、雨花說法——相傳梁代雲光法師在雨花台上講經,感動佛祖,頃刻天上落花如雨而得名。解放後,被闢為烈士陵園。
36、星崗落石——約在今鼓樓崗一帶的古「落星崗」。相傳有大星落于此,因而得名。
37、長橋選妓——今夫子廟對岸一帶明清妓院的集中地。
38、幕府登高——幕府山在南京市西北方的長江之濱,山巒延綿起伏,西起上元門,東至燕子磯,長約12里。幕府山有五座山峰,主峰名北固峰,高70余丈。登幕府山眺望長江,壯觀景致盡收眼底。
39、謝公古墩——傳說是東晉宰相謝安與「書聖」王羲之一道登臨過的地方。登高望遠,「悠然遐想,有高世之志」。大約在今五台山東麓永慶寺前。
40、三宿名岩——下關靜海寺附近南宋抗金名臣虞允文,字彬甫,曾在此休息三夜而得名「三宿岩」。
41、神樂仙都——光華門外的道觀神樂觀,原名真武大帝行宮,專供奉道教「真武大帝」,洪武十二年(1379年),明太祖敕建為「神樂觀」。澧泉井碑立于永樂四年,泉水是明代洪武、建文、永樂三朝到天壇祭天時所用之淨水。
42、靈谷深松——靈谷寺周圍的上萬株古松。
43、獻花清興——祖堂山北峰獻花岩的景色。
44、木末風高——木末亭,位于雨花台東崗之巔永寧寺側,始建于明代。「木末」二字,最早見于屈原的《九歌-湘君》「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句,意為高于樹梢之上。一說在方孝孺祠內。
45、憑虛遠眺——在雞籠山最高處的憑虛閣遠望市區及玄武湖。
46、冶城西峙——朝天宮所在的冶城山,峙立于城西。
47、商飆別館——位于中山陵風景區梅花谷內,現稱梅嶺閣。古為南朝離宮商飆(即秋季的大風)館(南朝齊武帝時建)。
48、祈澤池深——南郊高橋門外祈澤寺的泉水,傳說宋時東海龍女來此听法師**華經後所開。